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倪翠坪



提問問題的網友,應該沒看過《三國演義》。

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的情節,就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書中寫得清清楚楚,就是關羽顯聖。

我們來看一下關羽顯聖索呂蒙性命的過程。

書中寫:孫權命人殺了關羽後,盡收荊襄之地,心情無比暢快,賞稿三軍,大擺酒席,與諸將慶功。他安排大功臣呂蒙坐上位,春風滿面地對眾將說,斬關羽、取荊州,全是呂子明之功啊。然後又親自酌酒,恩賜給呂蒙。呂蒙喜孜孜地接過酒,杯剛送到嘴唇,關羽神靈附其體,其擲杯於地,一把揪開孫權,坐在孫權的位子上,大聲說,呂賊,你施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也要取你之魂。然後還怕別人不知是何方神靈附體,又自報家門,說:“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說完,神靈飄走,呂蒙像散架了一樣,癱軟在地,七竅流血而死。

諾,只要讀過這一段文字的人,無不明明白白,呂蒙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就是關羽顯聖!

不過,按照《三國演義》的設定,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關羽要顯聖報仇的對象,其實是孫權!

是,使用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妙計的人是呂蒙;但是,負責全面調度的人卻是孫權。

而且,關羽走麥城出來,最先遇到的是東吳大將朱然的截殺,因為寡不敵眾,只好望臨沮小路而走,又遇另一東吳大將潘璋截殺。關羽慌不擇路,往山坳狂奔。蘆葦敗草中的東吳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關羽胯下的赤兔馬被絆倒,關羽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馬忠押關羽回見孫權。孫權苦口婆心勸降,主簿左鹹卻說,此人絕不會降,留著就是個害,不如斬殺。孫權沉吟半晌,同意其議,命人推出斬首。

可見,導致關羽死亡的人,除了呂蒙,還有朱然、潘璋、馬忠、孫權、左鹹、以及執行斬首的劊子手——當然,還有成千上萬襲取荊州、及參與圍追堵殺關羽的東吳兵馬。

毫無疑問,這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孫權!

其次,是左鹹。

再次是馬忠。

然後才輪到呂蒙。

如果關羽死後真能顯聖,他最應該索取孫權的命,而不是呂蒙。

但是,《三國演義》三分實七分虛,孫權是歷史大人物,後面還有大量戲份,不能這麼寫。而呂蒙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江陵一戰後疾病發作,最終在孫權內殿中去世的。

事實上,在白衣渡江之前,呂蒙就有重病在身了。

羅貫中因此信手拈來,把呂蒙之死寫成關羽顯聖,既為關羽死後成神作了鋪墊,抬高了關羽的形象,又為關羽的死渲染了悲慘氣氛,並讓讀者為關羽憋屈之死狠狠地出了口惡氣,可謂一舉數得,不能不說其構思巧妙、運筆高明!

最後說一句,演義是演義,史實是史實。

在演義史中,呂蒙之死,就是關羽顯聖索魂所致。

在歷史中,呂蒙之死,與關羽沒有半毛錢關係。


覃仕勇說史


《三國演義》呂蒙之死的那一段,像極了恐怖片。

孫權殺了關羽父子,奪了荊州之後,非常高興,於是大擺宴席,君臣你一杯我一杯,喝的非常暢快。

這時候,孫權端起了酒杯,心情有些小激動,說道:“呂將軍,多虧了你,我才擁有了荊州,這事周瑜和魯肅都沒搞定,你替我搞定了,你比他倆強!”


呂蒙有些不好意思,慌忙站起身來,說道:“主公過獎了,全賴主公指揮得當!我先乾為敬!”

呂蒙端起酒杯,剛要喝下去,突然一陣陰風吹了進來,刷刷吹滅了幾盞燈。

屋內頓時一片漆黑,僕人趕忙重新點上,這時候,只見呂蒙披頭散髮,目光呆滯,像是得了失心瘋一般,眾人正想發問。

突然,呂蒙猛地拽住孫權的領口,死死地卡住孫權的脖子,大罵道:“孫權小兒,你還認識我嗎?”

