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tiantinligong


这个我觉得学习,就是靠个人自觉,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老师只是一个督促监督作用,以及正确教导学生怎么做,剩下的因该都是看个人!


桃子的一天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一个令很多老师困惑而又束手无策的问题,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回答的问题。

说它有趣,是因为现在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浓,部分人追名,逐利,浮躁,真正潜心读书的人不多,尤其是部分老师也不读书,这种校内校外的环境,毫无疑问,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读书。

怎么办?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

一、教师要带头学习,做学生的表率。要想学生学,教师要带头学。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熟话又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老师要求学生学习,自己首先要带头,要给他们做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他们。

最直接的示范是,早读课时,老师拿书进教室,和学生一起学习。有老师的陪伴,有老师的示范,学生的兴趣一定大增,情绪一定高涨,学习劲头就足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

二、抓先进典型,先进带后进。对于在学习读书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大力表彰,可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矛表扬。比如,可授予“学习积极分子“,“读书先进个人“等称号,奖励书籍等。

三、及时肯定,增强信心。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不管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只要有进步,表现优良,就要及时发现,及时肯定,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心理学上有一个及时性原则,即,教学中,教师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能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及时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四、设立读书节,开展读书活动。周密筹划,周密安排,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具体操作是,经过全校师生充分讨论后,设立学校读书节。在读书节这天,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人与人比(学生与学生比,老师与老师比),小组与小组比,班与班比,年级与年级比,以此营造书香校园。

五、指导学生写心得,写书评。为读书而读书,是敷衍,是走过场,是一种低效率的重复劳动。为了收到实效,促使学生读出效果,读出智慧,在读书中收获,在读书中成长,老师要指导学生写读书心得,写书评。优秀心得、书评要在校内展示,特别优秀的,要推荐给报刊发表。


乡村老叫兽


第一、要建一个联系群。用于布置作业、发布课件和学习资料。当然,也可作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这个群最好是分科目建,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第二、按天发布学习要点。一方面不要求量,主要是注重质。一般很普通、无特色的题目就不要额外发布了。另一方面要有新的内容,促进学生自学。

第三、发挥骨感学生的带头作用。每一个班级最好抓住前20名骨干学生,按科目特长,有针对性要求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如讲课课件、作业展示、谈心得体会等。二八定律要充分利用起来,这样班级的整体成绩就能提升。

第四、教师要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责任,教师的责任很大,要能拉的下脸面,该说的话要敢于说出口。必要时,将作业不守时、作业质量差的学生名单在群里公示,以利促进。这一点很关键,务必坚持下去。

第五、与学生交朋友。教学关系是统一的,双方都有责任建立好。打骂、体罚不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性格,多谈心交流。


明月坛主


某报做了一份关于“家长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所有的家长都会给孩子买课外读物,但大部分家长却不知道如何督促孩子阅读。不少家长在问卷中写道“买的时候孩子很积极,但看的时候就不积极了,有些书甚至成了摆设。

  面对家长的困惑,区优秀青年教师、语文高级教师何德慈为家长支招。

  随时随地可阅读

  何老师认为,阅读不等于就是看书,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随时随地阅读。

比如在街上接到的宣传单、吃药时的药品说明书,甚至是玩具说明书。可以在孩子需要了解的时候,引导他们去阅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实用性,从而培养阅读习惯。

  创造阅读的环境

  要让孩子爱看书,最好能让孩子随处可拿到书。

沙发上、洗手间、妈妈的手袋、爸爸的口袋、孩子的书包,不可一处无书。让孩子习惯与书为伍,但不以逼迫的方式要求他阅读。

  另外,父母应该做好示范,经常阅读,做孩子的榜样。

  文章形式多样化

  不要功利地认为让孩子阅读就是提高语文成绩,给孩子看的文章,形式可多样化。

除了诗歌、散文外,各种形式的谜语、韵文、对联、戏剧、竹板快书、对口相声等等,都可以纳入孩子阅读的范围。等孩子培养出长时间阅读的能力后,还可以逐步加入主题健康的现代小说,以及文句不太艰深的古典诗词和小说。

  阅读方式多元化

  阅读方式可以更多元化一些。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摘取书中的主要内容,将它编成歌词,配上现成的儿歌曲调,用老歌新唱的方式呈现。 再利用一些废弃的瓶瓶罐罐制作成简易的乐器,在敲敲打打中,和孩子一起合唱,举行一场书香音乐会。

