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代诗难超过古诗,为什么?既然古诗更有意境和韵味,为什么不直接写古诗呢?

若予点儿


现代诗就是大白话,将大白话首尾相连,就是叙述语言。将大白话每句单排,首字对齐,就是诗。比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试一下看看。以前喜欢几首现代诗,比如徐志摩的,舒婷《致橡树》(可能写错,别笑话)。后来余光中的《船票》触动一下思绪,写怀乡,望统一,与自己年龄相关爱国,想母亲,共鸣到一个点上了。以前的艾青,何其芳,汪国真等人的诗读得少,感觉很枯燥,有些"喉咙干喊”的味,读得很枯燥。想起贺敬之的《回延安》不错,民谚,陕北语特色,与陕北民歌一样特親,接地气,有泥土香味,“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羊肚手巾,"等等,听二妮唱歌《梁屹屹》也是这个味,我甚至产生了到陕北去学习“说陕北话”的念头。不了解,國外的诗人,对普希金,泰戈尔的作品只知其名。倒是俄罗斯诗人莱蒙洛夫,阴差阳错我读了他的诗歌全集,写的是十多二十岁的情思,朦胧。与几十年前自己的情怀相似,以致于手不释卷,泪流衣襟。这就是我对现代诗的最髙境界的认识了。最喜欢的还是古诗,王勃的,杜牧的《阿旁宫赋》屈原的,唐代的,虽然背诵不出很多,拿起来读就是个世界,比现代诗有艺术。


笙默扬艺术


因为我经常在朋友圈贴诗,很多朋友就问我是不是古体诗太难写,你才写现代诗?

这句话真的是大错特错。古体诗虽然有复杂的韵律平仄,但写作者如果花点时间掌握了音韵规律,往往能按猫画虎,对图制符,把写诗当作文字游戏。

而现代诗不但要求写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还要求写作者有一定的哲学功底和思辨能力,现代诗看似没要求,但稍微懂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越没要求的东西实际上越难。就好比吃饭时点菜说随便的那个人口味是最难伺候的,介绍对象越说自己要求不高的人越挑剔。我一个朋友让我给他带个玉石,我问他你想要什么样的,他说无所谓,你喜欢我就喜欢,但我给他找了半个月,几十块和田玉,他都看不上。

这样看,现代诗的难就难在它的自由和没有标准上。因为自由,你需要构思出独特性;因为没有标准,你需要创新。

对于这个问题,那个观察者诗友回答的比较全面,我就不画蛇添足了。





诗道不孤


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时间。二,民众的接受及推崇认可。

三,它的精纯和表现的优雅文学性。

中华文化流传至今有三千多年了(可论证的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文化不断积累、沉淀、精纯及反复捶炼而造就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学,我们的诗也到了最高境界。从关关雎鸠到采菊东篱下

从秦时明月汉时关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一糸列名诗名人,反应出我们诗歌的里程及人民认可的优美与豪放。这不是一、二百年现代文学所能相媲美的

。现代诗是用白话文写作,易懂但文字精炼浓缩比不可古文,缺一种古韵。当然这也看个人文字修养,一般来说文学修养也包含古文,否则他达不到高处。

现代社会教育是用白话文,因它简单明了、真述目地。不象古文含蓄深不易理解,但这也是我们推崇而敬重的优雅。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有我们中华文化悠久,没有任何文学比得过中华的琴棋书画、诗词戏赋。这是做为一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傲娇,伟大的中华文化将伴随你走过一生而继续流传下去。


何家老大27


古体韵律诗比现代诗好吗?

其实不然,古体诗按韵律吟,确实不错,很多诗流传千古,皆因词藻华丽,啷啷上口,每个字都很精练。但古体诗流传下来的多吗?其实并不多,上下五千年,能让人背上记忆的,没有统计过,中央台《诗词大会》上,最博览的选手,大慨也就能背记几百首(包括词赋),算起来也就是数十年留一首,实在不多。

古诗句读起来好听,其实写起来很难,为每一句,甚至每一个字,诗人们都要废尽心思,反复推敲(这也是推敲引起的典故)。至今还有很多有上句没下句的诗句(指文美的),孤伶伶地等人来对。这就是现代人不愿写古体诗的原因之一。

而与之相反的,现代诗却很有市场,人们喜欢现代诗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随便,信手拈来。现代人的诗,五个字一句没法表达,就六字、七字甚至更多,也不需要废心劳神,为每个字去推敲。当然,不是说现代诗就是白话文。写现代诗也是不容易的,作者也需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有历史知识、文化知识、语言知识的沉甸,写出的诗句才能让人读了爽口,使人有口有余香,经久不望的感觉。

老朽认为:不管什么样体裁的诗,各有千秋,互有所爱。喜欢现代诗的,你就放开写就是了;喜欢古体诗的,你依然去伤自已的脑筋吧。也不要乱喷,最近头条上,总有人狂批别人的对句,这也不对,那也不是,韵律不对。当然,善意的指出,人们会欢迎的,如果,用瞧不起的口气去横加指责,那就不好了。你是谁呀?你也不会是什么诗词大家,也是爱好者而已,也别充什么大尾巴狼了。

