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历史收银机


首先,对于曹操来讲,这天底下大大小小的诸侯那么多,你刘璋宣布投降我曹操,那你这投降到底有几分可信力度呢?不说其他的光,孙权投降曹操就投降过几回,可人家照样还是在东吴雄踞一方,根本就不鸟曹操给的那点儿脸色!

所以只要不是你亲自来许昌,只要不是你说把所有军队全部交给我这种屁话,那么你就别跟我说头像这种事情,我也明白你过来投降到底是意味着什么天子在我手里面,天下的道义都在我手里面握着的,此时你跟我提投降只不过是想免除一些道义上面的谴责也就是你不服从天子啊,你不服从中央的安排这种事情,我只要稍微点个头,你回去打死宣扬一番,回过头来我来攻打你,我还理亏了!

关于曹操的事情,其实对于曹操来讲,他对于天下大大小小的诸侯十分鄙夷!怎么说呢?就是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留在那个毛病!曹操那个时候就已经看透了天下那些割据的诸侯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叫你们去打董卓,一个个不去还忙着抢地盘,等到有了功劳抢的比谁都厉害,就这种人只是天下祸害,不可能成为真正扶持天下的一大助力!所以照曹操的脾气,你宣布投降没用,我要必须亲手把你打趴下,你才算真正的归顺于我!

张松出使曹操是属于刘璋,第三次派遣使者到曹操那里以示友好!对于曹操来讲,刘璋这他来的次数略多一些,(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每一次的嘴上说的挺好,但事实上真正能够办的事情却不多!曹操也没卖刘璋这种地头蛇,他派个使者过来顶多就是说明一下自己的意思,其他的事情他也不会去办,所以类似于刘璋派遣使者向曹操是好,这种事情等级不能排得太高,如果有什么其他紧急的事情,马上就会把这件事情给挤掉!

有什么比较紧急的事情呢?张松出使曹操的时候,此时曹操拿下荆州还没有打赤壁之战,可能这个时间点跟《三国演义》上面稍微有些不同,但是正是由于这个时间曹操在收服金州,并且准备马上出兵东吴,此时对于曹操来讲,刘璋的事情得排最后!我现在还没有时间去管你这层破事儿,等到我把事情全给处理完了,我再考虑如何去处理你的事情,因为我慢代了使者,最后导致你翻脸攻打我,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你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使者的面子,来弗了我这个中央政府的面子!

当然对于张松来讲,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张松在这方面也有意识,他也知道自己的主子刘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不可能是那种一直可以掌握着益州这个天府之国的主子!未来这块儿地方肯定会换主人的,对于张松来讲,不在乎来的人究竟是什么的人,或者说这个人以前跟他有什么的过去他希望的是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也就是起码能够慎重的对待一下我这个益州才子!

对于曹操来说,他也不希望直接把利益给一个许下空头支票的人!就算张松真的带了益州的地图来给他!那有什么用?我想去攻打刘璋,你还能够在前面带路不成!要刘备那种事,请君入瓮,那是当时的刘璋自己把他请进去的,我要去攻打刘璋,我就是自己带兵过去攻打,没有他请我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时候你能发挥什么作用,什么作用都发挥不了!

至于说地图资源兵力的问题,我集中兵力平推过去不行吗?可能此时曹操对于当时的刘璋到底有多么难打,缺乏一种意识上的概念,他认为可能就是兵力上面的多少问题,至于说怎么困难程度这个东西我考虑不到,我此时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东吴孙权的身上!

所以曹操不会因为放松的是好,最后选择去给张松高官厚禄,要情报人才,我也有,我也不去了,你这一口现在我要是答应你的事情将来落人口实,这就是我的过错,大家想想许攸的下场就明白了!

所以这件事情冯三方面来讲第一,曹操当时有紧急事情要处理,懒得去管瘤张的事情,第二刘璋投不投降都没啥区别,管他作甚第三张松要给的那些利益,我根本就不可能给他,我只是把他当做猴耍!三件事情混在一起就形成了,刘璋派遣张松出使曹操,这样三件破事儿混在一起,就是一件破得不能再破的事情,曹操管你干什么?


