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見群龍無首,吉”,是闡述中國的隱士文化嗎?《道德經》中,有類似的話嗎?

紅星照耀神州


每條龍都想當首。如果每條龍都不想當首,和睦相處,是不是就好了。從古至今,每個國家只要想當首的,認為自己能當首的,都是發動戰爭。如果都不想當首,和睦相處,一個不打仗的世界,是不是就(吉)。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之足(常足)。


神同在


我們今天說的“群龍無首”,比喻許多人聚在一起而沒有首領,無從統一行動,因此也就難以成事。很多時候我們使用這個成語,都帶有貶義。

然而,這個成語的出處——《周易》“乾卦”的卦爻辭,卻說“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明顯是好事,是褒義!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說:“六爻皆體乾,群龍之象也。舜既受道,而與稷、契、咎繇之屬並存於朝。”這講的是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而舜受禪讓為帝后,不以首領自居,從善如流,故呈現群賢並朝,群龍為用之象。如此天下大治,四海昇平,當然吉利!

南宋儒學宗師朱熹則指出:“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群龍無首之象,而其佔為如是則吉也。”根據筮法,九為老陽之數,會轉變為陰爻。乾卦若筮得六爻都是九,那麼六陽爻就會變成六陰爻,等於乾卦變成了坤卦。乾坤互相轉化,剛健而能柔順,所以是吉利的。而“群龍無首”,正是剛柔並濟之象。

北宋理學家程頤則將“無首”解釋為無自為首,意思是以剛健為主的英雄人物勿自為天下人之首,而應讓天下人擁我為首。

當代著名學者高亨認為,“爻辭言:群龍出現於天空,其頭被雲遮住。此比喻眾人俱得志而飛騰,自為吉。”‘用九‘是乾卦六爻皆九,純陽皆動,乃象‘天德’。六爻象群龍並出,各秉剛健之天德,其中不可能有龍王為之首領也。此乃比喻諸侯並立,各秉天德,德齊力均,不可能有帝王為之首領;但以其各秉天德,故吉。”

還有的學者從“群龍無首”中解讀出了平等、大同。

《道德經》中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就體現了群龍無首則大吉思想,萬事萬物的本相,就像一團霧水,應當效法無為才能無不為。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法人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





白話先生話易


《周易》中“群龍無首”的真意是:群體龍人在統一思想行動時無自由交換、票決之首便是"德”

一一與字典解釋的“比喻一群人中沒有領頭的人”的意思完全相反

現代漢語把“群龍無首”作為成語,解釋為:“比喻一群人中沒有領頭人。”這與《周易.乾》中的意思完全相反,“群龍無首”的真意是:群體龍人在集中行動時無自由交換、票決之首。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出自《周易.乾卦》“用九”是《乾卦》的第七條,應是“七九”。因"七”代表的意思自由交換、票決(龍的馬首)隱私權與"九"代表的眼睛、管理公開權(申猴)不能同時存在,即“大相不合",故用“用九”,表示無“七(龍的馬首)”。“用(七)九”、“用(七)六”分別是《乾》《坤》兩卦特有的排列格式,其它六十二卦沒有。

《周易.乾卦》是全書第一卦,是龍人的組成部分:龍的鼠須鱗甲,代表統一思想、意識、意志等,不看重自由交換、票決(七龍的馬首,不是首長領頭人一甲),升官發財為優秀品德(繁體德字是以“直"字壓“心"字、七的意思)。這就是《象傳》所曰“天(乾)德不可為首也”的意思。

所以說“用(七)九,見群龍無首,吉”的真意是:見群體龍人在統一思想行動時無自由交換、票決是吉利的,是有"德”的標誌。否則,為無德的唯利是圖,見利忘義,跑官要官買賣官的兇險局面。

例如:《周易.乾》卦的主題節日大年初一吃“餃”子的意思:“飠"不"用交"換的龍的馬首,商店關門,停止一切商品“交"換(無首)習俗的文化內涵。

《道德經》一章說的“常有,欲以觀其徼”的意思就是“群龍無首”,不適用“道”“首”的意思。

詳見拙著《大眾龍學一一應用數學周易的破譯》。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易經》的“見群龍無首,吉”是闡述隱士文化嗎?《道德經》有類似的話嗎?

