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有近700多名管理人員、3000多名工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運輸車輛近1000臺,24小時輪班作業。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的袁天雄。這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十天內目睹了火神山醫院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建築面積3.39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2月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並於2月4日正式接收患者。這個武漢首家用於接診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專門醫院,從設計到完工歷時僅10天。10天,14400分鐘,3000多名工人,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及運輸車,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創造了火神山奇蹟。袁天雄正是這3000多名建設者中的一員,在過去的10天裡,他每天拖著骨折的手臂忙碌在工地上,見證了這家救命的醫院從無到有。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從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趕回攪拌站已是晚上,忙了一天的袁天雄還沒有吃晚飯。

不平順的新年

  對於54歲袁天雄來說,2020年以意外開篇。新年第二天,他去洗手間時不慎滑倒,右手前臂骨折。“這是個不好的兆頭。”醫生建議手術,但他選擇了保守治療。袁天雄在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工廠任廠長,春節快到了,工地還有很多事要等他收尾,手術太耽擱時間。

  骨折後不久,他得到一個更意外的消息,一直與他關係親密的表姐突然去世。“得了肺炎,來得很快,轉院去了(武漢)同濟醫院,但沒保住,幾天人就沒了。”這兩件事,給袁天雄的新年籠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大早,袁天雄便來到攪拌站調度室查看進度。

  袁天雄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老三。父親今年90歲了,按往年的規矩,家裡大小30多口人,都要到父親家團聚,這是一年的大事。他一直在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在他的計劃裡,等春節前情況有所好轉後,他就回父親那過年。直到武漢封城的消息傳出後,袁天雄才意識到,情況可能比他想得糟糕。同住在武漢另一個區的父親,一連給他打了兩個電話,概括成幾個字就是:“不要回來”。態度堅決,不容商量。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上,各類大型機械設備忙碌著。隨著醫院建設開啟直播模式,這些工程機械被中國網友冠以各種暱稱,一時走紅。

七人小隊,集合出發

  1月23日,武漢封城當天上午,袁天雄接了個電話,是熟識的另一位廠長打來的。對方告訴袁天雄,他們要去支援火神山項目了。火神山是什麼?袁天雄一頭霧水。

  “這是一所專治新冠肺炎的醫院。火神,就是專燒病毒的。”袁天雄想起了自己的表姐,“那就一起吧。”他沒有猶豫地說。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無一例外都經歷了長時間、高強度工作。

  1月23日晚上,袁天雄開始盤點自己泵站的庫存。按上級分配的首批任務,他要供應3000方混凝土,漿砂需求量近2000噸,任務艱鉅。盤完物資,他接著盤人。春節前,工人都放假了。除了他自己,他能調集的只有7個人,1名調度、2名質檢、1名操作工、1名機修工、1名電工和1名廚師。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超過3000名中國建設者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在短短十天裡創造了火神山奇蹟。

  他想起了一句話,“有條件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句話是以王進喜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為拿下大慶油田而奮力拼搏的口號。過去,袁天雄以為,這只是一句豪言壯語。現在,“我算是明白了‘沒條件也要上’的真正含義。”

  1月24日,除夕。下午2點,袁天雄帶領的7人小隊開始轉運漿砂。這一忙,就到了大年初一凌晨,把接近2000噸漿砂順利送到火神山工地。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俯瞰火神山建設現場。2月4日,火神山醫院開始正式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

  袁天雄的兒子在國外工作。1月29日中午,袁天雄剛從工地回到泵站,扒了口冷飯,兒子的越洋視頻就來了,他叮囑父親,“注意養傷,要戴口罩,去人少的地方。”袁天雄嘴上答應,心裡卻在苦笑。和他在一起的火神山施工現場的,有近700多名管理人員、3000多名工人,各類大型機械設備、運輸車輛近1000臺,24小時輪班作業。這恐怕是當前武漢人最多、最鬧熱的地方了。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火神山建設現場。中國中央電視臺對連續施工進度進行的直播在網上走紅。該直播沒有旁白,也沒有背景音樂,而是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實時俯瞰建築工地的視角。

機器紅了,人累趴了

  隨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開啟直播模式,這些工程機械,被網友冠以各種暱稱,一時走紅。

  袁天雄並不知道,他的水泥攪拌車在網上有無數粉絲。他只知道,以宏大的建設現場為背景,和他一樣的施工者如同忙碌的工蟻,遠不如機器顯眼,“哪可能在直播裡認得出我。”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勞動者們的齊心協力,讓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火神山醫院建設任務,得到了圓滿完成。

  由於火神山項目的特殊性,工地需要早強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凝結硬化的速度,以加快工程進度。平時十來小時的活,現在四五個小時就要完成。

  “凌晨4點,我的電話還響個不停。”袁天雄一邊接電話,一邊打電話,他擔心水泥攪拌車司機送料途中,熬不住疲勞,在路上打盹出事。對這種疲倦,袁天雄體會深刻,經歷了長時間、高強度工作後,人一坐下來,歇口氣,就可能會睡過去。“不過,現在特殊情況,大家都在咬牙堅持。我們所有人都希望能快一點,再快一點,把醫院早點建起來。”

“我們十天建了一所醫院”,一位火神山醫院建設者的親述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火神山醫院建設者加班加點工作。醫院的建成將緩解武漢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不斷增加而導致的床位短缺問題。

  袁天雄說,幾年前,他曾到來過火神山,這裡不遠處就是後官湖,風景優美。現在,以前的風景再見不到了,這裡成了一片大工地,他覺得有點可惜。“但是一想,我們十天就建了一所醫院,這裡能救很多人,那也就值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