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瓘接連幹掉三國三大名將,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河北解放


題主說的三國三名大將指曹魏的鄧艾和鍾會,蜀國的姜維(死前已投降曹魏了)吧?這三位都是能征慣戰、足智多謀的軍事將領,但都死於司馬昭伐蜀的舉動中,令人唏噓不已、扼腕而嘆息。



衛瓘出身於官宦世家,儘管10歲喪父,但靠個人努力,20歲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政歸司馬氏後,衛瓘歷任侍中、廷尉,頗得司馬昭的信任; 263年, 司馬昭發起伐蜀之戰,任命鍾會為主帥,與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共率18萬大軍攻打蜀漢,而衛瓘作為監軍,統領一千人,持節監督這次軍事行動。

起初魏軍勢如破竹,進軍順利,除了漢、樂二城,其餘城池據點都很快換插曹魏旗幟了,隨後,鍾會被姜維阻擋於劍閣;而鄧艾不打常牌,出奇兵偷渡陰平,順利拿下了江油,在綿竹又大破蜀漢諸葛瞻,很快就兵臨成都城下;隨後,劉禪向鄧投降, 姜維知勢不可為,也率軍向鍾投降,蜀漢滅亡。


鄧艾自以為得了頭功,便擅自封賞蜀漢歸降君臣及部下,引起鍾會的不滿,於是鍾會聯名衛瓘等上書司馬昭,說鄧有謀反之意;司馬昭下令逮捕鄧艾並送回成洛陽,鍾會便令衛瓘去捉拿鄧艾。

而衛瓘只有一千人馬,硬拼不是鄧的對手,因此衛瓘去成都拿鄧艾前,離間了鄧艾的手下,並設法抓住了鄧艾;當鄧艾的部將要救主時,衛瓘又說自己會為鄧艾申冤,於是衛瓘拿下了鄧艾父子,並派人押往洛陽; 鍾見鄧被收押後,在姜維的慫恿蠱惑下,野心開始膨脹起來,他進入成都就密謀造反,召集魏軍及蜀軍歸降將官開會,準備以魏之郭太后名義,起兵討伐司馬昭。

但大多數魏國將領不贊成,鍾會就軟禁了他們,衛瓘也不同意,他裝病騙過了鍾會並逃出城外,隨後將鍾會謀反的事遍造魏軍各營; 第二天,衛瓘起兵討伐鍾會,指揮城外魏軍進入城內討伐鍾會部隊,結果鍾會、姜維兩人死於亂軍之中。

原鄧艾部下想要救回鄧艾,就武裝起來去追擊押送鄧艾的囚車,因為鄧艾被抓也有衛瓘上表的原因,所以衛瓘知道鄧艾生返對自己不利,他立即也派田續追上鄧艾,並殺害了鄧艾父子; 致此,這三國的三大名將,都死於名不見經傳的衛瓘之手。



動亂平定後,衛瓘被賦予都督關中諸軍事的權力,為鎮西將軍;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衛瓘屢屢得到重用,成為獨擋一面的封疆大吏。

衛瓘58歲調入京城為官,一路飛黃騰達,成為晉朝重臣;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由太傅楊駿輔政,奇醜無比的皇后賈南風開始插手政事,引發了“八王之亂”,賈南風聯合汝南王和楚王,滅了太傅楊駿一黨,自此賈皇后開始大權獨攬,接著賈皇后聯合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

與此同時,賈皇后派出清河王司馬遐率兵包圍了衛府,這其中有個頭目叫榮晦,因為過去與衛瓘有宿怨,乘此機會私自殺害了衛瓘全家。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三國後期,此人接連幹掉三國鍾會、姜維、鄧艾三大名將,不僅得以全身而退,而且還獲得高官俸祿。然而,就這樣是一個三國猛人,最後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中,並且還是一個奇醜無比的女人手中。那麼,為何這樣一個猛人會死在一個女人手中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歷史的真相。

此人不是別人,就是三國後期曹魏到西晉初年重臣衛瓘。衛瓘出身於官宦之家,少年成名,年僅20歲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由於衛瓘秉公執法,且能力出眾,一路升遷,成為了曹魏的重臣。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討伐蜀漢,派鍾會、鄧艾率領大軍伐蜀,特別讓衛瓘出任監軍,監管鍾會、鄧艾等人,可見衛瓘是多麼的受司馬昭信任。

