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玩手機的水平還不如現在四五歲的小孩玩的好呢?

健康人生2057


這也是我家經常出現的問題,我爸爸媽媽都是60年代的。一直想給爸媽換手機,他們都不願意,說老人機挺好用的。



在滿50歲的那一年,也不知道送什麼禮物好。就給他們一人買了一個智能機,剛開始的時候,爸爸很快就學會了打電話,發信息,但是對於微信方面操作還不是很瞭解,而媽媽的話教了好多次,也還是容易忘記。

女兒就說,奶奶我來告訴你,雖然女兒才讀幼兒園,不認識字,但對那些簡單的操作都還蠻熟練的,教奶奶如何玩視頻,玩微信,發短信,打電話,最主要的就是她喜歡玩的遊戲也會教奶奶。女兒會玩手機,我們也從來沒有教過,平時也不能玩,有時候看著我們玩,他就在旁邊,自然就學會了。


老人玩手機不如小孩子有如下幾點:

1.六十年代的人,一般讀書識字少,眼睛也沒年輕時候的明亮,習慣了家裡的忙忙碌碌,不會像我們一樣,一分鐘也離不開手機,他們除了打電話,看會電視,不會去玩其他的。再加上年紀大了,記憶也差了,學會了沒有經常去玩,又忘了。

2.小孩子記憶好,自學能力強,對新鮮事物好奇,有10萬個為什麼,不懂的老是會問你。

手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好處,同時也帶來很多壞處。

好處就是能更方便的交流,老人在家想孩子了,直接發個視頻就可以看到了,買東西也可以足不出戶,還能利用互聯網掙錢等等……

壞處就是我們經常玩手機的,眼睛視力大大下降,看久了眼睛很痛,現在小孩子經常拿著手機玩遊戲,學習成績下降,視力也變差,脾氣也會暴躁很多。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感謝大家的閱覽,歡迎大家點贊評論留言,喜歡的點點關注。


小靜的vlog


本人57年的,十幾年前就觸網了,剛開始玩QQ,後來就是微博,現在的微信更是輕車熟路。出門不帶現金,用手機刷公交卡,買東西有支付寶,水電費、電話費、醫院交費都能用手機支付,現在離了手機寸步難行。我還幫助身邊的老年人用手機,告訴他的不會用網,就是現代的文盲。許多老年人不是不想,是沒人認真仔細的教他們,也有的是牴觸學習,其實,老年人只要自己想學,用網很容易和便捷。我曾教會年齡最大的80歲老婆婆,現在,她與我網上聊天,發視頻都很熟練。


櫛風沐雨72634685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前浪曾經也很浪,如今卻成糊塗糨。'

六O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是六十歲以上的人了,經歷坎坷,多災多難,到了這個歲數想學新知識掌握新技能,難啦。就像本人,自認還不笨不愚,可自從買了智能手機後,到現在有些功能和程序還沒全整明白呢。孩子教會了,過後就忘。倒是我那六歲的小外甥無師自通,她爸媽玩手機,她在一邊看一會兒就會了。

老了就是老嘍。不服不行啊!


老墨樵


馬拉松為送情報一溜小跑80多里,活活累死,為啥不用通訊設備或手機?梁山好漢徒步行程千百里奔梁山,為啥不坐高鐵或飛機?明白這個理,回答了你的題。


博大吉祥


可笑。你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玩手機的技巧和現在的四五年級小學生比有可比性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經歷過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困難時期,在我的憶裡,咱們村就因飢餓許多人得了浮腫病、肺病和胃病早早離世,許多人家的孩子就因為出不了每學期五元錢的學費而輟學務農,那個時侯我們沒見過收音機和電視機,能聽到老師給我們彈風琴已經非常高興了,我們沒有文化生活,有的只是小夥伴們玩八路軍打鬼子,學校每學期組織我們步行到十公里的縣城電影院去看一場電影,家庭條件好的家長可以給五角錢的生活費,條件差的家長只能給二角錢。我們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們退下來舊衣舊鞋,我們用的課本都是哥哥姐姐留下的。初中高中時又碰上十年動亂,能幹活時就遇上三線建設和農業學大寨,我們的童年和青春時代就是這樣度過的。可我們都聽父母的話和老師的話,走向社會後有的還在重要的崗位挑大樑獨擋一面。那個時候四五年的學生可以回生產隊當出納當會計,現在的同齡人能勝任嗎?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現在的四五年級學生的所見聽聞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同齡人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你把兩個完全沒有可比性的問題放在一起,就象用牛犁田和拖拉機比,就象馬車和火車比,這能比嗎?從題主的動意看,足以說明你的智商還沒有達到四五年級學生應有的檔次。