漩涡鸣人yy


这所谓的三国迷局完全是人为美化奸雄曹操造成的。曹操无情冷落著名谋士张松导致失去益州足以证明曹操“唯才是举”的虚伪性。

曹操拥有史上最庞大的谋士集团,孔融、杨修、崔琰、荀彧、荀攸、娄圭、陈宫、许攸、毛玠、周不疑等众多著名谋士都死在曹操手里,因为曹操手下人才多如牛毛,“才大气粗”的曹操并不特别珍惜人才,因此曹操冷落张松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三国鼎立形成之前,东汉王朝四分五裂群雄割据,就如益州被刘璋占领,不过这并不是刘璋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得来的,而是祖上积攒下的一份家业,他只是幸运的继承了父业而已。

刘璋是一个没什么野心和抱负的诸侯,每天只管着吃好喝好,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就行。若真要说刘璋有什么理想的话,那就是好好守住益州这块地盘就行。

公元208年,当曹操攻打荆州之后,刘璋为了自身的利益便开始抱大腿,于是想依附曹操,心想有了曹操这座大靠山,总可以保自己无忧了吧!

可是汉中的张鲁却一直觊觎益州,很想占为己有。刘璋见势不妙,等到曹操攻打荆州,刘璋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河内人阴溥,曹操也很给面子,给刘璋加官了一个振威将军,并给他哥哥刘瑁也加了个平寇将军。可惜刘瑁没福气,刚当上将军没多久就以“狂疾”而死了,剩下他的漂亮老婆吴氏就做了寡妇,这位漂亮寡妇吴氏就是后来的昭烈皇帝刘备的皇后、季汉太后;果然是有母仪天下之相。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的半路上,刘璋又派了别驾张肃带了三百叟兵和大量礼品前去讨好曹操。这次曹操仍然很客气,宣布征辟张肃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

而张肃有了中央官职后,益州二把手别驾的位置就空出来了,刘璋于是又将张肃的弟弟张松提拔为别驾,让张松再去见曹操一次。为什么还要去呢?因为这时曹操已经接收了刘琮的投降,并打跑刘备拿下了江陵,刘璋必须再表示表示。

但曹操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一统天下指日可待,根本不把其貌不扬的张松放在眼里。

因此曹操对张松非常冷淡,冷淡也就罢了,连基本的礼数都没有,竟然只授予张松一个比苏县令的小官,比苏就是今天的云南省云龙县,当时是正宗的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张松怎么说也是益州的二把手,曹操这么做,简直就是啪啪啪打脸侮辱人哪!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张松身为才高八斗的蜀中名士,那也是要脸面的,这么灰头土脸回去,比杀了他还难过。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觉得曹操这么冷落甚至侮辱张松,一定是因为张松长得很丑陋造成的。

事实上,陈寿的《益部耆旧杂记》只是说张松“为人短小”,远不如他哥张肃“有威仪,容貌甚伟”,但这并不是曹操侮辱张松的主要原因,大家都是男人,又不是找美女做妻妾情妇,曹操不会特别介意张松的相貌。

何况曹操的爱将乐进也是“容貌短小”,他的宠臣王璨也是“容状短小”,曹操自己也是“姿貌短小”,他凭啥歧视张松啊!正所谓“短小”何必为难“短小”,曹操之所以看轻张松,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曹操膨胀了,曹操集团吞并天下在即,因此曹操不可一世,加上手下足智多谋的谋士多如牛毛,当然不把其貌不扬的张松当棵葱。

但曹操侮辱张松的确有点过分,张松虽然长得其貌不扬,但他卓有才干,志向远大,并且拥有过目不忘的奇才,张松就是冲着宰辅军师的理想去的。

你曹阿瞒居然狗眼看人低?你居然让我张松去鸟不拉屎地的贫困县当县令!所以张松出离了愤怒,我张松这辈子归顺谁都可以,但就算死,也不可能归顺曹操!现在,天下谁是曹操的最大敌人,谁就是他张松的未来与希望。

