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人民法院疫情面前“出实招”诉讼服务“不打烊”

四川新闻网雅安2月6日讯(骆明泽 文/图)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芦山县人民法院按照上级法院工作安排,暂时关闭了诉讼服务中心和群众来访接场所。虽然诉讼服务大厅暂时关闭,但芦山县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脚步并未停歇,在疫情面前“出实招出硬招”,确保诉讼服务“不打烊不断档”,充分保障了当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诉讼权利,全面服务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芦山县人民法院疫情面前“出实招”诉讼服务“不打烊”

接听热线,答疑解惑。一条热线,架起法院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一条热线,倾听、回应百姓的司法需求,传递着司法的温情。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的正常进行,依托12368诉讼服务平台,诉讼服务中心选配了2名专职热线服务人员,佩戴口罩坚守岗位,及时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对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提出的案件受理、起诉上诉、进度查询、联系法官等涉诉问题,工作人员均认真倾听并一一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芦山县人民法院12368诉讼服务平台来电必接、来电必登,及时记录来电人姓名、联系方式、反映的事项等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理。实现了问询有人查、咨询有人答、诉求有人记、信访有人接、困难有人帮,让司法为民更接地气。

芦山县人民法院疫情面前“出实招”诉讼服务“不打烊”

网上立案,指尖诉讼。芦山县人民法院践行“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便民利民理念,依托“四川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等网上立案平台,在线开展立案、材料转收、诉讼辅导、预约咨询等诉讼活动,当事人足不出户,动动手指,轻点鼠标,即可快速实现网上立案,为案件当事人提供适应各类人群、跨地域、多媒体、便捷的全方位服务,同时,芦山县人民法院为网上立案系统配备3名案件审查工作人员,全力确保立案流程运转顺畅。每个案件审查时间不超过1个工作日。不符合登记立案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材料或者不予登记的理由。网上立案程序的全面运行,让司法服务走出法院延伸到网络,既节约了司法资源降低诉讼成本,又打破时空限制,极大提升办案效率,促使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腿”变成让“数据跑路”,有效解决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让当事人充分享受“指尖诉讼、掌上办案”的便利。

芦山县人民法院疫情面前“出实招”诉讼服务“不打烊”

多元调解,提质增效。芦山县人民法院先行调解团队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特点和情况,通过“四川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方式,因地制宜采取网上调解、电话调解、微信调解等多种形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调解。综合运用亲情感化法、冷却调解法、换位思考调解法、背对背调解法、多元联合调解法、求同存异调解法等多样调解方法。对简单案件当日调解、当日制作法律文书,当日送达,当日结案,尽可能实现当场履行完毕,促进纠纷及时稳妥的化解,减轻审判和执行的工作压力,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芦山县人民法院疫情面前“出实招”诉讼服务“不打烊”

电子送达, 高效快捷。传统的送达方式因被送达人逃避、联系方式不明等问题导致“送而不达、达而不悉”的状况频发,出现了“人难找”、“门难进”、“字难签”的送达难现象,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也严重降低了司法效率,削弱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 芦山县人民法院送达组通过“四川法院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四川微法院”等电子送达平台,综合开展网上送达、微信送达、电话录音公证送达、短信送达,实现了当事人网上签收(浏览或下载)、手机客户端签收、电子邮件签收,消除了长期横亘在送达路上的障碍,解决了“找人不易”“送而不达”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的“零距离、零等待”,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