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二枚镜头走天下,相机镜头该怎样配?

摄影微谈


我本人用的是尼康D850相机,分享我的观点。

我觉得有两种搭配方式,看你的拍摄需求主要是哪方面。如果是以风光照片为主我建议24-70mm+14-24mm广角镜头,如果喜欢拍摄人像多过风光,建议24-70mm+85mm镜头。


1.24-70mm+14-24mm


24-70mm是我个人使用最多,也最推荐的镜头。这个焦段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拍摄需求,24端可以有一定宽广度,拍一些大场景的风景照片也可以,70端可以压缩场景,也可以拍一些局部的特写。我拍摄以旅拍为主,所以24-70可以满足我大部分在旅行中的拍摄需求,同时这款镜头的成像效果也不错。


24-70mm镜头具备一定的宽广度,一些需要较大场景的构图时可以胜任。


同时70mm的部分可以部分压缩画面,让我想拍的主体更突出。当然70mm算不上中长焦,压缩的范围有限。


很多旅行中的风光照片,需要一个广角镜头让照片更具冲击力,这是24-70mm可能不够满足拍摄者的需要,所以这时我推荐的第二支镜头是个广角镜头:14-24mm。我本人也用的是这一只镜头,成像效果很好。

例如我在美国马蹄湾,就需要一支广角镜头才能将这个场景装进去。


2. 24-70mm+85mm


如果喜欢拍人像多过风景,在24-70mm之外可以配一支定焦人像镜头,给照片增加更多不同的感受。我本人用的是一支85mm人像镜头。


一台相机一支笔


我是尼康粉,一名旅行风光摄影爱好者,说说我的经历。

最一开始我买了一个腾龙18-400镜头半幅机用,那时候算初学,就带着这个镜头走过云南、西藏、四川还有江南很多地方,拍了许多张照片,不但满足了旅行的爱好,也积累了不少的摄影经验。经过近两年的时间我把所有的照片按焦距进行分类,发现18焦段占了30%多,100以上焦段占了40%多,这下就总结出我摄影喜欢的焦段在哪个范围了,我本来就喜欢风光摄影,从来不喜欢人像,所以在后来我就注重超广角和长焦两个焦段的拍摄,重点学习练习。再后来我把半幅机换成了全幅机身,买了适马14/1.8Art和尼康70-200/2.8E两个镜头,把18-400出了,当然半幅机身得留着做备机。以后出门基本就带这两个镜头。

我想说,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没必要在镜头上面面俱到,资金不允许,实力也不允许,而尽量在自己最喜欢的焦段上下工夫,这样配镜头就有的放矢了,专门摸某一两个焦段,做到精而专才能出好片。


旅行的雲


我用D750。走天下哈,那就意味着啥情况都可能遇见,天气啊场景啊视野啊内容啊等等等等。所以得皮实,抗造,坏了不心疼,画质还得够用。所以我带24-120F4。因为他的自身素质的确能应付绝大多数场景。走天下,记录嘛,天下就是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得拍人哈...再拎个35定,足够用了。其实其实只带一个头的话,我就只带35了。没有为什么,我喜欢。我懒。


BIEGU


二枚镜头走天下,就比较容易选择了。

我们就以大三元为例吧,这个最具代表性。14-24(16-35)、24-70、70-200,这三只大三元镜头,涵盖了从广焦到长焦、常用的所有焦段(打鸟、拍月等望远镜头不在此例),从题材上可以拍摄从风光、纪实、人文、人像、花卉等题材。如果是选择二枚走天下,我们应该还要从广焦到长焦进行比较:14-24(16-35)这只广焦变焦镜头,是风光、纪实利器,走天下怎么能少了风光和纪实呢?所以这是其一选;24-70和70-200这两只头相比较,24-70从广焦来讲,肯定不如14-24(16-35)更有优势,而在长焦上,又不如70-200更好,这也许就是24-70被诟病为“不长不短”吧?!那么70-200就是其二选了。

广焦段

既然是二枚镜头,广焦段就是不可能不考虑的,拍一些风光、纪实、人文等题材,用广焦段会更出色、视野会更宽广、纵深感会更强烈等。广焦段也不一定是14-24(16-35),可以是20、28、35定,还可以是其它的广焦镜头。

(D850+14-24 F11 1/200 ISO125 0EV)

(D850+14-24 F2.8 1/1600 ISO100 0EV)

(D850+14-24 F7.1 1/125 ISO100 0EV)

