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為何職業化後慢慢變為二流,近年又成三流?

兗礦中都客


中國足球八十年代還是亞洲一流,我們為了衝出亞洲,走向世界,進行了職業化,幾十年職業化後,我們終於發展成了亞洲三流。發展的已經很快了。


有點意思8551


我是少體校教練,在足球隊從體校解散的那一天我就知道中國足球徹底完蛋了,李鐵,鄭智那批應該是最後一批從體校出去的球員了吧,以後的就越來越差了,小時候練的不專業長大了怎麼補都補不回來,特別是團隊精神,愛國精神


毛毛57662


中國足球在職業化之前,世界排名最高是37位,而在2002年打進世界盃決賽圈未進一球,未積一分就出局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那是最差的一屆,但現在想想,那可能是國足的巔峰。

1994年甲A聯賽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足球走上職業化,但那個時候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都不高,大家都忙著在溫飽線上,對於足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那時候的球員都把足球當做是自己的夢想,恰恰這個夢想只要你努力踢球就會成為你的鐵飯碗,不像現在的中超球員。籃球運動員斯科拉曾在採訪中說到:“國內的聯賽總有這麼的工作機會,他們不擔心自己沒有工作!”雖然他說的CBA聯賽,但這個道理在中超中也是一樣。出於保護政策,每隊限制了外援數和U23上場人數,這讓很多球員會覺得自己只要保持好現有的狀態,永遠都不會失業,就算踢得再遭國內沒有幾個人能替代自己!

恆大能在亞冠賽場拿下2次冠軍,說實在的上場球員大多數都是國足球員,為什麼他們能這麼拼命呢?還不是因為:錢!想想為國家隊踢一場才幾萬塊,要是把自己弄傷,俱樂部踢不了,那自己的工資誰來負責?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國足在球場上怕身體對抗,怕受傷的情況,這樣一說,您是不是覺得還有點道理?再來說一個客觀理由:中超有16支球隊,其中只有河南建業的球場是屬於俱樂部所有,其他的15支隊伍的主場都是租賃當地體育局的場地。就比如我最熟悉的重慶斯威的主場重慶奧體中心,這裡既是足球場,也是市裡面田徑比賽的場地,還是一些大型演唱會的場館,有時候會因為踩壞草坪導致比賽延期。這樣業餘的比賽環境,球員們能踢出高水平的比賽嗎?相對比歐洲足球俱樂部,這樣的情況就從來不會發生。

綜上所述:1992年的中國隊還能與日本踢個不分上下,現在人家能把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時逼入絕境,我們國足卻還要在掙扎著世界盃名額。“一切向錢看”的國足球員們真的該醒醒了,悶著頭賺錢,真的臉都不要了嗎?醒醒吧!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窮孩子不能踢球”是中國足球繞不開的原罪

我作為資深球迷,伴隨足球三十多年,從看1987年奧運會預選賽,開始關注中國足球,國家隊的成績改變著我的脾氣,聯賽的變化成為日常生活內容。

我從來不狂熱,大學畢業後大量發表足球評論文章,以前的入行朋友,許多在媒體圈已人五人六,但對中國足球的看法,感覺大家差距不大,也許人家出於利益,一直有所保留。現梳理觀點,和大家交流,歡迎批評指正。

1.足球改革的大方向並沒有錯。足球改革是體育改革一部分,都從屬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局,將計劃經濟轉為市場調節,才是中國取得今天成就。足球是需要大量人才累積,需要深廣群眾基礎的運動項目,請問如今的足壇,註冊運動員,有四十年前多嗎?所以問題出在大家忽視的一點,就是人才培養機制被破壞。

2.業餘體校為足球培養了大量後備人才。以前足球隊和業餘體校,都是體委財產,由省到縣佈局,都屬於事業編制。業餘體校按照成績招錄,也可以與重點學校聯辦,學生考上了出路就有保證。水平高去運動隊踢球,淘汰後拿畢業文憑分配工作。以前上體校,與當兵一樣,是城市貧困學生上進的兩個鐵飯碗,能不拼命玩命嗎?

