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兩千多年前的西周王室,存儲了當時世界上最全的古籍,而老子作為圖書館的管理員,通讀古籍之後作出五千字的道德經,包羅萬象而卻玄之又玄,更是被稱之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的魅力無需多說,但是正因為它玄之又玄,讓人有時候讀起來摸不著頭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整篇道德經裡面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分別是道、德、名、無、有、民、治、聖人、無為、自然。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1、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經》通行本第四章)

有一個事物,創生於天地之前。沒有聲音,沒有形體。獨立存在,永不改變;週而復始,永不停歇。可以看作是一切事物的母體,我不知道該怎麼描述祂,勉強賦予祂一個名號:道。我不知道是祂來自何處,但祂象徵著天帝之前的樣子。


02、德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通行本第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一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通行本第三十八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三章)

道可以行走,但非尋常。大德的樣子,就是行走於道。道如果不在,德亦將不存,德如果不存,人的善性將失去,人的善性如果失去,人的正行將失去,人的正行如果失去,將不再有秩序。狂風不會刮一天,暴雨不會下整日,這是什麼造成的?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維持極端,更何況是人。所以遵循道做事就象徵著道,遵循德做事就象徵著德。

關鍵點1:惟道是從。德依附於道,是道的形而下,道是規律,德是遵循規律。

關鍵點2:從事於德者同於德。道不可得,只能無限接近,儘可能遵循。遵循道的時刻,在這一時刻內,即是德。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03、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道德經》通行本第一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通行本第四十章)

無,用來描述天地的開始;有,用來描述組成萬物的元素。所以從尋常的“無”中,探察“道”規律;從尋常的“有”中,探察“道”作用於萬物的痕跡。

04、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通行本第十一章)


天下所有的事物都來自於“有”,而“有”來自於“無”。所以有是具體的作用,無是之所以有用的因。

無和有的如下特點:

1、本源性:“無”和“有”是事物的兩種存在形式,可以理解為抽象和具象,物質與能量,波和粒子。

2、轉化性:當條件具備,“無”和“有”可相互轉化,這種轉化是道的具體表現。

綜上,“無”和“有”是事物的兩種存在形式,即抽象和具象,二者可轉化。

05、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通行本第一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道德經》通行本第十四章)

我不知道該如何描述祂,勉強賦予它一個稱號:道。勉強的形容祂為:大。道可以形容,但非同尋常。無,用來描述天地的開始;有,用來描述組成萬物的元素。看卻看不見,形容為:夷;聽卻聽不到,形容為:希;摸卻摸不著,形容為:微。從遠古到今日,對於祂的形容一直存在,從而去探察萬物的根本。

關鍵點1:非常名。不同於尋常的描述,強調事物的晦暗難懂,不常見。

關鍵點2:強為之名。強調名的重要性,名是認知事物的途徑。

關鍵點3:其名不去。強調名的傳承性和普遍性。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06、民

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道德經》通行本第三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道德經》通行本第十九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經》通行本第三十二章)

不人為宣揚階級,人心便不再走向自私;不人為崇尚稀有物品,人心便不再走向貪婪;不人為炫耀可以激發慾望的事物,人心便不再走向紊亂。不要想太多,遠離聰明,(比想太多和聰明)百倍有用,遠離人的善性和正行,人心會迴歸原本的責任感和良知。天和地相交,甘露自降,人心不需要期望,它們會自然的播灑均衡。

關鍵點1:民心不亂。民在《道德經》中可以有兩種理解,其一是自我,其二是百姓,所以此處既可理解為自我內心不混亂,亦可理解為百姓的心不亂。

關鍵點2:民莫之令而自均。民指願望。民莫之令即願望,天地相合不以人的願望或意志轉移。


綜上,“民”象徵著自我意志,亦可理解為民眾百姓,無論作何理解,“民”均須“治”,即管理。

07、治

治大國若烹小鮮。(《道德經》通行本第六十章)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德經》通行本第三章)

治理大國像烹製小魚。所以“聖人”的治理,讓內心空虛永遠接納,肚子吃飽不受干擾,弱化意志遵從規律,強健體魄持續實踐。持續習慣於按規律做事,則沒有什麼是不可管理的。

關鍵點1:聖人之治。可理解為聖人的自我管理特點,空虛自我的內心,滿足自我的本能,弱化自我的意志,強化自我的體魄。

關鍵點2:為無為。治即管理。或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最終走向遵從規律。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08、聖人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經》通行本第二章)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通行本第五章)抱一為天下式。(《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二章)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經》通行本第七章)為腹不為目。(《道德經》通行本第十二章)

所以聖人按照規律辦事,以自身行為引領。萬物運動而不遠離,有物生成而不佔有,作用事物而不掌控,有所成果而不停留。聖人無所謂“仁”,百姓和芻狗無異,堅守運動為行走天下的法度。所以聖人無所謂先後,只管行走,而被稱作“先”;聖人無所謂外存,只管行走,而被看作“存”。滿足自我的本能,而不理會衍生的慾望。

關鍵點1:無為之治。聖人的核心即是無為之治,遵從規律自我管理。

關鍵點2:聖人不仁。聖人是反人格的,即無人格化所提倡的善摒棄的惡,聖人唯規律是從。

關鍵點3:抱一為天下式。一即運動。聖人堅守運動,即堅守變化,與時偕行,與境偕行。


09、無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通行本第四十八章)

首先增加知識(即概念和信息),即為學;然後減少知識(即概念和信息),即為道。減少又減少,最終走向按照規律辦事。如果能按規律辦事,那麼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

關鍵點1:為道日損。為學和為道是遞進關係,通過概念走向實質,放下概念與實質融為一體,所以減損的是概念,減損得越徹底,越接近本質。

關鍵點2:無為而無不為。只要能夠按規律辦事,沒有什麼是不能做的。無不為的前提是無為,即符合規律,如果不能符合規律,那麼就會有諸多不能做。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10、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通行本第十七章)

人遵從於地,地遵從於天,天遵從於道,道遵從於本然。事情有了結果,告一段落,大家都說,這是我的本能。

關鍵點1:道法自然。道的核心是運動,運動是道的本能,是自發自足的。

關鍵點2:我自然。人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是人的本能,是自發自足的。

央視名嘴白巖松多次講到了道德經對他人生產生的感悟,在前四十多年裡,影響白巖松人生的有四本書:新華字典、朦朧詩選、曾國藩傳與《道德經》。

<strong>《道德經》作為最經典的哲學文化之一,對中國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比如說馬雲,就很喜歡《道德經》馬雲的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別的書換得很快,而其中一本書一直沒換過,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經》。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薄是因為沒有註解。馬雲不希望看到別人對《道德經》的理解而影響自己的感悟。

而他也在看完道德經之後感嘆:這哪是我在讀老子,這明明是老子在讀我!

但是道德經,實在是晦澀難懂,沒有國學基礎的人,是很難讀明白的。

<strong>所以我給大家推薦的,是這套無障礙閱讀版本的《道德經》

什麼叫無障礙閱讀?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就是除了道德經的原文之外,還給你加入了現代話的翻譯、原文的註釋以及老子的中心思想。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這套書極具價值,全書四冊,送一個書匣,不管是擺放、收藏還是閱讀起來,都極具有價值。

《道德經》裡最重要的10個關鍵點,洞見智慧精髓,難怪為萬經之王


如果您想購買這套書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