广焦段,主要“负责“风光、纪实、人文、街拍等题材的拍摄。

中长焦

走天下,肯定少不了一些人像、花卉等题材的拍摄,在这些题材,只有长焦镜头具有更浅的景深、更强的空间感。需要补充的是长焦其实拍风光也是不错。

即使是中焦,拍风光、人文、人像,也是非常有优势的。在中长焦的选择上,不一定非得是70-200,像我,我是选择80-200,因为我没有70-200,哈哈。

最后给24-70平下反。选二枚镜头,24-70的优势出不来了,如果是选一只,那必须是24-70!所以不要小瞧了这只“万金油”镜头,哈。


南方之南


这个灵魂之拷问,老郑不是一次两次自问自答了。既然你问了,我就按我的经验回答。我是佳能卡口。


题主提到了要“二枚镜头走天下”,其实一旦要“走天下”了,一镜就行了,想都不用想,24-105mm必须得带上!这是主力镜头。


甭管你是否拥有24-70,走天下用的镜头,肯定是24-105更适用。24-70用于城市街拍是相当不错的,但“走天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各种环境,各种突发,各种可能,此时,24-70太娇贵。


题主仁慈,希望带“二枚镜头走天下”,那么除了刚才老郑说的“24-105mm”必须得带上外,再加上一枚“50mm f/2.5微距”定焦镜头。为啥呢?容我娓娓道来:


1、题材更多样。旅行是绕不过美食,拍美食,远远的拍美食,不够诱人。拍美食,还真需要近摄,甚至微距。这款“50mm f/2.5微距”实用性就很强!轻巧的小型微距镜头,适合拍摄放大倍率为0.5倍的近摄。不仅仅美食拉,还有什么文艺小物件,拍拍人物写真,f/2.5的大光圈可拍摄漂亮的背景虚化照片。


2、轻便。280克真的很轻,外出旅行,能轻尽量轻,相对于100mm微距来说。50mm的微距镜头有更加轻便的优势,当然你走天下,还带着70-200mm,我也很佩服。


3、质素够好,微距无弱旅。浮动对焦系统使影像在任何对焦距离下都可保持极其清晰明锐的效果。


以上三点优势,老郑个人经验之谈,50mm f/2.5微距这款镜头是我使用率非常高的一款镜头,如果我外出带两枚镜头,答案就是:“24-105mm”和“50mm f/2.5微距”。


不过,遗憾的是,“50mm f/2.5微距”停产了,得去旧货市场找找看了。我放几张最近用50mm f/2.5微距拍的片子:


郑在别处


本人纯属一般的摄影爱好者,前两天国庆才去一趟额济纳一共四天时间,主要风景有嘉峪关、黑城、胡杨林、居延海,丹霞地貌,纯拍风景,带了D800加大三元三个镜头,结果是:2470全程挂机,1424用了3次左右,这个头关隘和树林里用处很大,70200仅丹霞地貌用1次,另外天气不太好,滤镜没怎么用上。与原本计划广角和长焦为主的想象不一样,旅行中随着天气和风沙情况变化很大,尽管带了专用换镜头的袋子,但换起来太费劲,还带了个备机,一直也没用上。

所以我认为一般旅拍出门两个F2.8的头1424和2470,简单方便实际使用率高。如果是特别发烧友,安排了摄影模特,则必须大三元带齐。


北溟闲云


我一个35mm,一个135mm就可以走天下了。从来不喜欢用变焦。


金陵文脉


若用二枚镜头走天下,相机镜头该怎样配?

镜头的选择一直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尤其在预算比较紧张的朋友来说,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最为好。

楼主想配两个镜头,该怎样配置呢?下面我来说说本人的看法。

24-70和70-200

这个搭配应当不错的,就略欠缺了超广角,但也是影响并不是很大,如果真要拍摄视野开阔的场景,可以用24-70拍接片,应当就没啥问题了。

24-70,是个最为实用的中焦段镜头,可拍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从风光、人文、花卉、人像等都是可以用来拍摄的,开玩笑说,它就是个“万金油”,成像与画质也是值得信赖的,不管你是哪一款相机,各家都有出品这一款镜头,也是各大厂商的主力竞争产品。

70-200,这是一款长焦,可以用来拍摄风光远景、山水层次、人物花卉等,也是一款很实用的镜头,和24-70一样,也是各家的看家镜头,如果你是摄影发烧友,这款镜头你不能没有。

