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職場中,很多人經常會有一種誤解,認為麻煩別人是一件糟糕的事情,覺得會因此引起別人的反感。還有的人由於臉皮比較薄,遇到麻煩了也不好意思開口尋求幫助,選擇一個人硬撐著。

其實這些想法和行為都是不對的。

我有個朋友,在圈裡出了名的“能幹”,她從來都以不給別人添麻煩而得意,覺得自己沒有可以麻煩別人的事情,自己的事情不管多棘手,她都說靠一已之為完成沒問題。

前段時間她因為工作能力出色被提撥成了主管,手下帶了五個人,她工作更加努力了,事必躬親,每天廢寢忘食,月底拼盡全力完成了當月績效目標,受到了老闆的嘉獎,當然下個月份的目標更大。

上個月她神態疲憊的跟我說,她壓力太大了,身心疲憊,頭髮大把大把的掉,晚上也睡不安穩,說沒想到做個主管會這麼累。我跟她聊了她的工作方式才知道,她把自己當驢使了,明明手下還帶了五個人,她卻把部門工作業績當成了她自己的戰役,自己想活動、做策劃,自己出去談合作,她像英雄一樣活著,但是卻“命不久矣”。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我說你明明手下有人,為什麼要自己承擔所有壓力,她說大家手頭都有自己的活兒,我不想麻煩大家,我身為他們的領導,就應該承擔更多。

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我認可,但是怕麻煩別人的心態確實讓人頭疼。

我們總以為麻煩別人會遭人反感,於是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也不敢主動求助。但其實,遇到難題時麻煩別人,本身就是一種積極開放的態度。因為我們不僅要自我提升,還要向外界學習。也許很多機會,就隱藏在每一次的“麻煩”背後。

01

最好的關係永遠是彼此需要

錢鍾書在《圍城》裡講,最好的戀愛方式是“借書”,因為有借就有還,這樣就有了“來往”,一來二去,兩個人就互生曖昧了。

戀愛和人際交往實際上是一樣的道理。

你幫我解決問題,我回你一句謝謝;你幫我拿個快遞,我請你喝杯奶茶。

從陌生到熟悉,我和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依靠這樣互相麻煩認識的。

比如曾經借給我一把傘的高中同學,雖然現在不在一個公司,但是我每次下雨沒傘的時候都能想起她。

一個人記得最清楚的可能不是誰幫了你,而是你曾經幫過誰。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戰爭與和平》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話:“我們並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幫助別人而感到開心,而這種快樂的記憶會保存的更久,下一次看到的時候也更容易喚醒當時的記憶。

除此之外,幫過一次忙,其實就是建立人際聯繫的過程。曾經幫過你一次忙的人會比那些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忙。

也就是說,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02

懂得麻煩別人,才能走的更遠

在一期《奇葩大會》中,高曉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前些年,高曉松因為職業瓶頸,事業一度陷入停滯狀態,生活開始捉襟見肘。他思前想後,決定去找那時正當紅的好友朴樹借錢,度過難關。

“當年我最慘的時候,找朴樹借錢,借了15萬。”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他給朴樹發信息後,朴樹只回了四個字:多少?卡號?

然後直接轉了賬。

後來,當朴樹陷入事業低谷時,高曉松二話不說也伸出了援手。如果不是因為這種敢於互相麻煩的性格,他們又怎麼會成為最好的朋友呢?

而且,敢於麻煩別人,非但不會損失你在別人眼中的印象,反而會加強他人自身的價值觀和意義感。

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都挺好》裡,姚晨飾演的蘇明玉,是一個渴望情感獨立的女人。因為成長在一個與關懷絕緣的家庭,所以一直給自己巨大的壓力。父母的忽視,讓她從很早開始就知道不要麻煩別人,一個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直到石天冬對蘇明玉說:“我不怕麻煩,我只想關心你。”這句話,確實讓我的心像是被一記重錘擊中了。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有時候我們怕開口求助他人,怕給人家添麻煩。

但是卻也阻隔了別人關心我們的那扇門,把自己獨立起來。

過分獨立最後換來的,是把自己變成一座孤島。

03

學會麻煩別人,和諧人際關係的助推器

富蘭克林有一句很好的名言:“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確實,在人情往來中,自然就形成了一種關係,再慢慢發展成知心好友。

懂得求助,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問題,還可以通過協作的方式,打破一個人思維的圍牆,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新的視角去看問題,發現更多的可能性,而這會讓人持續得到進步和成長,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我們的求助,不但可以打通他人,更可以提高我們自己,做好認真尋求的每一次幫助,都會對自我的成長有所增益,當然並不是一遇到問題就向他人求助,求助要注意尺度。

在職場中,向同事求助是常有的事情,不過,被拒絕也是常有的事情。那麼對於一個職場人,我們該如何向別人求助呢?