而天下皆知,曹操一生最大的对手,就是刘备,唯有刘备,连曹操自己当初煮酒论英雄时都说“天下英雄只有你刘使君与我曹操两个”。

因此,张松对曹操有多恨,就对刘备有多爱,张松于是投奔刘备,而刘备果然没有让张松失望,他看到张松喜出望外,热情似火,让张松如沐春风,与曹操冷若冰霜的态度可谓天渊之别。张松遇到刘备觉得遇到了苦苦寻觅一生的明主。

因此有势利文人因此责怪张松背叛刘璋完全是吹毛求疵,刘璋本来就是要把益州投降曹操,与其把益州投降曹操还不如献给同是汉朝皇族的刘备,既然刘璋胸无大志要投降曹操,张松良禽择木而栖把益州献给刘备也无可厚非。

张松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结好刘备;其后,张松又劝说刘璋迎刘备进蜀以抗击张鲁,皆为刘璋所采纳。

但张松的哥哥张肃因为受到曹操的重用而反对把益州献给刘备,于是张肃向刘璋出卖了弟弟张松,导致张松被满门抄斩,张肃才是无情无义出卖弟弟的势利小人。

而张松的遇害,不仅让刘备集团失去了一位宝贵超一流谋士(刘备集团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超一流谋士,而且后两位都英年早逝),也让刘备集团失去了整合益州人才资源的关键人物,使刘备集团与益州豪强集团的关系破裂,刘备不得不倚仗荆州派与东州派的力量极力打压益州本地势力,张肃、严颜等益州豪强首脑虽然最终投降了,但仍被刘备弃用。好不容易有个黄权还算可靠,夷陵之战时也被迫投降曹魏。


厚德载物49847


三国迷局,曹操为什么冷落张松,放弃主动投靠的刘璋?

我是临石观海,我来回答

曹操身为一代枭雄,深谋远虑,爱惜人才,但他在面对张松时却没有了这一人设,冷落了张松,致使张松转投刘备,益州易手。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此时曹操已经拿下荆州,击溃刘备,到达人生巅峰,已经在展望一统天下了,张松丧失了谈判筹码,错过了示好的最佳时机,加上曹操看出刘璋动机不纯,所以当时曹操会冷落张松,致使后来益州落入刘备之手。

曹操拿下荆州,击溃刘备,信心爆棚所以冷落张松

事实上张松已经是刘璋派去的第三位使者了,刘璋在听闻曹操要打荆州之后,马上做出反应,先派了阴溥去向曹操表白,得到了曹操热情的回馈,曹操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封刘璋他哥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一看有戏,又马上派出了张松他哥张肃带了礼物出使,而曹操也很上道,封张肃为广汉太守。

有了前两次成功的经验,刘璋又派出了益州名士,别驾张松前往示好,张松也信心满满的去了,可此时的曹操却变了个人,相当冷淡,张松碰了一鼻子灰,狼狈的回了益州。

按这思路看,貌似是张松出了问题,难道真的是张松长得太过猥琐,恶心到了曹操?不至于,以曹操的容人之量,再难看的人也能容忍,再说就算张松长得丑,曹操见了只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曹操的相貌连尊曹魏为正统的陈寿都不敢描述,可见也好看不到哪里去。

那么曹操态度由热转冷,其答案只有一个,其原因不在张松,而在形势。那就是此时曹操已经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战略要地—荆州,击溃了人中之龙—刘备。拿下荆州,使得东吴引为屏障的长江被曹操共有,击溃刘备,使得天下反曹者心惊胆战。

而此时的曹操信心爆棚,夺取天下指日可待,等灭了东吴,益州还不是唾手可得,给张松脸色,就是给了刘璋不要太高看自己,现在的形势是我为刀俎,你为鱼肉了的信号。

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冤。—《三国志》

其次,曹操看出刘璋示好并非真心实意

刘璋作为益州之主,其标签就是暗弱,而当时的刘璋日子相当不好过,外面是有血海深仇的邻居张鲁,内有东州集团,益州集团的相互博弈,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已有力不从心之感。

