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絕命鎮》這部電影如何?值得高分嗎?

春之綠葉


這部電影精彩的地方在於全程埋下的伏筆,只有當你看完全片回過神來思考你才會發現:原來如此!

電影原名get out,國內翻譯成逃出絕命鎮,老實說,翻譯成這個名字更吸睛,但是從片名上就暴露了這個電影的劇情,而原名getout你看不出這個電影是一部什麼類型的電影,當你看完會給你更大的驚喜。

get out這個名字是取決於片中一個黑人恢復自己的意識是對男主大吼:getout(滾、滾開、走開、滾遠點),看上去是在兇男主,實際上是叫男主趕快逃跑遠離此地。

而片中諸多伏筆是最精彩的地方:

1、黑人男友 白人女友決定回家見父母,女主強調家裡人沒有種族歧視。

2、回家是女主開車不是男主,還是林肯suv,這女的咋這麼有錢,黑人只是一個“眼光獨到的”攝影師,在女主面前應該也算是個屌絲吧。

3、路上警察要檢查男主的身份證,女主強烈阻止,表面看似女主維護男主,實際上是女主擔心警察檢查了他的身份證,今後男主失蹤了警察就會發現最後和男主在一起的人是女主。

4、到家了,這家人是豪華別墅還帶運動場,這種土豪對黑人居然沒有歧視,不可思議。

5、女主父親反覆強調對黑人沒有歧視,如果還能第三次投票還會投給奧巴馬。

總之伏筆太多,最後聚會那個瞎子坐在一邊,其實他就是看中了男主的眼睛,獨到的觀察能力,他這次拍賣可以說是勢在必得,就是要將自己的腦花換到男主的腦袋裡面擁有男主的身體,從而讓他擁有視力。

女主一家就是從事販賣人體器官的勾當,他們這個裙底非常崇拜黑人與生俱來健壯的身體,女兒負責引誘身體健壯的黑人,母親負責催眠,兒子負責打手,父親負責開顱手術。父親中途提到男主吸菸的問題,吸菸對身體不好,有損了他的身體器官,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賣好價錢啊。這部電影能打9分吧,剩下一分我怕它驕傲!







清風潛入夜


非常高興給你說下我看過後的感想!我個人給它的分數 9.0分

《逃出絕命鎮》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非常精彩,而我與身邊的朋友交流時,他們普遍認為這部電影不好看,我對電影的評價是出了名的寬容,所以朋友們認為我老毛病又犯了,把一部不太好看的電影認為很精彩。

這部電影很奇怪,我身邊的很多喜歡電影的影迷朋友都認為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一般的驚悚電影,普遍評價此片老套,沒有出彩之處,小兒科。我看過很多驚悚片和恐怖片,發現這部電影除了講述一個驚悚的故事以外,還有暗指了美國的種族歧視,尤其是美國南方各州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與迫害,當然,這也是一個很老套的話題,之前我也分享過很多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也聊過種族歧視的問題。

在美國始終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是經過很多年以及很多人的努力,在美國基本上,最起碼從法律層面上已經實現了各個民族的平等,各種權利包括受教育的權利、找工作的權利,還有獲得各種社會福利的權利基本上通過法律得到了公平的對待。表面上看美國似乎已經比較完美地解決了種族問題,但實際上在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或者說對非白人的歧視始終存在,而且根深蒂固,這才是美國的現狀。

法律是帶有強迫性質的,美國有規定公司僱員達到一定人數,對所僱用的非白人的人數是要達到一定比例的,低於這個比例會被罰很重的稅,所以有些公司不得不僱用一些黑人僱員,這就讓一些白人更憎恨黑人,或者少數族裔。因為平權法案,使得一些白人找工作時非常尷尬,由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很多電影不敢公開討論,尤其是不敢公開討論當代的美國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態度,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已經拍了非常多的電影,那些電影的觀點都非常明確,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一清二楚,就是應該人人平等。