聽這聲音,分明是關羽的,眾人嚇傻了,但有幾個膽子大的,匆忙跳上前去,拽胳膊的拽胳膊,抱腿的抱腿,好不容易把呂蒙控制住了,孫權趁機逃離。


然而,呂蒙被關羽鬼魂附體之後,力氣出奇的大,哪是人能控制得了的,只見他連連踹倒幾個,嗖的一下子躥到了孫權的座位上,大罵道:

“我自從破黃巾賊以來,縱橫三十多年,罕逢敵手,竟被呂蒙奸計害死,我現在就要你的命!”

孫權嚇得瑟瑟發抖,趕忙跪倒,眾臣見了,也紛紛跪倒,磕頭如搗蒜,片刻過後,只見“呂蒙”不再言語,七竅流血而死。

演義中,關羽的鬼魂殺死了呂蒙,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肯定不是,羅貫中之所以這樣寫,無非是替關羽鳴不平,替關羽感到惋惜,如此英雄人物,居然死在後生呂蒙之手,實在臉上掛不住,所以才借鬼魂索命之事,替關羽挽回了一點點顏面。

真實的呂蒙怎麼死的呢?


有人猜測是得了瘟疫而死,公元220年,當時中國爆發大瘟疫,許多人死於當年,如東吳的甘寧、孫皎、蔣欽,魏國的張遼,夏侯惇等等。

當時的曹植還寫了一篇文章《說疫氣》,描繪了當時的大瘟疫“家家有殭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一半秋色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呂子明,在關羽率蜀漢軍主力全力攻打曹軍駐守的樊城時,趁機率吳軍偷襲,白衣渡江,佔領了荊州,又逼迫關羽父子敗走麥城,最終被擒殺。在擒殺關羽父子後,呂蒙也不久死於孫權內殿中。呂蒙的死因歷來有不同說法。

其一被關羽索命,七竅流血而死。《三國演義》中說孫權殺害了關羽父子,盡收荊襄之地,大設慶功宴,讓呂蒙坐於上位,親自賜酒呂蒙,表彰他的大功。不想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歷聲大罵:“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呂蒙推倒孫權,大步坐到孫權位上,兩目倒豎,雙眼圓睜,大喝道:“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以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孫權大驚,忙率眾人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這一說法多見於民間,關羽忠義,被後世朝代屢屢加封,從神佛到聖到王到帝,最後竟成了法力無邊並管理三界的關帝聖君、武財神,備受朝廷和民間尊拜,自然害死他的呂蒙也成了人們痛恨的對象,也難逃關公索命。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就採用了呂蒙這種荒誕死法,一來為張揚劉備正統、貶抑曹操孫權的需要,二來讓人們讀了解氣。其二被孫權毒害。孫權擒殺了關羽,破壞了孫劉聯盟,必然要遭到蜀漢劉備的報復,他想轉嫁劉備對自己的怨氣,一方面他把關羽的人頭派使者送給了曹操,表明害關羽是曹操主謀,自己是迫不得已;另一方面他向劉備展示,自己一直維護孫劉聯盟,是呂蒙不聽將令冒然偷襲荊州,殺害了關羽,軍將在外不好駕馭,自己實出無奈,現在呂蒙已死,也算為關公抵命了。這種觀點是站在孫權雖明曉大局,卻把控兵權不力來說的,最新拍的《三國》就是採用了這種說法。不過荊州是孫權必爭之地,呂蒙又是孫權一手培養提拔的大將,能為孫權奪回荊州,是孫權求之不得的好事,更何況呂蒙又是孫權倚重的柱國大將呢?孫權怎能毒害呂蒙呢?史料中呂蒙一得病,孫權馬上安置在內殿千方百計為其求醫診治,甚至賞賜百金為他招募醫者,呂蒙病情一有好轉,孫權就高興,一見重就長吁短嘆,夜不能寐,可見孫權對呂蒙君臣情深,於公於私都不可能毒害呂蒙。其三生病而死。在偷襲荊州之前,呂蒙曾給孫權上書說:“關羽攻打樊城而留下很多守兵,必定是害怕我襲擊他後方的緣故。我時常有病,可以以治病為名分一部分士兵和我一起回建業。關羽聽到這個消息,就會撤掉守兵,全部開赴襄陽。……。”從這裡也可看出這時期的呂蒙身體不好,多病。呂蒙奪取荊州,孫權要封他為孱陵侯,賜錢一億,封賞還未頒佈,呂蒙就發病了,後世也有人說,可能建安二十四年發生溫疫,因據史載那一年,吳將孫皎、蔣欽也死了。呂蒙在戰場吃苦受累,積勞成疾,抵抗力弱,極有可能是感染溫疫而死的。對於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古代醫療條件不好,人多因病早逝,呂蒙死時四十多歲,正處中年,正是各種疾病多發期,再加勤政多勞,身體不好,因急病而死也當在情理之中。