接下來,蜀漢被鄧艾滅掉。然而,這一切都只是開端,接下來的內鬥更是精彩。先是鄧艾獨斷專行,被鍾會和衛瓘兩個大佬所忌恨。於是,這兩個大佬上書司馬昭說鄧艾要謀反,鄧艾被囚禁押解回京。隨後,早就有謀反之意的鐘會,在姜維的慫恿下,決定謀反,拘禁了伐蜀的曹魏將領,逼迫他們就範。由於鍾會優柔寡斷,沒有殺死這些不聽話的曹魏將領。隨後,衛瓘裝病逃出成都,號召各營將士討伐鍾會攻入成都,營救各營的將軍。

於是,在衛瓘的帶領下,曹魏大軍很快就打敗了鍾會,將鍾會以及姜維都給一刀解決了。當時,鄧艾本營的將士想要追上囚車救出鄧艾,迎接他回成都。由於衛瓘參與了鍾會誣陷鄧艾謀反之事,擔心事情會暴露,就提前派遣護軍田續至綿竹,殺死鄧艾父子,死無對證。

此事之後,罪大惡極的衛瓘搖身一變成了平叛的大英雄。在回朝後,衛瓘被加官進爵,但他可能對鄧艾之死有所愧疚,堅決不受,反而博得一個不貪圖功名利祿的清譽。西晉建立後,這個衛瓘備受晉武帝司馬炎的信任,他先轉任徵東將軍,不久進爵為菑陽公。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衛瓘確實有能力,他設計離間北方的鮮卑各部,為西晉暫時解決了北方邊害。隨後,衛瓘被調回京師,擔任尚書令,同時兼任太子司馬衷的老師,晉武帝司馬炎更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衛瓘的兒子。



在晉武帝司馬炎死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衛瓘作為帝師與汝南王司馬亮共同輔政。然而,由於衛瓘支持司馬亮的讓諸王回到藩國的建議,遭到了權臣楚王司馬瑋的記恨。同時,由於衛瓘干涉賈后賈南風的行為,這讓賈南風這個醜婦無法隨心所欲的行事,很是鬱悶。於是乎,賈南風就聯合司馬瑋以“謀圖廢立”的罪名收拾衛瓘。隨後,司馬瑋派兵包圍了衛府,將衛瓘子孫九人一同逮捕。不久之後,衛瓘及其子孫都被殺害,終年72歲。



真是萬萬沒想到,曾經一個人幹掉三國三名大將的狠人衛瓘,最後竟然死在賈南風這個醜手中,這真是陰溝裡翻船呀!當然,這也應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的這句話。各位,你們認為呢?


密探零零發


死因與衛瓘有關的三國三大名將分別是:鄧艾、鍾會、姜維,三人都死於司馬昭伐蜀之機。

衛瓘是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北)人,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親衛覬是曹魏文帝、明帝朝的尚書,衛瓘10歲便喪父,之後靠著個人努力,年僅二十歲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在司馬氏掌權時期,衛瓘歷任侍中、廷尉,並且得到了司馬昭的信任。



263年, 司馬昭為了轉移弒殺曹魏皇帝曹髦的視線和不良影響,發起伐蜀之戰,以鍾會為主帥,與鄧艾、諸葛緒兵分三路共計18萬大軍攻打蜀漢,而當時的衛瓘以監軍身份統領一千人,持節,監督鍾會與鄧艾的軍事行動。

起初魏軍進展順利,進入漢中後,除了漢、樂二城,漢中其餘城池據點都已拿下,但之後鍾會大軍被姜維阻擋在劍閣,不得前進。而鄧艾出奇兵偷渡陰平,拿下江油,在綿竹擊敗蜀漢最後的軍事力量諸葛瞻的部隊,兵臨成都,這一下子將蜀漢逼入絕境,劉禪在主降派的蠱惑下向鄧艾投降。



接著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蜀漢滅亡。之後,鄧艾開始居功自傲起來,擅自封賞蜀漢君臣及自已的部下,引起鍾會等人的不滿,鍾會聯名衛瓘、胡烈和師纂上書司馬昭,說鄧艾有謀反之心,司馬昭下令讓鄧艾捉拿送成洛陽,收到司昭的命令後,鍾會讓衛瓘去捉拿鄧艾。

衛瓘是一個聰明,且懂得變通的人,他只率領自已的一千人,如果硬拼是鄧艾軍隊的對手,因此衛瓘去成都拿鄧艾,是首先離間了鄧艾的手下,設法抓住鄧艾,當鄧艾的部將想要救援鄧艾時,衛瓘又欺騙他們說會上書為鄧艾申冤,就這樣衛瓘拿下鄧艾父子,並派出押往洛陽。



