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醫生會成為高收入人群嗎?

健康是福21383


應該是會的,社會在進步,收入分配會越來越趨於合理化,很多原來不得不妥協的政策會隨著社會整體的發展而變得越來越完善。


相較於人才的質量而言,醫生的收入確實偏低

誠然,在目前任何一座城市,醫生的平均收入肯定是超過當地社平工資的,但要說因此醫生就是高收入群體,那顯然是不客觀的。在我國,以公立醫院為主,而公立醫院在收入這塊是有明確標準的,就工資而言,每級職稱多少錢,各種津貼補助如何發放都是近乎透明的,唯有不同醫院科室的獎金是醫生收入的大頭。如果在北上廣或大的省會城市三甲醫院,那麼醫生的收入還能算尚可,但到了一些小城市或小醫院,其實很多醫生的收入一樣勉強溫飽。

然而,學醫的生源卻都是最優質的那一批,全國各大醫學院的分數在當地都是絕對的數一數二,頂級醫學院都是與頂級大學聯合辦學,學生的錄取都依照頂級大學分數線錄取。比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北大)、協和醫學院(清華)、華西醫學院(四川大學)等等,這些國內頂級的生源,放在任何專業中一樣會是出類拔萃的人才,相較於去學金融、AI等專業,顯然當大夫這條路從最開始就不是最賺錢的。


相較於國際收入水平,我國醫生收入也處於偏低水平

在西方發達國家而言,執業醫師的收入水平要遠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大概會是社會平均水平的2-3倍。而顯然,我國醫生的平均收入大概只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而就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緊張的現實情況下,我國醫生的工作量卻又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的工作量,並且承擔著更高的風險和壓力。想起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裡面的臺詞,“我曾經一天看得病人比你現在一週還多”就充分說明了中國醫生的工作強度。而且國內醫患關係更加緊張,醫生要面臨的風險不僅僅是病毒的威脅,還有來自病人和病人家屬本身的威脅。

在綜合了所有因素以後,再去對比中外醫生的現實情況你會發現,在我國當醫生性價比真的很低。


未來十年,將是我國意識形態進步最快的十年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目標從吃飽穿暖變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在起初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可謂是給整個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有了足夠強大的經濟實力,意識形態的東西才能更快的進步,國民的整體素質才能夠提高,很多曾經不得不妥協的政策才能越發完善。


也真是因為基礎的物質生活已經被極大的豐富,人們開始更關注健康,更關注生命的質量,曾經肚子裡沒油水,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出來的富貴病卻越來越多了,兩種情況其實都說明了我們生活的還不夠健康。

先進的健康意識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醫生這個職業在社會地位上的沉澱同樣需要時間來培養,社會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醫藥體系的拆分,降低器材和耗材的使用費用,提高醫生的診療費水平有待更快速的出臺改革方案。醫生的收入到底該如何制定,醫院科室的收益到底還該不該與醫生的收入直接掛鉤都應當謹慎討論。


作為人命關天的工作,合理的收入才能避免德不配位的問題

作為醫療行業,說了很多年的灰色收入屢禁不止,甚至頂風作案的情況也並不少見,很多人罵醫生都是一群吸血鬼,誠然這裡面有一部分是對醫生的誤解,但有些現象我們不得不承認存在並且非常嚴重。一來是監管的問題,二來是國內醫療亂象的問題,很多私立醫院(莆田系)打著各種旗號招搖撞騙。

所以,作為人命關天的工作,醫生的收入應該得到保障,只有高收入、高監管、嚴打擊才能讓醫療體系整體得到有效地改善。提高醫生的工資刻不容緩,而監管和打擊醫生不合理的灰色收入更是時不我待,合理的收入應該被支持和擁護,不合理的氣焰必須消滅徹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得不配位的情況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