其實呂蒙是個忠職盡守的人,也是個憑個人能力一刀一槍上位的人,在軍旅倥傯之際,刻苦讀書,見識精博,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典故傳世;他克己讓人,大局觀念強,不計個人恩怨;他勇斬陳就,破黃祖,智擒關羽、郝普,為東吳立下漢馬功勞,不愧三國名將。雖然都是各為其主,怎奈孫吳不是正統,在後世人心思漢的作用下,蜀漢正統的情結讓人揮之不去,因此為蜀漢忠義捐軀的關羽,讓人同情讓人尊崇,自然害死關公的罪魁呂蒙,最終被關公魂魄索命,七竅流血而死,只有這樣的死法,才能讓後人得以長長舒口心中惡氣😊。那麼您又認為呂蒙的哪種死法更可信呢?😄


sunjin72976689


呂蒙被關羽魂魄上身,七竅流血而死,真是大快人心,這正是大家想看到的。呂蒙落井下石頭,設計害死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關雲長,如果死狀不慘,就不能解大家的心頭之恨,羅貫中設計了一個讓大家解開心結的痛快結局。實際上,呂蒙死的比這痛苦多了。

《三國演義》演繹了呂蒙之死

據《三國演義》上描述:孫權大擺宴席犒賞三軍,為表示感謝孫權親自倒酒給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說:“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認識我不?”眾將大驚,想要上前救援時,呂蒙又推到孫權,大步前進,坐到孫權位置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日:“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只見呂蒙已經倒地不起,七竅流血而死。

羅貫中讓關羽的魂魄出場,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度,讓讀者感受到正義不能被踐踏,英雄不會輕易被殺死,奇恥大辱要親手償清,這個結局是大家最願意看到了,吐出了胸中的那口悶氣,大快人心。

野史記錄呂蒙被孫權害死

呂蒙手下大將活捉關羽後,殺,還是不殺,孫權很糾結。不殺,留下關羽是心腹大患,關羽一定會殺回來搶荊州;殺了關羽,肯定會得罪劉備,蜀國甚至會派兵報復,這樣就失去了牽制魏國的一股力量。此戰的目的是收復被劉備“借走”不還的荊州,既然已經奪回,還是放了關羽吧。

可是作為大都督的呂蒙怕孫權反悔,在沒有收到命令的情況下殺了關羽。

孫權毛了,不知道應該如何收場。呂蒙出了主意,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讓他背這個黑鍋。孫權覺得這個計策不錯,就派人把關羽人頭送到曹操。這點把戲能騙過曹操,騙不過司馬懿啊,司馬軍師立即拆穿了孫權的詭計,並且說出破解的方法:厚葬關羽。

曹操找人給關羽用木頭雕刻了一個身子,還封他為荊王,親送殯,厚葬了關羽。

孫權一看,人家不上當,球又被踢回來了,非常生氣。於是以慶祝奪回荊州為名,設下酒宴,暗中在酒中下毒。呂蒙不知是計,喝下毒酒,七竅流血而亡。

毒死罪魁禍首呂蒙,是孫權做給劉備看,希望雙方不要因此動兵。這個故事講的合情合理,但是編的,周瑜、魯肅死後,孫權非常器重呂蒙,把他當頂樑柱,決不會動殺心。

史書記載呂蒙死的很痛苦

《三國志》上詳細的記錄了呂蒙死的經過。呂蒙的身體一直不好,在攻打南郡時,就是用一封自己病重,要回家休養的書信,騙關羽放鬆警惕,撤走守兵。呂蒙然後突然襲擊,擒獲了關羽的家屬。之後再擒殺關羽父子。為了奪取荊州,呂蒙心力憔悴,最終臥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痛不欲生。孫權非常關心他,給他封了侯爵,賞了他萬金,呂蒙都不要。

