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职场中,很多人经常会有一种误解,认为麻烦别人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觉得会因此引起别人的反感。还有的人由于脸皮比较薄,遇到麻烦了也不好意思开口寻求帮助,选择一个人硬撑着。

其实这些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对的。

我有个朋友,在圈里出了名的“能干”,她从来都以不给别人添麻烦而得意,觉得自己没有可以麻烦别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不管多棘手,她都说靠一已之为完成没问题。

前段时间她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被提拨成了主管,手下带了五个人,她工作更加努力了,事必躬亲,每天废寝忘食,月底拼尽全力完成了当月绩效目标,受到了老板的嘉奖,当然下个月份的目标更大。

上个月她神态疲惫的跟我说,她压力太大了,身心疲惫,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晚上也睡不安稳,说没想到做个主管会这么累。我跟她聊了她的工作方式才知道,她把自己当驴使了,明明手下还带了五个人,她却把部门工作业绩当成了她自己的战役,自己想活动、做策划,自己出去谈合作,她像英雄一样活着,但是却“命不久矣”。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我说你明明手下有人,为什么要自己承担所有压力,她说大家手头都有自己的活儿,我不想麻烦大家,我身为他们的领导,就应该承担更多。

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我认可,但是怕麻烦别人的心态确实让人头疼。

我们总以为麻烦别人会遭人反感,于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不敢主动求助。但其实,遇到难题时麻烦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因为我们不仅要自我提升,还要向外界学习。也许很多机会,就隐藏在每一次的“麻烦”背后。

01

最好的关系永远是彼此需要

钱钟书在《围城》里讲,最好的恋爱方式是“借书”,因为有借就有还,这样就有了“来往”,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互生暧昧了。

恋爱和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一样的道理。

你帮我解决问题,我回你一句谢谢;你帮我拿个快递,我请你喝杯奶茶。

从陌生到熟悉,我和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是依靠这样互相麻烦认识的。

比如曾经借给我一把伞的高中同学,虽然现在不在一个公司,但是我每次下雨没伞的时候都能想起她。

一个人记得最清楚的可能不是谁帮了你,而是你曾经帮过谁。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战争与和平》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话:“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

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开心,而这种快乐的记忆会保存的更久,下一次看到的时候也更容易唤醒当时的记忆。

除此之外,帮过一次忙,其实就是建立人际联系的过程。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也就是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02

懂得麻烦别人,才能走的更远

在一期《奇葩大会》中,高晓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前些年,高晓松因为职业瓶颈,事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生活开始捉襟见肘。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找那时正当红的好友朴树借钱,度过难关。

“当年我最惨的时候,找朴树借钱,借了15万。”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他给朴树发信息后,朴树只回了四个字:多少?卡号?

然后直接转了账。

后来,当朴树陷入事业低谷时,高晓松二话不说也伸出了援手。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敢于互相麻烦的性格,他们又怎么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呢?

而且,敢于麻烦别人,非但不会损失你在别人眼中的印象,反而会加强他人自身的价值观和意义感。

前段时间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里,姚晨饰演的苏明玉,是一个渴望情感独立的女人。因为成长在一个与关怀绝缘的家庭,所以一直给自己巨大的压力。父母的忽视,让她从很早开始就知道不要麻烦别人,一个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直到石天冬对苏明玉说:“我不怕麻烦,我只想关心你。”这句话,确实让我的心像是被一记重锤击中了。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有时候我们怕开口求助他人,怕给人家添麻烦。

但是却也阻隔了别人关心我们的那扇门,把自己独立起来。

过分独立最后换来的,是把自己变成一座孤岛。

03

学会麻烦别人,和谐人际关系的助推器

富兰克林有一句很好的名言:“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确实,在人情往来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关系,再慢慢发展成知心好友。

懂得求助,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打破一个人思维的围墙,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新的视角去看问题,发现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会让人持续得到进步和成长,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我们的求助,不但可以打通他人,更可以提高我们自己,做好认真寻求的每一次帮助,都会对自我的成长有所增益,当然并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向他人求助,求助要注意尺度。

在职场中,向同事求助是常有的事情,不过,被拒绝也是常有的事情。那么对于一个职场人,我们该如何向别人求助呢?