第一:向別人求助,要有界限感和分寸感

胡適就曾經告誡自己兒子:“人和人之間,一定要謹守分寸,不冒犯、不打擾,這樣才能不惹麻煩。”

胡適住在研究院宿舍的時候,妻子違反規定打麻將,他屢勸不止,只好帶著妻子搬了出去。

很多人說,院長是你學生,打個麻將也不是什麼大事兒,你至於跟他客氣嗎。

胡適說,正因為他是我學生,我才不能麻煩他。

界限好比是圈子,每個人都是活在圈子裡的。最裡面的圈子可能是至親的家人,外面那一環是特別要好的知心朋友,再往外則是普通朋友、同事,然後層層遞出。

這套圈子劃出來的界限就是我們為人處事的準則。我們可以在至親面前毫無保留,我們面對知心朋友也能盡心盡力,再往外,關係打了折扣,我們能付出多少也就打了折扣。

正因為如此,在向他人求助之前,我們至少得大致清楚自己在對方的圈子裡身處哪一環。沒有界限感,自然就容易亂了分寸,壞了關係。

有人說“不能交淺言深”,其實就是為了避免界限感和分寸感缺失帶來的關係困惑。兩人關係還沒好到“言深”的份兒上,看似真誠的話也就變得用力過猛。

就比如說,一個和你見過幾次面的朋友,你們兩個聊的甚歡,你來到他的城市,可以麻煩他推薦一些好玩好吃的地方,可以見一面四處走走,但你不能讓他一直當你的導遊。

劃定界限,拿捏分寸,不會在麻煩別人的時候出現尷尬唐突的畫面,兩個人的關係才能長久。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蔡康永說:“超出人際關係的麻煩,會讓別人為難。”

所以要知道有些事情輕易不要開口,這個分寸要掌握好,否則就真的會給人帶來麻煩。

第二:麻煩別人,要懂得回饋

記住, 在職場上,沒有人義務免費幫你,請求別人幫忙,當然也關係到利益。

我們不能自私的從主觀出發,覺得是別人幫我解決問題,你要在你們之間建立共同利益,實行利益捆綁別人自然能接受。

我們公司新人小君每次麻煩我都是有技巧的,她是這樣說的:“齊哥,因為這個方案比較急,但是我現在對這一點還不是很能理解,我也不想因為我耽誤了團隊的進度,你能幫我看看我的方案還有哪裡需要改進的嗎?”

這樣的話術,就是在告訴我,大家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如果我能教她一下,她就不會影響到團隊的進度,這樣對大家都好。

在這種情況下,我幫她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如果平白無故請別人幫忙,對方或許覺得唐突甚至過分,但是當你在請求幫忙前,給予一點恩惠或者是尋找到相同的利益點,這時候,對方就很難拒絕你的請求了。

而且在麻煩別人以後要誠懇地向對方感謝,這樣你有來有往別人才會願意被你麻煩。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第三:越懂得麻煩別人,越受歡迎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曾說:“如果想要讓交情變得長久,那麼你得讓別人適當為你做一點小事,這會讓別人有存在感和重要感。”

心理學上有一句話是:怕麻煩別人,是內心渴望依戀的表現。

幾年前,一部文藝暖心的電影《桃姐》,整整火了一年。

劇中,僕人桃姐在羅傑家伺候60多年,與主人公羅傑之間的感情早已超越主僕情,變成了一種親情。

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桃姐生病中風後,主動要求住養老院。她拒絕別人的攙扶、拒絕羅傑家的禮物,不想麻煩羅傑照顧她。

害怕麻煩別人的人交際圈通常都很小,人也很宅,某種程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大部分真心想要和你來往的人,都是不自覺地發自內心做出幫助你的行為。至少在那一刻,他們並不在意你能給他們什麼。

一個適當麻煩別人的人不是索取和貪婪,而是敢於示弱,告訴別人,你需要幫助。

示弱不代表無能,而是勇敢地深入一段關係。因此,越懂得麻煩別人的人,越受歡迎。

職場上混得越來越好的人,都懂得如何“麻煩”別人

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其實就是互相麻煩。今天你求我一個事情,記我一個人情,改天你再來還,這樣一來一往,連接多了,感情自然好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有這種麻煩哲學的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所以勢必會退回到孤獨中”。

孤軍作戰的時代已經過去,懂得麻煩別人,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