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男孩叫不聽還喜歡滾地上哭,怎麼辦?

我問幸福瞭然後呢


如果在有車來往的地方要把孩子拎到安全的地方靜靜地看著,別理他,不要慣他這毛病,不但不滿足他的要求,甚至根據情況能否有分寸地揍他一頓來改變他的壞毛病!


參觀視界


九歲的男孩叫不聽,還在地上打滾,怎麼辦?你這句話說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叫不聽,而是地上打滾哭鬧,首先是第一個問題,叫不聽,也就是說,孩子不聽大人的話,叫都叫不動,而且都九歲了,九歲的孩子可以說早就懂事了,而他不聽大人的話,只能說大人在他心裡,根本沒有威懾力,他不害怕,他跟就不在乎不聽大人叫會有什麼後果,他心裡沒有畏懼感,更沒有應有的尊重,造成這一現象,一是家庭教育方面,大人過於溺愛,養成了他唯我獨尊的性格,聽不聽大人叫,全看個人心情,而大人又沒有及時糾正和教育,使孩子不重視大人的呼喚,二就是,父母長期和孩子分開,沒有親近感,孩子有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於他不親近的人,他內心是拒絕的!第二個問題,地上打滾哭鬧,這個問題是第一個問題的升級版,大人的溺愛,或者是因為長期分離所造成的愧疚和彌補,都進一步縱容孩子,撒嬌賣萌是孩子的天性,但是過分的撒嬌,比如說,不給買就動手,甚至是打滾哭鬧,這都是嬌慣出來的毛病,所以,必須要樹立大人的威嚴,說一不二,叫他的時候,他必須有所表示,否則不管他在幹什麼,都要打斷他,敢頂嘴,就收拾,不要心軟,必須要讓他畏懼和尊重大人,犯一次收拾一次,小孩其實就是這樣,你只要硬了,他就軟了!


情殤73244411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裡有兩層意思:

1、小屁孩兒眼裡的不順心的事兒,在成年人眼裡,根本不叫事兒。所以成年人會本能的去忽視孩子的情緒。當然,如果僅僅是忽視到還好了,更多的是去打擊、否定孩子的情緒,並強行要求孩子停止當下的情緒,甚至是立馬兒轉換成快樂的情緒。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成年人都未必做得到,更何況是孩子呢?可我們就是天天這樣要求孩子的。 試想:你正鬱悶著了,別人告訴你:介有嘛大不了的!介都不叫事兒!鬱悶是不對的,是不好的情緒,你得高興! 你是不是特別想罵街?!

2、其實往深了想,為什麼我們不能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呢?當然這裡的情緒是指“負面”情緒,不是活潑可愛積極外向不哭不鬧樂觀開朗這些情緒。因為咱們就沒有被允許過表達情緒呀!一有“負面”情緒就被鎮壓了,所以咱也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表達,甚至是幫助孩子表達,順利地讓情緒“流動”過身體。我們的經驗只有:被否定,被轉移! 所以當父母,是有很多功課需要學的。孩子,是來幫助父母成長的。

其次: “要東西不給也是一樣”

我很納悶這個“東西”是什麼。如果是刀,那毫無疑問,不能給。我們可以“溫柔又堅定”地告訴孩子:這不是玩具,所以不能給你,至少它現在跟你的年齡和能力是不匹配的。然後,如果孩子哭鬧,是應該被允許的。他提的要求已經被拒絕了,難道還不能傷心一下下麼?難道就因為他提的要求在當下是不合理的,傷心的權利就被剝奪了麼?就沒資格傷心了麼?

如果這個“東西”完全是可以給孩子的,那麼,為什麼不給呢?!等孩子哭了,再怪孩子哭?!或者等孩子哭了,再給?為什麼這個時候又可以給了呢?!

再次:” 有試過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讓她自己哭,可沒效果,她自己能哭一個小時也不停“

孩子的內心是非常敏銳的,越小的孩子,越是能洞察到大人的心靈深處。孩子沒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緒被接納了,而是被家長放任不管了:“你愛哭哭7,看你哭到什麼時候,哭累了自然就停了”。如果家長沒有限制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是出於這個原因,那麼孩子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相反,如果家長這個時候抱著孩子,告訴TA:“你現在很難過是吧?看你哭得這麼傷心,媽媽理解你,媽媽陪著你”。又或者,只是抱著孩子,什麼都不說,只是抱著TA。

如果換做你,你想被父母以哪種方式對待?

最後:“ 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寶寶的壞習慣。事後有去和寶寶溝通,可她不接話,總是轉移話題”

如果你看了以上的文字,那麼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根本不是“寶寶的壞習慣”,寶寶是無辜的。寶寶只需要家長明確地、溫柔又堅定地跟孩子講話,寶寶需要被理解和接納。

至於事後溝通,其實吧,這麼小的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當下的情緒沒有處理好,事後再溝通,對孩子而言,是理解不了的。TA還不是成年人,TA只是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啊!

