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萱

通讯员:刘金艳 陈伟琴

2月4日晚,当别人进入梦乡,徐旭燕晚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一天忙碌的工作过后,还有几个会诊等着她。更重要的是,第二天新的隔离病房要改造好,一批抽调过来的医生要培训,她必须熬夜做一份培训课件。

徐旭燕,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专家组成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就冲锋在一线。


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要争取跑在病毒的前头


1月17日下午,正在参加单位年终总结会的徐旭燕,突然收到科室同事传来的微信消息。那是一份肺部CT影像,来自中午收治的一个不明原因肺炎患者。

看到这份影像,徐旭燕心里咯噔一下:太相似了!她想起此前会诊过的后来转院到武汉的两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以及与省里专家交流时讨论到的华南海鲜市场患者,他们的肺部影像变化高度相似!

“赶紧腾出一间单独病房,关掉中央空调,大家做好防护!”徐旭燕立刻吩咐科室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好隔离。凭着经验和直觉,她认为,这位患者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那个时候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呼吸内科人满为患,走道上都是病床。虽然当时武汉官方通报的是‘有限人传人’,但我们看来,这就等于传染病,必须当机立断,避免疾病扩散。”

徐旭燕立即向医院医务部汇报,并建议腾出感染科隔离病房。同时,她在咸宁市呼吸医生群里转发了CT影像,提出警示。

市中心医院也迅速决策,成立专家组、设置隔离病房,24小时开设发热门诊,抽调各科室人增援。

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事实证明,徐旭燕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位病患后来经过核酸测试确诊,成为医院首例收治入院的确诊病例。数天以后,医院发热门诊人数剧增,开始有疑似病例需要入院隔离治疗。徐旭燕敏锐的洞察力和行动力,为早期的接诊和防止交叉感染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全院甚至全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赢得了先机。

她开玩笑地说:“我就是个急性子,碰到事情就要马上去做,马上落实。呼吸内科重症、急症多,我们也不得不急。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急’,让我们赢得了一点时间。对待这样的传染性疾病,就是要争取跑在病毒前头!”

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能多看一个病例,就可能减少一个传染者”


作为呼吸内科专家,徐旭燕曾经参与抗击非典,并在当时火线入党。她也经历过抗击H5N1、H7N9等多次呼吸道流行病的考验。因出色表现被评为咸宁市劳动模范。这次疫情,她自然成为医院专家组和市专家组的成员。

每天一早,她就要到科室查房,尤其是危重病人查房。经常到指挥部参会,参与诊疗方案、会诊流程等制定,还要负责科室大大小小事务,参与院内会诊,还有县市区疑似病人、危重病人会诊、给医生做培训。徐旭燕还是医院呼吸血液内科支部书记,一肩挑多担,担子重,责任大,徐旭燕兢兢业业,努力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最不放心的,就是怕漏诊。”徐旭燕说,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后,很多医生都是内科其他科室抽调过来的,

“如果漏诊了感染者,他就有可能造成更多的人感染。”所以她需要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把关。

有一次一位症状不是很典型的患者,检查后医生建议居家隔离,徐旭燕了解后觉得不放心,特地追回这个病人,最终将其收治入院。

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徐旭燕不爱发朋友圈,不爱刷微博,可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低头族”,因为她常常会收到其他科室、其他医院发过来的会诊资料,一天少说也有十几个,半夜经常有会诊病例发来,徐旭燕也会及时回复。

“你看这个病人,他肺部也有磨玻璃影,但是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现不同。”这一双“火眼金睛”,是徐旭燕在一次次实战中、学习中,积累下来的经验。

“现在有些患者症状不典型,有些是以其他科室的症状确诊的。”徐旭燕坦言,现在压力很大,疾病越来越不典型,很难简单判断。所以对每一个病例都要反复讨论,反复看片。徐旭燕说:“越早发现,越早处置,传播就越少,预后也更好。所以我每天能多看一个片,就有可能减少一个传染者。”

咸宁:17年前“抗非”的女医生,如今又一次冲在抗疫一线


“工作是很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就感”


在人们眼中,呼吸内科医生的工作既脏又累。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平时几乎没有准点下班的,尤其到了冬春季节,更是忙得每日每夜。徐旭燕已经接连几个春节没有休息过,更不用说今年春节了。

今年大年初二,一个慢阻肺病人转入到呼吸科治疗。当时病人呼吸衰竭,昏迷,血氧饱和度掉到30%,患者家属都开始安排后事。徐旭燕立刻组织抢救,病情才慢慢稳定下来。

当天晚上,徐旭燕接到一个会诊,两点多才睡下。四点又被电话惊醒,那位慢阻肺患者病情又出现变化!徐旭燕一边起床往科室赶,一边通过电话指导急救。待她处置完病人,天已经开始亮了。

徐旭燕说,这样突发的急救在呼吸内科是家常便饭,所以她几乎是24小时“待机”状态。“一晚上只睡了不到两个小时,当然累。可是看到人救回来了,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这两天,这位患者已经脱离呼吸机,在做无创序贯通气,预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徐旭燕去查房时,患者朝她竖起大拇指感谢,这一刻让她感到踏实和满足。

谈及这次的疫情,徐旭燕说,现在形势严峻,丝毫不能放松。尤其是医护人员,为了抗击疫情忘我奉献,希望所有在一线的人都保护好自己,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战“疫”。

“疫情终将过去。等疫情结束,我再好好休息几天。”徐旭燕笑笑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