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两千多年前的西周王室,存储了当时世界上最全的古籍,而老子作为图书馆的管理员,通读古籍之后作出五千字的道德经,包罗万象而却玄之又玄,更是被称之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魅力无需多说,但是正因为它玄之又玄,让人有时候读起来摸不着头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整篇道德经里面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分别是道、德、名、无、有、民、治、圣人、无为、自然。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1、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通行本第四章)

有一个事物,创生于天地之前。没有声音,没有形体。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可以看作是一切事物的母体,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祂,勉强赋予祂一个名号:道。我不知道是祂来自何处,但祂象征着天帝之前的样子。


02、德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通行本第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一章)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道德经》通行本第三十八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从事於德者同於德。(《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三章)

道可以行走,但非寻常。大德的样子,就是行走于道。道如果不在,德亦将不存,德如果不存,人的善性将失去,人的善性如果失去,人的正行将失去,人的正行如果失去,将不再有秩序。狂风不会刮一天,暴雨不会下整日,这是什么造成的?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维持极端,更何况是人。所以遵循道做事就象征着道,遵循德做事就象征着德。

关键点1:惟道是从。德依附于道,是道的形而下,道是规律,德是遵循规律。

关键点2:从事於德者同於德。道不可得,只能无限接近,尽可能遵循。遵循道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内,即是德。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03、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德经》通行本第一章)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德经》通行本第四十章)

无,用来描述天地的开始;有,用来描述组成万物的元素。所以从寻常的“无”中,探察“道”规律;从寻常的“有”中,探察“道”作用于万物的痕迹。

0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一章)


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来自于“有”,而“有”来自于“无”。所以有是具体的作用,无是之所以有用的因。

无和有的如下特点:

1、本源性:“无”和“有”是事物的两种存在形式,可以理解为抽象和具象,物质与能量,波和粒子。

2、转化性:当条件具备,“无”和“有”可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道的具体表现。

综上,“无”和“有”是事物的两种存在形式,即抽象和具象,二者可转化。

05、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通行本第一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道德经》通行本第十四章)

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祂,勉强赋予它一个称号:道。勉强的形容祂为:大。道可以形容,但非同寻常。无,用来描述天地的开始;有,用来描述组成万物的元素。看却看不见,形容为:夷;听却听不到,形容为:希;摸却摸不着,形容为:微。从远古到今日,对于祂的形容一直存在,从而去探察万物的根本。

关键点1:非常名。不同于寻常的描述,强调事物的晦暗难懂,不常见。

关键点2:强为之名。强调名的重要性,名是认知事物的途径。

关键点3:其名不去。强调名的传承性和普遍性。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06、民

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通行本第三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九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道德经》通行本第三十二章)

不人为宣扬阶级,人心便不再走向自私;不人为崇尚稀有物品,人心便不再走向贪婪;不人为炫耀可以激发欲望的事物,人心便不再走向紊乱。不要想太多,远离聪明,(比想太多和聪明)百倍有用,远离人的善性和正行,人心会回归原本的责任感和良知。天和地相交,甘露自降,人心不需要期望,它们会自然的播洒均衡。

关键点1:民心不乱。民在《道德经》中可以有两种理解,其一是自我,其二是百姓,所以此处既可理解为自我内心不混乱,亦可理解为百姓的心不乱。

关键点2:民莫之令而自均。民指愿望。民莫之令即愿望,天地相合不以人的愿望或意志转移。


综上,“民”象征着自我意志,亦可理解为民众百姓,无论作何理解,“民”均须“治”,即管理。

07、治

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通行本第六十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通行本第三章)

治理大国像烹制小鱼。所以“圣人”的治理,让内心空虚永远接纳,肚子吃饱不受干扰,弱化意志遵从规律,强健体魄持续实践。持续习惯于按规律做事,则没有什么是不可管理的。

关键点1:圣人之治。可理解为圣人的自我管理特点,空虚自我的内心,满足自我的本能,弱化自我的意志,强化自我的体魄。

关键点2:为无为。治即管理。或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最终走向遵从规律。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08、圣人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德经》通行本第二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通行本第五章)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二章)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通行本第七章)为腹不为目。(《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二章)

所以圣人按照规律办事,以自身行为引领。万物运动而不远离,有物生成而不占有,作用事物而不掌控,有所成果而不停留。圣人无所谓“仁”,百姓和刍狗无异,坚守运动为行走天下的法度。所以圣人无所谓先后,只管行走,而被称作“先”;圣人无所谓外存,只管行走,而被看作“存”。满足自我的本能,而不理会衍生的欲望。

关键点1:无为之治。圣人的核心即是无为之治,遵从规律自我管理。

关键点2:圣人不仁。圣人是反人格的,即无人格化所提倡的善摒弃的恶,圣人唯规律是从。

关键点3:抱一为天下式。一即运动。圣人坚守运动,即坚守变化,与时偕行,与境偕行。


09、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通行本第四十八章)

首先增加知识(即概念和信息),即为学;然后减少知识(即概念和信息),即为道。减少又减少,最终走向按照规律办事。如果能按规律办事,那么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关键点1:为道日损。为学和为道是递进关系,通过概念走向实质,放下概念与实质融为一体,所以减损的是概念,减损得越彻底,越接近本质。

关键点2:无为而无不为。只要能够按规律办事,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无不为的前提是无为,即符合规律,如果不能符合规律,那么就会有诸多不能做。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10、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通行本第二十五章)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通行本第十七章)

人遵从于地,地遵从于天,天遵从于道,道遵从于本然。事情有了结果,告一段落,大家都说,这是我的本能。

关键点1:道法自然。道的核心是运动,运动是道的本能,是自发自足的。

关键点2:我自然。人的核心是探索,探索是人的本能,是自发自足的。

央视名嘴白岩松多次讲到了道德经对他人生产生的感悟,在前四十多年里,影响白岩松人生的有四本书:新华字典、朦胧诗选、曾国藩传与《道德经》。

<strong>《道德经》作为最经典的哲学文化之一,对中国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比如说马云,就很喜欢《道德经》马云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几本书,别的书换得很快,而其中一本书一直没换过,是一本最薄的《道德经》。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薄是因为没有注解。马云不希望看到别人对《道德经》的理解而影响自己的感悟。

而他也在看完道德经之后感叹:这哪是我在读老子,这明明是老子在读我!

但是道德经,实在是晦涩难懂,没有国学基础的人,是很难读明白的。

<strong>所以我给大家推荐的,是这套无障碍阅读版本的《道德经》

什么叫无障碍阅读?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就是除了道德经的原文之外,还给你加入了现代话的翻译、原文的注释以及老子的中心思想。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这套书极具价值,全书四册,送一个书匣,不管是摆放、收藏还是阅读起来,都极具有价值。

《道德经》里最重要的10个关键点,洞见智慧精髓,难怪为万经之王


如果您想购买这套书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