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直强调教育公平,可是家庭教育该如何公平呢?

糖堂学糖


我们国家所强调的教育公平,是指为公民提供平等公平的受教育条件,让每个公民平等公平地享有国家教育资源。当然不是指平等公平地享有相同的家庭教育条件和家庭教育资源。


这个道理很简单:

因为家庭教育条件和家庭教育资源属家庭个人私有财产,而各个家庭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所以,对所有公民而言,是不可能实现家庭教育公平的。

说具体点,两个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其父母文化素质不同,教育方法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所以,他们所受的家庭家育就存在很大差别。比如:一个出生传统农民家庭的孩子怎么能跟一个出生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谈家庭教育平等?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又怎能跟富家子弟谈家庭教育公平?


不过,如果真要谈家庭教育公平,从另一层含义上讲,任何家庭孩子所享受的家庭教育也是公平的,其公平性体现在:

任何家庭或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都平等地享有重视程度,即尽心又尽力!

另外,我们还应看到,即使国家教育,也只是相对公平,不可能存在绝对公平。

我们可以做个比较说明——

学生A:初中毕业后,走上了社会,自媒职业。

学生B:一直上完大学,并深造又取得博士学位。

我们说A、B两人,作为公民,享受了教育的公平,是因为国家提供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是公平的。上大学的机会是公平竞争,谁能考上,谁就可以继续深造,更多地享受教育资源。

从另一层面看,A、B二人实际享受的国家教育资源又是不平等的,甚至差别很大。

可以肯定的是:学习优秀的人比学习不好的人更多地享受了国家的教育资源。

因此,国家教育的公平也只是公平竞争下的“不公平"!即教育公平也是相对的公平!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不知道你这个“公平”指的是啥?但,我想说的是,为啥非得纠结“公平”二字呢?你越纠结,带给你的烦恼就越多。家庭教育更不能谈“公平”。

我的老师,能把极度叛逆、休学的孩子搞定,让他们找到人生的目标,返回学校,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一个孩子他收100万。试想,有多少家庭能够承胆的起?

我的一个朋友,他孩子自卑、不爱跟人交流,因为学校功课的压力,心脏还不好。于是,我朋友就把他孩子转到了一年15万学费的私立学校,孩子是360度的变化,自信、阳光、乐观、身体还健康了。

现在,好的教育资源都是偏向有实力的家庭的。我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追求“公平”二字上,因为,公平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而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上。

当你追求“公平”,你是在关注别人,跟随别人的步伐。而当你把焦点放在建立”爱的氛围“上,你是在关注自己,关注家人。

虽然,我们上不起15万一年学费的学校,我们也交不起100万报师费。但是,我们的家人相亲相爱,很温馨,也很快乐。孩子懂事、孝顺。难道,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


桦姐谈养育


教育上的不公平表现在多个方面:城乡之间存在着教育的不公平性,城里的学校教育资源丰厚,乡村里的学校定然不如城里的;同一个城市里,或者同一个乡镇里,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资源好的,学生读书趋之若鹜,不好的,高喊生源不足;即使同一所学校,同一级的不同班也存在着师资,生源的不同;就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因学生知识基础的不同,接受知识能力的个性差异,导致有的学生学习好,有的学生学生差,于是教师就会对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有不同地观照,而学生会感到教师教育的不公,从心底里发出:我要公平;就是在同一个家庭里,往往父母作主多,孩子作主少,父母成为主导者,孩子成为被动接受者,于是孩子从内心深处呼唤:对我公平点……

在这里,我主要针对家庭教育的公平问题,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他(她)们应公平地享受阳光雨露,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对教育的公平要求是上苍赋予他的正当的权利。那么,家庭教育能不能实现公平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呢?我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家庭教育是民主的,不搞一言堂。在同一个家庭里,家庭成员对某一件事的决定,对某一次活动的进行,应与孩子商量决定,或者有意征询孩子的意见,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会感到父母亲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孩子参与家中各个活动,从内心深处感到“我”是家中重要的一员,是家中的主人。这体现了人格公平的教育。

