上善若水怎麼解釋?

蔡賢毅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符合老子一貫的以弱勝強的主張。剛強會招致挫折,木之易折就是這個道理。

不想贏,就不會輸

所以老子崇尚水的特性,水性向下,不爭不搶,與人無害,與世無爭。你給我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我就適應它。

故滿招損,謙受益。沉默低調,默默耕耘,不招人妒,不惹人嫌,亦不討人喜愛。才是最佳的狀態。

上善若水。無形,一般不會想到它的存在,無性,沒有固定的樣子,順應萬物



盧老皇


善,shàn,會意字,從羊從言。意思是:像羊一樣說話。

像羊一樣說話,才不會吵架、打架,才會有進一步產生合作的可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羊最大的特點是羊角內彎,它們打架不會殺死對方。此外,羊溫順。所以,羊是一種合作的象徵。

那上善若水要怎麼解釋呢?

上善若水簡單的說,就是善像水一樣。

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這句話是說: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恩澤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以柔克剛,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恩澤萬物而不爭名利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衝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

世人就是世間上的人,不要和女人一般見識,女人多數是不講道理的;不要和小孩一般見識,小孩多數是不懂道理的;不要和朋友一般見識,爭個高低又如何?爭來爭去,說不定到最後連朋友都做不成;不要和老人一般見識,現在的老人都惹不起。

以柔克剛,有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隨機應變是一種智慧。做到了這些,還怕事業不成功?愛情不成嗎?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 決不淹沒你的優點;

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湧來, 決不暴露你的缺陷;

做人如水,你動,我便隨行, 決不撇下你的孤單;

做人如水,你靜,我便長守, 決不打擾你的安寧;

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 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你熱,我便沸騰, 決不妨礙你的熱情。

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如水人生,隨緣而安。

做人如水:能適應任何環境,就像水一樣,能包容萬物,本身卻非常的純靜。

這就是上善若水的真正意義所在。

你是怎樣理解上善若水的呢?

感謝你的閱讀。


悟文化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八章。

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直譯為:最高尚的品質就像是水一樣。其涵義為:水能夠滋養萬物,是其才;安居低下、甘處卑微、不與萬物爭利,是其德,正是這"德才兼備"品性,讓老子盛讚水幾近於"道"。水利於萬物而不爭,已經達到了"上善"的境界了,畢竟有形有跡,與無所不在、無跡可尋的"道"尚有一絲區別,所以王弼、蘇軾等人均指出"幾於道"。無限地接近於道,但還不是"道"。

不過,道賦形於水,為我們學習瞭解“道”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條件。關於如何實現“上善若水”,各位看官不妨移步翻閱拙作《何謂上善若水,如何上善若水?》,一起探討玄奧神妙的《老子》。


我是愛讀書愛學習的“子賦新語”,歡迎各位一起來探討養生處世、投資理財、讀書旅遊......


子賦新語


老子道家學說最頂級的思想和最深邃的智慧-----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意思是說:具有最上乘的善和最高尚品德的人,都像水一樣,有著美好的品格: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能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是老子最頂級的思想和最深邃的智慧,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和成功的秘訣。

要成功,就要讀懂上善若水這句話所蘊含的智慧。

不爭強好勝,像水一樣綿軟柔弱,反而在柔順中戰勝一切。

水是世界上最綿軟柔弱的東西,但它卻能滴水穿石,以柔克剛,在柔順你中戰勝一切。

有智慧的人,都懂得應用水一樣綿柔的思想,在柔弱中內斂,在柔軟中堅強,最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不刻意追求高高在上,像水一樣善於處在低處,反而可以走得更遠。

水總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源源不斷地往低處流走,不經意經走得很遠,最後匯入寬闊的海洋,到達理想的境地。

真正有智慧的人,總是像水一樣,低調地把自己放在不引人注目地方,忍辱負重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哪怕最終身處高位,也仍然像水一樣謙虛低調,這些人最後都能走得最遠。

一無所求並非一無所有,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爭,反而得到你想要的一切。

水日夜奔流不息,滋潤萬物造福萬物,從不求回報,反而在造福萬物浸透萬物中,所向披靡,無所不在,最終於瑞物細無聲中將整個世界囊括在水的懷抱。

一個人,每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像水一樣,無私奉獻和付出,不想著索取和回報,反而在幫助別人奉獻價值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最終得到自己想達到的高度和想要的一切。