3.足球職業化人才培養的硬傷。成立足球管理中心後,聯賽進行了改革,改革舉措頻出,動機和初衷必須肯定,但人才培養的短板越來越致命。招牌運動隊和梯隊交給俱樂部後,體委陸續關閉關閉了業餘體校,高豐文等老教練辦起了訓練班,要自籌資金,被迫收費彌補虧空,陸續收費辦班的多了,後來俱樂部的足球學校也辦起來了,一律收費,金額也越來越多。

4.掏錢學足球成為中國足球惡質化的催化劑。真正希望通過踢球土雞變鳳凰的孩子基本沒了,城市有錢人的孩子成為運動員,很容易滿足的他們當網紅難免。看看現在運動員的豪宅,豪車,美女和越來越高的簽約費,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不玩命?

所以總結起來,中國足球以前還相當不錯,那是因為計劃經濟保底,全球一體化的改革,各國的進步讓中國顯得落後。足球惡質化也不僅僅在中國,全球都差不多,全球就沒有幾個真正盈利的俱樂部,足球娛樂化、組織化、廣告化的問題,在哪都一樣。

除了被迫接受現實,對於改變足球現狀,我提出如下建議:

1.明白足球定位以清晰足球戰略。中國體育欣欣向榮,就足球死氣沉沉,既然體育全面借鑑美國,為何不”放棄”足球,讓其自生自滅,就如此這樣讓市場調節?不影響中國體育大局,也不會對中國形象產生多大影響,踢不好足球也沒什麼大不了。

2.趕緊補足人才培養短板。業餘體校是不是變向恢復?足球重點學校予以繼續加強?高校足球運動是不是加大投入?在城市適當建設公益足球小草地,這些都可能改變現狀,踢球人數必須提升 ,讓金字塔地部更雄厚。

3.歸化必須謹慎。我們還沒有到認輸的地步,中國是不服輸的民族,足球總會踢好一些,盲目引進外籍運動員,對民族自豪感殺傷很大,如果引起入籍混亂,結果受衝擊的就是全社會。

足球需要激情投入,無慾無求的年輕人不該上場,當足球成為有錢人掙錢玩物時候,就與普羅大眾漸行漸遠,所以打破這個死結,必須讓足球更親民、更大眾化、更具生命力。




多彩體壇


中國足球在沒有職業化之前是亞洲一流球隊,為何職業化後變為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球隊。其實很簡單,中國的男足職業化後,最大的變化就是過度商業化,這是中國男足逐漸走向沒落的根源。

看看職業化後的中國男足,名副其實的爛泥扶不上牆。有人說是在中國人的體質不行,這顯然不是理由,為什麼女足就可以踢出成績,難道女足姑娘們不是中國人嗎。

其實,真正的問題就出在男足職業化後,路子走偏了。注重的不是提高球員的技術,而是如何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使得中國男足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足球團體之一,出手就是千萬元年薪。一個男足教練的年薪就是上億元人民幣,比整個女排團體的年薪還高出許多。這就是中國男足職業化後最顯著的變化,幾乎是100%商業化,球員踢球只為錢,比賽輸贏都無所謂,反正照樣拿千萬元年薪。

再看看職業化後對於國家隊球員的選拔,沒有一個人敢保證,進入國家隊的那幾個球員的技術水平是中國所有職業球員中真正出類拔萃的。至於他們是靠什麼進入的國家隊,只有該知道的人知曉。

在其他國家,足球職業化提升了球隊的技術水平。而我們的足球企業化後,只是提高了球員的收入,對於技術水平根本不做問津。職業化帶來的商業化,不僅沒有提高中國男足的技術水平,反而跌落到了谷底,並且躺在谷底安逸享受,任由退步、不求上進。當然,這並不是球員的問題,他們決定不了中國男足的發展方向,是誰的問題大家都清楚。

看看在前幾天的比賽中,中國男足竟然能輸給外國校隊,讓球迷欲哭無淚。難怪球迷擔心,中國男足與小學生踢球不會不會照樣輸掉。如果是這種輸法,根本用不著花上億元生拉硬拽的請裡皮來做教練,隨便請個四肢健全的人都可以做男足教練,反正最終結果都是輸球。年薪給20萬就可以,何必浪費那上億元資金。使得男足在世界足壇成為最有錢的笑話,豈不是花錢買尷尬。