鍾會見鄧艾被收押後,在姜維的勸說下,野心開始膨脹,鍾會率軍進入成都後,開始密謀造反,一到成都便召集魏軍將官及蜀軍將官開會,以魏國郭太后名義,欲起兵反對司馬昭,但大多數魏國將領不同意,都被鍾會軟禁起來,連此時魏軍中的二號人物衛瓘也不同意,並裝病騙過了鍾會的迫害,並逃出城外,將鍾會準備謀反的信息透露到魏軍各營。

第二天,衛瓘起檄文討伐鍾會,調動城外魏軍進入城內討伐鍾會,整個城內一片大亂,沒有將領帶兵,全是亂兵,鍾會、姜維兩人死於亂軍之中,不僅如此,還有很多人被殺,鍾會、姜維死後,鍾會帳下將士數百人被殺,姜維妻子兒女全家被殺, 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蔣琬的兩個兒子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也被亂兵所殺,就連關羽全族也被龐德的兒子龐會滅門。



與此同時,原鄧艾部下士兵想要救回鄧艾,因此派人去追鄧艾的囚車,而衛瓘由於擔心鄧艾獲救後,會對自已不利,因為當時鄧艾被抓也有衛瓘上表司馬昭的原因,所以衛瓘派出對鄧艾不滿的田續追上鄧艾,並殺害了鄧艾。

自此,三國三大名將,都死於衛瓘之手。

衛瓘在鍾會之亂中的表現,可謂多謀善斷、隨機應變,成功的調動魏軍的其它力量阻止了鍾會的謀反,是平定鍾會與姜維謀反的最大功臣,導致鍾會與姜維都死於亂軍之中。但是衛瓘殺鄧艾則純屬報復,衛瓘能夠在司馬昭主政的政權中身居高位,必然是得到了司馬昭的信任,也因為衛瓘個人頗有能力的原因。



平亂之後,衛瓘被任命為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成為一方封疆大吏,不久便調離關中到都督徐州軍事。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衛瓘仍然得到重用,任徵東將軍,不久又改任徵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不管如何改任,衛瓘都是獨擋一面的封疆大吏。

衛瓘從58歲時開始進入京城為官,歷任尚書令、侍中、司空、太子少傅,成為晉朝重臣。司馬炎去世後,他的傻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即位,由太傅楊駿輔政,由於皇帝弱智,皇后賈南風開始插手政事,接著八王之亂開始。



皇后賈南風聯合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殺太傅楊駿一黨,廢太后楊氏為庶人,自此賈皇后開始弄權,之後賈皇后聯合楚王司馬瑋,並由賈南風下詔,殺汝南王司馬亮,同時派清河王司馬遐率部包圍衛府,當時一同帶兵包圍衛府的還有個叫榮晦的人,因為與衛瓘有過節,乘機因私殺死衛瓘全家。

衛瓘之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贊同讓封王回到封地,因而得罪了楚王司馬瑋,又因為衛瓘為人還有些正直,賈皇后干政覺得衛瓘是個障礙,於是就派人殺了衛瓘,衛瓘終死於賈南風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之手,享年72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表面看,衛瓘是死於女人之手。其實是他自己沒有看清形勢,還以為自己在曹家人手下辦事,還以為在當初需要別人幫忙的司馬家族手下辦事。

<strong>自從司馬炎登基,迫不及待地封了一大堆實權司馬王之後,就等於是宣告,外姓大臣可以安靜地走開了。就等於是昭告天下,我家王爺多,不需要你插嘴,也沒有你插話的機會。

看看他們司馬家的王爺、媳婦、親戚,各自為戰,例如在京城的楊駿、賈南風、還有帶著兵馬來京城的梁王司馬肜、趙王司馬倫、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他們一個比一個利害。只要你參入進去了,不論你衛瓘為誰說話?就會得罪另外一圈的人。他們哪一個手裡握著的權利與刀劍不能滅你全族?

疏不間親!只要他們打起了,外姓人不躲開,肯定是血光之災。如果你幫老三,老大老二會殺你;若是幫老二,老大老三要殺你;要是幫老大,老二老三就會要你的命;假如他們半路停止不打了,老大、老二和老三都要殺你,因為他們不計前嫌之時,都會說出謀劃策的人在挑撥離間。否則就不會打起了,或不會打得如此利害。

你有功勞又如何?

