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濟”治療腦中風後遺症的探討

導讀:中風後遺症的治療,在臨床上非常多見。本文作者應用的“既濟”方法,是通過同時在陰經和陽經上選穴來治療此病,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李慧娟、齊寧

“既濟”是借用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剋的關係來比喻心火與腎水的相互關係。心火下行以溫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滅心火,心腎相交,陰陽和諧,身體健康,就稱作“水火既濟”。就是指兩個相對的事物相交,相交就有既濟,不相交就沒有既濟。

《內經》雲:“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既濟”是治療腦中風後遺症的理論基礎根據。採用了中醫基礎理論陰陽學說,同時也就代表人體臟腑體系中存在著的生理作用術語“既濟”。

患有腦中風疾病的患者,經過卒中階段的救護及治療遺留下的病症,均以腦中風後遺症治療。輕型症狀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可以漸好。較重的難治的症狀如肢體功能活動障礙形成的偏癱、半身不遂、麻木,甚至肘關節拘攣,動作不能,足踝部的內外翻,行走受限等。

其皆因體內有關臟腑氣機失調,氣血不暢,氣虛血虧所造成。明張景嶽提示“本病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因情志所傷引起的人體氣機逆亂,氣血不暢而發,如肝火偏旺,肝陽上亢。《內經》:“陽氣者大怒則形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血與氣並行於上為大厥”。以上病因引起體內氣機逆亂,氣血失運同樣也影響到經絡系統功能。

《靈樞》:“夫十二經脈者內屬臟腑,外連絡於肢節”。經絡是溝通人體表裡、上下,聯絡臟腑與肢體關節。對於腦中風後遺症治療是離不開經絡的。經絡氣血不足,脈絡淤阻,肢體出現陰陽不能相維繫,即不能“既濟”。

所以,同時採用陰經和陽經同時選穴針刺治療,使陰陽相交,互依互存(既濟),達到氣血充足,脈絡通暢,遂肢體的功能障礙逐漸好轉。

1.臨床資料

本組30例,均為門診病人,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為40歲,最大為70歲,平均年齡為55歲;病程短1月,最長2年。

  • 病人平臥:先刺手足三陰經脈以快針方法治療。


上肢取穴:取手臂腋下外側肌腱附著處二三阿是穴(筋脈之處),少海,支正;

下肢取穴:血海,陰陵泉,三陰交,太溪,足跟內側赤白肉際處的中點筋脈之處;

  • 病人側臥:留針20-30分鐘,取手足三陽經脈


上肢取穴:肩髃,肩髎,曲池,外關,合谷,中渚,食指末節阿是穴

下肢取穴:腎俞,環跳,風市,梁丘,陽陵泉,足三里,崑崙,太沖,俠溪,丘墟

3.典型病例

  • 病案一


林某,男,59歲,工人。主訴:左側肢體活動不利1年。

1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發眩暈左側身體不適,行動無力,送往醫院急診查CT:右側丘腦梗塞及軟化灶,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查:左上肢下垂至身體右側,腰部向前彎曲,下肢走路尚可,但左足內翻帶動下肢走路不正。

治療:以“既濟”療法治療4個月後左上肢能舉90°,足內翻有所緩解;後經1個月的治療左上肢能上舉180°,左足內翻基本消失,走路不偏,腰也挺直。

  • 病案二


田某,女,64歲。主訴:左側肢體活動不利1年。

1年前無誘因突發左側肢體活動不利,遂到醫院就診,診斷為腦梗死,經治療遺留左側肢體活動不利,坐輪椅來就診。查:左上肢活動不利,手腕關節不能配合手指屈伸,左下肢行走無力,足內翻較著。

治療:以“既濟”療法治療半月,自己能從輪椅上站起,拄拐從走廊外走到診室內,左手腕關節能伸直。

4.療效觀察

  • 療效標準


痊癒:臨床症狀消失,肢體活動自如;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基本活動動作自主完成;好轉:臨床症狀部分消失,遺留部分肢體活動不利;無效:臨床症狀未見緩解。

  • 治療結果


30例中痊癒15例,佔50%;顯效13例,佔43%;好轉2例,佔7%;無效0例,佔0%。

5.體會

(1)以“既濟”治療方法,對於腦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能提高治療率。

首先使上肢手臂抬高,肘關節不會有拘攣現象,即使出現拘攣現象仍用此法,症狀就會緩解。下肢行走困難逐漸恢復,尤其是對足內翻症狀必用下肢陰經穴位來改善。

另外結合人體的活動功能鍛鍊,有時採用針對性的鍛鍊,增加病人肢體各部位的活動,輔助體能恢復。

(2)以“既濟”治療方法治療腦中風後遺症的時間問題是越早越好,才不會對病人產生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