總之,職業化後的中國男足之所以會踢到不入流的水平,歸根結底也就是一個“錢”字鬧的。要想提升中國男足,首先要調整發展方向,將其從偏離的軌道上拉回來,否則,想在多辦法也是枉然。

大家覺得是什麼原因呢?你覺得現在的中國男足屬於幾流水平呢?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龍族社


8,90年代我國體育選撥制度,各區縣都有體校,每年都組織各學校聯賽,選撥優季有培養前途的學生去體校接受專業培訓,參加省內聯賽,省體工大隊再到各體校選撥人加以培訓,組成省隊參加全國聯賽,國家從參賽各隊選撥優秀運動員組成國家隊,在這個過程中基本不收費或收少量費用,實行職業化市埸化後,要進專業學校培訓光學費每年在2萬至5萬之間,這還不包括其它費用,能不能培訓出來與學校無關,有多少家庭能負擔的起?又有多願意讓自己的孩冒這個風險?


範坪張


這個問題本就是個偽命題!八十年代初,亞洲足球基本上是東西亞對抗的形式。東亞以中日韓朝為代表,西亞則以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為代表,伊朗在當時還算不上什麼,只是到了九十年代出了以阿里代伊為代表的黃金一代才成為亞洲強隊的!由於當時的中國足球打法專克西亞球隊,所以沙特阿拉伯不惜採用陰招來讓中國隊難以出頭!否則82年世界盃中國隊就能參加決賽圈的比賽了!而同樣是打法相剋,中國隊當時對小日本也是勝多負少,但對跑不死的南朝鮮卻沒有多少辦法,但也沒有引起重視!後來,中日韓先後引入職業聯賽制度,但可惜的是,中國足球其實引入的是偽職業化制度,根本上還是商業化操作,甚至到後來竟然充斥著腐敗,弄出了爭相朝自己門裡踢球的笑柄!從甲A聯賽到今天的中超聯賽,中國的職業聯賽僅僅是表面上的職業聯賽而已,與日韓的職業聯賽相去甚遠!處處充斥著商業氛圍,有錢的大佬們揮金如土,把中國足球當成他們的搖錢樹,廣州恆大僅僅靠金錢就搞定了幾次聯賽冠軍和亞俱杯冠軍!職業化的含義在中國仿復就是金元足球!看看日韓的職業化就明白了!中國足球要有希望,還得依靠職業化,依靠俱樂部為各級國家隊輸送人才!可我們的俱樂部各年齡段的人才在哪裡呢?足協有沒有推動各俱樂部的各年齡段的比賽呢?中國足球的職業化任重道遠,如果中國足球真正走上職業化道路,或許中國足球才會真正崛起!


青春作伴娘


不懂球就是這種言論。

我來說說,中國足球沒有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足球在我國成了貴族運動。球場少,城市人多地狹,商業利益最大化與住房剛性需求兩方面導致寸土寸金,必須把地拿來發展建築。足球場佔地面積太大,土地寸土寸金,所以場地少而貴,比如業餘踢球都要排隊還得湊錢出場地費。另外即使有意願把孩子送到足校,但收費也貴,一般家庭都踢不起,你們可以看看恆大足校的學費標準就明白了。

第二,沒有全民普及足球文化,踢球意願低。中國人天生不喜歡足球,寧願進行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也不願踢球。

第三,固有思想阻礙。中國社會是一個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導致走關係走後門成為關係戶的專利,好多有能力的孩子提拔成了問題。

第四,計劃生育有一定影響。本來就業形勢就嚴峻,人多不發達,家庭望子成龍一般都不贊成把踢球作為職業來看待,甚至認為是偏門左道。很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家長精心呵護,不願其在這種需要激烈對抗的運動中受傷。更何況要是將來孩子提不出來進不了俱樂部就認為廢了,沒有其他謀生手段。

第五,急功近利的思想大大妨礙足球的發展。足球運動恰好是需要深耕細作長期堅持才會出效果的運動,少了十年都看不出效果的。很多俱樂部老闆不願做這種長期投資,回本慢、見效慢、風險大。

綜上所述,最後導致註冊球員太少,選材面窄,本來論運動能力就是黑人﹥白人>黃人,我們才更應該優中選優,擴大基本盤規模。因為職業球員人少才導致高薪低能的天價球員。因為市面上最好的也就是這幾個人,足球市場廣大,球市火爆,你不買有人買,這就是市場經濟。

