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一年一度的《中國詩詞大會》又如約而至,而且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收視率還非常高。第五季中,主持人的更換,一度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甚至超過了詩詞本身。平心而論,董卿的專業水平確實高,但龍洋年輕活潑,給《詩詞大會》帶來了不一樣的清新之氣。而且隨著經驗的累積,她也漸入佳境,表現十分優秀。

這個節目的錄製時間較短,而且涉及知識面非常廣,本身就非常容易出錯。畢竟是央視的團隊和頂級老師,確保了質量。到目前為止,《詩詞大會》中最引人爭議的,應該就是第五期的一個題目。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人氣萌娃陳籽言在回答第二題時,要求劃掉錯誤的一句詩。所給的選項分別是:“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結果選手劃掉了第二個選項,也得到了評委的肯定,順利得分。

然而,這個題目卻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選項一肯定是正確的,絕大部分的詩集中,都將其定為“唱歌聲”。然而,第二項就是錯的嗎?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的《竹枝詞二首》。竹枝詞是唐朝時流行於四川地區的一種民歌形式。少男少女們載歌載舞,邊唱邊跳,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越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被貶至夔州刺史時就非常喜歡這種民歌。古代詩歌本來就是從民歌中而來,劉禹錫仿效屈原作《九歌》的精神,以民歌的曲調,填寫了新的新的《竹枝詞》。而且,他越寫越上癮,一口氣寫下了11首,這一首是最為出名的: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回到題目本身,“唱歌聲”肯定是沒錯的,但也有少數詩集的版本,就是定的“踏歌聲”。清朝文人俞陛雲編寫的《詩境淺說》不僅是收錄的是“聞郎江上踏歌聲”,而且還記載了作者的感嘆:

後二句言東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無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費人猜想。雙關巧語,妙手偶得之。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也有網友認為,李白在《贈汪倫》中“忽聞岸上踏歌聲”,那是因為李白在船上,汪倫在岸上,所以是可行的。此處少年郎在江上,自然不能踏歌而行,從常理上分析應該是“唱歌”。可是,小珏想說的是,少年郎也不是憑藉輕功浮在在江面上的,他也是乘船或者竹筏的,儘管不能太過放肆地跳舞,邊唱歌邊踩個節拍,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吧?

最令人無語的是,在選手回答完題目之後,百人團有位四川的導遊被邀請出來唱竹枝歌。他唱得聲情並茂,而且歌詞就是“踏歌聲”,只不過在後期製作中被打了個括弧加以說明。這位百人團的選手,應該也是一頭霧水。

《詩詞大會》中的最大爭議:江上到底能不能“踏歌聲”

詩歌出現不同的版本,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當時的傳抄過程中發生的,也說不清誰對誰錯了。還是拿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來說,後面最著名的那兩句“道是無晴卻有晴”,絕大部分人認為就是天晴的“晴”,以此諧音情感的“情”。然而,明代作家謝榛編寫的《四溟詩話》,就直接收錄的“道是無情卻有情”。如果您嫌這本書不夠權威,那《全唐詩》中也是收錄的“道是無情卻有情”。

在小珏看來,唱和踏都是四聲,平仄不成問題。但此處“唱歌”當然沒有“踏歌”好。後者更富有動感,而且讓人產生了男子“撩妹”的畫面感,詩意十足。這個爭議,也算是《詩詞大會》中的白璧微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