行走與寫作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其實指的是人的一種大智慧和大胸懷。

1、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哪怕是再巨大的輪船,也要行在水面上。水的浮力能夠把沉重的船撐起來。但是水也能夠把船淹沒。所以說,水其實是擁有無限大的能力的,但是它卻甘願給船做幫手,輔助船前行。可以看出,水的胸懷和氣度。

2、形態獨特

上善若水的意思就是,最高的品行,就好像水一樣。能夠海納百川、承載萬物,能夠洗盡汙濁、滋養萬物。雖然它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但是卻從不與萬物相爭。只是默默的遵守自己的行動軌跡。

雖然水沒有固體堅硬,沒有氣體隱沒,但是它卻有自己的形態。

3、能夠照見自己

我們都知道,在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鏡子這種物質以前,人們都是通過水的倒影來看自己的容貌的。所以水是可以照見自己的。

實際上,水能夠照見的並不僅僅的外貌,還有內心。

當我們看到了清澈的水,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汙濁和複雜。如果能夠自己也能夠做到清澈豁達,那麼離“上善若水”的境界就很近了。


益菲讀書


在討論起道家思想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道家的思想包含寧靜、謙遜、無為、虛懷若谷、善良等。

如果說這就是道的全部的話,那實在是,要麼是自己幼稚,要麼是自己在矇蔽幼稚。

萬物兩極,陰陽對立,善惡並存也是道家存在的學說。道德經中的思想是善與惡並存,陰與陽相交,謀與術相替,暗與明轉換。

換言之,道德經是對立的學說(對立只是道德經中包含的很小的一部分)。

就拿‘上善若水’來講,我很自信任何經歷過社會底層實踐或者一直處在社會底層的人會喜歡並接受我‘黑暗’的‘上善若水’解說。

在講‘善’這個字的時候,多數人會把‘善’做成善良來解說,最好最仁的善良就像水一樣,綿綿柔柔,不爭不搶,還幫助人。

這樣的人如果放到現實中會怎樣?老老實實不偷不搶的人,最後的人生結果是怎麼樣?

有哪些老實巴交的人開上奔馳,住上別墅了?大家可以通過自己的見識來想一下,哪些老實人有此成就?

如果這個社會是老實人的天下,那關於這樣的翻譯學說成立!反之,這樣的翻譯學說就是錯誤的學說!

上善若水中的‘善’並非善良的意思,而是擅長高明的意思,如能攻善守、善工善手,《史記.刺客列傳》中秦皇帝惜其善擊築。這些‘善’都是表明擅長、高明的意思。

這麼理解‘善’的意思,就會發現《上善若水》全篇是另一種解釋。

那即是翻譯為:

做人最高明的手段應該效仿水的做法。水知道要與其它的事物保持的和和美美的,才能成就自己。

(注意了,水如此之作法是有目的性,是要成就自己。俗話說人脈即是錢脈,多一天朋友多一條路,正是這個說法)

處在眾人最不願意待的地方(或位置上)

(水的做法從行為和過程上都是幫助別人,成就別人。人的自私自利性讓很多人都不願意如此,實際上睿智高明的做法就是成就了別人,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其實這就像做投資,你投資一家不被人上市公司,自然希望他效益越來越好,他效益好,你才能有收益)

因此這樣的做法你看不清說不明其中本質,故像自然隨心又包羅萬象的道一樣。

然後從“居善地……動善時”這都是行動成功必備的要素。

最後一句“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為:看起來沒有什麼爭爭搶搶的,那是因為該做都已經做好了。同時,都做好了一切,那對於別人來說,我不與你爭搶什麼,我也就不得罪人,我也就不被人指責有什麼罪過和過失了。

說到本文的最後,還想反問的是,我們現有的翻譯是:善良的人像水一樣。水怎麼善良了?水可以陣勢汪洋,傾瀉千里,毀壞農田無數,頃刻間奪人性命,水又善良在哪裡?

