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他們說起話來嗲聲嗲氣,他們舉手投足間矯揉造作,他們對自己的外表格外上心……他們是國產影視劇中常見的“娘娘腔”形象,是喜劇電影的笑點擔當。毫無疑問,這類角色的塑造過程夾雜著對性別刻板印象挑戰者的偏見與歧視。實際上,一個人的性格行為等特徵不該受到生理性別、社會建構的約束,而應屬個人自由選擇的範疇。不過,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在於批判,我要提出的是,“娘娘腔”的影視形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瞭解大陸性別意識的可貴機會。


這是因為,在主流國產電影裡,他們模稜兩可的性別特徵經常在暗喻或明示模糊的性取向和性別定為。因此,一個有些諷刺的結果誕生了:在大陸院線嚴格的審查機制中,“娘娘腔”成為了大熒幕上為數不多的酷兒形象。更寶貴的是,他們的性與愛往往是劇情的重點。我想抓住這個機會,探索在大陸主流喜劇電影裡,一個“娘娘腔”到底要具有哪些特質才能與心儀的伴侶(無論同性還是異性)白頭偕老。


我從三部知名喜劇裡,選取了三位知名度較高且結局各不相同的“娘娘腔”形象:《失戀三十三天》中文章飾演的王小賤,《三槍拍案驚奇》中小瀋陽飾演的李四,以及《非誠勿擾》中馮遠征飾演的艾茉莉。我想通過比較分析他們來試圖解答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娘娘腔”才值得擁有愛情?


這三個人物可以被粗略分成三個方面:表、性、裡。表是人物的外在表現,例如穿衣舉止、說話方式,這些元素往往決定了他們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性代表性取向;裡則指他們的性格特徵,一般只有當電影深入展開時,觀眾才能更深刻地瞭解他們的個性。王小賤、李四和艾茉莉的表其實大同小異,都是選取了一些對具有“女性”特徵的生理男性的刻板印象。


最突出的刻板印象是“女性化”的外貌。艾茉莉和王小賤都是都市裡的中產階級。艾茉莉不僅戴戒指手環等裝飾品,穿露出鎖骨的低領T恤,甚至還去韓國割了雙眼皮。王小賤則會隨時補擦潤唇膏、護手霜,隨身攜帶帶爽膚水。首飾、整容、護膚品等都是現代社會中被定義為女性向的主要產業,王小賤和艾茉莉對此的消費本身就違背了“男人“粗獷陽剛的精神,他們在公共場合、顧客面前毫不遮掩的展示自己的愛美之心,更是對傳統性別定義的蔑視。李四雖是古裝片裡西北面館的夥計,但其實只不過是王小賤和艾茉莉的共同特徵混上一點東北二人轉風。他一身粉衣粉帽,帶個肚兜,耳前有兩縷長髮,帽子下扎一個高馬尾;粉色恐怕是最被性別化的顏色,而即使在一個古裝片裡,他的馬尾辮也明顯比其他男性角色更接近現代常見的女性發型。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與外貌相應的是他們表露的神態和說話的語調。三人說話都輕聲細語、嗲聲嗲氣,開心的時候笑地嫵媚不露齒,生氣的時候翻白眼。他們身上印著刻板印象中女性的弱勢、婉轉、羞澀,用翻白眼等側面動作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不是直率表達、拍桌而起。


這些特徵可以引申到他們待人處事的方式上。比如,王小賤第一次出場時,影片的女主角黃小仙就是這樣評價他的:他說話“刻薄、挑剔、陰損”,做事則“化骨柔掌、以柔克剛”。這正是對“陰”和“柔”這兩種偏見的完美詮釋:“女性”的心眼和格局都比較狹窄,她們會對男人不屑一顧的小事斤斤計較;“女性”處事也不像“男性”那麼勇猛直接,她們會在背後設計謀,以此避免正面衝突。不過,與身為主角的王小賤和李四不同,艾茉莉是完全服務於喜劇效果的配角。因此,艾茉莉的用語還要更“女性化”一點,他會使用 “人家”、“討厭~”另外兩人沒有涉及的詞。


由以此可以看出,在表上,王小賤、艾茉莉和李四都具有類似的“女性化”特徵。可為什麼,王小賤和黃小仙迎來了幸福美滿的大結局,艾茉莉卻被葛優飾演的秦奮當場拒絕?更慘的是李四,他不僅無法自己的情人即麵館老闆娘安心談戀愛,影片的最後,他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一種簡單的解釋是,《失戀三十三天》的性別觀念更為開放,所以才正面描繪性別特徵模糊的角色,《三槍拍案驚奇》和《非誠勿擾》則要保守得多。我希望下面關於“性”和“裡”的分析可以說明為什麼這種觀點站不住腳。實際上,這三部電影的性別觀念驚人的一致,他們對想要獲得愛情的“娘娘腔”提出的條件都十分苛刻和保守。