孫權害怕失去呂蒙這根大柱子,把呂蒙接到自己的內殿,找了很多藥方治療他的病,還找來針灸專家給他緩解病痛,但效果都不好。孫權經常要到呂蒙臥室看望他,又怕打擾他,就在牆上挖了個洞,從洞中觀察呂蒙的病情。後來看到呂蒙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醫生用盡辦法都不靈,孫權病急亂投醫,找來道士為他求神續命,終究沒有留得住呂都督,呂蒙在孫權的殿內受盡疾病折磨後病故,死時才42歲。

在長時間的病痛折磨中死去,比一瞬間七竅流血而更痛苦,也算是得到一點報應吧。


聾王異史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然而呂蒙在殺死關羽、奪取荊州,立下大功之後,卻很快便一命嗚呼。不論是在《三國演義》小說,還是老版、新版電視劇中,呂蒙都是“七竅流血”而死,鑑於小說和電視劇的影響力,很多人便對此信以為真。事實上,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呂蒙乃是因病去世,並無“七竅流血”的記載。

呂蒙“七竅流血”而亡,乃是藝術創作的需要

說到呂蒙之死,便不得不提關羽之死,因為在小說和電視劇中,這兩件事是息息相關的。

其實早在赤壁之戰後,對於劉備佔據荊州,東吳方面一直極為不滿,但鑑於當時劉備還比較弱小,且雙方又是結盟關係,東吳方面也就忍了。而隨著劉備奪取益州,繼而奪取漢中,劉備實力大漲之下,東吳方面可就不能坐視不理了。

△“湘水劃界”後的荊州局勢

荊州地處長江中上游,如果任由劉備佔據,那麼蜀漢隨時可以順流而下威脅東吳腹地,在蜀漢實力大漲之際,這是東吳根本沒辦法接受的。而對於劉備來說,荊州就是東大門,一旦被東吳奪取,那麼自己便再也無法向東拓展,將被牢牢鎖死在益州地區,這同樣促使他不可能放棄荊州。因此,從劉備奪取益州開始,蜀漢和東吳便開始圍繞荊州不斷產生摩擦,先是有了“湘水劃界”,繼而又有了“白衣渡江”。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上半年,蜀漢與曹魏在漢中發生激戰,曹魏雖然最終敗走,但蜀漢亦是元氣大傷。而就在這年七月份,駐守荊州的關羽又發動了襄樊之戰,曹魏方面損失慘重。眼看蜀漢方面聲威大震,東吳方面心急如焚,於是在呂蒙的策劃下,便有了白衣渡江的上演。

同年冬,呂蒙率軍偷襲荊州,在糜芳和傅士仁投降之後,東吳迅速佔據南郡,切斷了關羽退路。關羽在進退失據、後路被斷、軍心渙散的情況下,逐突圍至麥城,在遇到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後被擒殺。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擁劉抑曹”的,呂蒙作為周瑜、魯肅之後與蜀漢為敵者,又是殺死關羽的元兇,再加上呂蒙的確在荊州之戰後不久便去世了,於是便有了《三國演義》中的“因關羽追魂索命,七孔流血而死”的下場。

△關羽之死

而在舊版《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同樣採用了這一說法。不過在新版《三國演義》中,呂蒙則是被孫權毒殺的,具體有沒有七竅流血,就不知道了。新版雖說對原著有所改編,但我想應該也是出於無奈,畢竟“關聖顯化”這種情況,現在好像控制的有點嚴。

史料記載呂蒙死因,乃因患病而亡

不論是在《三國演義》小說和老版三國電視劇中的因“因關羽追魂索命”而死,亦或是新版三國電視劇中的被孫權毒殺,呂蒙的都是非正常死亡。然而在正史當中,卻並非如此記載。

在《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在平定荊州之後,孫權加封呂蒙為南郡太守,封為孱陵候,賞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雖然推辭,但孫權卻不許,然而未等封賞的命令下來,“會蒙疾發”,孫權於是連忙將呂蒙接到公安,安置在內殿,並便請各方名醫,然而最終也沒能救回呂蒙一命。

