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乡村零售:有人关店,有人在坚守

编者按:由于疫情的出现,2020年的春节对零售人来说变得格外不一样,确保民生必需品供应,稳定物价稳定人心,零售企业正处在保障民生第一线。

众多普普通通的零售人依然在坚守岗位,他们是戴着口罩却依然在微笑服务的收银员,他们是凌晨四点就打开通道收取当日蔬菜水果的收货员,他们是认真擦拭清洁消毒每一个购物车的保洁员,他们是从库房一路小跑拉着拖车不断补货的理货员,他们是及时送货到家的快递员……他们很多都是默默无闻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员工。

为此,《联商网》独家策划“我在零售一线抗疫情”系列报道,将持续带来零售一线员工的抗疫故事。

疫情下的乡村零售:有人关店,有人在坚守

此次疫情影响下,城市零售首当其冲,农村零售亦受波动。村店是极为原始和基础的零售生态,保障一村之人的民生供应,维系着农村的零售经济发展。其数量、规模视村落大小而不同。

以浙西一经济水平中等,约500户人家的农村为例,村店数量基本在三家以上,相对分散在村庄的不同角落,客观上满足了村民们就近购物需求,门店面积大致在10-20平米左右,供应有限但日常刚需的农副食品,油盐酱醋等。

正值春节期间,应走亲拜年的需要,原本各大村口的小店是村民选购礼品的重要渠道,亦是村店经济的繁荣时刻。如今疫情来袭,处在信息末端的零售形态无可避免地陷入因前期囤货如今滞销的尴尬局面。

有人关店避疫情 我跑7公里地进货

讲述者:浙西农村一村店店主 老三

我去年开始经营了一家小店,由于位置好(紧邻村中主路,可视性和到达性都上佳),小店生意开业以来都不错,但是受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这个春节大家都不走亲不拜年了,小店的生意受冲击还是很明显的,原本春节是一年之中的一个销售高峰——礼品销售,如今这批礼品却无人问津了。

农历腊月初头,我就开始张罗春节礼品的进货,包括烟、酒、饮品、保健品等等,烟酒不愁卖,但牛奶类的商品保质期短,需要尽快出售,保健品类这下算是完全滞销了,村里人自己平时不会买这些东西吃,好在这部分比例不高,不然亏大了。

从最初的封一座城(武汉)到后来的全国多地封路封村,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开门做生意的人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应对危机,城里的连锁超市、大卖场他们有统一部署,我们农村小店没什么远大的战略或高明的战术,对我们来说解决眼下的问题是最实际的。我们村除了我这,还有两家小店,其中一家在正月初一到初七期间选择了关门,原因很简单,怕疫情传播。

“这段时间走亲访友最集中,本村的人知根知底,人员去向基本都清楚,外村的人就不好说了,保险起见,还是关一关吧。”有这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春节期间人员流动相对频繁。

眼下大家都主动待在家里不乱跑,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如果村店都关了,村民们一包烟、一瓶酱油的日常购物需求就无法满足了,所以我没打算关店。只是,这个被迫延长的春节假期,村里很多家庭的生活消费要比往年高,因为回乡过年的年轻人不能返城工作,只能暂时待在农村老家,家家户户大团圆,这一来,物资消耗就比平时快。如今我的店里部分货品库存已经告急,像面粉,卫生纸等都已经卖完了。

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各村各路口的关卡什么时候解除,但店还是得开,东西还是得卖。这几天村里已经有很多人让我去进货,买他们缺的东西,无论如何我得跑一趟。鉴于目前无法出远门,我就去离村最近的批发市场拿货,这个市场不大,离我们村约7公里,等我到了那里,发现市场也缺货,大家嘱托我带的很多东西都没办法买到了,比如面粉。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早点恢复正常的生活,小店能够正常经营,否则店里货品缺东少西,根本没法卖,村民们的生活也太受影响了。

后记

老三的抗疫故事让我们为基于村店这一传统的乡村零售业态在此次疫情中有挣扎亦有坚守而动容。愿疫情早日消除,农村零售恢复正常秩序并日益繁荣,愿国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