二是家庭教育是和谐的,不用高压手段。有的家庭里,父母做事、说话,对孩子居高临下,采取盛气凌人的说教,这肯定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不和谐,是不好的。孩子有个性,对某事有点叛逆,家长应冷静分析,不能用高压手段平息了事,多站在孩子一边想想:其说的正确,鼓励表扬;不正确,耐心开导。把父母亲与孩子的亲情关系关在和和美美的笼子里。这体现了情感资源的公平。

三是平时教育孩子采取启发式,不搞注入式。孩子具有正常的人格尊严,有对事物进行初步评判的能力。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采取启发诱导,反对不要孩子思考,直白地代替孩子做决定。对某道题,某个问题,要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时间,让其认真思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特的个性,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又体现了思维教育的公平。

四是家庭教育是群体的,不是单一的。在同一个家庭里,家长与孩子可有意地搞某项愉乐活动,或编个话剧等等,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成为主要角色。这样经过一家人合力完成,这既培养了孩子合作精神,又再次使孩子体会到平等的人格魅力。这又体现了与人合作的教育资源。

五是家庭教育是开放的,不搞封闭单一。平时可带孩子走出房间,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陶冶孩子性情。这又是孩子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美的天人合一的教育资源的公平。

还有德育教育资源的公平,非智力教育资源的公平等等。

如果能按以上教育孩子而教育,那对孩子来说就实现了家庭教育的公平。你说呢?


用户8792960780883闫


家庭教育是难以做到公平的,其实任何绝对公平的事情都不存在是一样的道理。而是要做到自然,做到淳朴,做到和谐,给孩子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留出足够的陪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就是不错的家庭教育。

最近几年不断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和青少年自杀事件,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也激起了众多网友的指责。我想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其背后的问题,以便尽可能做一些对此类事件的预防或者补救的措施。其实,出现这种不良事件的主人公都存在一定的心理不健康问题,而心理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后天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败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还要做好家庭教育,我浅谈一下个人对于家庭教育的几点见解:

1.思想上要重视。家庭教育才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不要误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一切万事大吉了。

2.时间上要付出。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和隔代教育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特别是对孩子一生的心理成长,甚至价值观念都有深刻的影响。

3.生活上多观察。多注意孩子日常生活细节的问题,善于发现小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让小的问题逐步变大。

4.付出耐心,爱心。要用心,细心。把对孩子的教育当作一生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业来对待。

总之,良好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能影响孩子未来一生的幸福,希望天下家庭教育都能做得自然,和谐……


佳宁读书



教育公平,实质是大体公平,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的。

比如两个小孩,性格迥异,爱好也不同,一个小孩爱学习,一个小孩不爱学习,可能我们会选择让爱学习的那个孩子上竞争比较激烈、学习任务比较重的私立学校,而让那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上相对轻松的公立学校。难道这不公平吗?看似不公平,其实这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

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传达给每个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具体最终他们如何落实运用以及未来的生活水平有高低之分,那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在物质上,要做到“衣贵洁,不贵华”、“食适可,无过则”,“凡取欲,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笑笑爱学习


什么是家庭教育公平?

这是指不同家庭之间教育存在不公平问题,还是指一个家庭内部对不同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

不同的家庭环境、条件不同,不同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里人的阅历、习惯、秉性都有不同;生活爱好、目标有不同,所以家庭的教育必然会千差万别,我认为,所谓家庭教育公平问题是个无解的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的家庭教育为培养各方面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为建设五彩缤纷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高俊科


公平只能是相对的:规则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了。

我们现在的教育,考试的内容大体上都是一样的,最后的决定性的高考,在选拔上也是尽量做到了公平。可能我们依然会觉得,为什么高考不是全国统一考题,统一录取?这实际上也是为了保持一定的差异化。物理上有个共振现象,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美国之所以能够创新,作为世界的领头羊,实际上来源于教育的差异化。我们一方面不喜欢教育把人培养成一个模子,一方面又希望大家按照一个模子来选拔人才,这实际上也是内心矛盾的一个表现。


强调绝对的公平最后会让整个体系失去活力。怎么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呢?

难道我们为了公平,就不能允许别人多学习吗?

为了公平:规定学生只能看同样的书,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学习?


孩子不一样,老师不一样,家庭也不一样。教育的公平在于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成长。但是你要求每个人起点一样,那显然是不现实的。父母都不一样,孩子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同,怎么能够要求绝对的一致呢?