△孫權

從這段記載來看,呂蒙顯然是因病去世,且病症來的極為突然。而從呂蒙患病之後,孫權的各種表現來看,其毒殺呂蒙的說法也自然不攻自破。但是呂蒙到底因何病而死,卻並未見記載,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有以下兩點:


1、因傷病而死。有說法認為,呂蒙畢竟常年征戰,身上難免會有各種舊傷,再加上奇襲荊州勞心費力,導致舊傷復發,此前還能硬撐。在平定荊州之後,人在身心鬆懈之下,病勢突然爆發,就此一命嗚呼。

2、因瘟疫而死。《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有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是歲大疫,盡除荊州民租稅”。也就是說,這一年荊州地區爆發了瘟疫,而作為征戰荊州的將領,呂蒙很有可能在此期間感染,並因此而死。需要注意的是,同年率兵出戰荊州的孫皎和蔣欽,也於同一年病逝了,由此可見,感染瘟疫的可能性極大。


香茗史館


呂蒙之死有四:一、不聽號令,目中無人。二、功高蓋主,封無可封。三、為一己私慾,替東吳惹下大禍。四、要平息蜀漢怒火。

個人覺得不是的,首先孫權也好,曹操也罷,都是不願意殺關羽的!他們的目的都只是奪取荊州,發展勢力。要知道,關羽乃劉備結拜兄弟,而且是蜀國軍神、旗幟一般的人物。曹魏和東吳的領導人都知道,關羽殺不得,他死在誰的手中,誰就會遭到蜀漢的瘋狂報復,不死不休的那一種!

所以關羽死後,孫權趕緊名人將其頭顱送給曹操,以此拖曹操下水。但曹操厚葬了關羽,並沒有上當。之後,孫權只能殺呂蒙,以洩劉備之恨,可是效果不大。後來,果不其然,之後劉備舉國伐吳,導致蜀、魏元氣大傷。

關羽敗退,曹操就下令,不可追殺!顯然知道關羽不能殺,哪怕殺了能揚名立萬,大漲士氣。

而且當時呂蒙出戰,孫權有令,可取荊州,但不可殺關羽。但是呂蒙不聽號令,執意要殺,最後自己慘死,也是可以預見的。

呂蒙為何執意要殺關羽

一、是東吳來向關羽提親,關羽說了句:虎女豈能嫁犬子?可是徹徹底底的羞辱了東吳和孫權,加上當時東吳一直在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卻借立足未穩,等找到新的立足之地就還荊州的一些措辭,令作為東吳的大都督的呂蒙,對劉備陣營特別是關羽有很大的意見,欲除之而後快。才有了後來呂蒙白衣過江,關羽敗走麥城的結局。

二、是因為關羽侮辱了呂蒙最尊敬的魯肅,不還荊州。還看不起他,說他是“吳下阿蒙”,關羽讓魯肅帶著重病來跟關羽商談歸還長沙三郡的事情,以至於讓魯肅死了。還劫持魯肅從江東逃脫。所以呂蒙恨關羽。

三、為周瑜報仇,周瑜對呂蒙有知遇之恩,是呂蒙十分尊敬和崇拜的人,而周瑜的箭傷就是因為荊州給曹仁射傷的,但是東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沒奪得荊州卻讓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佔領了,所以在周瑜幾次三番對荊州用兵也未能打下荊州,周瑜在鬱郁不得志中箭傷復發身亡。

四、呂蒙本身資歷不夠,並沒有坐穩大都督的位置,他迫切的需要一份足夠的戰績來充實自己的軍工,而殺關羽無疑是最好的,還能名傳天下。可以聰明反被聰明誤。


鬼谷書生


無論是孫策、周瑜、魯肅和呂蒙都是英年早逝,在江東這個地方的高官都是長壽,為何這些才能突出、力爭北伐進取的人都會如此短命呢?

