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作为刘邦的首席谋士,在汉帝国建立之后,张良却没有担任汉帝国的任何官职,并辞去了封赏。在刘邦晚年,张良还明确表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刘邦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其十分器重,为何张良却执意归隐呢?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一、张良的韩国情结

虽然张良被誉为是刘邦的第一谋士,但是张良心里最想要辅佐的却不是刘邦,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韩王成。

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史记·留侯世家》

当时,张良聚兵数百人,与刘邦汇合,而后加入了项梁义军。而张良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项梁献计请立韩王。张良的说辞中,明面上说是为了扩大项梁义军的势力,但张良心里更多想的是,复立他的韩国。因为韩王成立后,张良便作为韩王的申徒,与韩王一起攻城略地,完全没有要辅佐项梁或者刘邦的意思。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项梁剧照

由于韩王成的势力实在太弱小,不久便被秦军攻灭。张良依旧保护着韩王成在颍川一带为游兵。

恰好又碰见刘邦率军向西进攻关中,张良便与刘邦合军,一起进攻关中。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张良与刘邦才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包括鸿门宴、降子婴等故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然而,张良的韩国情结,却不止一代人。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留侯世家》

因此,对于张良来说,刘邦的知遇之恩要报,然而韩国情结却更重。

灭秦之后,项羽封诸侯。张良虽然送刘邦到褒中,也为刘邦画册,还充当了刘邦的传话员,但张良自己还是回到了韩王成的身边。

然而, 张良回到韩王身边,项羽却不让韩王成回到封国。韩王成本来没有什么势力,张良和韩王无计可施。不久,项羽杀韩王成,张良无奈,才逃亡到刘邦那里。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西楚霸王项羽

这段经历说明,张良虽然心里清楚,刘邦是个值得辅佐的人,而韩王成无兵无势,只能任人宰割。然而作为“五世相韩”的后人来说,张良舍弃不掉心中的韩国情结,只要韩王在,首选还是韩王。

从张良说服项梁立平庸的韩王成,再到与韩王成一起做游兵,再到与韩王一起留在项羽身边也不愿离开,说明张良心里的韩国情结很重,就是单纯的为了复韩,哪怕韩王成平庸无用,还是不离不弃,而并不是向其他六国贵族一样,为了灭秦之后分一杯羹。

因此,张良归隐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复韩已经无望,但张良放不下心中的韩国情结。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二、张良的主要目的是灭秦

在秦末的义军中,大家都各怀心思,这其中,有六国的旧贵族,为了复立六国;有秦国的官吏,为了更大的权势与地位;还有游民浪子,为了搏一搏身价;只有极少数是真的被秦逼的活不下去才起兵反秦的。

而这其中,要说到对秦的仇恨,张良应该是有话说的。《史记·留侯世家》中的第一段就说的很清楚: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其他人都是口头上嚷嚷着有多么恨秦、仇秦,然而刘邦项羽看着秦始皇的车驾,却都怀着艳羡的目光。只有愣头青张良,冒着生命危险、弟弟死了都不葬,却要去刺杀秦始皇。

因此,其他人参加义军,都是为了秦灭之后自己能分一杯羹,怀揣着自己的小九九;而张良参加义军,就两个目的,其一,灭秦;其二,复韩。

而现在韩王成已死,复韩已经无望。从张良的韩国情结来看,韩灭之时,张良已经心灰意冷。张良之所以留下来,一是因为与刘邦的情谊和刘邦的倚重,报知遇之恩,二是彻底灭亡秦国还有与秦国一样杀掉韩王成的项羽。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张良追随刘邦,应该主要是因为知遇之恩

至于之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自己要什么高官厚禄,对于张良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是为什么张良辞封刘邦的“自择齐地三万户”的原因之一,张良是真的心灰意冷了。

因此,张良归隐的原因之二是,作为一个贵族之后,他对锦衣玉食并没有那么羡慕,也不那么奢求高官厚禄,那么既然大业已经完成,归隐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三、刘邦对功臣的猜忌

在汉帝国建立之后的功臣封赏大会上,刘邦将韩信、张良、萧何拿出来作为功劳最大的三大功臣,并对张良说: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史记·留侯世家》

这表现出了刘邦对张良的认可,决定了张良在汉初功臣中的地位。然而张良却没有接受,最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而且只保留了爵位,却没有在汉帝国担任任何的官职。

张良的辞封,一方面因为心灰意冷,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刘邦对功臣集团的猜忌。

从亭长一跃成为帝国的皇帝,刘邦自有城府。而汉初的帝国形势,内有功臣集团居功自傲,外有异姓诸侯王侵蚀帝国的土地和权力,刘邦心里自然清楚。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在接下来的数年内,为了刘氏帝国的长治久安,为了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威,刘邦大刀阔斧,可以说是毫不留情。

对内,刘邦一方面整顿朝仪,建立尊卑体系,让功臣集团对这个一起从沛县走出来的皇帝充满了敬畏;一方面,对于很多较大的功臣,都因一些小事而降职、甚至下狱,连一向谨慎的萧何也没有幸免。

对外,刘邦数年之内几乎屠杀或逼反了所有的异姓王,然后再将他们一一剪除,最后还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对于功臣集团的猜忌和行为,张良早就有所预见。刘邦有多器重,就有多猜忌,这些在韩信、萧何和功臣们身上验证的事情,张良却因早就熟悉权力斗争而有着明哲保身的意识。

这一点,从张良在汉建立之后的一些行为中也可见端倪。

在册封功臣事件中,为帮刘邦平衡功臣,张良献计先册封刘邦痛恨的雍齿。在立都事件中,张良又为刘邦分析了长安和洛阳的优劣,并帮助刘邦定都长安。在刘邦废立太子事件中,张良先是为刘盈和吕后画策请出“商山四皓”,后直接面见刘邦提出留守和进兵策略。后来张良还“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按说,如果全心归隐,当不问世事,然而张良却总是在关键时候出现,为刘氏帝国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策略。这也说明,张良的归隐,是在逃避些什么,而不是真的完全归隐。而恰恰,张良是汉初三杰中,立国后唯一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和责难的。

因此,张良归隐的第三大原因,是逃避刘邦的猜忌,明哲保身的智慧。


当然,史记中多处记载“留侯多病”,而且还在汉建立后不久“杜门不出岁余”,这些记载应当是属实的。因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不愿意过多的参与到帝国的政务处理中来,也应当是张良归隐的原因之一。

张良:千辛万苦帮刘邦建立汉帝国,却为何执意归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