當然有人會反嗆道說:好的不學,你學壞的,要學習好的一面,摒棄不好的一面。

道德經不是儒家的仁義經典之書,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這樣才構成了“道”。同屬道家的鬼谷子正是看中了‘道’的發展規律,才能截道而生,創立《本經陰符七術》,即《陰經》。

發表這篇文章不是讓人去怎麼學壞,怎麼更有心機。而是讓人學明白一點,不要去做不明不白的老好人,而是要明白做好人的作用,好人給自身帶來的氣運。

如今很多道德經的論點都是建立在現有的翻譯上總結得來。建議不要去標榜什麼仁義善良至德,治國之理念若選用此等理念,無異於自取滅亡。

鬼谷子這樣的縱橫家都說人的心機是無窮計也,轉眼就是一個機謀,仁義道德擋不住這樣的人心。只有以法而治,如此道法自然,如此,天之無恩而大恩生。

(最後,這裡解釋的比較籠統,不成系統,以後本人會逐章講解道德經,系統的‘黑暗’的道德經)


寄託村裡希望


“上善若水”這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成語了,原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

句子本意是說,人世間最高的善行莫過於像水一樣,水澤被萬物,而與世無爭;水是無形的,隨萬事萬物而賦形。

那麼,這個成語對於我們當今為人處世之道又有什麼幫助呢?我想,這最起碼告訴我們三個道理:

一是概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水是萬物之母,是我們生命的起源,他無需向人證明它的偉大,它就是偉大。無論你信與不信,它都在那裡。所以,我們不要一味地爭你長我短,真正有才能人為達到目的不是靠挖空心思、動用任何手段來跟別人爭搶,而是靠自己的德行來感化的人。

二是兼容幷包,有容乃大。水至柔至陰,沒有什麼它不能包容的,世上萬事萬物都在它的包容之下。做人不也是一樣嗎?看不慣別人的人,別人也看不慣你。那些睚眥必報、眼裡容不下沙子的人,表面上看是性情中人,情商不高,說到底就是沒有容人之量,你容不下別人,別人又怎麼能容得下你?

三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善萬物而不爭”,不是講水沒有原則,它也是有“脾氣”的,不是一味地“一團和氣”的,它也會“金鋼怒目”。做人也是,不要說一個人好說話,是個“老好人”,但也有自己的原則與底線,不然就變成“爛好人”,反而讓人瞧不起。

最後,上善若水,表面上講的是自然界中的現象,其實更多的是給我們啟發做人的道理!以上回答,如果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點贊、轉發或者評論!


窗外的白楊


文|聆天聽雨

大家好,我是聆天聽雨。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

其次水化成氣,氣看無形,若氣在一定的範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會變得力大無窮,動力無比。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聚氣生財】。
水淨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髒,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慢慢淨化自己。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包容接納】。
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園,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以柔克剛】。
水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聚多成河,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種境界:【能屈能伸】。
水雖為寒物,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它從不參與爭鬥,哺育了世間萬物,卻不向萬物索取。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種境界:【賙濟天下】。
霧似飄渺,卻有著最為自由的本身。聚可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種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懸殊、善惡不同、生死之慾,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罷了。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文化相關的文章,謝謝!


聆天聽雨


大家好,上善若水字面上可以簡單解釋為 最高等的善就好像水一樣。那麼水有什麼善之所在呢。 我僅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和自身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對上善若水的理解



一 上善,首先要公正無私心

帶有私心刻意而為的善只能是一種買賣。水滋潤萬物,從不有所區別,無論是參天大樹還是野草,都可以因得到水的灌溉而茁壯成長。所以,真正的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修為和境界,是一種自信和從容。功利性刻意的討好和施與不是善,只是一種虛假的交易。

二 上善,待人待物要溫和謙虛

靜水流深,波平如鏡。水是至柔的,可以滋潤任何干燥的土地而使其變得溫軟。不爭不搶,遇到任何障礙都主動避讓,謙遜地繞道而行。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現實中取得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非常溫和謙虛的,很少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只有那些暴發戶才說話粗聲粗氣,媚上怒下。







三 上善,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善良不是軟弱,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忍氣吞聲。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溫和謙遜是善良的一面,而雷霆之怒則是善良的另一面。狂風暴雨、巨浪滔天是水無窮威力的體現,它可以吞沒世間任何醜惡。

生活中有許多老好人,遇事忍讓,即使內心不滿也從不說出來,眾人在評價老好人時往往都會用善良這個詞。但真正的善良並不是一味的忍氣吞聲,而應該像水一樣,面對狂風的挑釁能還以巨浪。




