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劉備真是哭出來的江山嗎?是什麼讓他屢敗還可東山再起?

如果這不是假如


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嗎?

很明顯,你這個問題是根據《三國演義》來提的,因為在歷史記載上,劉備是很少哭的,那麼我們就從三國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劉備剛結識張飛關羽的時候在張飛的家邸哭的是老淚縱橫,關張被劉備的一腔家國熱血感動,遂與之結為兄弟,劉備就這樣得到了兩位均有萬夫不擋之勇的大將。

  • 在幫助公孫瓚打袁紹時,第一次遇見趙雲,兩人分別時,劉備的惜別之情這時候又用眼淚表達的淋漓盡致,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趙雲開始有投靠劉備的願望,但是他自己比較講義氣,就暫時沒有投靠劉備,最後劉備也是不讓趙雲面子上過不去,所以給公孫瓚說“借”。這時候,趙雲也等於被劉備哭來了。

  • 劉備的第一個軍師——徐庶,被曹操以其母相要挾被迫離開劉備,兩人分別時,劉備亦是老淚兩行,直接哭的徐庶與他相對而泣。於是,徐庶決定終身不為擦操獻一計。劉備這一哭,等於給自己減少了一個大威脅。

  • 三顧茅廬,劉備剛聽說諸葛亮不願出山,立馬就泣不成聲,諸葛亮心一軟,當即叫了一聲主公。於是,劉備得諸葛孔明。

至此,劉備稱帝圖霸業的人事基礎基本已經備齊。但這明顯還不夠。

  • 赤壁大戰之後,劉備佔了荊州,並號稱是借東吳的,魯肅來討要,這時候劉備也是哭的感天動地,直接哭的魯肅不知所措,遂又寬限了時日,討要無果。

  • 孫權以美人計騙劉備過江,劉備過江之後直接在國太面前一頓狂哭,國太又被感動,而後孫權只有把假的搞成了真的,遂有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由此觀之,劉備又用哭,保住了自己發展的基礎甚至自己的生命。

  • 張松,在向曹操獻西川圖,由於不被曹操重視而垂頭喪氣的回西川的時候,正好碰見劉備,劉備不僅奉為上賓,盛情款待,而且推心置腹。這時候他的眼淚又出來了,張松一心動,就把西川圖獻給了劉備,並且張松也在西川大力為劉備做宣傳,為劉備入川打了很好的基礎。

  • 鳳雛在落鳳坡被殺死之後,劉備更是哭的不能自已,從而大大鼓舞了士氣,一舉而拿下了西川。

到這個時候,劉備稱帝的基礎條件,依然成熟了。

可以看出,劉備的哭確實在關鍵時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有時候可以四兩撥千斤,但是,如果說劉備的江山就是哭出來的,只能對一半。另一半是啥呢?就是下一個問題的答案:

是什麼讓他屢敗還能東山再起?

  • 仁義。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戰亂紛起,魚肉百姓,這個時候天下最需要的是什麼,肯定是有一仁義之君,休養生息,而劉備就是這樣應時而生,處處行仁義之舉,遂得人心,於是,百姓一聽說劉皇叔,皆簞壺提漿,開門相迎。而且,劉備深得天下士子之心,這就是劉備在曹營曹操不殺他的原因,殺他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而款待他一人,便可得天下士子人心。所以,這就為劉備東山再起立了一個很大的人的基礎,只要他自己還活著,就有人願意跟隨他,招兵買馬不是問題。

  • 人謀。劉備在經營自己和抑制他人方面有很深的心機,首先他知人,所以看見關張、趙雲、諸葛全部納為己有,而後他又利用曹操誅殺了呂布,利用曹操攻打東吳的機會取得了荊州,又利用鳳雛的死取得西川。

  • 時勢。當時之三國,大部分人心裡還是向著大漢,所以,就必然要有一個姓劉的起來來舉著大漢的旗號來平定天下,所以,就算劉備一時被打壓,還是會有很多人支持他,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甘願讓他領徐州牧,劉表也因此為什麼要讓荊州的原因。

  • 當然還有他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斷的遊走,尋找機會,尋找人才,為了自己的志向也是自強不息。