翰墨85


我們五十年代的人,是對電腦手機玩的都慢,因為那時窮,家裡沒電腦了,我借了兒子光了,很早就學電腦了,就是學打五筆字來著,還有看張愛玲寫的書,還有鏡花源這本書,上QQ是2000年就開始了,只是不會,也幾天上一次,後來才懂怎麼說話,怎麼打開,那時感到新鮮,我記得我的第一個名叫彩雲飄飄,網友演員多,而且都很年輕,用了有一年,被別人給盜了,黑屏了,沒辦法找個老師給格式化了,和那個QQ,不是一個批次的,進不去了,因為密碼不對,我想買是別人進去,改了密碼了。就又開始學打字,一打開就是李白的將進酒,就慢慢的記住了。那時不到五十歲,記姓比現在好多了,兒子去山東,把電腦拿走了,幾年沒有了,愛人給我手機,就只能打電話,發短信,所以真不如孩子會電腦。,2010年別人的不要的電腦拿來了,就開始用上了,這回就會多了,為什麼那時那麼不會電腦,只因家庭困難,每家安於掙錢,所以沒學的電腦知識太多了。後來一直用了幾年電腦,現在手機是有了,小米手機也挺好的,也比那些雜牌好用,一直用到現在,微信都會玩了,出門也用微信買東西了,交話費都會了,只是在別的手機上買東西還沒弄明白,我想得加那個手機才行吧,也算會了。這都不如小孩會。

社會在前進,一些手機能辦的事,一定要學會,在家學會買東西,給送到家,買藥給送到家也學會了,再有的就是這個樣子,都要學會 出門遊都是房卡,一切都是電話訂單,買火車票買飛機票,都要用手機,所以我們這代人努力吧!





金秀雲


我是五七年出生的,北大除名,清華遲到!自學成才。以前玩QQ,停車位,偷菜我是老手,自從有了徽信,開始玩徽信,這兩年開始玩頭條。不是很精通。反正每天早上去釣魚,下午看頭條,開心快樂每一天!玩手機高手又能怎樣?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願望,知足常樂才是最好的……


大懶蟲dlc110986861


我已過花甲,但一般青年人會玩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電視,音響等,我都會玩。90年開始學打字(五筆),96年開始用數字手機,99年買了電腦,02年註冊了QQ,電子郵箱,微博等,那時網上聊天和打牌,是去上海熱線聊天室和遊戲中心玩的,還有聯眾;09年迷上開心網偷菜停車,13年開始註冊微信,直到現在。在這方面和同齡人相比,我算是超前的,喜歡新生事物及其產品,網絡衍生很多的 APP軟件,我基本都會用。會排電路,拆修電腦,會用辦公軟件,財務報稅等等。呵呵,其實沒什麼難的!


Xzk58


不要一概而論,58年的大叔聽了這問題,倒覺得提問題的人像我四歲的小外孫,總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

我記得90年代末就開始用AUTO——CAD畫圖了,當時的版本是R14。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還知不知道什麼是R14。

我們經歷過吃不飽飯,經歷過大躍進,經歷過沒書讀,但我們沒沉淪,三十多歲和小十多歲的同學一起在大學教室從頭學ABC。

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是第一代創業和開拓者,因為那時候我們二、三十歲正當年,屬於《八十年代新一輩》。

我們是中國人當中第一代有駕照的非職業駕駛員。中國有私家車從我們開始。

我們吃過苦,也經歷過戲劇性的人生角色轉變,我們曾經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當夢想,到中年卻夢想成真。我們是經歷最豐富的一代。


有李走遍天下


本人1953年生人,目前在頭條號是文化領域創作者,每天更新一次,從不間斷!

本人還利用業餘時間在區圖書館中老年電腦公益培訓班做志願者,培訓班助教!主要是教授中老年人學習電腦應用和手機的應用!

我身邊很多五零後,六零後,對於手機的應用,掌握比較熟練!最起碼的簡單操作還是說得過去的!

目前我的手機是HUAWEI,p30三攝,還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