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老中師生,現如今過得怎麼樣?

教育探微


一代中師生畢業後被分配本地州的各個縣市,各個鄉鎮,村村寨寨,像一顆顆珍珠灑落在各個學校。

我瞭解的是1986年畢業的這屆中師生,有幾位是我的同事,我常常聽到他們的故事,倍受感動。


一、曾經的老中師生躊躇滿志,帶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走上了工作崗位

這是一批初中優秀畢業生,當時要成績拔尖的,才能進得了師範。他們口語基本功紮實,書寫功底紮實。

他們畢業的時候青春年少,意氣風發,懷揣著教育夢想,奔赴在教育崗位上,走上了三尺講臺。很多人這一站就是30多年,直到青絲變白髮。

這一屆中師生曾經同窗苦讀四載,但是現在人生之路不同,生活環境也不同。有的改了行從政,有的下海做生意,有的成了當地書畫領域的大咖。更多的還戰鬥在教育戰線上,有的成了當地的名師,教育行家,有的還默默地紮根在邊遠的山區,還有的已經在村寨娶了當地的姑娘,在山區學校安了家 。

他們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不可謂不苦。很多人在交通不便的山區,一師一校,複式教學,還有的一人創辦一所村小。工作辛苦,工資很低,生活清貧。但是他們和家長、學生親如一家,幸福感很高。

  • 這一屆中師畢業中,有一位李老師,今年51歲了。她18歲畢業,被分在僾伲族的山村學校,那裡交通不便,也沒有電,點的是蠟燭。用水要到半公里外山下的水井去提,說是水井,其實更像水塘。有個單間,沒有廚房做飯,只能用煤油爐做飯,買菜很遠,只能自己找野菜。
  • 學校有四位老師,只有李老師是女的,也沒有廁所,很多時候很尷尬。就算這樣,李老師每週24節課,兩個班語文,還承擔一個班班主任。學期末,成績也大幅提高。李老師說:條件很艱苦,但是學生老師格外敬重老師,心裡還是很滿足。


說實話,那樣的生活條件,那樣重的工作量,我很難想象如果是自己會怎樣。也沒有什麼鮮花和掌聲,他們只是默默做著老師該做的一切。

二、從這些老中師生身上,我看到了熠熠閃光的教師職業精神

一是看到不管教師行業多辛苦,他們都將教育作為終生奮鬥的事業。

  • 這一屆還有位白老師,在鄉鎮小學任數學教師,有兩次改行的機會,有一次可以進城。但她依然選擇了教書。她說:她喜歡教書,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在當時有不少教師想要跳出龍門,白老師是真正熱愛教育的楷模。

二是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就算一人一校,就算沒有領導檢查,他們仍然照樣編排課表,按時上下課。

三是那份真誠關愛學生的情懷。像慈愛的長輩,指導著孩子的成長。

四是那種默默奉獻的實幹精神,踏踏實實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

他們給我呈現的師德,不是掛在牆上的條款,是已經融入了骨子裡的師魂。

這些老中師生,總讓我想起山澗那無人問津卻綠意盎然的青青草。他們曾是教育的中堅力量,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帶出了很多年輕的教師,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現在,他們大部分退休了,真心希望前輩們一切安好。


風兒清


年華漸逝,人已老去!老中師生們都已人到中年,甚至年過半百,但大部分依然奮鬥在教學一線上。

我也是老中師生的一員,98年畢業,40歲了,中教一級。 我們這些中師生被後來大學畢業的年輕老師們戲稱為“土八路”,說說我們這些土八路的生活:

1.大部分已經40歲以上了。

從2000年之後,中師生不分配工作,所以,所謂當年的中師生,指的就是2000之前畢業的。所以,大部分年紀都在40歲以上,也有小一點的,但也35以上了。

總之都已人到中年,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正是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去年,中師同學聚會,放眼一看,大家都已經老了,不再是記憶中的少年模樣,男同學有了大肚子,女同學也有了白髮和皺紋,瞬間就覺得時間真殘酷。