其實這些人去世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就是違背了江東士族門閥的利益。

江東本土士族以吳郡“顧、陸、朱、張”四大姓為主,他們代表了江東本土大族的利益,是一個屬於江東本土利益的門閥。代表人物是顧雍、陸遜、朱據、張溫等。

這些士族在江東紮根多年,人數眾多,勢力雄厚。開始從政後士族子弟遍及朝野內外,枝附葉連,相互報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朋黨”,事事考慮他們的利益,而不顧國家和政權的利益。

而孫策藉助的是孫家、淮泗將領集團、江北流亡士族來和江南本地士族進行合作和對抗的,以求達成平衡,但是他們並不是一個緊密的政治團體,在地方基礎上都不牢固。

所以涉及到錢糧都是從江南門閥裡面來獲取的,如果江東一旦出現有北伐或者開始北伐的跡象,那麼必定會犧牲這些本土士族的利益。所以這些有著拓展精神的大都督們也會陸續離奇死亡,自此再也沒有北伐的跡象。

因為對江南士族來說,誰當皇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所以等東吳滅亡以後,這些士族依然叱吒於政壇,是近千年的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力量。


詫寂說史


呂蒙是比較倒黴的歷史人物,本來他為吳國立下大功,本應稱頌的英雄,結果因為羅貫中《三國演義》一寫,就成了害死武聖人關羽的小人。

呂蒙之所以會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不怪別人,只怪羅貫中這人內心偏見太深,他的書大大美化了蜀漢關羽,凡是與之敵對的都成了惡人。如果有人膽敢得罪羅貫中心目中的英雄,要麼成為卑鄙無恥之徒,要麼就被安排十分慘烈的結局。羅貫中憑個人喜惡寫歷史人物,一不留神就寫出了一部名著。本來人們閱讀小說的興趣就遠大於閱讀史書,何況還是一部名著小說呢。因此《三國演義》的受眾要遠遠大於《三國志》,《三國演義》中許多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誤導了幾十代讀者。



呂蒙出身平平,少年時候依附姐夫從軍,不過呂蒙屬於天生有謀略有格局的人,孫策死後,孫權接任,開始重用呂蒙,呂蒙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

或許是因為家境問題,呂蒙讀書不多,雖然屢建軍功,但給人還是一種大老粗的形象。孫權十分欣賞呂蒙,就告誡呂蒙要多讀書,呂蒙開始不以為然,總是以軍務繁忙推脫。孫權就說你再忙能有我忙嘛,我這麼忙每天還都抽出時間讀書。呂蒙聽後果然就開始勤奮讀書,不管是兵家典籍還是儒家著作,呂蒙都認真讀閱,見識策略都更進一層。本來像魯肅那樣的名宿元老還有些瞧不起呂蒙這樣底層出身的大老粗,但是後來跟飽讀百家之書的呂蒙交流,大感不凡,特別是呂蒙提出如何應對蜀國的策略,讓魯肅都驚歎不已。

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呂蒙應對蜀國的策略就是要先拿下關羽,收復荊州。魯肅死後,呂蒙接任都督,開始假裝與關羽示好示弱。關羽是何等驕傲之人,根本不會把呂蒙這樣的新人看在眼裡。後來呂蒙佔據江陵,最終奪回荊州,擒獲關羽,將其斬殺。

當時天下大亂,各國征戰不休,不是你殺我就是我殺你,關羽一生戰功顯赫,自然也是殺戮無數。能殺人就能被人殺,關羽後來被呂蒙所殺,沒有什麼大不了。實際上關羽之死,一方面是呂蒙太厲害,另一方面也是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所致,關羽的人緣太差了。東吳佔據江陵以後,關羽曾經向蜀將劉封、孟達求救,結果人家根本不理他。如果關羽能夠搞好關係,得到劉封等人救援,說不定荊州也不會丟失,起碼保全性命不成問題,不至於敗走麥城被擒。


這樣看來,關羽表面是被呂蒙所殺,實際上卻是被劉封等人害死。因為呂蒙跟關羽本來就是不同國家不同立場,互相敵對很正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劉封等人卻因為個人恩怨,拒不救援關羽,這種被自己人坑慘的滋味更不好受。後來劉封因為這事被劉備賜死。

呂蒙呢,在跟關羽敵對的時候病得就很嚴重了。至於發病原因很有可能就是積勞成疾,呂蒙本來軍務繁忙,為了提升自己,又拼命讀書,這勢必要犧牲休息時間。呂蒙開始認真讀書的時候年紀已經不小了,精力體力都有限,還要跟關羽這樣的虎將作戰,心力憔悴也是正常。再說古代醫療條件不行,隨便一個瘟疫傳染病什麼的,就能要了人命,呂蒙如果不小心染病的話,熬不過去也是正常。也有可能在跟關羽作戰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了,不過關羽不死,呂蒙不放心,一口氣就一直吊著,最後關羽死了,他的目標也沒了,就此殞命。總而言之,呂蒙不是暴斃,是日積月累的病痛導致自然死亡。