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有时间精力、也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而有些家长,因为工作或者是能力方面的差异,无法给孩子很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总不能不让别人教自己的孩子吧?


我想您更多是想说,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挑选更好的学校,更多更好的课外学习机会,父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导等等。

这些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没有差异,人类社会就没有办法发展的。教育已经是很公平的一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必须要通过高考来考取大学。而高考,出题也是非常公平的。

不必要纠结别人家条件好,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充分利用好现在的条件,多投入时间和精力,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一切实际上都已经足够。


比如说:老师上的差别,可以用参考书来弥补,而不管是什么家庭,参考书都是可以买得起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实际上大家要考察的内容都是一致的,也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横向分析,和自己差不多条件的,是否有足够多的成功的榜样?如果有,那么就像这些人学习,像ta们看齐。与其花时间在纠结公平上面,不如投入时间让自己实力变得更强!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贫富无公平!


雪村农夫


您写的“公平”两个字,很值得玩味。

最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育界里的“公平”就应该是【普惠型教育】。普惠型教育是让每一个儿童拥有自信、自律、睿智、谦虚、友爱等一系列优质的心里特征。

当今,良莠不齐的教育思维充斥在市场上,以“教育”为盈利的商业模式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教育工作人员,我们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

其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远胜于学校。家庭教育也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征进行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会昌对北京200多名孩子进行19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发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心理特征,他把它称作“两颗种子”:一个是主动性,一个是自制力。

根据“两颗种子”的强弱,他把孩子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两颗种子都很强的孩子,无论在学习还是班务活动上都是积极主动,而且纪律性很强,自制力很高;

第二种是主动性强自制力弱的孩子,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能勇于表现自己,这是主动性的体现,但是这种孩子一般在上课时坐不住,一遇到事情就坐在地上大哭大叫,这属于自制力差的表现。

第三种主动性差但自制力强的孩子,情绪很稳定,学习和做事也有很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但是这种孩子很多时候不愿主动地与人交流,在面对竞争时也有一些退缩。

第四种就是主动性差,自制力也需要提高的孩子,虽然他们也很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但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表现的不够自信,缺乏一个积极面对的姿态,而在情绪和规则意识上,他们更容易失控。当然,孩子自制力和主动性的表现也与他们成长阶段的特点有关,比如因为性别的差异,女孩比男孩的整体表现就更为出色。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应该是培养两颗种子都发达,主动性和自制力都强的孩子,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我认为平衡教育的关键是父母要做到既民主又权威的教育方式。比如培养孩子做事的主动性,就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特点,给孩子一个民主又宽松的氛围;而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又要求父母敢于对孩子不良行为说不,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要进行正确的惩戒,让孩子承担他所能承担的后果,借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所以,回到问题中提到“公”字,在家庭教育里,我们更应该将它理解成“教育平衡”。




迈考Pan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绝对的公平。

如果是你图中的这种二胎之间的公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你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对孩子好,但是等你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呢?老大老二年龄不一样,你抽空参加了老大的家长会,就得抽空参加老二的家长会。给老大买了这个东西,就得给老二买。这还是表明上的公平。

背后呢?父母真的能一碗水端平吗?两个孩子,总有更喜欢的那一个。尤其是当老二还小的时候,肯定有对老大说过“别来麻烦我”类似的话吧。因为当你照顾哇哇大哭的老二时,如果刚好老大也在调皮,丈夫又不在,这时候都不太容易保持好心情吧。心情不好就容易口不择言。这样的表现就很容易在老大心中留下“妈妈更喜欢弟弟/妹妹”的印象。

如果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呢?

首先,父母应该做到心理的公平。不能因为小宝年龄小,就要求大宝事事忍让。

其次,父母对于大宝和小宝,在食物和用品上的分配,一定要秉持公平原则,可以多问问两个孩子自己的意见,他们自然会觉得情绪受到了关照。

最后,当两个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家长切不可不问原因就对某一个孩子一顿批评,一定要耐心询问原因,从中引导,使得两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握手言欢。

分享一个识字APP。父母用手机下载识字软件“猫小帅学汉字”来教宝宝认字。宝宝对电子产品感兴趣,所以用手机软件教,他不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软件的课程丰富,生动形象的图画和声音,更能激起宝宝对学习汉字的兴趣。

更多育儿的资讯可以关注一下“小评果快乐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