《逃出絕命鎮》用一種非常隱喻的方法,借用一個驚悚故事的外殼,告訴了全世界這樣一個事實:表明了種族問題在美國當代的現狀,少數族裔依然受到迫害,只不過手法更加隱秘,但是對少數族裔的傷害非常巨大,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我第一次觀看這個電影就明白了這個隱喻,也無法與其他朋友爭辯,有些朋友會認為我在過度解讀,《逃出絕命鎮》入選各大雜誌的榜單,當然我無法對各大雜誌的影評人對其列入榜單的評論一一瞭解,但從部分評論的中文譯文中我也看到了對種族歧視的隱喻的說法,這是對本片解讀的其中一項。

另外一項是媒體對人的操控。電影中那位老太太的催眠術,如此有效,這其實也是一種隱喻,當代美國媒體對美國人的心理暗示——催眠法。現代人獲取資訊都是要通過公共媒體,這些媒體出於對自身發展的需要,對出現的所有新聞事件都經過了加工,以達到適合受眾群體的口味。

有些新聞並不是那麼聳人聽聞,或者沒那麼多人關心的,為了引起轟動,所有媒體都會對其進行再加工,賦予其一層意義,這層意義都是本媒體分析了本媒體的受眾人群,比如受教育程度、對各種問題的關注度等等,把這些新聞事件賦予一種特別的意義,再傳播出去,讓儘可能多的人都來關注,使得人們對本媒體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本媒體就會得到發展。

美國的公共媒體已經高度發達,對媒體受眾的分析也是相當的透徹,能夠用加工過的新聞事件來吸引人,這就是某種程度的洗腦,讓美國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接受了這些媒體灌輸的這些新聞事件的所謂的意義,而對於其本身的內涵,媒體不會說得很清楚,受眾也無從瞭解,似乎也不再想了解其真正的內涵,只接受了媒體對新聞的種種猜測,對於這種操控,有些美國人覺醒了,認為現在的媒體對大眾的洗腦非常的惡劣,簡直就是操控了人的思想,美國人普遍擔心。

現在的美國媒體都是獨立的,政府不能干預他們發佈的新聞和對新聞的解讀,假如有一天,政府能操控這些媒體中的一部分,那麼對美國來說,那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新聞假如不再獨立的話,美國人就不光是受到催眠了,而是會受到摧殘,美國人兩百多年來,都選擇相信媒體,那是因為媒體是獨立的,假如媒體被政府操控,美國人就會逐漸被政府控制。

現在的一些媒體為了錢,職業操守被玷汙之後,再接受一些政府機構的資助,那麼媒體本身被政府控制將不是不可能發生。這是很多美國人都關心的話題,《逃出絕命鎮》對美國媒體對所有受眾的洗腦也做了一個隱喻。這種洗腦是一種很可怕的現象,由於人微言輕,對於大多數已經被催眠的受眾來說,他們是不會相信的,像這部電影所表達的一樣,他們沒辦法清醒地看待這件事情。

上述的兩個熱點同時在《逃出絕命鎮》裡出現,表現得很有章法,所以這部電影不光是一個很好看的驚悚故事,還是一部很優秀的電影。看電影有時候會很意外地碰上自己的心頭好,這種心頭好是怎麼感知的呢?首先就是加強自己基礎知識的積累,也是常識的積累,當你掌握的某些門類,或者說知識點,在某一個知識層面上剛好與某一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高度契合時,就會獲得雙倍的快樂,這與平時的知識積累是分不開的,平時在網絡上百度到的知識是比較淺顯的。

最多也就是一個名詞解釋,甚至有時候連解釋都算不上,內涵以及應該有的外延都無法得知,知識的積累是要靠閱讀,最起碼是雜誌,書籍最好,書籍不像雜誌,有時候會受到篇幅或內容刪減的限制,所以相關的書籍是瞭解某些門類的知識最好的途徑,有了這些知識的積累,對事情的判斷就會有自己的標準,不會人云亦云,這是一個人生活自由、不受他人控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自由生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思想的自由,對事情有獨立的判斷,這個指標不太明顯,卻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比物質上、時間上的自由要重要得多,美國人看重的就是這種自由,這才是自由的真正表現。系統的、紮實的基礎知識只能依靠閱讀,有了知識與自由的思想,才是自由。