如果以上两款镜头组合,可以满足当下基本的拍摄要求,上面也说了,如果要拍摄特大场景,我们可以用24-70拍摄接片。

总的来说,镜头的选择还是得和自己拍摄风格与预算有相当大的关系。

最后祝你选择到满意的镜头,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我就是剑舞影像,欢迎关注,我们一同交流摄影问题


剑舞影像


用两支镜头旅行拍摄该如何配机身和镜头是原问题,没说是用一个机身还是两个机身?也没说是用光学取景单反或者电子取景微单?传感器幅面大小和最大出片尺寸也没写。我按传感器面积大小和传感器结构不同来回答问题。

出短边一米的高质量照片,至少要用拜尔列阵135全幅3624幅面高像素单反和微单机身四千万像素以上,去年北京世纪坛国际摄影节上有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大幅面冲洗照片展览,应该有很多是佳能尼康135全幅单反两千万像素四万元旗舰机身/大三元镜头拍摄的,远观清晰锐利,近看影像细节支离破碎,那就是有效像素数值不够放大到长边超过一米的影像。中画幅120-645半幅4433/5340两种规格是五千万像素和一亿像素拜尔列阵马赛克型传感器,APS-C/H幅面适马弗文X3电子取景微单和电子取景定焦镜头一体机是三层传感器的结构不同,这三种大底高像素传感器相机,都能冲洗(或者原厂纸墨最高精度缓慢打印)高质量超大幅面照片。

135全幅和APS-C幅面两三千万像素传感器相机,都能输出长边一米的(远观)展览照片,或者可以近看的18/17/16英寸(长边)高质量照片。

高像素三四五六千万相机,用24-105mm/24-240mm佳能尼康索尼135全幅单反微单镜头拍摄,再裁切画面可以等效更长焦距镜头的视角等效200-500mm不一。另一支镜头,可以用超广角定焦或变焦镜头,也可以用佳索100-400mm和尼80-400mm/尼180-400mm和佳200-400mm内置TC1.4X增距镜专业成像质量变焦镜头和300/400mm定焦镜头,要根据不同拍摄场景选用。

过去单反有佳能尼康28-300mm变焦镜头,按售价高低,成像质量有差别,但都能出17英寸A3+规格照片。现在各种幅面相机都有等效24mm广角镜头焦距视角,非135全幅传感器相机的长焦套头都已经有等效长焦镜头300mm视角。

电子取景微单的双机身双镜头,我认为性价比最高(前提是只拍照片)是尼康C幅Z50微单双套头16-50mm等效24-75mm/50-250mm等效75-375mm视角轻便手持快拍足够走天下,可惜去非洲拍野生动物就不够长焦,换成索尼C幅微单的70-350mm等效105-525mm视角和

E 16-55mm F2.8 G APS-C画幅标准变焦G镜头 (SEL1655G),就适合去西北新疆西藏开阔地方拍风光和去非洲旅行拍摄。

光学取景单反我也用D610/D7500/D5300机身,全幅广角定焦镜头35mmF2和70-300mm,或者适马弗文X3的DP0q等效21mmF4完美超广角3900万像素定焦镜头一体机加腾龙18-400mm等效27-600mmF3.5-6.3重705克,尼康单反这两种组合搭配都很轻便手持,性价比超高。

M4/3幅面奥林巴斯微单五轴防抖机身和镜头数量都有很多可供选择,丰俭由人,轻便手持高性能,前几年就有媒体报道是日本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对比光学取景C幅和全幅单反,奥巴微单旗舰的技术性能也是领先的AFC18fps/AFS60fps连拍性能,还有半按快门提前高速连拍预缓存35张照片的专业抓拍技术,可以克服电子取景相机的显示延迟技术缺陷。











封涛17


两枚镜头走天下

其实摄影内容只有两种:一是拍人,二是拍景。

以目前的技术,民用镜头焦段覆盖也只能是有限的,想要广焦段就要舍弃大光圈。

最理想的其实就是两个配置:

第一种:偏向广角人像风景:

16-35 和28-70 f2,广角中焦兼顾还有不错的背景虚化。

第二种:喜欢长焦人像

24-70 2.8和70-200 2.8,有24mm小超广可以兼顾风景,同时覆盖50 85 105 135的焦段,200端还可以提供背景虚化的人像作品,风景也可以兼顾。

其实严格意义上的一镜走天下是不存在的,如果可以最好有一个1mm-2000mm的镜头还不重,可惜技术达不到,因此需要考虑自己更需要什么,是超广拍风景还是更喜欢长焦虚化拍人像或者长焦风景。

最后还有一种便宜的配置:

apsc画幅相机,用16-70配合30到50大光圈镜头,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