除了上面的解釋,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如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因自甘處於低下位置而能成海等等。


即佛即道


上善若水,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如今已演變為一個成語,寓意為做人處事的最高境界便是像水,所到之處皆順其自然。
《道德經》是全世界除了《聖經》之外,被翻譯版本最多的一本書。其影響力不亞於《論語》,甚至在其之上。但是,在國內它是被邊緣化了的學說,甚至被誤解。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人云亦云,各行各業眾說紛雲,筆者只作自己的理解,難免唯心,志同道合者共勉。道不同,不相為謀。

首先要明白道家的思想,其次再來解釋這句話才好順理成章。

01 道家學說的核心思想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核心思想主張無為而治。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指但凡世間萬物皆應遵循自然規律,無為而無不為,爭而不爭。相對於有為而言,則是有意破壞了事物的本性,使其面目全非,那麼事物不好的一面便公諸於世,釀成大禍。所以老子主張“小國寡民”,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舉個例子,比如,現代年輕人常常喜歡熬夜加班,熬夜追劇,作息時間不規律,於是身體便會作亂,這便是不遵循自然規律的後果。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難道今人的身體是鐵打的,刀槍不入?非也。

再比如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自古以來,無人不愛,但你不能去搶去偷,只能通過正當經營生意,付出勞動而獲得。否則,社會法則自然會懲辦你,失去的不僅僅是錢,還有社會的信任。唐太宗李世民常常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來告誡自己,警醒世人。他的知行合一換來了唐朝的繁榮盛世。

所以,無為在這裡是一種積極的哲學,也是一種處世的方法論。這種無為的方法論,不僅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則,而且也適用於掌權者治天下。

02 上善若水的影響力

水一種液體,被視為生命之源,無色無味無形存在於天地間。千百年來,一直備受仁人志士所追捧,無形中賦予了尊貴、高潔、超凡脫俗等品德之意,自成一種德性。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世間最高的善莫過於如水那樣,它滋潤萬物而無聲,不與誰爭風,並且願意去眾人都不願前往的地方,是最接近道的事物。善者安於狀,心乃寬,慈愛,溫和,可以處理各類複雜事物,伺機而動,言必行,行必果。正因為它具有像水一樣的品質,看似不為不爭,實則身為動心已遠,無憂無慮。

在中國歷史上,“上善若水”的人物成就斐然。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是一個知名的典故。姜子牙出生時,家道敗落。他年輕時賣過豬肉開過酒館,但是他並未因貧寒而放棄修繕自己,他勤奮刻苦地學習,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軍事謀略,治國安邦之道。心中期望將來有一天能為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但時間彷彿不解風情,到了他70歲時還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民,無所見樹。這是造物弄人嗎?
成功總是屬於那些甘於寂寞的人,因為他們走得路,行人很少,甚至沒人願意走,路途中不僅黑燈瞎火,而且還得忍飢挨餓,冒著被豺狼虎豹吃掉的風險趕路。臥薪嚐膽,老天終究不付有心人。於是,姜子牙在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終遇見了賞識之人姬昌,輔佐姬昌建立霸業,輔佐周武王建立周朝,成為名垂青史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

納蘭性德的愛水可以說已經去到骨子裡去了。一本《飲水詞》寫盡相思,成就非凡,無人超越。所居之處皆是流水潺潺,亭臺樓榭。所寫之詞關於水和荷花尤其多。水之德,君子之德,以柔克剛,川流不息,這是納蘭性德最看重的一點,也是他嚮往的境界,雖一生短暫卻流芳百世。這樣的文人,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如諸葛亮,鬼谷子、李白、杜甫、陶淵明等。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非法扣留,國內一片譁然,從而引發了一場愛國熱潮,對於美帝的所作所為絕不妥協。美國驅逐華為的行為,在全世界範圍內並未得到響應,就連美國人自己也覺不妥。在禁令未實施前,美國企業加班加點為華為供應儘可能多的儲備貨,這中間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
這一切都離不開華為創始人的“道”,明明自己可以生產的東西,偏要拿給別國去做。明明自己有的能力偏要藏著,不到萬不得已,絕不破壞平衡。如水,看似不為不爭,實則信心滿滿。
《道德經》博大精深,上善若水,海納百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