身為直男,是 “娘娘腔”擁有愛情的第一個條件。

艾茉莉就這樣被淘汰了。與有女性戀人的李四和王小賤不同,在艾茉莉出場的短短四分鐘裡,他身上最顯著的標籤就是“同性戀”。他一直暗戀著曾經救過他的秦奮,想借著秦奮相親的機會表達他的心意。但秦奮的回應非常負面。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許多隱藏的思緒。


得知艾茉莉的性取向之前,秦奮的第一反應是拿艾茉莉的示好當玩笑。他的原話是“你這不是給我搗亂嗎?我登的是一徵婚廣告啊。“當艾茉莉反駁秦奮沒說男人免談時,他立刻問道:”我還能找一男的?我又不是同性戀。”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引人深思的是,為什麼他沒有在第一時間意識到艾茉莉是同性戀,而又是為什麼觀眾願意為秦奮的不解買單,而不是感到困惑或出戏。這是因為在秦奮和千百萬中國人的生活裡,同性戀只是一個概念。因為所有與同性戀有關的東西都過不了大舞臺大熒幕的審,登不上主流新聞媒體的頭條,甚至上不了街邊廣告牌,所以即使知道他們的存在,秦奮也可以心安理得地假設同性戀生活在一個和他沒有交集的平行世界。


換句話說,同性戀可能存在,但只存在於主角之外的世界。一個喜歡同性的“娘娘腔”不但不能擁有愛情,恐怕連聚光燈都吸引不來。畢竟,不管《非誠勿擾》裡艾茉莉這個形象塑造得再成功,他也不過是一個為了搞笑的一閃而過的小配角。影片真正的重點都在秦奮和梁笑笑這對異性情侶的相愛之旅上,艾茉莉又何來愛情可言呢?


秦奮的另一反應是難以遮掩的尷尬與厭惡。一旦他意識到艾茉莉是同性戀,他就變的小心謹慎起來,左右觀望一下,才敢小聲問道:“你是?可是我不是啊。”他似乎害怕周圍的人發現他正在和一個同性戀交流,害怕別人以為他也是同性戀。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知道艾茉莉是同性戀之前,面對艾茉莉明顯的“女性化”特徵,秦奮也絲毫不畏懼。艾茉莉的性取向顯然是他態度的轉折點。此處可以跨電影呼應《失戀三十三天》中顧客對黃小賤使用化妝品的視而不見。我們可以推測,如果王小賤傳達的是明確的同性戀傾向,他的周遭環境會惡劣許多。面對艾茉莉的表白,秦奮表現得像一個典型的被噁心到的直男。當艾茉莉坦言“見不到你我就真的想時”,秦奮非常著急地打斷了他,似乎再說下去會讓他感到生理上的不適。面對艾茉莉的質問“你是不是特瞧不起我”,他又以此地無銀二百兩的誇張神態,斬釘截鐵地聲稱“沒有,絕對沒有”。秦奮對艾茉莉性取向的厭惡顯而易見,令人膽戰心驚的是,這種厭惡在此片中被包裝成了笑點。

作為直男的王小賤和李四則至少有戀愛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王小賤剛出場時,黃小仙對他的評價是“這個人的性取向絕不明朗”。與之呼應,王小賤的右耳戴著一個耳釘,其實艾茉莉也有這樣一隻耳釘,這在民間傳言裡被當成同性戀的標誌。不過,王小賤和黃小仙之間的感情戲很快便說服了觀眾他不是同性戀,耳釘也好、女性化也罷,只不過是人設和笑點。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如此,我們知道他可以當主角,也知道他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愛。我們不知道的是從相親現場離開的艾茉莉將何去何從,他能從被心上人嫌棄的心碎中走出來嗎?他能找到那個願意接受他的另一半嗎?他如何在一個對他充滿誤解的社會里堅強勇敢地去愛?這些都是《非常勿擾》沒有回答、觀眾也不在乎的問題。



內心住著個“真爺們”,是“娘娘腔”擁有愛情的第二個條件。


如果你去百度百科裡面搜《失戀三十三天》,王小賤的簡介是這樣的:“王小賤看上去很娘,說話嗲聲嗲氣、不停地塗抹唇膏,看起來有些性取向不明,但是,他又在該爺們的時候絕對爺們,該出手時就出手……”這便是王小賤收穫愛情的秘訣:他是個假“娘娘腔”。歸根結底,王小賤這個角色的娘只不過是為了製造人物反差,以此應得觀眾的好感。他“女性化”的表被負面地展現出來,這樣才能將他“爺們”的時刻襯托得更高大。而他絕大多數的正面時刻都是和“男性化”特徵相聯繫的。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比如說,當黃小仙放下尊嚴卑微地追趕前男友所坐的出租車時,王小賤一把拽住了她,不讓她走,甚至扇她耳光去打醒她。他所展現出的堅定、執著、冷靜、暴力,都是在傳統意義上屬於“男性”的特質。在這個片段裡,觀眾絲毫無法從王小賤身上看出什麼“化骨綿掌、以柔克剛”。從邏輯上來講,他並不是不能用更柔和的方式處理這件事情。他可以用語言安慰勸阻黃小仙,或者對黃小仙表示共情,他也可以給她一個擁抱而不是耳光。然而劇作卻安排他要用“男人”的方式喚醒黃小仙的尊嚴。這是王小賤在片中第一個極其加黃小仙與觀眾好感的事例。