電影的末尾倖存的是一位黑人,當警車到來時,導演把氣氛醞釀得十分緊張,這樣的一種氣氛,對西方或者美國比較瞭解的人,會對導演的意圖瞭然於胸:這個問題要想得到徹底的解決,道路依然遙遠。故事是結束了,懸念卻留下來了,到影片結束還用這樣的方式,讓所有觀眾提心吊膽地離開影院,這是相當高明的方法,觀眾在短時間內無法忘記這部影片,雖然電影已經結束,但是事情卻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


帥哥來了


由喬丹·皮爾執導,丹尼爾·卡盧亞、艾莉森·威廉姆斯主演的《逃出絕命鎮》成為了今年毫無疑問的黑馬電影。

看完本片之後,大概的感覺是:雖然沒有那麼好,但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作為一部小成本影片,如果概念上不突出,完成度不高,很難從一干重工業大片中殺出一條血路來。本片從世界著名的“聖丹斯電影節”亮相以來,就吸引了影評人的注意。

目前為止,本片豆瓣評分7.5分、IMDb8.0分,爛番茄指數新鮮度高達99%,觀眾的選擇足以說明本片的受歡迎程度。

但本片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在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語境下,一群“現代3K黨成員”迫害殘害黑人的故事,無疑就擁有了”政治正確“的保護,很難讓人去反對。

可本片的癥結也恰恰集中在這裡。這群看似文明,實則兇殘的“現代3k黨成員”為什麼要殘害黑人、動作何在?種族歧視的解釋,似乎很難支撐故事的敘事邏輯。

可因為本片的格局並不大,在細節的出色處理,牢牢地吸引住了觀眾,以至於很多人可能會選擇性地忽略本片的在敘事上的缺陷。

還有作為本片中非常重要敘事線索的“催眠”,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如果能有一點兒科學或者偽科學的解釋,或許能夠更加具有吸引力。

還有那些他們請來的參與者和陪審團(突然來了又消失,再也沒出現過),顯得都有些莫名其妙和多餘。



叨咣簡影


剛剛看完英國午夜場,我的評價是電影沒有被過譽,很多小細節顯得意味深長。下面會列舉幾個個人發現的,關於種族問題的細節和個人理解下的電影立意。

包含劇透,請選擇性觀看。

簡單來說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黑人小哥,和白人女友回家看望父母,見見未來老丈人丈母孃。再探望期間黑人小哥漸漸發現很多不尋常的事情,原來女友家庭從事意識轉移手術,將年老體弱或是有殘疾的白人意識通過手術轉移到黑人身體上,發現了這一點後男主奮起反抗,最終在基友的幫助下逃離。

首先電影的內核是種族問題,而在一開始就奠定了矛盾的產生。

白人女友,黑人男友。雖說如今大環境下跨種族戀情以及婚姻越來越多,但是總數相比較同種族戀情和婚姻還是差了不是一星半點,頂多是個零頭。所以影片一開始,就能想到後面會圍繞這對情侶略為不同的膚色混搭情況。

之後電影的節奏進展較快,很快黑人小哥就意識到女友家庭的異樣,但是他僅僅認為只是因為自己是黑人,沒想到有更大的陰謀。 隨著故事發展,女友家僱傭的黑人女傭和黑人園丁就更顯得怪異無比。

