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萱

通訊員:劉金豔 陳偉琴

2月4日晚,當別人進入夢鄉,徐旭燕晚上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一天忙碌的工作過後,還有幾個會診等著她。更重要的是,第二天新的隔離病房要改造好,一批抽調過來的醫生要培訓,她必須熬夜做一份培訓課件。

徐旭燕,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專家組成員。自疫情發生以來,她就衝鋒在一線。


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要爭取跑在病毒的前頭


1月17日下午,正在參加單位年終總結會的徐旭燕,突然收到科室同事傳來的微信消息。那是一份肺部CT影像,來自中午收治的一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看到這份影像,徐旭燕心裡咯噔一下:太相似了!她想起此前會診過的後來轉院到武漢的兩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以及與省裡專家交流時討論到的華南海鮮市場患者,他們的肺部影像變化高度相似!

“趕緊騰出一間單獨病房,關掉中央空調,大家做好防護!”徐旭燕立刻吩咐科室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好隔離。憑著經驗和直覺,她認為,這位患者高度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那個時候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呼吸內科人滿為患,走道上都是病床。雖然當時武漢官方通報的是‘有限人傳人’,但我們看來,這就等於傳染病,必須當機立斷,避免疾病擴散。”

徐旭燕立即向醫院醫務部彙報,並建議騰出感染科隔離病房。同時,她在咸寧市呼吸醫生群裡轉發了CT影像,提出警示。

市中心醫院也迅速決策,成立專家組、設置隔離病房,24小時開設發熱門診,抽調各科室人增援。

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事實證明,徐旭燕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這位病患後來經過核酸測試確診,成為醫院首例收治入院的確診病例。數天以後,醫院發熱門診人數劇增,開始有疑似病例需要入院隔離治療。徐旭燕敏銳的洞察力和行動力,為早期的接診和防止交叉感染髮揮了重大作用,為全院甚至全市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贏得了先機。

她開玩笑地說:“我就是個急性子,碰到事情就要馬上去做,馬上落實。呼吸內科重症、急症多,我們也不得不急。這次可能也是因為‘急’,讓我們贏得了一點時間。對待這樣的傳染性疾病,就是要爭取跑在病毒前頭!”

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能多看一個病例,就可能減少一個傳染者”


作為呼吸內科專家,徐旭燕曾經參與抗擊非典,並在當時火線入黨。她也經歷過抗擊H5N1、H7N9等多次呼吸道流行病的考驗。因出色表現被評為咸寧市勞動模範。這次疫情,她自然成為醫院專家組和市專家組的成員。

每天一早,她就要到科室查房,尤其是危重病人查房。經常到指揮部參會,參與診療方案、會診流程等制定,還要負責科室大大小小事務,參與院內會診,還有縣市區疑似病人、危重病人會診、給醫生做培訓。徐旭燕還是醫院呼吸血液內科支部書記,一肩挑多擔,擔子重,責任大,徐旭燕兢兢業業,努力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展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最不放心的,就是怕漏診。”徐旭燕說,醫院開設發熱門診後,很多醫生都是內科其他科室抽調過來的,

“如果漏診了感染者,他就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人感染。”所以她需要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把關。

有一次一位症狀不是很典型的患者,檢查後醫生建議居家隔離,徐旭燕瞭解後覺得不放心,特地追回這個病人,最終將其收治入院。

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徐旭燕不愛發朋友圈,不愛刷微博,可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低頭族”,因為她常常會收到其他科室、其他醫院發過來的會診資料,一天少說也有十幾個,半夜經常有會診病例發來,徐旭燕也會及時回覆。

“你看這個病人,他肺部也有磨玻璃影,但是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現不同。”這一雙“火眼金睛”,是徐旭燕在一次次實戰中、學習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現在有些患者症狀不典型,有些是以其他科室的症狀確診的。”徐旭燕坦言,現在壓力很大,疾病越來越不典型,很難簡單判斷。所以對每一個病例都要反覆討論,反覆看片。徐旭燕說:“越早發現,越早處置,傳播就越少,預後也更好。所以我每天能多看一個片,就有可能減少一個傳染者。”

咸寧:17年前“抗非”的女醫生,如今又一次衝在抗疫一線


“工作是很辛苦,但也收穫了成就感”


在人們眼中,呼吸內科醫生的工作既髒又累。在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醫護人員平時幾乎沒有準點下班的,尤其到了冬春季節,更是忙得每日每夜。徐旭燕已經接連幾個春節沒有休息過,更不用說今年春節了。

今年大年初二,一個慢阻肺病人轉入到呼吸科治療。當時病人呼吸衰竭,昏迷,血氧飽和度掉到30%,患者家屬都開始安排後事。徐旭燕立刻組織搶救,病情才慢慢穩定下來。

當天晚上,徐旭燕接到一個會診,兩點多才睡下。四點又被電話驚醒,那位慢阻肺患者病情又出現變化!徐旭燕一邊起床往科室趕,一邊通過電話指導急救。待她處置完病人,天已經開始亮了。

徐旭燕說,這樣突發的急救在呼吸內科是家常便飯,所以她幾乎是24小時“待機”狀態。“一晚上只睡了不到兩個小時,當然累。可是看到人救回來了,那種成就感無法形容。”這兩天,這位患者已經脫離呼吸機,在做無創序貫通氣,預計再過幾天就可以出院了。徐旭燕去查房時,患者朝她豎起大拇指感謝,這一刻讓她感到踏實和滿足。

談及這次的疫情,徐旭燕說,現在形勢嚴峻,絲毫不能放鬆。尤其是醫護人員,為了抗擊疫情忘我奉獻,希望所有在一線的人都保護好自己,眾志成城打贏這場戰“疫”。

“疫情終將過去。等疫情結束,我再好好休息幾天。”徐旭燕笑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