這時候,就可以做個總結了,劉備其實是一個知時、知人、知勢的人,首先他知道什麼時候哭的適當,也能把捏住自己的感情。哭是一種最快傳染情緒的方式,所以,哭只是劉備表達的一種方式,最重要的還是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對著什麼人哭。

所以,表面上看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的自身的心機和當時大的形式。


納蘭子谷


答:非常樂意解答問題,一個寫入史書,名垂千古的人物要說江山哭出來的,我想是真的不可能的,他能在三國時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必定有他過人之處的能力。

我們先解答下什麼是東山再起,這個成語出自於晉朝《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而成語故事內容是講謝安是古時候一個有才能的人,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後來,他因為一些事情辭官了,退隱山林。直到國家遇到被前秦的人欺負的危險,他才東山再起,重新為國爭鋒。

接下來我們再說劉備這位人物,簡單介紹下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既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結合《三國志·先主傳》以及《三國演義》的內容我們為劉備為什麼多次東山再起進行解答。

首先,劉備是漢室宗親,雖然他血緣比較遠,但到底是皇室親戚,其名望也因此會上升很多,能夠籠絡人心;這也是為什麼漢獻帝在寫血書給劉備,叫其誅殺曹賊的原因。

其次,劉備年輕時期就多次陷入困境,他已經養成了百折不撓的性格,況且他還有匡扶漢室的遠大理想;比如參與剿滅黃巾起義,以及後期戰鬥,一個好的人脈以及自身高尚的品德是他多次翻盤的原因。

第三是劉備是個非常講求仁義道德的人,不管是對誰都是很溫和,還和百姓們打好了關係,得到了人們的支持。

最後,劉備是一個善於聽從意見、任用賢才的人,《三國志·麋竺傳》載:“先主將適荊州,遣竺先與劉表相聞,以竺為左將軍從事中郎。”《三國志·孫乾傳》亦稱:“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他是個個人魅力很強的人,還有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對於謀士提出的意見善於接納,後期對於諸葛亮十分信任,更是讓他得到了士人群體的愛戴。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這些優點,劉備才能多次東山再起。

所以不論是偉大的歷史人物還是我們平凡的普通人不論面對失敗,陷入困境多少次,也不要放棄,總有一天你所付出的努力配的上你的成功的!!!

望採納~


愛歷史的孔漢臣


劉備的成功絕非偶然,他少年時的志向和胸懷已經為他日後的飛黃騰達埋下了伏筆。

劉備小時候家貧,但他很懂事,小小年紀就幫著母親編織葦蓆販賣草鞋。

他家門前有棵五丈多高形狀如車蓋的桑樹,劉備同他的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時曾指著大樹說:“我日後一定要乘坐這樣車蓋上帶羽毛的車子(皇帝的車子用羽毛來裝飾車蓋)。”

他的這句話跟他的先祖劉邦那句:“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很相似。

劉備“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這說明他在少年時期就已經具備了領袖的潛質。而中山國的富商張世平知蘇雙,初次和劉備見面交談就認定他是個非凡之人,於是豪爽的捐給他鉅額的資金。

正是有了這筆啟動資金,劉備才得以拉起一支隊伍,走上了滿是艱險的創業之路。

劉備在安喜當縣太爺時,督郵因公事來到縣裡,劉備前去求見被拒。怒火中燒的劉備闖進館驛將督郵綁起來暴打了一頓,然後掛印而去。

鞭打督郵這件事,後來被羅貫中老先生挪到了張飛頭上。就此事來看,劉備的暴脾氣還真不輸給張飛。

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曾精準的評價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

那個時候的劉備還是個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窮光蛋,被競爭對手打得四處逃竄,為世人所輕視。既便如此,曹操還是眼光獨到的認定劉備是個能同他相提並論的大英雄。

劉備對手下的人很寬厚很仁義,因此聚攏了以諸葛亮為首的一大批能力出眾的文臣武將,正是這些人的不離不棄,才使得劉備能夠屢敗屢戰,直至成為雄踞一方的蜀漢皇帝。

動輒啼哭的人內心必定脆弱,而打天下可是需要一顆能夠併吞八荒的大心臟,和腹可行舟的大肚量。還得具備越挫越勇堅韌不拔的鋼鐵精神。

劉備可是個世所公認的一代梟雄,也是一個性格強悍的大英雄。如果把哭哭啼啼軟弱無能的形象套到他的頭上,確實顯得太過滑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