2.另一半多是同行或者公務員或者醫生。

當年的中師生大部分是女生。當年,我們班50多個人,8個男同學,到畢業的時候,這8個男同學都已“名草有主”了。其他各班也差不多這樣,所以,當時就有一說法,上中師的男同學別的好處沒有,就是容易找媳婦兒。 學校裡,也不乏同行夫妻。

其實,夫妻都是教師,有諸多好處,從大的方面,人生觀價值觀相同,從小的方面來說,作息時間,生活圈子一樣,還能在業務上互相幫助。

其他女教師的另一半是當地的公務員或者是醫生,雖然掙錢不多,大部分生活都挺幸福的。

3.孩子還算懂事。

孩子大部分已經長大了,上大學上高中了,或者上初中了。個別的已經結婚生子了。 老師家的孩子成績大部分還不錯,我兩個同學兒子高中都是重點高中全免,學習不是一般好,是特別好,但是這個不絕對,也有差的。

不管成績怎麼樣,所有孩子在人品上德行上都不錯,比較懂事有禮貌,這也是我們欣慰的地方。老師家的孩子,不能說都成才,但一定“成人”。

4.職稱有高級,也有中級。

在工作上,很多都已經是學校的領導,獨擋一面。雖然不像現在的大學生有那麼高的理論水平,但是在一線摸爬滾打那麼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農村學校的校長几乎都是當年的中師生。

職稱上,大部分都是一級教師或者高級教師。這麼多年了,不能說大部分老師都已經是高級教師了,但有相當一部分是高級教師了。都還在工作一線,每天教書,和學生“鬥智鬥勇”。

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師還沒有取得高級職稱,但也不要緊,因為,從今年起,在農村任教的老師,男30年,女5年的可以直接參評高級教師了。而大部分的老中師生在農村任教的時間都已經夠了。

5.個別的已經去世了。

去年,一個教師患淋巴癌去世,同一年,我中師同學突然腦溢血去世,讓人頓生兔死狐悲之感。都說教師的平均壽命低,早逝的多,真的是這樣的。

都到這個年紀了,我們也該注意自己的身體了,工作要幹,身體也要注意,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可不能提前掛了。

多出去轉轉,放鬆一下;和老朋友聚聚,聊聊家常,幹活別那麼拼,開始保養身體,枸杞保溫杯可以用起來了(哈哈)!

最後,祝所當年的老中師生們幸福快樂!


終將長大


我今年55歲,從事教學工作已達35年,我是1998年作為民師班學員進入中師學校學習的,至今超過20年,也算是個老中師生了。



如果有人問我過得怎麼樣,我只能回答說不怎麼樣。我之所以這樣說,其實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職稱問題,說了很多人不相信,我現在仍是二級教師,這在教師職稱系列中屬於初級職稱,像我這樣快要退休的人,幹了一輩子教師仍然是初級職稱的已極為少見,在我們全鎮二百多名在職教師中,和我情況類似的僅有三人,而且我們在餘下的幾年工作期限內都很難晉升中級,其中原因一言難盡,還是不說算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工資問題,因為職稱低,工資自然不高,因為工資與職稱是緊密相聯的,雖然一直以來職稱遭人詬病的多,但目前還沒有改變的跡象。