解決選材面窄的問題,我覺得其他問題都不是大問題。很多人說有的小國家人非常少成績還好。那是因為人家是發達國家,不愁吃穿,加上白人運動能力和濃烈的足球氛圍,即使足球是業餘愛好也踢得不錯,比如冰島。還有人說,人家的教練和設施好,我們的教練業餘、設施簡陋所以水平低,我反駁的例子是巴西,巴西很多大牌明星都是從貧民窟踢出來的,在街頭巷尾,在泥地裡用塞滿紙的皮球踢,照樣成為足球強國。

所以,結論就是,普及足球文化到全民,起碼能像籃球一樣普及,即使不敢豪言會誕生世界級的足球球星,但起碼是亞洲一流水平。

解決人才問題,就是修修補補的發展問題了,剩下的就是為選材讓路,比如: 以能力作為選拔標準,破除人際關係壁壘;完善設施和教練培訓;建立健全各級校園足球聯賽;投入資金到青訓體系;為成不了明星的球員提供其他職業選擇,做好保障工作。



艾麥x


很多國家的足球隊都是業餘性質的,球員中有的是企業職工,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醫生,還有的是快遞小哥。人家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只是在下班以後才利用業餘時間進行訓練。場地租用、聘請教練、購置裝備器材乃至球衣球鞋都得自掏腰包,甚至出國比賽的的交通、食宿等費用都是自己花錢,國家不掏一分錢。看看我們的國足,條件真的是太優越了。就這還踢不過人家,看來要想出成績,僅靠金錢是換不來的,甚至是實得其反。


老樂283929801


中國足球其實從來沒有過職業化,足協只是打著職業化的旗號,幹著不職業的事情,中國足球的水平逐年下降也是正常現象。從1994年所謂的“職業化”以來,中國足球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

近些年來足球人才實現井噴的日本足球,才是真正的實現了職業化。在日本J聯賽職業化之初就確定了相應的理念:在維護球員利益的基礎上,維護俱樂部、聯盟的利益,形成一個多贏局面。

而中國職業聯賽呢?政策朝令夕改,聯賽隨時停擺,一切為了大賽成績讓步,俱樂部的利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足協更是推出過“U23”、“每隊最多4名國腳”、“取消升降級”等一系列奇葩政策。足協和聯賽的權威蕩然無存,中超聯賽已經徹底和職業無緣,只是成為房地產老闆們的自娛自樂。

另一方面,中國職業聯賽的急功近利也讓中國足球水平不斷的倒退。日本聯賽為了保證各俱樂部的良好運營和實現培養國內球員的目標,設定了限制外籍球員薪金總額的政策,並要求縮減職業足球運動員薪水,規範俱樂部財政支出。這種環境下,日本球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培養國內球員身上,很少依靠天價外援取得成績。

而中國職業聯賽所謂的“轉會調解費”等限制天價外援的政策,則成了徹頭徹尾的笑話。不僅沒有取得相應的效果,反而讓中超各大豪門更加有恃無恐,天價外援不斷登陸中超,也進一步壓縮了國內球員成長的空間。畢竟在成績面前,沒有球隊敢大膽使用國內年輕球員。在剛剛結束的亞冠淘汰賽中,依靠本國球員的浦和紅鑽徹底碾壓了擁有眾多大牌外援的廣州恆大,就是中日職業足球之間的差距。

除了限制外援之外,日本足球也更加重視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日本政府大量投資建設訓練場地、比賽場館,舉辦日本高中足球聯賽,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和足球密切接觸。日本的職業聯賽有著良好的晉升體系和青訓模式,各年齡段的梯隊一應俱全,各個足球學校都在積極招募有天賦的青少年加以培養,這也是日本足球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

而像我們熟悉的恆大職業足球學校,一年光學費就5萬塊錢,如果算上其他費用,一年下來的費用是很多家庭負擔不起的,這也阻斷了很多孩子的足球夢。就像張玉寧的父親為了培養孩子,賣掉了上海八套房子。中國足球已經成為富家子弟的運動,越來越多普通家庭正在讓孩子告別綠茵場,中國足球人才出現斷檔也是情理之中。

中國的職業足球,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職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