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透露出我國禮儀的青銅酒器

春秋戰國時期,酒是祭祀中的必備品之一,人們虔誠地將美酒奉獻給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祭祀用的酒名目繁多,《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主要用“五齊”和“三酒”。

春秋戰國時期,不但有一套用酒禮制,而且酒具不僅是實用器具,還是一種禮器。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為國之重器,因此往往將重要事件銘刻在青銅器上。

處處透露出我國禮儀的青銅酒器

銅圓壺 通高44.9、腹徑31.2釐米,重13.65公斤,中山王厝墓出土。酒器和禮器。壺蓋為鼓頂形,坡面有三個等距雲形鈕。

壺的肩部兩側各有一個獸面銜環,腹部有兩道凸弦紋。該壺出土時,壺內盛滿清水。壺的圈足上刻有銘文23字,記錄了壺的重量和制壺工匠的名字;

壺腹上刻有182字,是中山國君王為父親王厝寫的一篇悼詞。悼詞歌頌了先王的慈愛賢明,讚揚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賙率軍攻伐燕國所取得的戰果,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夔龍飾銅方壺 通高63、腹徑35釐米,重28.72公斤,中山王厝墓出土。壺上的銘文中有“鑄為彝壺,節於禋齊,可法可沿,以饗上帝,以祀先王”之句,可知此壺是祭祀時度量所用齊酒之多少的量壺。


壺身周正,稜角分明,四角的肩部各鑄有一條神采飛揚、昂首攀爬的立體夔龍。壺腹兩側各有一個獸面銜環鋪首,獸面猙獰,雙睛倒豎,眉須渦卷

壺的四周刻有流暢優美的銘文450字,是一篇優秀的戰國書法作品。據銘文記載:中山王厝十四年,中山伐燕獲勝後用燕國的青銅器熔鑄此壺。

銘文頌揚了中山國伐燕的戰績,闡述了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和立國安邦的道理,其中特別提到了“皇祖文武,桓祖成考”等中山國國君的名號,填補了史籍中關於中山國君世系記錄的缺漏

除了以上青銅器,戰國中山國還出土了一批其它形制的青銅酒具,能夠體現當時的青銅酒具的風貌。

處處透露出我國禮儀的青銅酒器

蟠虺(huǐ )紋銅罍(léi) 高29.7、口徑15.1、底徑16.8釐米,平山縣穆家莊戰國初期墓出土。

器形飽滿,短頸鼓腹,平底微凹。肩兩側有對稱的牛首形獸面銜環,環上飾雷紋,腹部兩側有一對豎環耳。頸部飾夔龍直角勾連紋一週,肩部飾內填雷紋的蟠虺三角勾連紋一週,上腹部飾夔龍勾連紋一週,紋帶上下邊框均由陶索紋組成

蟠虺紋銅瓿(bù) 通高30.9、口徑21.3、腹徑38.4釐米,唐縣北城子戰國初期墓出土。盛放酒的器具。此器形體較大。

鳳首提樑銅盉 通高24.1、腹徑22.6、通長26.65釐米,中山成公墓出土。銅盉是古代的一種酒器和水器,主要用途是盛水、調酒。該銅盉弓形提樑兩端鑄成龍頭形象。

鑲金錯銀銅犧尊 通長40、高28、體寬16釐米,中山成公墓出土。為盛酒器,出土一對兩件。整體造型為一隻憨厚可愛的小獸。獸背上有活鈕蓋,蓋鈕鑄成一隻在水上游弋的天鵝,正回首叼啄背上的羽毛,神態安逸。獸身滿飾銀和紅銅錯出的紋飾,並鑲嵌有綠松石。

自從被人類發明出來以後,酒便一直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釅釅酒香及飲後的迷離與沉醉都讓人慾罷不能、飄飄欲仙。不論是何種形制的酒具,都顯示了中山人喜飲善釀的風俗。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