比如黑人園丁對男主角的那番話,透露出對女主的關切和疼愛,讓男主誤以為園丁是喜歡女主,其實後面才知道只是因為黑人園丁的意識早就被換成女主爺爺的意識了。

另外一個細節是在女主爸爸帶男主參觀家裡照片時,說他的父親曾經參加奧運會,結果輸給了一個黑人,然後那個黑人的成績像世人證明了對黑人的看法是錯誤的,個人覺得這個細節是在提示出名的“黑手套”事件。(評論指出影射的是另一事件,而非黑手套) 1968年奧運會上,200米男子田徑的前三名,有兩名是黑人,在領獎時他們高舉戴著黑手套的手,聲援在美國為反種族歧視做鬥爭的同胞。這一事件被認為是黑人平權運動中很重要的一環,之後的black live matter也是在此事件後才發生的。

另外一個細節是,影片中出現的黑人女傭和聚會上出現的黑人,都反映了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不同。首先在男主發現手機被人動過之後,女傭出來承認是她動過,表示抱歉。男主說沒關係,我不會告密,在影片中男主說“告密”這個詞用了兩種不同的說法,snitch以及rat you out,這兩個詞都是告密的意思,但是是屬於黑人常用的說法,所以被換了白人意識(女主的奶奶)的女傭,頭兩次沒有反應過來,最後才明白男主說的是告密的意思,她也用了一個詞形容,我沒聽清,但是明顯和黑人文化中常用的告密說法不同。

其次,聚會上的黑人男子,被換了一個白人的意識,可以明顯看出動作和表情很僵硬,在男主伸出拳頭和他擊拳的時候,他是伸出手來握手的。這也表明即使身體是黑人,但是意識,包括習慣還是白人,所以下意識沒有擊拳的意識。 這兩點都反映了即使擁有了黑人的身體,但是意識和習慣都是白人的,所以對黑人文化甚是陌生。非常巧妙的兩個細節,使我在看到這兩個細節後立刻明白最後的陰謀一定是意識轉移。

還有一點極為重要,就是影片中白人群體對黑人身體的崇拜和渴望。女主的爺爺輸給了黑人,之後換到了一個黑人的身體,也是因為羨慕和渴望超強的身體素質。 在第一夜的家庭聚會,女主的弟弟也表達了對男主黑人身體的興趣。在聚會上前來和男主打招呼的白人,關注的點全都是男主的身體素質,一個提到老虎伍茲,一個直接上來摸了摸男主的胳膊,都是在表達白人群體對黑人身體素質的崇拜和好奇。

這一點也是影片內核的基礎,即為種族優勢。黑人的身體素質被認為是所有人種中最好的,爆發力和肌肉力度都是遠超白人和黃種人的,加上黑人在現代體育佔據的重要地位,都證明了黑人身體素質的出眾。 然而,黑人的身體素質即是禮物也是詛咒,因為黑奴制度最初就是看中了黑人的強壯身體,導致黑人在人口販賣過程中是最受歡迎的種群。 現代黑人在體育界的成就證明了他們的能力,卻也難免讓人一看到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強壯的身體,過硬的身體素質。影片中白人對黑人男主角身體的讚歎,看上去是褒獎,實際上是一種種族歧視,叫作正面歧視(自己翻譯的,英文不記得了) 也就是說,一些人種方面的優勢反而成為了一個歧視的理由。比如一提到黃種人就想到數學好,勤奮,精打細算,一提到黑人就想到跑得快跳得高肌肉強壯。這類看似是優點的特質,反而是種族歧視的一種形式。所以影片採用這樣一個切入點,巧妙地描述了種族問題,卻又不像其他政治正確的種族電影那樣直白明顯,實在是高明。

這部影片不同於“hidden figure”那類的主旋律反種族歧視電影,並沒有出現腦殘式打壓和看不起黑人的白人人物,反而處處透露出對黑人身體的讚揚,但是這本質上的種族意味卻顯得比主旋律片更意味深長,也讓電影的邏輯站得住腳,更引人入勝。

以上內容都是看完電影后手機打的,很多史料和文獻無法提供,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自行搜索相關內容。


古惑仔影視


逃出絕命鎮這個好像是17年的電影,看完很久了,努力回想了一下情節,總體印象好像當年評分很高,劇情隱喻很多,為了負責任,我重新看了一遍,整體8.5分吧。

男主是黑人,女主是白人,放在我們眼裡可能還好,但在美國這事還是挺刺激的,因為美國種族歧視還是非常嚴重的。這也是整個電影的總體背景.