璋累遣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三国志》

而刘璋向曹操示好无非是借当时风头无两的曹操之威名震慑内忧外患,以求自保。

而英明神武的曹操当然明白此间深意,因此在没打下荆州,形势不明之时,也欣然接受刘璋的示好,但在他认为大局已定之时,刘璋就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格。到了踏平江东之时,刘璋也没机会再叽叽歪歪了。

总结:综上所述,曹操之所以冷落张松,是因为他当时刚刚拿下了战略要地荆州,击溃了心腹大患刘备,意气风发,整个天下都已经是囊中之物,当然也包括刘璋的益州。

所以曹操冷落了张松,暗示刘璋不要讨价还价,加上曹操看出刘璋并非真心实意投诚,故而准备等打下东吴,灭了刘备之后再来收拾益州,那时候就是予取予求了,但没想到他遭遇了赤壁之败。


临石观海


这问题我来答。

曹操从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前,用9年的时间,消灭了袁氏三兄弟、并州高干以及打垮了乌桓,成为北方独一无二的霸主。

接下来,曹操趁刘表病死,准备南下夺取荆州,当曹军走到新野的时候,刘表不肖的儿子刘琮竟然举手投降了,曹操就这样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荆州。与此同时,有三方势力比较紧张,那就是寄居樊城的刘备、江东的孙权和益州的刘璋。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结果刘备与孙权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益州刘璋那边也派来了张松来见曹操,甘愿做曹操的小弟。对于这种送上门,不用战争就能把益州纳入自己势力范围的好事,曹操居然一反常态,冷落了张松,拒绝认刘璋这个小弟。曹操为什么拒绝到嘴的肥肉呢?

曹操志在奠定一统大势,益州暂不考虑

曹操拿下荆州后热血沸腾,决定立即东下击败刘备、孙权。曹操为什么决定先打刘备?因为刘备是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认定的大英雄,最具称雄的实力与威胁,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最大绊脚石,所以曹操的当务之急是消灭孙刘联盟,奠定天下一统大趋势。反观偏安一隅的刘璋却没什名气,曹操压根没把他放在眼里,益州只不过是打败孙刘联盟后的囊中之物而已。谋士贾诩劝曹操先安定荆州局势后,再图谋天下。

但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孙刘联盟志在必得,完全听不进去劝告,自然也是对益州的张松爱搭不理的。

益州方面诚意不足,似投机分子

刘璋一开始结交曹操甘愿当小弟的想法,是在公元205年,确切的说,张松是益州方面的派出的第三批使者。

汉中的张鲁一直对益州虎视眈眈,刘璋有深深的危机感,于是想拜曹操这座山头,以寻求保护,其目的就是让曹操出兵灭了张鲁,刘璋第一次派出使者联系曹操。当时曹操正忙着对付袁谭,哪有时间收拾张鲁。对于主动投怀的刘璋,曹操既然暂时帮不上忙,但也不想失去一个盟友,于是就尽量安抚,封刘璋的兄长瑁为平寇将军。

2年后,曹操正讨伐乌桓,北方马上就要彻底平定。刘璋虽然没多少能力,但总有深深的危机感,又第二次派张肃(张松的哥哥)结交曹操。送给曹操300老弱病残士兵,就这诚意明显不足啊,把曹操当成了养老院!曹操还得陪笑脸,又给张肃封官了,反正天子在手,封谁都是一句话的事。刘璋略显诚意不足,益州方面似乎就是来要官的。

208年曹操拿下荆州,不光刘备、孙权慌了,刘璋也慌了,于是第三次派别驾张松来结交曹操。这一次曹操对益州方面很反感,对张松爱理不理,直接封他为一个县令的芝麻官,你要知道张松是益州的大官,别驾相当于州里二把手。这样的结果就是张松很生气,劝刘璋放弃曹操的大腿,改换刘备。

张松矮矬丑,正逢曹操对士人的反感期

张松是三国史中记载的一个丑八怪,史载张松身材矮小行为放荡,还居然能言善辩!曹操当时刚杀死孔融,弥衡也曾经讨曹操的反感。对于这种能言善辩,耍嘴功夫厉害的士人,曹操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曹操对张松也很讨厌。看来以貌取人的例子古已有之。

总之曹操最后冷落了张松,就代表冷落了刘璋,把刘璋推给了刘备,为后来夺取益州提供了便利,造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没想到赤壁之战会以失败收场!