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羅貫中個人偏見又很重,對於害死關羽的直接兇手,他必須要安排一個離奇的死法才能解氣。於是羅貫中就演義了一下,來了一個關羽亡魂索命,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當然了,羅貫中這麼寫可能也是跟關羽當時的地位有關,自兩宋開始,關羽就已經被大大神話了,明朝以後,或許是《三國演義》的功勞,關羽更是成為大天尊、聖人一類的人物,十分霸道。而呂蒙呢,就成為害死關羽的小人。

若說真才實幹,關羽未必就比得上呂蒙,毛主席就曾經評價過關羽這人不懂統一作戰,不大高明,事實也的確如此。


一覽眾河小


呂蒙之死大家猜測都超乎了自然的想象,有說關羽魂魄纏身的,有說關羽顯靈嚇死的,中說紛紜,下面我說一下自己的觀點,細節決定成敗,大家注意到在關羽死前不久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事件,那就是“刮骨療毒”!再一次大戰中被敵人毒箭射中,而且是劇毒深入骨髓,只有刮骨才能緩解毒素蔓延,而並非是完全去除!

與呂蒙交戰如果不是毒性發作,憑藉關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加之誇下赤兔馬過山川河流如履平地,呂蒙能耐他何。

再回來說呂蒙之死,大家可否觀察到,呂蒙在砍下關羽頭顱時飛濺了一臉血跡,就是這時關羽身體裡帶有劇毒的血跡濺到呂蒙的嘴裡,或眼睛裡或鼻子裡已經中毒了,恰逢酒宴上大量飲酒使得血液循環加快,毒素也加快攻心,就這樣呂蒙暴斃而亡!

大家覺得好像是那麼回事就點點贊關注一下吧[祈禱]





小亮點影視


據史書記載,呂蒙死於220年,享年42歲,至於死因,並沒有做十分詳細的交代,只提及因病去世,但也並非猝死,史書記載呂蒙生病後,孫權十分緊張,不僅將呂蒙接入宮內悉心照料,還每天都去探視病情,並請道士為呂蒙祈福,希望可以挽回,無奈天不假年,呂蒙還是死了。

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封爵未下,會蒙疾發, 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 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 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 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 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同年去世的還有徵虜將軍孫皎,江表虎臣蔣欽,三人同年因病去世,後世推測,當年東吳爆發瘟疫,三人可能是染同一種疾病而死。

古代的瘟疫種類繁多,例如鼠疫、流感、霍亂、天花等都被歸入瘟疫中,由於醫療技術落後,一旦感染了這類疾病,死亡率奇高,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只能聽天由命,加之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屍橫遍野,餓殍滿地,瘟疫流行是很正常的事情。呂蒙如果因此染病去世,也份數平常。

至於後人所說的“七竅流血而死”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記載,東吳攻破荊州後,孫權設宴款待眾臣:

呂蒙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這段描述具有明顯的演義色彩,眾所周知,羅貫中在其著作中,以劉氏為正統,尊劉抑曹得到色彩十分濃厚,東吳作為蜀國的盟友,雖然不能算作完全意義上的負面角色,但也無法與關羽偉光正相比。既然關羽死於呂蒙之手,那麼呂蒙必然不得好死。

《新三國》中對這一情節做了進一步的演化,把呂蒙的死歸罪到孫權頭上,認為正是呂蒙自作主張,害死關羽,導致劉備起傾國之兵,攻打東吳,為了安慰蜀國,孫權選擇毒死呂蒙,這種說法較之羅貫中的演義色彩更加嚴重,看似有一定的邏輯,實則十分荒誕。呂蒙是東吳大將,周瑜後最有影響力的將領,縱然有自作主張的行為,也罪不至死,更何況有漢文帝誅殺晁錯在前,後世君王引以為戒,不會做如此蠢事,毒殺呂蒙,不過是為了電視情節,牽強附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