該片講述黑人小夥克里斯(丹尼爾·卡盧亞 飾)和他的白人女朋友露絲(艾莉森·威廉姆斯 飾)相處到了見父母的階段,她邀請他去自己父母家度週末。起初,克里斯把她家人過度熱情的行為,解讀為他們對女兒的跨種族戀愛的緊張應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發現使他認識到一個難以想象的真相,這一切背後是一個邪惡的種族陰謀。反轉還是比較多的 細節氛圍營造的比較到位。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他的黑人保姆。還有黑人園丁。看著黑人保姆的眼睛,有沒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感。看到這裡突然想起了一句中國的古訓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一群白人對一個黑人獻了那麼大的殷勤。為什麼呢 當男子慢慢明白的時候。他 感到了無比的恐懼。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開始的時候都覺得電影比較彆扭,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一群白人為什麼對一個黑人那麼好,而且能接受一個黑人。 最後導演又恰如其分的留了一個帶有懸念的結尾。總體評價還是值得一看的。


卡點網絡科技


逃出絕命鎮,這部電影拿下了獎項,票房也不錯,口碑十分的好。可他到底哪裡優秀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和大家講一下,這部電影成功的地方。

本片成本450萬美金,上映16天便輕鬆過億,新晉導演喬丹·皮爾的處女作《逃出絕命鎮》在贏得票房的同時,也不乏口碑的加冕,作為一位黑人導演,他可謂用一部小成本恐怖片成為2017年度真正的“黑馬”。

但是如果僅僅是常見的美式恐怖片因素的加總,想必本片也不至於引起如此的波瀾,之所以能讓影院的觀眾抱之青睞,片中無處不在的“種族”因素則不可忽略。從影片序幕中黑人在街道上被意外打昏綁架,就明確地傳達出一個信號:“黑人是弱者”。

《逃出絕命鎮》中最為驚豔的橋段,除了男主角陷入“意識深坑”的場景表現,另一個便是他在白人派對的遭遇了。有趣地是,男主角並不是直接用眼睛觀察派對上的白人,而是用攝影機來作為取景的媒介,這一設計無疑具有兩點用意:男主此時的心理隔閡,所以不敢直視;另一個則是黑人在這一白人場所中的次級身份,他不享有平等的“互相審視”,只具備“凝視”和“被凝視”的身份。

眾多黑人視角和黑人心理的安排,是本片最大的意義,而對於電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情節設計也不無“討巧”之嫌。一方面,白人作為社會話語的控制者,具有處理黑人肉身的權利;另一方面,則是黑人肉身的被誇大而產生的“自戀”情結,同時,片中的“被迫害”無疑也迎合了眾多美國黑人觀眾的傷痕心理。

是否值得高分我相信各位各有看法。[靈光一閃]



小瑤胡說


《逃出絕命鎮》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非常精彩,而我與身邊的朋友交流時,他們普遍認為這部電影不好看,我對電影的評價是出了名的寬容,所以朋友們認為我老毛病又犯了,把一部不太好看的電影認為很精彩。

到了2018年初,每年年初世界各大電影雜誌都會對上一年的電影做一個評點,評出去年的十佳電影。比較有名的雜誌包括美國的《帝國》、英國的《視與聽》以及法國的《電影手冊》,這三大電影期刊對全世界影迷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對去年電影的好與不好,藝術成就的高低的定論,基本上就看這三大期刊對上一年電影的評點,而這三大期刊對2017年電影的評點,《逃出絕命鎮》不但全部上榜,而且排名都在前三。

法國的《電影手冊》,是一本對電影非常挑剔的雜誌,此雜誌從不八卦明星,只對電影藝術本身感興趣,只評論電影藝術質量的高低,是一本略顯枯燥的純電影理論雜誌,也把《逃出絕命鎮》這部好萊塢出品的商業電影評為2017年十佳電影的第二名。