《易經》乾卦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乾卦爻詞用了六條不同的龍。

通常講“群龍無首”多數是解為沒有了頭領,猶如一盤散沙。應該是不符合“見群龍無首,吉”,的“吉”字意思。畢竟吉是吉祥、吉利的寓意。

所以“見群龍無首,吉”, “首”首領、領導意思。舉個例子說吧,一個團隊中,頭領是與大家在一起奮鬥努力,不搞特殊化,分不清哪個是老闆,哪個是員工。這樣的一個團隊大家同心同德,那什麼困難解決不了?什麼事不能完成?會是一個無堅不摧的優秀戰隊,所以說“吉”。

隱士——有一定知識的,隱居專心俢注、研究學問之士,民間教育家。與紛繁複雜的外界環境,幾乎少有往來。

所以“見群龍無首,吉” 與隱士文化似乎是不太搭邊,肯定不專闡述隱士文化。至於《道德經》裡類似的話應該是有。

《道德經》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中“太上,下知有之”,個人認為是有相似之意。“理想的領d,大家只知道有他,雖然是沒有和大夥打成一片,實施“無為而治”,使大家順應自然發展。”

《道德經》《易經》,還是隱士文化,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包含著古人的智慧、修為、文化內涵,值得細細研讀思考。

感謝閱讀。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還請多多指教。

我是醉舞經閣一卷書。關注我,一起探討賞析文化魅力。


醉舞經閣一卷書


《周易》中的“見群龍無首吉”指的是乾卦純陽之義,故每爻皆用九,九為天之德,能用天之德,乃見群龍之義焉。

《周易集解》乾卦中又云:“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意即用九六位皆九,因此說見群龍(乾卦每一爻)純陽為天之德,為萬物之始,都不敢爭先為首而超越,否則兇險,所以說無首吉。


用戶52858213124


【易經乾卦中的“見群龍無首吉”解】

“群龍無首”,現在的解釋是: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法統一行動。所以,現在提到“群龍無首”,更多的是貶義詞,但是,這個詞出自《易經》乾卦用九的爻辭裡,原句是:“用九,見群龍無首,吉。”,從這個“吉”字就知道,原來的意思和現在的理解是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見群龍無首,吉”呢?

《易經》中只有乾卦出現有用九,所謂的九,指代的是陽爻,這裡用九的“用”字就是使用、運用的意思。用九就是使用陽爻的意思。再換個字,就是“該”,該陽就陽,該怎樣就怎樣,這是用九的真正的意思。

用九的爻辭曰:“見群龍無首,吉”。這裡的“見”通“現”,就是表現、出現、化現的意思。這裡的“群龍”,並不是一群龍,群在這裡是多的意思,更接近於“各個、每個”的意思。“首”是頭面,樣子。這句話用一句通俗的話解釋就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見群龍無首”就是這個意思。

曹操把酒論英雄,對龍有一段描寫:“龍者,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藏於波濤之內。”這就是對“見群龍無首”的最好的解釋。

《易經》講究三易:變易,不易,簡易。“見群龍無首”講的就是變易。上善若水,隨方就圓,要象水那樣,變化多端,這就是見群龍無首的意思。

乾卦的六個爻都是陽爻,陽爻就代表龍,乾卦中的六個爻,就代表了龍不同時段的狀況: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不是說是陽爻,又在乾卦裡,是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初九潛龍爻勿用,上九亢龍有悔,即便是龍,該藏的時候也要藏起來,該盤的時候也要盤起來。《易經》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從這裡可以看出,用九即是天德。天德就是天道,就是自然規律。

《道德經》裡講到:“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又曰:“功成身退,天之道也。”類似這樣的話,《道德經》裡有很多。說白了,仍然是: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這就是“天德不可為首”的道理。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什麼能,什麼不能。不能的時候要“潛龍勿用”,能的時候才“飛龍在天”,但是,事情還不能做得太過,太過了就“亢龍有悔”,所以,說來說去,就是中庸,走中道。或者說,就是要把“該”學的學好,該乾的時候好好幹,不該乾的時候就窩起來。能這樣做就是“見群龍無首”,就是高深莫測,就“吉”了。


遊通天下


因為乾坤二卦與別的卦不同,六爻之後多出一個:用九:和六:乾用九,是說六爻全是九不用七,坤用六不用八。

乾不用七,因為九是變爻,七是不變爻,變爻意義是,雖然是陽爻,但它將變成陰爻,陰爻又可變成陽爻。六是變爻而七,八是不變爻,此與古人的數學觀念有關,數的變化過程是質與量的互變過程…