其实都是玩,对句也好,写诗填词也罢,没几人是专业的,玩吧,开心地去玩!别留下什么阴影。

人老话多,这不,又扯远了,不说了,真让人讨厌。


茶痴563


实际你的后一句提问,已经解答了前面的问题……诗的意境源于词意的模糊性,以使得读者有着可发散性思维去冥想所感知的信息。古诗词与古画就是在追求模糊性里,以高度浓化字的意境之美。

为何现代诗歌永远无法企及这种意境美,这真不是作者能力问题,而是现代词汇的本身信息承载量限制使然。现代词是仿照欧式艺术以表达精确性,以突出提炼出作者最核心、最直白的意思。与其写实风格的油画一样,人能看到与感知、即是作者所要精确表达的真实。

然而古诗歌的模糊性,使得读者在自我理解时、不经意间将自己也融入到诗画里,犹如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顿生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这在要精确表达的现代诗歌里,是天生的缺陷。

有些现代诗歌作家也试图还原这种模糊性、犹如晨雾笼罩的意境之美,确实也作的很不错。

但遗憾的说,同样的美,如改换成古诗词,则是将晨雾化为天纱,境界将更升九霄。

所以现代诗歌的重心仍该放在自己的精确性表达优势上,而非追赶天生鸡肋的模糊意境之美!


莪就不懂了


刚写的。

-

-

-

夜来治两印,此为其中之一也。印文为司空图诗品句,玉壶买春。不知何意也,亦不想究其意。故妄作之,亦故妄看之。刻前万般冲动,刻后万般失落。冲动者,种种图式呈于眼前;失落者,刻后阅之,不过尔尔。胸中万千气象不能呈于纸者,技也。技未逮也,固不能表其意、述其象。由是想到作诗、作书、作画,其中因由,亦难以一一细述也。艺者,象也;象者,心也;心者,养也;养者亦需种种手段,止增叹息。是为印后记。己亥五月初三,秀辉谨识

-

无题

-

卢秀辉

-

为艺者

着力于技

表现于象

于艺

匠耳

-

百思不懂

如何破匠

惟有心耳

-

茶室静坐

两人对饮

从空聊到无

从无聊到色

又从色聊到道

如鲲鹏

或扶摇

或击水

一动就是九万里

闲聊

有时何止九万里

思想

如光年

从银河系外

到多维空间

-

谈资

只助茶兴

茶兴在为艺兴

做哨探

艺兴吗

先在心里荡漾着

在脑海里闪现着

-

朋友说

这是哲学问题

我不懂哲学

竟至无言

朋友说

这是修为问题

我不懂修为

朋友说

你是猪呢

这一骂

骂的我头疼

搞的我心伤

头疼的是

竟如此不堪

心伤的是

我怎么是猪呢

-

我渴盼

心手双畅

我渴盼

物我两忘

我渴盼

高山流水

但是

我如搓衣板

一道道的条

就是我的坎

我的在意

是搓衣板上的沟

-

我想

走着走着

我累了

旁若无人的躺下

任由脚步来去

仰看蓝天

放下一切

不听清风

不听蚂蚁的彳亍

心空的

睡着了

甜甜的笑意

咸咸的鼻涕

欢快地挂在我的脸上

任暖阳斜照

任碎语飘过

-

心中

有一支曲子

在慢慢的升腾

依稀可见





卢秀辉侃侃诗书画印


现在的年青人除了专科院校学生,很多人都不懂古董,因此一件带着古的东西都要靠专家鉴定,给个鉴定书。有人曾问:野生参的鉴定是否要把参面送鉴定?他说:“把照片送过來就可以了。”

诗歌的格律,音韵同意景美之间的谁为首经多次争论最后也沒得出个结论。想邀个有知陈毅,叶剑英想去请教毛泽东有关诗词格律音韵的问题的知情人也沒请到。

诗歌目的也是为了抒发情感而写,他是属于文学的范畴,从文言文转为白话文,从格律诗延续有抒情诗,旧音韵统括为四个语言音符。出发的目的都是为通俗易懂,究竟好还是不好。还是要求我们老辈们不要老抱着至尊不放。

小时候就喜欢看四大名著,但红楼夢的寓意太深,几乎不想看。现在的儿童也喜欢看童话和科幻书,那些旧著都沒有多少人喜欢,书是用來秤斤卖,这已是文人的悲哀。

我总认为一切都应更新,百花齐放还是好的。


用户shlsuo


我的散文诗:《灵魂自语》

文/慈云祥

夜深人静是读书时最好的伴奏。

捧一本《鲁迅全集》静坐灯下与先驱对话,感到了灵魂的超脱。

世间的一切烦恼随着阅读的畅快奏出了美妙的旋律。

伴着《呐喊》书写着自己的《愚人散记》,让心中的苦沿着挥动的笔杆倾倒在了探索真理的海洋中。 \r

 佩服鲁迅先生的眼力。时间已经过去了70余年,先生笔下的“狂人”、“孔乙己”、“阿Q”以及《药》中的老栓,在当今的现实中仍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就连那场《风波》也还在继续上演着,只不过是更换了人物的穿着打扮和台词罢了!\r