李跃汗青


刘璋和曹操“建交”先后派了三个人,张松是最后一个,也是唯一被冷落的一个,这个历史事件和大家印象中的可能有所不同。要说明白这件事,最恰当的一句话就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曹操在中原能够发展起来有他实力的因素,当然也少不了运气。与之争霸的对手既有强敌也有弱旅。吕布、陶谦、刘备等接连失败,随着冀州袁绍的惨败,曹操是彻底无敌于北方,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江南。

(《三国》剧中法正和张松)

江南面积虽然大,但依然不如北方人口多,发达程度也不如。荆州刘表的死更让荆州高层无法面对曹操,刘琮直接投降。曹操这段时间前后的活动不仅惊动了孙权,也让龟缩于益州的刘璋有反应,刘璋正是在这个时候去和曹操“建交”的。刘璋先后派了三个人,最后一个人是张松。

刘璋第一个派遣的是阴溥,这个名字应该比较陌生,他出使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在刘璋听说曹操要征讨荆州的时候,此时刘璋可以说已经开始给自己留后路了,而曹操对他也是给足了面子,封刘璋振威将军。

(《三国》剧中刘备)

第二个是张肃,此行张肃带了些人和礼物又见曹操,曹操也表示出友好,封了张肃个官。第三个张松去的时候就没那么幸运了,此时曹操可以说是声势滔天,荆州归附,刘备兵败,因此就给张松打发了,正印证前面那句话“此一时彼一时”。

张松很不高兴,所以劝刘璋不要和曹操交往,极力诋毁曹操,张松建议刘璋和刘备结盟。这才有了之后的事。而曹操大败也是原因之一。

(《三国》剧中曹操)

以上便是历史上的事件,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后,有些朋友把这个事件还停留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小说中的描写。小说里张松见曹操是在刘备入川前,和历史不是一个时间点,张松此举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张鲁。张松长得不好看,而且言语傲慢,曹操对他非常不喜欢,张松还嘲讽曹操:“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让曹操无法忍受,所以赶了出去。张松才考虑刘备。


泊图泊途


因为张松出使的时机不好。



公元205年,刘璋第一次派人出使许昌。

(建安)十年,璋闻曹公将征荆州,遣中郎将河内阴溥致敬。公表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华阳国志卷五》

当时曹操因为正在河北对付袁谭、袁尚、高干和乌桓,无暇分心。见刘璋这么懂事,他也就卖了个面子,重赏使者阴溥。并且曹操还让阴溥带话给刘璋带话,让刘璋在益州好好干,给他封了个振威将军的职务。

注意,这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职务,相当于朝廷承认了刘璋在益州的统治权。所以刘璋对此任命是非常的重视。

公元207年,刘璋第二次派人出使许昌。

当时曹操已经准备南下荆州了,对刘璋的谄媚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但可能因为对拿下荆州还没有把握,再加上刘璋和刘表一向不对付,所以曹操见到刘璋送钱送人过来后,为了拉拢刘璋,也还是重赏了使者,安抚了刘璋之心。

(建安)十二年,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公辟肃为掾,拜广汉太守。——《华阳国志卷五》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次出使的人叫张肃,他是张松的哥哥。



公元208年,刘璋第三次遣使示好于曹操。

由于有了前两次的成功,所以刘璋听说曹操拿下荆州后,就让张松再次出使,打算跟曹操搭上关系,为自己留条后路。然而张松见到曹操后,却发现今夕不同于往日,曹操对他的态度非常傲慢,远不如昔日阴溥和张肃出使时享受的礼遇。

(建安)十三年,(刘璋)仍遣肃弟松为别驾诣公(曹操)。公时已定荆州,追刘主,不存礼松;加表望不足,但拜越巂苏示令,松以是怨公。——《华阳国志卷五》



至于曹操为什么会对张松态度傲慢,原因不言而喻:曹操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荆州,心态狂傲到了极点,他既然能拿下荆州,便自然认为拿下益州也不在话下。张松的出使在他看来,完全没有拉拢的必要了。