這部電影很奇怪,我身邊的很多喜歡電影的影迷朋友都認為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一般的驚悚電影,普遍評價此片老套,沒有出彩之處,小兒科。我看過很多驚悚片和恐怖片,發現這部電影除了講述一個驚悚的故事以外,還有暗指了美國的種族歧視,尤其是美國南方各州白人對黑人的歧視與迫害,當然,這也是一個很老套的話題,之前我也分享過很多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也聊過種族歧視的問題。


在美國始終是一個社會問題,但是經過很多年以及很多人的努力,在美國基本上,最起碼從法律層面上已經實現了各個民族的平等,各種權利包括受教育的權利、找工作的權利,還有獲得各種社會福利的權利基本上通過法律得到了公平的對待。表面上看美國似乎已經比較完美地解決了種族問題,但實際上在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或者說對非白人的歧視始終存在,而且根深蒂固,這才是美國的現狀。


法律是帶有強迫性質的,美國有規定公司僱員達到一定人數,對所僱用的非白人的人數是要達到一定比例的,低於這個比例會被罰很重的稅,所以有些公司不得不僱用一些黑人僱員,這就讓一些白人更憎恨黑人,或者少數族裔。因為平權法案,使得一些白人找工作時非常尷尬,由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很多電影不敢公開討論,尤其是不敢公開討論當代的美國社會對少數族裔的態度,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已經拍了非常多的電影,那些電影的觀點都非常明確,想要表達的意思也一清二楚,就是應該人人平等。



《逃出絕命鎮》用一種非常隱喻的方法,借用一個驚悚故事的外殼,告訴了全世界這樣一個事實:表明了種族問題在美國當代的現狀,少數族裔依然受到迫害,只不過手法更加隱秘,但是對少數族裔的傷害非常巨大,這也是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電影的末尾倖存的是一位黑人,當警車到來時,導演把氣氛醞釀得十分緊張,這樣的一種氣氛,對西方或者美國比較瞭解的人,會對導演的意圖瞭然於胸:這個問題要想得到徹底的解決,道路依然遙遠。故事是結束了,懸念卻留下來了,到影片結束還用這樣的方式,讓所有觀眾提心吊膽地離開影院,這是相當高明的方法,觀眾在短時間內無法忘記這部影片,雖然電影已經結束,但是事情卻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


綜合娛樂視劇


《逃出絕命鎮》是由出生於紐約的黑人導演喬丹·皮爾指導的驚悚電影。這是喬丹·皮爾第一次指導恐怖驚悚類電影,很多時候在世界各地觀眾的印象裡,他都是美國小品戲劇節目《基和皮爾》中的那個搞笑演員。因為《基和皮爾》的關係,小編我老早就成了喬丹·皮爾的粉絲,因為他的另一部電影《基努貓》也是一部十分精彩的搞笑電影。

正因為喬丹·皮爾早期指導的都是一些喜劇類的題材,所以《逃出絕命鎮》的電影剛上映時,菜菜就很好奇,這究竟會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逃出絕命鎮》這部驚悚片能獲得第九十屆奧斯卡最佳劇本獎,最大的原因是在於電影從一個非常特殊的角度來講述一個毛骨悚然的陰謀故事,我們觀眾通常在同類型電影中看不到這樣的敘事。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黑人男青年克里斯在和白人女友露絲交往中,女友突然提出讓克里斯見自己的父母。作為黑人的克里斯覺得突然進入一個白人的家庭有些怪異,但在女友的堅持下和女友一同上路。但是隨著和露絲的父母還有小鎮上的居民接觸的過程中,克里斯發現等待著自己的是一場恐怖和血腥的可怕陰謀。

恐怖電影一直都是觀眾最喜愛看的電影類型之一,菜菜我也不例外。在看電影之前,電影的預告片就讓菜菜我十分地著迷,對電影提起了興趣。在一直有種族問題的美國,這是一部很勇敢並且觀點獨特的電影。當看完電影后,菜菜我也忍不住地期待導演喬丹·皮爾會繼續指導這類地驚悚電影。

