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楊振寧自幼便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讀書使他受益終生,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不僅是在和一位賢者交談,更是增加自己人生閱歷的好方法。而楊振寧小時候看到一本書,他就對父親立下獲諾獎的“誓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小編為您揭秘: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楊振寧還在清華附中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充滿了冒險精神,而做了幾個小夥伴的“頭領”,人送外號“楊大頭”。而當時的他最喜歡的遊戲就是騎自行車了。他常常帶著熊秉明,鄭師拙等一班小朋友,騎著自行車“賽馬”,在當時的清華大學校園中,經常可以看到他們“風馳電掣”的影子。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不管玩的時候多麼的肆意,楊振寧的學習成績依舊是遙遙領先。在他的班級中,穩居第一名對他而言,根本就不費力。再加上楊武之是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楊振寧遺傳了父親對數學的天賦,他對數字與生俱來的敏感,是其他同學不具有的。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楊振寧讀初中的時候,他順利的考上了崇德中學,這是一所教學質量很高的教會中學,此時的楊振寧,已經不再是那個追求刺激的“單車少年”,而是開始專心於讀書,他日後回憶:“崇德中學對我最有影響的就是圖書館的書籍。從文學、歷史、社會到自然科學,這些方面的書籍,我都有所涉獵”,也正是在這時候,他知道了影響他一生的名字“物理學”。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有一天,小小的楊振寧正在圖書館找書看,忽然,他被一本《神秘的宇宙》吸引住了,書中不僅描述了奇妙的宇宙和銀河,還公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小小的楊振寧此時知道了“諾貝爾獎”,也知道了它對於一個學科,對於全世界,是多麼的重要。於是,他回家就對父親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此時的楊振寧只有十二歲,才剛剛上初中,楊武之聽到他兒子的豪言壯語很是開心,哪知道二十三年後,這句“妄言”變成了事實。在楊振寧讀西南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他順利地獲得了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的機會,他取得了博士學位後,順利進入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院,並開始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工作時,他認識了他一生中最好的合作伙伴:李政道,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的草地上。

少年楊振寧在北京看到一本書,看罷此書,他說:我要拿諾貝爾獎

就在之後的幾年中,楊振寧開始在物理學中大展身手,不僅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個複合模型,還提出了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並在1956年,與李政道先生聯名發表論文,推進了物理學的中心觀點之一——宇稱守恆。兩人正是因為這個轟動物理界的發現,共同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初的“妄言”照進現實,活生生的現實,又變成金燦燦的獎盃,這是楊振寧二十多年努力的成果,他的事蹟值得我們學習。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