故而,即使衛瓘躲過了楊駿,再接著躲過賈南風,也不可能躲過、如走馬燈一般到京城來串門的王爺。


碧水青山0


衛瓘,字伯玉,河東郡安邑縣人。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

三大名將是如何死在衛瓘手中的?

死在衛瓘手中的三大名將分別是:鍾會、鄧艾、姜維。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開始對蜀漢用兵,衛瓘為監軍,監督二人軍事行動。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率先進入成都,開始自行任命官員,獨斷專行。鍾會與衛瓘密奏司馬昭,魏元帝下令將鄧艾解送入京。

鄧艾偏軍偷渡陰平時,鍾會在劍閣與姜維對峙。後來後主劉禪投降,姜維也跟著在劍閣投降鍾會。鍾會開始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鄧艾、衛瓘都是擋在鍾會前面的擋腳石,鍾會一石二鳥,讓衛瓘帶著以少量兵力先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借鄧艾之手將其殺死,再把衛瓘之死作為鄧艾謀反的罪證之一。


衛瓘只好硬著頭皮連夜進入成都,併發出檄文,聲稱奉詔捉捕鄧艾,其餘的人一概不予追究,並讓軍隊前來報道,如果不來就以造反誅滅三族。結果天不亮,所有軍隊都前來報道,只有鄧艾尚不自知還在睡覺。衛瓘直接衝進鄧艾帳中捉拿了鄧艾父子,用囚車監禁起來。鄧艾部下前來劫囚車,衛瓘輕裝出迎,聲稱自己知道鄧艾冤枉,正在準備上表為其申辯。諸將信以為真,衛瓘乘機將鄧艾押解出成都,送往洛陽。

鍾會進入成都後,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將將胡烈等將領、官員請至蜀國朝堂,趁機將他們軟禁起來,開始舉兵叛亂。衛瓘假裝順從,暗中傳消息到城外軍隊。面對城外軍隊譁變,鍾會讓衛瓘出城勞軍,平息譁變。衛瓘出城後,發佈檄文,約定軍隊討伐鍾會,鍾會與姜維死於兵變。

平定鍾會叛亂後,鄧艾部下準備追回鄧艾。由於衛瓘參與誣陷鄧艾事件,害怕鄧艾迴來秋後算賬,就派與鄧艾有仇的田續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

就這樣鍾會、姜維、鄧艾三大名將最終都栽在監軍衛瓘手中。



衛瓘是如何折在一個女人的手裡的?

讓衛瓘所栽女人就是賈南風。

司馬炎篡魏自立後,衛瓘也一路高升,從徵東將軍到徵東大將軍、徵北大將軍,最後入朝為司空、尚書令、侍中。晉武帝司馬炎將自己繁昌公主下嫁與衛瓘第四子衛宣。

衛宣娶了公主後,曾經沉溺於酒色,被外戚楊駿抓住把柄,聯合皇帝身邊的太監開始詆譭衛宣。司馬炎得知後,便下令公主與衛宣離婚,作為父親的衛瓘又驚又懼,也只好向晉武帝司馬炎請求告老遜位。司馬炎下詔以衛瓘為太保,以菑陽公身份回家。

晉惠帝司馬衷即位,楊駿為太傅輔政。之後,楊駿被楚王司馬瑋矯詔誅殺,衛瓘與汝南王司馬亮共輔朝政,錄尚書事,被賜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榮譽。

司馬亮主張藩王迴歸封地,只有衛瓘極力支持,因而得罪了楚王司馬瑋。加之衛瓘在司馬衷還為太子時,曾向司馬炎暗示重新立繼承人,遭到當時太子妃賈南風的記恨。此時衛瓘再次大權在握,處處掣肘皇后賈南風向朝政插手。於是,賈南風便以“謀圖廢立”的罪名,下詔給司馬瑋,命其免衛瓘官位。

司馬瑋派清河王司馬遐率部包圍衛府,於是與子孫九人一同遇害,享年七十二歲。只有衛恆的兩個兒子衛璪、衛玠在醫者家裡才躲過一劫。


安定郡小書生


這個女人叫賈南風,是晉惠帝的皇后

291年,衛瓘被賈南風以“謀圖廢立”罪名誅殺,並誅連子孫

雖然是291年殺的,但賈南風和衛家恩怨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的271年,那一年,賈南風14歲。當年,賈南風父親賈充被政敵打擊,差點離開中樞外放,為了避免外放,賈充謀求和皇帝司馬炎聯姻,讓自家的女兒賈南風嫁給當時還是太子的司馬衷