當然,前面講到,像我這樣的現象屬於個別現象,絕大多數老中師生都順利地晉升了中級職稱,少想幸運者還拿下了高級職稱,他們的工資自然不會低。



至於那些已經退休的老中師生,大多數人拿著月薪五千元左右的退休工資,過著悠哉優哉的生活,還是蠻愜意的。


李康滿183397530


中師生是中等師範類學生的簡稱。 80年代初期國家為了解決小學教師短缺問題。各地普遍設立了中等師範學校, 從優秀初中畢業生中錄取學生為小學培養教師。



我於1996年考入了當地的師範學校。三年中師畢業以後,按照當時的分配政策,只能回到戶籍所在地的區縣農村任教。

當時班上40名同學,30名女生10名男生,絕大多數都來自周邊的農村,只有五六位同學是城區的。當時城區學生中考報考的時候,報考師範的人很少,絕大多數人選擇了高中。

中等師範在周邊的涉農區縣,報考的孩子是比較多的,因為在師範三年中,免學費免住宿費,還有一定的伙食補助,我記得當年每月伙食費是國家補助40塊錢。當時班上40名學生中,中考成績最高的是500多分,最低的300多分,分數差異也比較大。



當年我從去教育局拿到的自己工作的派遣手續,去當地一所學校報到,我看到介紹信,明確寫著基本工資295元,加上其他地方性補貼共300元左右。20多年前我第一個月工資是300多元,現在想起來的的確確少的可憐。

那時候除了工資不是很高之外,最難接受的應該是上班的路,鄉村的土路,如果遇到下雨天騎自行車上班兒確實艱難,不是我騎自行車兒是自行車騎我了。

那時候下雨天成了標準的水泥路,只能扛著車子步行去單位。如果雨過大,晚上也就不回家了,但是晚上只能走十幾分鍾路,在村上的小賣部買一兩包方便麵湊合著對付。



其實走過那些年回頭再看,農村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我所在地區過去確實是以農業為主的,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張變成了新的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現在是典型的城市新區。

老師各方面待遇也隨著當地經濟水平的發展,跟主城區的老師基本持平,某些地方可能還超過了主城區,所以現在很多同行有車有房,雖然還要還房貸,但是生活可能比過去好了不少。


匯智坊


我是八四年畢業的老師範生,說實話當年選擇師範學校還是因為家在農村,一個“窮”字了得。聽說上師範有伙食費補助,畢業就拿工資了,就上了。其實按照我的成績,如果家庭條件好,上個高中,考個重點大學是沒有問題的。好在一路走來雖辛苦,但也知足了。學歷上,先中師後函授專科到最後自學本科,不管怎麼說合格了。調了幾所學校,從初級中學到普通高中,現在在一所中專學校任職。教師資格最終也混到了中高。現學校在城鄉結合部,離省城不遠,二、三十公里就到市區了。娶了個商品糧戶口沒正式工作的老婆,只敢生一個孩子,碰巧是個男孩。一個人拿工資養活三個人,可想而知當年的生活有多麼拮据。好在本人腦子不笨,在房價最低的時候,借錢買了幾套房子,少了十屁股賬,還了九屁股了,還欠一屁股賬。現日子好過多了,兒子大學畢業接著就考上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又考上公務員,老婆打工滿十五年工齡,去年也拿到國家退休金了。還有幾年我也要退休了,回過頭來看,雖辛苦也值得。人一定要想得開,知足長樂。我經常跟老伴說,一轉眼就老了,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把身體搞好,不給醫院和孩子添麻煩就得了。

師範畢業轉眼三十多年了,想當年在班裡我也是個不老實分子,一心想找個女同學,擺脫農村苦力。也曾經給同班的女同學寫了一封求愛信,女同學也約我談了兩次話,後來畢業了也沒確定戀愛關係。再後來工作後,聽說那位女同學改行從政,到了市政府上班,我的心徹底涼了。當初被分配到農村一所初級中學任教,偏遠地方不好找對象,所以最後就找到現在的老婆。前幾年在一個同學兒子的婚禮現場遇到了我的那位女同學,我們已三十年未見了,我一下子就沒認出她,唉!都老了!可她的女兒才十來歲,後來有位同學說,我的那位初戀同學差點就單身了,她三十幾歲才結婚。我心裡竊喜,難道她一直在等我嗎……?


