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租降費增貸,北京“十六條”為企業雪中送炭

從2月5日起,北京大雪紛飛。而北京市政府2月5日出臺的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16條措施,對那些面臨著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難的中小微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北京打出減租降費增貸等“組合拳”,顯然意在幫助企業共渡難關。

病毒雖無情,政策有溫度。綜觀北京“十六條”,不僅是對此前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19條措施的落實,也是針對幫扶中小微企業的“靶向施策”。

首先,停徵部分事業性收費和減免房租,為中小企業實實在在減輕負擔。措施明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停徵特種設備檢驗等費用;國企房產承租企業符合條件者免收2月房租或減免50%房租;對保障民生的早餐、菜店、便利店等,給予70%租金支持等。疫情當前,這是政府、國企向中小企業主動讓利,政府率先“過緊日子”,與企業共擔風險,是對企業最實在的幫助。

其次,更加註重釐清政府與市場邊界,有效避免了政府請客、企業買單等問題。以金融支持為例,在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的同時,明確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給予貸款貼息支持。此舉有效擺正了責任主體的位置,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也避免了市場價格扭曲及由此帶來的資源錯配風險,也體現出了政府對公共服務責任的擔當。

再次,強調政府通過加大向中小企業購買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對疫情中企業進行支持。措施明確要求全市預算單位在滿足機構自身運轉和提供公共服務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傾斜力度,進一步提高面向中小微企業採購的金額和比例。此舉無疑是用市場化手段對疫情期企業的支持,而這種支持基本屬於有利無害,值得支持和推廣。

當下正值抗疫關鍵期,可以預見,用高質量經濟發展去助力防疫阻擊戰,不僅將為疫情防控提供事半功倍的成效,而且將有助於促進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轉型,推動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劉曉忠(財經專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