因為這部電影展示了他作為一位導演的天賦,他不僅能駕馭得住恐怖片類型還能將他以往幽默風趣的喜劇元素融合進去。這部電影中也有許多觀眾期待的,想要看的恐怖場面,比如隨時會跳出來嚇你的怪異人物和一個遠在天邊的神秘小鎮,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矛盾衝突。

如果你是個細心的觀眾,那麼你一定會了解到喬丹·皮爾不僅是電影的導演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那麼是什麼原因使他寫下了這樣一個故事呢?在喬丹·皮爾接受採訪時,他曾說到,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在一些集體活動上,他有時候感到特別怪異,因為在這個集體中他是唯一的一個黑人!所以他想講一個故事,以一個黑人的角度來講述,在一個全是白人的環境下,那種怪異和特殊的感受。

正是因為喬丹·皮爾的成長環境,才讓他寫出了這樣一部帶有全新觀點,給人煥然一新個感覺的電影。

談了導演,現在我們來談談電影的演員。電影的男演員丹尼爾·卡盧亞,小編猜想這位來自英國的演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你看過《黑鏡》和《黑豹》的話。他是目前最出色的男演員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備受好評。特別是作為一個英國演員,他可以隨時地切換自己的口音,使得第一次聽他說話的人根本分不清他是從何而來。

這部電影很大一部分的成功都來源於他,因為他是個很出色的演員,其次電影中他飾演的克里斯是一位塑造得非常成功得驚悚片人物。菜菜我為何這麼說呢?如果喜歡看恐怖片得你,一定會注意到,恐怖片的很多角色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良嗜好,他們的性格很令人討厭,你根本不會去同情他們被殺。而電影中的克里斯是個十分討人喜愛,禮貌而且聰明的角色。

談起聰明,這部電影看得最過癮的原因第二點在於,電影中的主人公並沒有做出很多愚蠢的舉動使得自己陷入危機和麻煩之中,相反他很聰明地發現了女友的不對勁,從而開啟了反抗,不像其他驚悚電影中,主角一直從頭傻到尾。

那麼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的電影,是否存在著不足呢?

菜菜個人覺得電影最讓人失望的一點就是在預告片中,有一幕本該出現的鹿頭嚇人場景,在電影中並沒有出現!這點實在很討厭。其次電影中有些嚇人的劇情和故事的發展並沒有什麼聯繫,只是為了突然嚇你一跳,沒什麼實際作用,跟故事毫無關聯。

除此之外,這是一部精彩又讓人激動的恐怖驚悚電影,菜菜在此給電影評分為:A-。


電影菜菜頭


《逃出絕命鎮》一開始大概會讓人一頭霧水,一名半夜走在路上的黑人男子突然遭遇蒙面者的襲擊,隨後鏡頭一轉電影片頭出現,劇情正式從丹尼爾·卡盧亞飾演的克里斯週末要去拜訪他的白人女友父母開始。其實從這兒開始,男主角克里斯便已經表現出了不安,因為他的女友羅斯並未告知過家裡他是黑人,於他來說自己很擔心他們帶著有色眼鏡看他,不過這位女友倒是足夠貼心,百般安慰克里斯不要多想。當然即使拋開種族差異,這種首次拜訪戀人父母會產生的緊張乃是人之常情,電影如此溫情日常的開場設計無疑能很快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布丁奶凍ii


黑人小夥克里斯(丹尼爾·卡盧亞 飾)和他的白人女朋友露絲(艾莉森·威廉姆斯 飾)相處到了見父母的階段,她邀請他去自己父母家度週末。起初,克里斯把她家人過度熱情的行為,解讀為他們對女兒的跨種族戀愛的緊張應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系列令人不安的發現使他認識到一個難以想象的真相,這一切背後是一個邪惡的種族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