用戶9892388135752


從80年代初開始,為緩解農村小學師資嚴重不足的壓力,國家開辦了中等師範學校。直到1999年,中等師範學校完成了它艱鉅而光榮的使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中等師範學校開辦的近20年內,全國有300~400萬學子在中等師範學校就讀。



當年就讀中師學校的都是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學習優異,出類拔萃的學子。

由於當時城鄉差距很,加之中師畢業工作包分配,就端上了鐵飯碗。所以,大部分農村家庭和城市貧困家庭的優秀初中畢業生都首選了報考中專,而當時的中師有優先錄取的政策,只要填報了同意中師優先錄取的孩子,最後都上了師範學校。

畢業之後,他們遍佈全國各地,擔負起基礎教育的歷史重任,成為我國基礎教育名副其實的中流砥柱。他們之中很多人,一生都守候在農村基礎教育的最前沿,生活過得清苦而艱辛,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獻給了農村基礎教育事業。

二三十年過去了,中國基礎教育從一個時期發展到另一個時期,一代中師生順應教育發展需求,邊任教邊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歷盡周折和艱辛,在砥礪前行中,為農村基礎教育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一代中師生的存在,是中國基礎教育的大幸。

他們幾乎撐起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基礎教育的多半邊天,真正成為中國基礎教育的堅固基石。



時光如梭,一代中師生,已青春不再,子女已經長大成人,自己已步入負重的中年,甚至有一部分已到退休年齡。

他們之中,一部分人師範畢業不久就跳槽轉行,一部分人離職下海,還有一部分人繼續深造就讀。但絕大部分人都定向回鄉守候在基礎教育這塊貧瘠的土地上。

二三十年過去了,他們之中有一些人後來成了一些行業和單位的領導。還有一部分人成了地市級,縣團級黨政一把手,甚至還有個別人成為省部級領導。然而,絕大部分人一直都守候在基礎教育第一線,勤勤懇懇,默默無聞,任勞任怨。

就在今天,他們仍然是中國基礎教育最牢靠,最有力,最值得信賴的主要力量。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成為學校的管理人員、校長、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優教師。他們仍然是當下中小學講臺上的主力。可以肯定的講,是他們撐起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大半個天!



二三十年已經過去了,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人現在都還做著單純的教育工作,過著平靜而詳和的生活。雖然絕大部分人生活過得也並不富足,但有吃有穿,有車有房,子女優秀,老人康健,過得也還算幸福。但也有一部分人,生活過得並不如意,辛苦一生,守候一生。

向一代中師生致敬!沒有他們的奉獻與犧牲,就沒有中國紮實的基礎教育。


教育探微


我鄰居85年初中畢業保送中師,88年畢業分配教小學數學。三十一年來從一到六年級連續帶過三次。現任仍在教高年級數學。

通過自學和培訓,90年代取得了河大數學系夲科學歷。

在教學與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別是不知道,從網上查出她是副高職稱。並是省教育教學專家,省特級教師,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名師,省優秀教師,省骨幹教師等。

我想第一學歷較低的中師生不應是教師進步的阻力,關鍵是看自已的努力。


慢悠悠190700058


中師生,別忘記了81~82屆高考考上中專錄取二年制中師畢業生。當年,全國錄取36萬大專院校學生(1982年),歷高中、參加預考、考上中專學校,揹負“書包翻身、戶口立卡”的苦讀情神,挑上36o斤稻穀成為了吃國家糧的公辦教師。38年過去,這批畢業生,多數為黨的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成為了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先行者,或為運近聞名的教育大師,或為治教有方的教育、學校管理者,或為走出教師系統或功的公務員,或為商海的風雲人物。以我就讀的湖南攸縣師範學校中師75班(\b82級)為例,上月底搞了個畢業35週年同學聚會,46個同學,產生廳官1人、處官1人,億萬富翁1人,中學高級教師近40人。他們有的已退休(主要是女同學),都可以說在本系統內功成名就。假如不是當年,在轉行其他行業(中小學教師嚴禁轉行,除非你違反了計生國策、違法亂紀被處分)受到限制,應還會有在更多行業領域成為精英。我們慶幸,沒有辜負年代,是努力工作、發揮作用的一代中師人!