對於賈家的聯姻請求,司馬炎起初並不贊成,倒不是對賈家有什麼不滿,而是他真心看不上賈充的遺傳基因,認為賈家人又醜又黑,還善妒,這樣基因生出的女兒不是什麼良配(當年賈充兩個老婆爭大小官司都打到了司馬炎跟前)

在司馬炎心中,他理想兒媳婦是衛瓘家的閨女,溫柔體貼知書達理,美而長白

當然,由於各方努力,尤其是司馬炎皇后大楊氏收了賈家賄賂,說盡賈南風好話,把賈南風描述成花一樣,最終司馬炎捨棄衛家女同意賈南風當太子妃

290年,司馬炎駕崩,司馬衷繼位,賈南風成為大晉皇后

291年,衛瓘與子恆、嶽、裔及孫等九人同被害,時年七十二

唉,這妒火燒的,憋了二十年,大仇得報


靈石蘊珠寶


衛瓘(220~291)是“官二代”,他的祖上乃曹魏名臣。

衛瓘從小聰明多智,“文能提筆寫文章;武能騎馬上戰場。”二十歲時就做了曹魏的尚書郎。

衛瓘人生精彩的華章出現在景元四年(263年)。

這一年魏國傾全國之兵伐蜀,43歲的衛瓘被魏元帝曹奐任命為監軍,主要職責就是監督鍾會和鄧艾的軍事行動,這相當於皇帝的特使,三軍總“政委”。

司馬昭制定作戰計劃:“鎮西將軍鍾會率十萬大軍進入關中,徵西將軍鄧艾帶三萬人馬直奔沓中以牽制姜維。衛瓘跟隨鍾會監軍。”

然而就在鄧艾進入蜀國後,他突然改變了之前制定的作戰計劃,親帶2000士兵走陰平小路,出其不意拿下了蜀國國都成都。後主劉禪自縛而降,蜀國滅亡。

這大出鍾會和衛瓘意料,鄧艾兵少將寡竟然立下了“滅蜀不世之功”,這無疑打了鍾會和衛瓘一耳光。

要知道鍾會和衛瓘所帶的兵力是鄧艾的三倍多,卻深陷姜維包圍之下不能前進半步。要不是蜀國滅了,後主劉禪命令姜維放下武器向鍾會投降,說不定鍾會將被姜維拖死。

鍾會和衛瓘眼紅鄧艾的功勞,二人合謀陷害鄧艾,寫信給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這傢伙有野心,他想效仿劉備在蜀地成王,他不請示大將軍就私自封了一些蜀國降臣,分明想擁兵自立。”

司馬昭不知內情,於是下令鍾會:“把鄧艾押回魏國說明情況。”



鄧艾確實封了包括劉禪在內的一些蜀漢官員,原來他是想先穩住局面。

鄧艾認為:“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所以才有了“先斬後奏”封官之事。

鍾會接到司馬昭的指令後,他眼珠一轉,一條妙計浮上心頭。

他命衛瓘帶上少量人馬去捉拿鄧艾,這是鍾會的一石二鳥之計。利用鄧艾殺死衛瓘。然後再以鄧艾謀殺監軍的罪名殺死鄧艾。

衛瓘看出鍾會有狼子野心,想據蜀而立的是鍾會。

衛瓘不動聲色,到了鄧艾的大營,用攻心之術瓦解了鄧艾的手下。衛瓘對眾將喊話道:“我這次來只捉拿鄧艾,其他人皆不過問。”眾將一聽紛紛放下了武器。

鄧艾被順利關進了牛車囚籠。然後派人把鄧艾押回魏國。

衛瓘乾淨利落擺平了鄧艾,這讓鍾會大吃一驚。

鍾會統領了鄧艾三萬大軍,到現在為止,鍾會把魏國家底全攥在手裡了。

姜維也看出了鍾會有野心,於是鼓動他造反,姜維想利用鍾會復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鍾會和姜維密謀時,由於洩露了消息,鍾會的手下大將不想造反,一起向衛瓘告密。

原來將士的家屬都在魏國,他們不想留在蜀國。

衛瓘心想,這正是除掉鍾會和姜維的機會,眾將在衛瓘的帶領下,突然襲擊亂刀砍死了鍾會和姜維。



衛瓘幹完這些長吁了一口氣,突然他想起鄧艾還活著:“鄧艾不死就有可能暴露我和鍾會陷害他這件事。”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也把鄧艾幹掉算了。

衛瓘找到和鄧艾曾有過節的護軍田續,故意把鄧艾的行蹤洩露給他,說:“剩下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吧!”