乾卦可變坤卦,而坤卦卻又不同於坤卦,反映乾坤陰陽對立的思想,又有乾坤陰陽相互轉化的思想,為了表達其中之意,作者在乾卦六爻之後巧妙地加上個:用九:系之以:見群龍無首吉:的一句辭,是六爻皆變,剛而能柔的意思吧。



誠心走天下2


易經是像數理,離開卦單講一句話已經不是易經了。是文學上解釋,若有講解便成此話定義,再依定義放回卦中可能離卦相去甚遠。使人誤解。在宇宙中人的語言能力所表達的東西極為有限。而是用卦相來表達宇宙發生的事情,可以認為另一種語言,這是中國人的智慧。群龍無首,吉。幾人解釋都很好,但是要看之前是從那一卦變過來的,才能講清楚。因為易經包羅萬相。與道德経一樣能夠用於政治經濟軍事科學哲學醫學等方面,故各人修為境界不同解釋也不同。不能與西方學問一樣去討論,作定義。若講它們的相同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倒是有些相關。但是也不相同。老子是見道之人,易經是解釋宇宙現相怎麼來的。只研究易經怕見不到道。但是太極如何生兩儀了,是因為動了才有陰陽,什麼動了?是意識動了,有妄想有無明才生萬象,故易経又講了道。老子主張返樸歸真才見道。想要意識不動嗎那就修道吧,見道後易経是你的大用。另:此處講修道並不是單指道德經。


妙清37


標題漏了一個關鍵詞,“用九”。

全句為:“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易經》由八個三爻卦、兩兩疊加為六十四個六爻卦。六十四卦之每一卦有六個爻,爻只有兩種形狀,直劃“一”與斷劃“——”。“一”形爻稱“九”,“——”形爻稱“六”。每一個卦的六個爻下,各有一句、共六句爻辭。

乾,坤,比其它卦六句爻辭多用一句:“用九”和“用六”。

關健就在“用”字。用蓍草演算,七、九,奇數,皆記作“一”形爻。六、八,偶數,皆記作“——”形爻。

若“七”數所得的爻“一”,不變;若“九”數所得“一”爻,必須變成相反的爻“——”。同理,若“八”數所得“——”爻,不變;若“六”數所得“——”爻,必須變成相反的爻“一”。這就叫作,“變”。變卦,就是這樣變的。

“用九”的意思:九字所得爻用來變。六個爻都由九字所得,都一樣,必須變,即“群龍無首”,這樣,“吉”。

補充一句,《易經》占卦。與《道德經》毫無關係。


趙日金141


《易經》中的“見群龍無首,吉”,不是闡述中國的隱士文化。《道德經》中沒有類似的話,但是,有表達“見群龍無首,吉”的含義和意思。

我本人長期喜歡班門弄斧、舞文弄墨、無師亂學、無知“研究”《易經》。

《易經》中的“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所要表達的含義和意思、價值與意義是——推算神州華夏、九州乾坤,物華天寶,東方巨龍、龍生龍子,龍騰飛天(蒼天)、龍濟桑田、天佑中華、人傑地靈、人丁興旺、國運昌盛、國泰民安、國富民強;中華民族後代的炎黃子孫,人才輩出、仁義當先、代代興盛、人人吉祥、安居樂業、幸福安康、和氣生財、互贏共榮。不欺凌霸道,不盛氣凌人,不橫行天下,不稱王稱霸,興旺發達、和諧共生,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見群龍無首,吉…………

中華文化中的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就是根據《易經》中的“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的智慧起源、啟迪,開起了、開創了以“仁”為前提、為中心、為核心的大門,通向聖賢仁君、仁義、仁政、仁道、仁和、仁德、仁愛、仁心………的光輝彼岸!!!兩千多年以來,繁榮昌盛、繁花似錦、萬紫千紅、絢麗多彩、星光燦爛、彩旗飄飄,成為永恆經典的傳奇佳話、璀璨屬目,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仁義道德的世紀佳人………

中華民族的今天,仍然、依然秉承《易經》中的“見群龍無首,吉”的理念、信心,保持、堅持、保潔中庸之道、中和人生。中華民族永恆的經典名言:銘記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的美好信念。中華民族無論怎樣強大興盛,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世界上仍然堅定秉承:主持世界公平正義,積極維護世界和平,不欺弱霸強,尊重、尊敬他人,仁愛友善、道義致尚、平等對待、和諧共生、同舟共濟、互惠共贏、和平共處………永不稱霸,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願同世界“見群龍無首,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