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扮演书中的角色,或是用纸偶、玩偶代替角色扮演等。甚至可以让孩子采取“听”书的形式阅读,例如网上可以下载《音乐童话》的mp3,这则mp3配着世界名曲,讲解经典童话,别有一番意境。

  多读课文原著

  学校中所使用的教科书,是专家学者依据教学目标及儿童发展指征所编写的,但碍于篇幅有限,往往仅有概述而欠详尽。为弥补其缺漏,可选择课文原著作为课外延伸教材。

另外,这些书因为课堂上阅读过,有亲切感,学生往往更喜欢阅读。





金辉数学教学重点讲解


我的方法有几种:

1.定期交读后感,然后让家长签字后带回学校。

2.定期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读书情况。

3.简单粗暴的方式:背诵课文。

4.正向激励措施:根据看书情况,对每个人进行奖励,即使没有看书的人也需要奖励。

5.让学生自己制定看书计划,并上交给老师,老师督促进度。



制药小生Walter


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喜欢读书的民族,其发展,都是最具根基和实力的。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是有深远意义的。

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高度权威。老师的有效引导,对孩子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位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老师被斌予了特定的教导权利和便利的群体导向的条件。

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好书的介绍推广、鼓励同学推介自己读过的好书,组织系列读书活动、组建读书分享小组,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等方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另外,还可以组织孩子们集体观看《诗词大会》、《航拍中国》、《国宝档案》等节目,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生命感怀


督促学生学习更有效的可能需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和喜欢的教学形式。

我来美国后比较吃惊的是这里研究生课老师是非常鼓励自由发言的。不像小时候发言,老师不让讲话。

那个教授说,要自己能找到一些问题问。因为这样才开动了脑子。知道自己哪里还没搞懂。我们的课程,有课堂讨论,小组讨论,有学生做presentation.

可能一个比较活跃的课堂可以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吧?


雾中的小树林


督促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首先必须要搞清楚学生的情况,咱们先来将学生们分分类:第一类,自觉学习的同学。第二类,有学习愿望又没有自制力的。第三类没有学习意愿的就先不讨论。自觉学习的学生不用督促,第二类学生才是真正用督促才有效果需要下大力气去关注的学生。

下面就是关键了,进入主题:怎么做?

上面分析过后也就搞清楚侧重点在哪里了,就是让学生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要怎么做呢?1.可以试试“他律”,多鼓励,强调自觉学习的同学是跟他们一样的,让他们下意识地向自觉学习的同学看齐,用自觉学习的同学点滴行为影响他们。2.“即时反馈”网络游戏让人放松是因为每一次点击屏幕都立即有视觉和声觉的刺激,越玩越爽。讲的课,说的道理如果能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自觉反省进而调整自己。3.教学中增加趣味性,诱导学生更多关注,更多注意力,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好的方法说到底是在同各种各样的新鲜刺激的信息“争夺”学生们的注意力,苦口婆心一堂课,刷几条抖音就忘一半,强制隔断与网络接触只会让学生们对网络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反而适得其反。因此重在诱导。


回老家打拼的耀子


这虽然说一个老调的问题 ,却总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面对层次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 ,必须有针对性采取各种措施。

兴趣引导和动机刺激,是最有效 但又是最难持续和普及的,如果生动的内容精彩的讲演 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看书 而且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只能对部分学生 对部分内容产生兴趣 ,动机就很多了,比如为了得到亲戚的夸奖 父母的奖赏 ,同伴的自尊,异性或老师,其他人的青睐,成功学子的激励,都会激起学生看书学习的热情 。

由于学生自控力有限 ,兴趣多点开花的缘故,老师应该给学生定目标 列计划,分任务,这样学生才有的放矢,有据可循,循序渐进。即使这样有部分学生仍然会开小差,掉退伍,这就需要制度约束管理 当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会更加有效。

学生不爱学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兴趣的转移 ,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干扰,早恋等。及时了解学生生活情况,防诱惑和干扰很重要。


夕阳晚秋666


既然是督促学生学习,关健是督和促,家长也可以做,不单单是老师。督的是任务的完成,促的是成绩的提高,后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讲究方式方法。不是一二句话说得清楚。一般来说,厌学的,应着重培养兴趣,成绩差的重在夯实基础,勤奋的重方法。督促关健还在促上,光有执行没有效率的学习没多大的意义,家长老师干万不要只顾形式而忽略了目的。形式上完成了作业或不断加码都是有害的。注重实效宁愿慢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