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版的“火神山”医院已施工建设

2月7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全省新增确诊病例6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1例,吉林版的“火神山”医院已施工建设。


防控疫情 权威快报 | 吉林版的“火神山”医院已施工建设


 最新数据 


2月6日0-24时的疫情通报,全省新增确诊病例6例,由疑似病例转为确诊病例4例,在密切接触者中主动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出2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1例。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5例,累计治愈出院4例,死亡1例,现在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60例。在院治疗确诊病例中,56例为普通病例,3例为重症病例,1例为危重症病例。上述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73人,正在指定地点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248人,已解除医学观察825人。全省原有69例疑似病例中,转为确诊病例4例,排除疑似病例23例;新增疑似病例29例,现有疑似病例71例,已全部隔离治疗,目前正在进一步明确诊断。


近期,我省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输入性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病增多,并呈现家庭聚集性。我省将进一步加大社区、村屯防控力度,对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全省各级相关部门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决把好“早发现”关,精准排查重点人群。吉林省充分运用“大数据 网格化”手段查找湖北、武汉和疫情高发省返吉人员信息,落实属地责任和“五级书记抓防控”责任制,建立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体系,组建由乡镇政府、公安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组成的三级联动队伍,广泛动员基层干部和群众,以村、屯为基本作战单元,强化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第一时间搜索和发现病人,确保不漏一户一人。另外,通过广泛宣传,主动就诊人员逐渐增多,为早发现、早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坚决把好“外输入”关,严防跨省疫情传入。加强入吉人员的体温检测工作,加大对省际边界、陆地口岸等车辆、人员的检疫查验,严格执行机场、码头、火车站、客运站、高速公路口等重点场所的体温测量和发热筛查程序,依法做好隔离提示、留观和疑似病例交接、信息报告等工作。对筛查出有发热、咳嗽等可疑人员,根据不同情况,及时采取流行病学调查、隔离观察、实验室检测、治疗等措施,做好信息登记,并实施追踪管理。


三是坚持把好“内扩散”关,严防疫情扩散蔓延。人员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接触,潜藏着极大的疫情传播风险。目前,全省对聚集活动作出限制,取消大型人群聚集性活动,暂停开放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所。对发现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制度要求。


四是坚持把好“检测”关,发挥实验室“一锤定音”的作用。为确保不遗漏1名患者,进一步加大了筛查力度,在原来重点人员核酸检测范围的基础上,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的留观人员、社区排查筛查出的外省返吉发热人员均纳入检测范围。为确保防控工作质量,组建了由省级疾控专家和医疗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分别包保和派驻9个市(州),现场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验等工作,确保防控各环节有序有效落实。


 吉林省医疗救治工作

 


在医疗救治工作中,吉林省采取了“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实行多学科合作诊疗,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全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是发挥部门合力,协同推进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医疗救治组,由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发改、工信、财政、医保、中医药、药监、省军区保障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二是周密部署医疗救治工作。印发文件42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规范化诊疗、医院感染防控、患者救治保障等工作作出详细部署。针对诊疗方案、院感防控方案,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督导检查。


三是统筹医疗资源,落实集中救治原则。组建省、市、县三级专家组,涵盖呼吸、传染、重症、中医药、影像、检验等多学科。全省设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74家,发热门诊131家。结合医疗机构特点,确定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长春市儿童医院为省级孕产妇、儿童救治定点医院。


四是建设吉林版的“火神山”医院。现已启动实施省结核病医院作为重症救治定点医院建设项目,由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邢程亲自挂帅,担任项目总指挥。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流程进行施工建设,在医院管理上严格实施国家规定的隔离、防护及消毒措施,确保院区防控安全可靠,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收治重症病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