田續為了報仇,騎上快馬,把即將回國的鄧艾父子雙雙射殺。

衛瓘得知田續得手,他派出一支人馬,要殺人滅口,可是田續早有準備,騎快馬消失在莽莽森林裡了。

衛瓘在完成這一系列絕殺後,鞭敲擊馬鐙響,高唱凱歌還,帶著大隊人馬返回了魏國。

魏元帝曹奐大喜,加封其為鎮東將軍,賜甾陽侯。

親們看到了吧?衛瓘接連幹掉了三大名將——鄧艾、鍾會和姜維。這三人都是一頂一的高手:鄧艾有滅蜀之功,鍾會文武全才,姜維是諸葛亮的徒弟,哪個也不是省油的燈。



在魏國滅亡西晉建立後,雖然衛瓘從魏國權臣變成了西晉權臣,但不變的是位高權重。

衛瓘和晉武帝司馬炎結成了兒女親家,即武帝把自己的女兒——繁昌公主下嫁給了衛瓘之子衛宣。衛瓘被封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司馬衷的老師。

這是當年司馬懿的位置。

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晉武帝駕崩後,武帝的傻兒子司馬衷繼位。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是個貌醜心如蛇蠍的女人。

衛瓘剛正不阿,又以老臣自居,於是成了把持朝政賈南風的心腹之患,欲除之而後快。

有一次,衛瓘喝高了,用言語諷刺自己的學生司馬衷,也就是傻皇帝,其實當老師的不能這樣,司馬衷是傻,這事大家也知道,畢竟他是皇帝,古語云:“為尊者諱”。

衛瓘是痛快了嘴,傻皇帝倒沒生氣,他的老婆不幹了,賈南風假傳皇帝的聖旨:“賜死衛瓘一家老小。”

當時衛瓘的小孫子說:“咱先別死,等明天問問皇上是不是非要咱死?”



衛瓘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說完就自殺了,享年71歲。

常言道:“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後針,兩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再優秀的男人也鬥不過狠毒的女人。你說是不?


秉燭讀春秋


朝堂中的是非,哪裡是題中所說的“死在一個女人手裡”可以概括的。衛瓘之死,是多人使出的“連環計”,而不是單單因為一個女人。

衛瓘出身於儒學官宦世家,其父衛覬為曹魏尚書。雖然父親在自己十歲時去世,但衛瓘並未因此消沉。相反,他在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後還努力追求上進,獲得了時人“性負靜有名理,明識清允”的評價。二十歲時,衛瓘就憑藉自己的才華,成為了曹魏的年輕尚書郎。

有人說,衛瓘是個陰險的人。因為他一個人殺了鍾會、姜維和鄧艾三大名將。細看那段糾葛,我們確實能看到衛瓘的手段。

衛瓘殺死這三人,大體上可以歸為一件事。鍾會和鄧艾同為魏國大將,和身為監軍的衛瓘算得上是同僚。而姜維則是蜀漢大將,後投降並歸附於鍾會。

景元四年(263)鍾會、鄧艾和衛瓘三人,受命前去攻打蜀漢。功成之後,鄧艾沾沾自喜,越來越不把鍾會和衛瓘放在眼裡。於是看鄧艾不爽的鐘會和衛瓘,便密奏當時掌權的司馬昭,說鄧艾意圖謀反。

司馬昭本人這時候都還沒做皇帝,又怎麼可能容得下想要謀反的手下呢。司馬昭隨即借魏元帝之手下詔,要求用囚車把鄧艾押送進京。

正如丘吉爾所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鍾會看到鄧艾在朝中即將失勢,便又把主意打到了衛瓘身上。鍾會派衛瓘率領少量人馬,前去成都捉拿鄧艾。在鍾會看來,衛瓘憑藉那麼點兵力,只會慘死在手握重兵的鄧艾手中。而鄧艾要是殺死了衛瓘,那他謀反就變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衛瓘當然看出了鍾會的這個計劃,但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成都捉拿鄧艾。到達成都以後,衛瓘先發制人,在當天夜裡就策反了鄧艾的手下。第二天一大早,衛瓘就率領眾人,將還在悶頭大睡的鄧艾父子抓捕。後來鄧艾的手下也想過救出鄧艾父子,但最終造成混亂,給了衛瓘趁亂殺死鄧艾的機會,