金四123


不能以第一學歷判斷老中師生的水平,他們都是當年最優秀的人,有的已經退休;有的現在也是業務骨幹或重要領導。

我教書30年了,提起老中師生,我心裡是由衷佩服,我個人認為“包分配”的都可以算作老中師生。

1977恢復高考,許多人考上中師,他們是改革開放的生力軍,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那個時候,許多老師畢業以後出來就是學校的頂樑柱,尤其是有些人教高中,培養出很多大學生;而且他們還通過培訓、通過函授提高水平,提升學歷。也有許多人成了公務員,擔任重要職務,做出自己應有貢獻。

那個時候,農村家庭能夠有一個考上中師,是村上甚至是鄉鎮的大事情,往往是一個村或一個鄉鎮的狀元!

那個時候,一流學生初中畢業考中師中專。只要考上中師中專,就可以包分配,就吃皇糧國稅,就有了鐵飯碗;二流學生讀高中考大學。

現在看來,上世紀90年初期的許多中師、中專生,都是清華北大的料(我就是80年代末期的師範大學畢業生)。曾經教過一個班,一二名讀中師,當了初中老師;第三名讀高中考上中國人民大學,現在已經是大學教授!

因此,“老中師生”是委屈的一代,默默無聞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他們中有些人已經退休,享受天倫之樂。更有有些人仍然在各個行業是主力軍:有大學老師、高中、初中、小學老師,也有公務員,學校領導等等。

總體來看,“老中師生”素質高,工作勤奮努力,在各行各業都非常優秀!不能用所謂的“第一學歷”來判斷“老中師生”的水平!


平淡是真oymlq


中師生,一代人的回憶,一代人的懷念。我從教二十多年來,經歷了四個學校。雖然我不是中師生,但我的每一次經歷,都與中師生相識相知,就從我認識的這幾個人說起。


一,呂老師,1981年中師畢業,如今從教已經38年了,我們相識於1995年,那時候他還風華正茂,年富力強,當時是一所完中,他總帶初三畢業班的數學課,並且帶班主任,工作認真踏實,任勞任怨。他1989年評上了中教一級職稱,一直奮鬥在教學第一線。2000年以後我們學校變成了一所高中,為評高級職稱,還總是寫論文找地方發表,工作仍然是踏實認真,但多年的希望成為泡影,現在已沒有那個心思了,仍然在教學一線,再有二年就要光榮退休了,不知會不會因為沒有評上高級職稱成為他的遺憾。


二,王老師,1983年中師畢業,如今從教已36年,教化學課,一樣的踏實認真,一樣的任勞任願,1994年評中教一級。我們相識於1996年,妻子沒有工作,家有一個女兒。帶班主任期間,班中有個女孩兒校外自殺,從此給他帶來心理陰影。於2001年調其他縣城一所初中,很快升任教導主任,不久評高級職稱,後又升任副校長。2017年女兒大齡結婚,我們相見,精神仍然矍鑠。

三,李老師,1981年中師畢業,如今從教已38年。他是從外學校調入我們學校的,我們相識於1997年,當時教學崗位滿員,在教導處工作,後來教導主任升任副校長,主持教導處工作,成為李主任。2005年評上高級職稱,後又升任副校長。目前仍是我們學校主管後勤的副校長。



四,徐老師、張老師,1990年中師畢業。兩人都曾在農村小學、鎮中學教學,2006年因缺少老師調入我校。兩個人是中師同班同學,同教語文,目前兩人也已將近50歲,都在教學一線,也多次擔任班主任工作。


這就是我們學校我所知道的中師生的真實寫照。可能有的中師生已經當上教育局的領導,大部分仍然奮鬥在教學一線,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