另一個明顯的加分點是王小賤幫黃小仙報復前男友陸然。在黃小仙朋友的婚禮上,王小賤假扮黃小仙的現男友,去刺激陸然。雖然是幫黃小仙的忙,實際上王小賤全程在領導黃小仙,用命令式的口吻對她發號施令:“我一給你眼神你就把他推開。”“不管多開心都不允許露出你的牙。”在陸然面前,他扮演了一位佔有慾和保護欲極強的吃醋男友,他霸氣地摟著黃小仙,“嗲聲嗲氣”的聲音變得低沉堅定,大聲斥責陸然糾纏她。這種直面衝突甚至製造衝突的手段,與之前王小賤陰柔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此時此刻,像任何一位“真男人”一樣,他可以保護自己的女人,為自己的女人做主,所以他值得擁有愛情。這兩個爺們時刻,也正是在黃小仙改變對他的看法、慢慢愛上他的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里程碑。

“娘娘腔”值得擁有愛情嗎?

《三槍拍案驚奇》中的李四的命運則和王小賤大相庭徑,這是因為他雖然也是直男,卻沒有“爺們”的內核。他膽小如鼠,在緊急情況面前慌慌張張、畏畏縮縮,無法擔當起老闆娘和他的婚外情。有一次,麻子發現他和老闆娘在荒漠的馬車裡偷情,將老闆娘拽出馬車壓在地上毆打。李四不敢上去阻攔,只敢在旁邊解釋說麻子誤會了。事後,老闆娘對李四表示不滿,要點正是質疑李四是不是“真男人”。她對李四說:“你就是個娘們。”又感慨道:“作為一個女人,我就夢想著能有一副肩膀依靠,可我找不到、後來我遇到你了。我以為我找到那副肩膀,哪成想是個假肢,還是個次品。”翻譯一下,這句話就是在說,李四不是“爺們”,他不能保護他的女人,他不能為她遮風擋雨。


有趣的是,老闆娘反而是一個性格剛烈的人,為了反抗虐待她的老公麻子,她偷偷購入手槍,打算“打不死他就把自己打死”。因此在他們的戀情裡,李四處於較為被動的,傳統社會定義裡“女性”的位置;老闆娘則比較霸道、有主見,站主導位置。但即使在這樣的感情中,劇作仍然要將老闆娘對李四的感情轉換為的小女人對男人這顆大樹的需要,對李四的失望轉換為發現這棵樹不可靠的幻滅。李四能不能擔當起老闆娘的感情寄託、他們是否在精神層面情投意合,這些問題都被忽略了。於是,李四是不是能在強壓下做保護愛人的“真男人”,幾乎成了他情人身份的唯一評判標準。


影片接近尾聲時,李四終於鼓起勇氣去處理死去的麻子。可惜他弄巧成拙,最終中箭身亡。他的遺言是:“我可能做錯了,但我不後悔。”因為他終於做出了一件“爺們”的事情。然而,這不能挽救他一連串的軟弱而帶來的後果。最後,他失去了愛情,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到,如果是王小賤這個人物,他一定能化險為夷。但是,李四不是王小賤。一個裡外都是“娘娘腔”的直男,一個不能保護女人的男人,顯然沒有與愛人白頭偕老的權利。


結語


由此可以看出,看似更為開放先進的《失戀三十三天》,其實與《非誠勿擾》和《三槍拍案驚奇》共有一樣保守的性別意識。一個男人表面上”娘“不”娘”也許沒有關係,但他內心必須住著一個“真爺們”,性取向必須直到宇宙盡頭。否則,他要不然連主角都坐不上,要不然只能以悲劇收場失去愛情。


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中國的大熒幕上看到一個身為同性戀的“娘娘腔”收穫愛情。不過,這還遠遠不夠。在也許遙遠的未來,“娘娘腔”這個形象將不再成立,因為它太刻板,太拘束,帶有太多偏見;每個角色的性格特徵和性取向將不再受生理性別的束縛,ta們都可以大膽地去表現,去打扮,去愛或選擇不去愛——當王小賤、李四、艾茉莉這些形象都成為化石的那一天,就是走向這個願景的第一步。


(注:我深知“娘娘腔”是一個含有貶義色彩且漏洞百出的詞語。在這裡使用它,只是因為它被大眾廣泛接受並使用,因此濃度極高。在現實生活中用這個詞來代指任何人無疑都具有很強的傷害性,所以應該極力避免。)


ENG

審稿:東南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