等到了第二年,鍾會終於不滿於自己的所得,決意謀反。而促成鍾會謀反的“得力干將”,正是投降的蜀漢大將姜維。<strong>

此時衛瓘還在鍾會軍中擔任監軍。鍾會最初還想拉攏衛瓘。他告訴衛瓘自己想殺了效忠曹魏的大將胡烈等人,而衛瓘明白鍾會的意思,拒絕為伍,並把消息傳給了胡烈等人。由此兩人徹底反目。之後衛瓘利用當時共同攻打蜀漢的胡烈等人的軍隊,圍剿了鍾會大軍,將鍾會和姜維雙雙殺死。

我們可以看到,衛瓘是個極其會利用手邊的資源的人。他殺死鄧艾利用了鍾會和鄧艾的手下,殺死鍾會利用了胡烈等人。這麼一個善於化被動為主動,能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利的人,在朝堂中政敵一定不會少。

衛瓘在擔任尚書令期間,把和自己同等地位的尚書當做自己的僚佐看待,把其他部門的尚書郎也當做自己的手下使喚,且他對待下屬即位嚴苛。雖然他確實為官清廉,朝野一片讚譽,但眾臣心裡卻對他實在談不上有多喜歡,甚至還有不少人把衛瓘當做政敵。

不僅朝臣和衛瓘有不和,後宮之主惠賈皇后賈南風和外戚楊駿也與衛瓘有矛盾。一次,楊駿抓住迎娶了公主的衛瓘之子衛宣沉迷酒色這一把柄,便打算通過告發衛宣來逼迫衛瓘主動告老還鄉。事情果真如楊駿所願,衛瓘主動請辭。不過晉武帝不許,楊駿此次未能得逞。

到了元康元年(291),衛瓘和司馬亮一同輔政。司馬亮上奏建議讓所有藩王都回到各自封地,希望藉此來削弱藩王在朝中的勢力。當時朝中大臣對此都默不作聲,只有衛瓘站出來表示支持。這一站,便激怒了諸侯王司馬瑋。之後司馬瑋與皇后賈南風聯手,以“意圖廢立”為罪名,先是下詔罷免了衛瓘,再以罪名論刑。

隨即司馬瑋派司馬遐率兵包圍衛瓘家,曾經被衛瓘斥責的下屬榮晦也在司馬遐手下。在榮晦的辨認之下,衛瓘在家的子孫九人全都被殺害,只有不在家的兩個兒子逃過一劫。

衛瓘的死,本質上還是因為朝堂鬥爭,而不單單是題中所說的那個女人賈南風。衛瓘當初有多擅長利用時勢,後來就被時勢害得有多慘。古代朝堂就是這樣,盛時興,衰時亡,充滿變數。


鄧海春


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司隸河東安邑人,先後幹掉了鄧艾、鍾會、姜維三大名將。

少年衛瓘

年輕時運用自己的智慧,遊刃有餘的行走於各大勢力之間,平步青雲,後期有參與平叛蜀國,戰功赫赫,一路加功進爵,升官發財,官拜菑陽公,後來又一路升官進位太傅,三公之一,位高權重。同時和皇帝還結成了兒女親家,兒子衛宣娶了繁呂公主變成了駙馬爺,這更是地位顯赫。

衛宣與公主

如此厲害的衛瓘,為什麼一個不小心會死在一個醜陋的女人手裡呢?這個醜陋的女人,就是厲害的賈南風,賈皇后!

賈南風一代醜後

故事是如此寫就的:主線任務是衛瓘生性耿直,因為權利問題,與楊俊本來不和,矛盾重重,朝廷上很多人就看不慣他,但是又苦於沒有辦法幹倒衛瓘,這些隱蔽的反動實力,逐漸在陰暗的地方集聚力量。

故事的發展是:有權利的地方,就有爭鬥,有人有江湖,有權有官場,這些隱蔽力量的潑髒水,從衛瓘身上找不到藉口,於是就拿他兒子衛宣當目標,也怪衛瓘教子無方,駙馬爺可能因為娶了公主後,由於公主權勢問題,連基本的性生活無法盡情發揮(公主官比他大,公主不同意的動作,衛宣是幹不了的,強幹就是欺君之罪,要殺頭的!你說還有樂趣可言嗎?),男人的征服慾望,在公主身上無法實現,壓抑讓他動了歪心思,整天沉迷於酒色。

酒色之中必有美女

衛宣的行為成為了政治對手絕好的把柄和藉口,在官場上,講究的是一擊必殺,衛瓘也沒能倖免!