 《端午节》还在继续过着,在悼念屈原的同时,也看到了许多现代的“方玄绰”,灵魂就在暮春的绵绵细雨中跳起了蹩脚的舞蹈。\r

 我时常在想:“这个世界的真髓是什麽?有没有对与错?思想领域里的分歧真的不存在了吗?法律面前真的人人平等了吗?现实的存在像鼓锤在不停地扣打着我的良心,痛苦就从这里滋生出来。\r

 你听说过那些“下里巴人”粗俗的反抗吗?我听说过!你看到过现实中“背负着重重枷锁的人”是怎样自动放弃和丢失生命的吗?我看到过!你经历过在无意中产生误会后给人所早成的伤害吗?我经历过!你目睹过那些遭流言和和谣传打击过的现实人是怎样生活的吗?我目睹过!\r

我多麽渴望生活是一湾宁静的湖水,它宁静的了吗?我多麽希望生活中只有花前月下,但是,它能实现吗?我知道自己的言语舞蹈内太多了一点忧伤的跳动,因为那里面有生活中挣扎的痕迹。我知道自己的文字歌声里太多了一点悲苍和凄凉,那是因为里面有来自生活的歌词。虽然步履蹒跚举步艰难,但是我明白:绝对不能放弃!\r

 窗外阵阵雷鸣告诉我盛夏已至,不停地雨声提醒我风紧雨急。夜色里我忽然就理解了屈原为什麽会跳江;昭君为什麽要出塞;鲁迅为什麽要弃医从文。他们不也是在给自己的灵魂寻找一处归宿吗?\r

 不管你是否承认,事实上只要你开口说话,只要你提笔写字,你的灵魂就会从你的脑壳里跳出,沿着不同的境界行走。你的文字就是你灵魂的自语。\r


慈云祥


这属于典型的向后看的思想,不可否认,古代传统诗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束缚力,读多了古诗,再来读现代诗,很难有认同感。

但是要明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然,古代的诗歌也不尽然都是好的,最为为大家所称道和熟知的就是唐宋诗歌了,但诗歌发展最也成熟的清代,我想你很难想死和背得过几首吧,这也证明了,传统诗歌已经到了无可创新的地步了,要像创新必须吸收异质因素,所以五四文学革命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的束缚,在破的基础上立起新的艺术八宝玲珑塔。

现代诗的在蹒跚中现在也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在百年的历史中也产生了很多经典,无论是创造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七月派,朦胧派,第三代,口语派等等均奉献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精品,但现在也只是短短百年,相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现代诗的肯定会越变越好。

我们的眼光要往前看,不要只是困在故纸堆里,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何来艺术的进步和创新?

虽然现代是一个诗歌边缘化的时代,但每个时代下都有潜藏的暗流,这就是坚守着的诗人,他们必然会被发现,必然会推动艺术的发展,愿现代诗歌越来越好,愿读现代诗和写现代诗的人越来越多。

祝福!






堂吉诃德和他的驴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随时代交替,不断有新的诗歌形式出现,各具特色。新旧之间,我们很难去比较谁优谁劣,就正如很难说《楚辞》是否超过《诗经》。

但如果说现代诗的成就,在目前还未能超过古诗取得的成就,这也很正常。毕竟,中国传统诗歌从《诗经》开始,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而在中国,新诗的诞生至今也就只有百年。


中国的传统诗歌,从《诗经》开始至唐诗宋词,尽管不断有新的诗歌形式出现,但不论创作方法上的赋、比、兴,还是意象达成意境的间接抒情方式,都一直没有改变,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核心文化价值体系。

而中国的现代诗,是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由蔡元培、胡适、钱玄同等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文化”运动,甚至“废除汉字”亦是当时的一项主张。


因此,中国的现代诗,其基本上是推倒传统,依西方的美学观点和思维方式构建,而不论最开始的直接抒情方式以至后来的客观抒情方式,其都一直游离于中国传统诗歌体系之外。

缺乏厚实的创作理论基础,也使新诗一开始便处于一种创作实践的状态当中。浪漫主义也好,象征主义也罢,以至后来的朦胧诗及各种诗体,其一直都未能发展出一套稳定的审美架构。过度强调主观性,亦使其远离大众,甚至同样是新诗创作者,也未必能读懂对方的诗。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直接写传统诗词呢?

最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过往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往读书离不开“经史子集”,而现在能对此静下心来研读的人已不多。再之,过往学习传统诗词大多是通过家学或拜入师门学习传承,讲究门第清正。现在这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断层。

而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必然会呼唤现代诗回归民族传统审美,现代诗如何与传统诗歌融合,很可能会成为现代诗新一轮的创作实践,近年来,一些中国风的流行歌曲大受欢迎,便是一个引证。

那么你呢?有写过中国风的现代诗吗?欢迎贴上分享,也欢迎谈谈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