第一:向别人求助,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

胡适就曾经告诫自己儿子:“人和人之间,一定要谨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扰,这样才能不惹麻烦。”

胡适住在研究院宿舍的时候,妻子违反规定打麻将,他屡劝不止,只好带着妻子搬了出去。

很多人说,院长是你学生,打个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你至于跟他客气吗。

胡适说,正因为他是我学生,我才不能麻烦他。

界限好比是圈子,每个人都是活在圈子里的。最里面的圈子可能是至亲的家人,外面那一环是特别要好的知心朋友,再往外则是普通朋友、同事,然后层层递出。

这套圈子划出来的界限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我们可以在至亲面前毫无保留,我们面对知心朋友也能尽心尽力,再往外,关系打了折扣,我们能付出多少也就打了折扣。

正因为如此,在向他人求助之前,我们至少得大致清楚自己在对方的圈子里身处哪一环。没有界限感,自然就容易乱了分寸,坏了关系。

有人说“不能交浅言深”,其实就是为了避免界限感和分寸感缺失带来的关系困惑。两人关系还没好到“言深”的份儿上,看似真诚的话也就变得用力过猛。

就比如说,一个和你见过几次面的朋友,你们两个聊的甚欢,你来到他的城市,可以麻烦他推荐一些好玩好吃的地方,可以见一面四处走走,但你不能让他一直当你的导游。

划定界限,拿捏分寸,不会在麻烦别人的时候出现尴尬唐突的画面,两个人的关系才能长久。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蔡康永说:“超出人际关系的麻烦,会让别人为难。”

所以要知道有些事情轻易不要开口,这个分寸要掌握好,否则就真的会给人带来麻烦。

第二:麻烦别人,要懂得回馈

记住, 在职场上,没有人义务免费帮你,请求别人帮忙,当然也关系到利益。

我们不能自私的从主观出发,觉得是别人帮我解决问题,你要在你们之间建立共同利益,实行利益捆绑别人自然能接受。

我们公司新人小君每次麻烦我都是有技巧的,她是这样说的:“齐哥,因为这个方案比较急,但是我现在对这一点还不是很能理解,我也不想因为我耽误了团队的进度,你能帮我看看我的方案还有哪里需要改进的吗?”

这样的话术,就是在告诉我,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如果我能教她一下,她就不会影响到团队的进度,这样对大家都好。

在这种情况下,我帮她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如果平白无故请别人帮忙,对方或许觉得唐突甚至过分,但是当你在请求帮忙前,给予一点恩惠或者是寻找到相同的利益点,这时候,对方就很难拒绝你的请求了。

而且在麻烦别人以后要诚恳地向对方感谢,这样你有来有往别人才会愿意被你麻烦。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第三:越懂得麻烦别人,越受欢迎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说:“如果想要让交情变得长久,那么你得让别人适当为你做一点小事,这会让别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是:怕麻烦别人,是内心渴望依恋的表现。

几年前,一部文艺暖心的电影《桃姐》,整整火了一年。

剧中,仆人桃姐在罗杰家伺候60多年,与主人公罗杰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主仆情,变成了一种亲情。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桃姐生病中风后,主动要求住养老院。她拒绝别人的搀扶、拒绝罗杰家的礼物,不想麻烦罗杰照顾她。

害怕麻烦别人的人交际圈通常都很小,人也很宅,某种程度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大部分真心想要和你来往的人,都是不自觉地发自内心做出帮助你的行为。至少在那一刻,他们并不在意你能给他们什么。

一个适当麻烦别人的人不是索取和贪婪,而是敢于示弱,告诉别人,你需要帮助。

示弱不代表无能,而是勇敢地深入一段关系。因此,越懂得麻烦别人的人,越受欢迎。

职场上混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烦”别人

结语: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其实就是互相麻烦。今天你求我一个事情,记我一个人情,改天你再来还,这样一来一往,连接多了,感情自然好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有这种麻烦哲学的人,难以发出对关系的渴望,所以势必会退回到孤独中”。

孤军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懂得麻烦别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