故事的導火索是:賈南風想廢了太子,就私下裡鼓動朝臣說晉惠帝為太子,純質天真,不能親理政事,應該另立。其實包藏的是賈南風想獨攬大權的禍心,在這件事上,衛瓘是一顆搬不走的絆腳石,對於賈皇后這個善於權術,手段陰毒的女人來說,誰擋他的道就殺誰!


陰毒賈南風

衛瓘為了隱晦的勸阻皇帝,另立太子不太好,假裝醉酒,暗示了皇帝,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他和賈皇后的樑子是結下了!

故事的爆發點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賈皇后就以衛瓘“圖謀廢立”之罪,搞定了衛瓘,派人殺了衛瓘一家9口,中間的插曲是有人懷疑詔書有假,但不知道衛瓘是老糊塗還是對自己太自信,不用驗證,就伏法了。



題外話:寧可和君主吵一架,也不和小人說句話,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這個先人的教訓,衛瓘用生命體驗了!曾經當司空的時候,因工作收拾了一個叫榮晦的人(看名字就不是好人)。

小人榮晦

沒想到就是這麼個小人終於得志了,在抓捕衛瓘的時候,小人嘴臉暴露無疑,把衛瓘一家9口,全部弄死!手段極其惡劣。

到這裡本身故事講完了,但是好人必有好報,衛瓘做的好事,還是見到了天日,死後被平反,得到追思!


少華聊史


三國鼎立後期,曹魏政權被大將軍司馬昭把持,而衛瓘是司馬昭的親信文臣,在北伐滅蜀過程中,將魏蜀兩國三大名將給幹掉了,這三人分別是:姜維,鄧艾,鍾會。一個文臣為何能將三個響噹噹的名將給害了呢?


衛瓘的好手段,除去三將

大將軍司馬昭提出滅蜀的策略方針後,派大將鍾會,鄧艾及監軍衛瓘三人。蜀國此時諸葛亮已病逝,阿斗派姜維率軍抵抗。鍾會跟鄧艾一商量,鄧艾從後方繞道蜀國大本營,鍾會繼續挺進,讓姜維應接不暇,以達到滅蜀的目的。也不知道鄧艾是不是走了狗屎運,當兵臨蜀國都城時沒多久,阿斗直接開城門投降。當消息傳到前線兩軍交戰的姜維和鍾會耳裡,兩人紛紛氣憤不已。姜維覺得自己在前線拼死抵抗,要保護的大後方的君主都已經投降了,這算是怎麼回事啊!而鍾會覺得拼死拼活,半路被別人摘了桃子。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姜維被擒,鄧艾領了頭功,這就讓鍾會好生嫉妒。姜維也是看到了這個矛盾點,假裝投降鍾會。鍾會大喜,畢竟姜維的軍事才能很傑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啊。於是姜維就對鍾會說,你看你手握重兵,天高皇帝遠的,不如就自己成王算了。鍾會心裡有點意動。隨即跟衛瓘商議密奏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謀反。而司馬昭非常信任衛瓘,於是讓二人將鄧艾抓了。

同時姜維繼續攛掇鍾會,讓他自立。鍾會也在偷偷跟手底下的將領說一起反了算了,自立為王,以後吃香的喝辣的。這事被衛瓘知道了,連忙告知司馬昭,同時自己聯絡號召各軍,說鍾會謀反,最終名將鍾會,姜維被殺。而衛瓘在押解鄧艾途中,防止誣陷鄧艾的信息被別人知曉,也用了一個理由,將鄧艾除掉了。



就此,三國後期三位名將被一儒臣給除掉了,不可為文臣的計謀太可怕。當衛瓘回到都城後,司馬昭對其更加信任並賞賜眾人。從此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可是花無百日紅,衛瓘因為說了一句話,沒想到給自己惹下了大禍!

衛瓘因一句話,栽在女子手裡

話說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建立西晉政權,衛瓘一直做到,可是太子司馬衷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帝,能力不行,表現頻頻,不能擔當國君這個重要的職位,於是有次晉武帝司馬炎宴請群臣時,衛瓘假裝多喝酒了,提出應該另立太子。雖然最後晉武帝沒答應,但是這個話傳到了太子妃賈氏耳中,太子妃很生氣,這不是斷了自己的前途嗎?於是懷恨在心。後晉惠帝繼位,賈氏就開始翻舊賬,並以藉口將衛瓘包括子孫九人處死。

衛瓘能文能武,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一句大實話,導致不得善終。這也驗證了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伴君如伴虎。

從衛瓘的一生來看,也是在告誡我們,當你在為集體考慮的時候,或許就觸碰了某些人的利益,而為了能明哲保身,以靜制動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