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嫂子侮辱的刘邦,登基之后报仇雪恨,让侄子受到2000多年的耻笑

刘邦算是一个坦率得有点可爱的人,他本是一个连自己父亲都看不上的“小流氓”,如果刘邦的身边没有人指点,他其实也不太喜欢玩弄权术。这些特质,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他:“喜施,意豁如也”,由此可见刘邦从小是个宽容大度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刘邦是个“乐天派”。

刘邦的性格中既有令人钦佩之处,也有令人鄙夷的方面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说什么话。考究文献之中的记载,刘邦向来说话不拐弯抹角。从好的方面看,他这是直爽,能够让跟随他的人都明白他的本意;从坏的方面看,这种耿直经常让人下不来台。

例如当初刘邦和韩信讨论他们各人都能带多少士兵的时候,韩信给我们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多多益善”。其实在这句话之前,韩信还说过一句话:“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他说刘邦也就只能带十万兵罢了,由此可见韩信这个人也很嚣张。

那么刘邦是怎么应对的呢?刘邦当然很不高兴,他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马上冷笑着反击道:“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意思就是说韩信你这么牛,怎么就被我捉住了呢?韩信见状不妙,便只能承认刘邦有上天所赐的“将将”才能。

被嫂子侮辱的刘邦,登基之后报仇雪恨,让侄子受到2000多年的耻笑

刘邦剧照

我们都知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刘邦这种平易近人、看似大度的性格,其背后却隐藏着阴狠猜忌的用心。刘邦与项羽相比,无论是从出身、名望还是军事实力来说,刘邦可以说毫无优势可言。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弱小的刘邦集团战胜了项羽集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自己怎么说:“三者(子房、萧何、韩信)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事实上,刘邦只说了自己会用人,还有一点他自己并没有说,那就是“嫚而侮人”。正是刘邦这种性格,使他成就了一番伟业,并且对汉朝初期的政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被嫂子侮辱的刘邦,登基之后报仇雪恨,让侄子受到2000多年的耻笑

刘邦剧照

性格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刘邦的性格中既有令人钦佩之处,也有令人鄙夷的方面。

我们都知道,刘邦对投降的臣子十分宽容。季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季布本是项羽手下的猛将,多次得罪了刘邦。项羽死后,季布被通缉四处躲藏,但最终刘邦还是不计前嫌,赦免了季布,并且力排众议,仍然坚持重用了季布。

又如陈平,陈平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遂投奔刘邦。刘邦在大将周勃和灌婴用言语攻击陈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己见,重用陈平。这些例子都能说明刘邦性格中的宽容大度,令人钦佩。

刘邦曾遭嫂子侮辱

刘邦性格中世俗的一面,却让人鄙夷。司马迁曾说:“(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意思就是说刘邦不喜欢干活。正因刘邦的懒惰,他经常被父亲刘太公训斥。当时刘邦每天游手好闲,到了饭点,就到处去蹭饭吃。

刘邦经常溜达到大哥的家里蹭饭。我们都知道,刘邦的大哥本就是个老实人,他从来没有介意过刘邦来自己家里蹭吃蹭喝,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血浓于水、兄弟情深,总不能眼巴巴地看着刘邦饿死吧。

被嫂子侮辱的刘邦,登基之后报仇雪恨,让侄子受到2000多年的耻笑

刘邦剧照

但是刘邦的嫂子就不一样了。她每天操劳,不仅要照顾自己家里的伙食,还要伺候自己的小叔子,刘邦一而再再而三地蹭饭,吃完抹嘴就走,长此以往谁都受不了。刘邦的嫂子为了自己家的生活质量考虑,本就是无可厚非、可以理解的。

这一次,不仅刘邦自己来,还带来了一大帮“小流氓”,遭人白眼是理所当然的啦!刘邦的嫂子本就厌恶刘邦,一见这么多人,立马就生气了。她为了刘氏家族的面子,不能直接赶人走,因此她急中生智,拿起勺子开始刮锅,假装羹汤吃完了。

被嫂子侮辱的刘邦,登基之后报仇雪恨,让侄子受到2000多年的耻笑

刘邦剧照

“小流氓”们一听,心想这不是没饭了吗?就都悻悻而去。刘邦到厨房一看,锅里仍有羹汤。刘邦这么好面子的人,能忍吗?当然不能。《后汉书》中记载:“繇是怨嫂”,意思就是说,正因为嫂子的这一番侮辱,刘邦从此开始怨恨嫂子。正因如此,刘邦称帝之后就要报仇雪恨,身边人基本都被封赏了,只有他大哥大嫂一家人仍旧过着清淡的日子。


后来刘邦父亲刘太公来求情,刘邦登基之后,才勉强将大哥的儿子封了侯,是为“羹颉侯”,这是带有戏谑、嘲讽意味的封号,“羹颉”就是“刮锅底”的意思,因此刘邦让侄子受到两千多年的耻笑。刘邦的大嫂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流氓”也能成为人上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