就這些,希望對你有些幫助。

其實,我看到了一個敢於表達自己情緒,又有主見,並積極地想獲得父母關注的孩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孫樹帥老師


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

這麼大的孩子了還有這樣的壞習慣,確實是有一些過分了,九歲了,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是無理取鬧的年齡了,其實這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從小沒有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現在在想要去改正是有一些麻煩,不過這還是要取決於父母,只要能狠下心來,就能幫孩子改掉壞習慣,孩子這樣做就是因為他知道這個方法“屢試不爽”只要父母做的不能讓他滿意用這個方法你們就會妥協……

只有父母學會拒絕,也許就能幫孩子戒除這個壞習慣。



電力人Monkey


一個九歲的孩子,如果放在30年前,還能理解,那時候的條件不得不讓父母慣著。現在嘛,人們在各方面素質都是提高的,我只能認為是大人不行。首先現在的教育從娃娃兩三歲就在抓,至少現在9歲的孩子見知相當於30年前一個六年級的孩子,如果如題主所言,這種情況,大人該反思了。這種打滾耍渾的撒潑方式,也已經完全和時代脫勾了的嘛!


小哥的故事


這麼大的孩子,還有這樣的習慣,這是家長教育的失敗。父母應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科學教育,否則進入青春期,叛逆到了,那時想改就難了。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堅決禁止。並且教導他正確實現自己的合理要求。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如何教導這需要技巧,一句兩句也說不清。但不合理要求要靜止,這很重要。


天地玄黃


可以冷處理,先讓他哭,看看孩子自己的“收場”方式是什麼。不建議立刻上去哄,讓他形成“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概念。之後,應該反思在平時的教育中,是否沒有給他足夠的規則意識,父母要儘量明確要求,同時自己也做到言出必行,尊重承諾和規則。適當的時候跟孩子耐心溝通,情緒不是解決問題的鑰匙,兩個人平等對話、有效交流才能更好滴達到目標和要求。


思政老師蘇小杭


當我們總是看到問題的時候,問題就會越來越多。當我們試圖摘下樹上所有黃葉的時候,我們不僅在現象中迷失,還會更帶來更多的假象。繼而無所適從。

父母因為特愛特別愛孩子,也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待,所以總是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完美的孩子。可很遺憾的是,世間本就沒有完美存在,可不少父母依然堅持追求這個不存在的完美,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孩子的不足上,而不是花在欣賞孩子的優點上。

就好比一棵茂盛的大樹,難免會長出一些黃葉,如果我們總是把焦點集中在黃葉上,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去除這些葉子,心裡面就特別難受,可是樹上還有那麼多的綠葉,為什麼我們就沒有看到呢?

等我們試圖去摘除一片片黃葉的時候,樹苗被弄得疼痛叫喊,可我們卻告訴它,這是為了它好。樹苗傷心難過,她竭盡全力地秀出它那麼多綠葉,希望我們看到它的美和好,我們卻熟視無睹,還是緊盯那幾片黃葉,非要摘除才心情舒暢,當我們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摘除了那幾片黃葉,喘了口氣,可我們遺憾地發現,樹上又出現了更多的黃葉,怎麼再也摘不完!

如果愛孩子,請接納孩子全部,包容孩子的缺點,其實,換個角度,缺點的背後往往是優點。

父母經常抱怨孩子調皮好動,可這樣的孩子往往聰明機靈。

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內向不主動,可這樣的孩子往往謹慎仔細。

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粗心大意,可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拘小節,

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拖拉慢吞吞,可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溫順。

換個角度,缺點都變成了優點,關鍵在於我們看到的是什麼。這個世界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看到的不一樣,因為我們的心不一樣。如果父母能夠帶著接納、欣賞、相信的心,滿眼看到的都會是綠色的葉子!

有的父母會質疑,如果看到黃葉子不去摘除,日後不會更加麻煩嗎?一棵樹要茁壯成長,我們要關注更多的不是葉子,而是樹根、環境和恰當時候的矯正,當我們做好這一切的時候,這個棵一定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儘管這個參天大樹不是完美的,但它是健康的,是能夠為別人遮風擋雨的。

比果你現在在自己的單位工作,如果你在上級天天挑你的毛病,一看到你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指責,對你的付出和做得好的地方卻熟視無睹,請問你會怎樣面對工作呢?如果上級能夠給予鼓勵、支持和讚美,提供一個積極向上、其樂融融的工作氛圍,在你需要的時候提供給你恰到好處的幫助,你覺得工作的結果是不是會變好呢?

教育不能捨本逐末!不要總是去摘黃葉,而要在跟、環境上多花時間!


卓越家風家教


叫不聽還喜歡滾地上哭一定是之前提出要求時這樣做被滿足過,建議下一次再哭鬧等到他哭累了停下之後問他究竟需要什麼?可以用嘴巴說,家長要義正言辭的告訴他,如果不能合理表達的話是沒有辦法達到他想要的效果的,多嘗試幾次,讓孩子碰碰壁。

有時候我們家長是因為孩子在地上哭鬧會覺得沒面子所以想快速滿足快速結束鬧劇,孩子正好是利用了這一個心理弱點,所以狠狠心,做上幾次油鹽不進的家長,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鍾蕾


九歲了還如此說明這孩子是以前看嬌慣了,講道理一時半會不會有效果的,直接給他一頓衣架了,一定要打痛,打完再和他講道理!保證給他長個記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