所以曹操在见完张松后,便只是封了他一个越巂郡苏示县县令(蛮夷之地)。相当于是打发了叫花子。

PS:在《三国演义》中,张松出使邺城是在赤壁之战后,但历史上是在赤壁大战前。

张松本来是怀揣着加官进爵的期望去拜见亲爱的曹大佬的,然而让他没想到是,曹操却不待见他。要说曹操不待见所有益州来的使者,张松估计也就忍了。但是他哥哥张肃出使时,封的是郡守,而且还是广汉郡守;他出使时,封的却只是个县令,而且还只是西昌那旮沓的小县令,待遇差距太大,让他一点面子也没有。


所以张松回去后,为了报复曹操,就在刘璋面前大骂曹操,让刘璋别拍曹操马屁了,然后张松开始吹捧刘备,说咱们可以利用刘备帮忙打汉中。当时恰好刘璋也听说曹操派钟繇等人打汉中的传言,想到汉中被曹操拿下的后果,刘璋也开始心虚了。于是他便紧急采纳了张松的建议,结交刘备,请他入川。

后面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建安十六年,刘璋派遣法正和孟达带领四千兵与大批物资到荆州请刘备入蜀,同时,法正向刘备等人交代了自己和张松归降的意图,以及益州的地理环境。诸葛亮和刘备相视一笑,呵呵,机会终于来了。


Mer86


我是向日葵,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曹操在进行北方大扫荡的时候,汉中的张鲁和益州的刘璋也没闲着,他们两时有军事摩擦,张鲁见曹操初定北方,为求自保,赶紧向曹操示好,刘璋一看,不甘人后。派出别驾张松,去见曹操,也向曹操示好,结果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形短小,一副小人的样子,曹操心里的厌恶之心,顿时由心而起,不理张松,曹操放弃了这次收复刘璋的机会。

《后汉书》:张鲁以璋暗懦,不复承顺。璋怒,杀鲁母及弟,而遣其将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曹操为什么会放弃这个送上门的机会那。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样貌丑陋的张松。(见上图)


第一,曹操在中原地区分别击败吕布,袁绍,刘备等强人,拥有了中原地区,气势无比壮盛。对于刘璋这个二流的诸侯,则是不屑一顾。

首先曹操分别通过用兵,战胜了中原地区各大诸侯,吕布、袁绍、刘备等强者,皆是曹操的手下败将,曹操不仅通过战争,统一了北方地区,还收降了这些强者手下的兵士,已经是当时东汉时期最大的军阀了,对内,挟天子,以令群臣。对外,雄兵百万,虎视天下。

其次,益州的刘璋,在曹操的眼里就是一个“二流”诸侯,在曹操眼里根本没有“牌面”,对曹操构成不了威胁,在曹操眼里能够可以和他一分高下的只有吕布,袁绍,袁术,刘备这些强人,但是这些人最终都被曹操打败,袁术先死,吕布袁绍后亡,刘备出逃,所以曹操现在放眼天下,已经难有可以与他匹敌的人了,因此他根本没把张松的主公刘璋放在眼里。这也是曹操不搭理张松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曹操就没有瞧得上益州的刘璋,主公刘璋都没让曹操看得起,你一个二流诸侯的下属,在曹操眼里,更是如草芥一样,现在看来,冷落张松,都算是轻的。

<strong>

曹操击败各大诸侯,统一中国北方,虎视天下(上图),懦弱无能的二流的诸侯刘璋(下图)


第二,曹操见张松样貌丑陋,身材短小,曹操以貌取人,轻视张松,所以张松事不能成。

首先,张松这个人,样貌很丑陋,身材也短小,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东汉有名的爱美之人,他自身的形象就是比较伟岸的,他身边的幕僚跟班也皆是,风度翩翩,貌美之人,

杨修,郭嘉等人,皆是形象俱佳之人,要不曹操也不会接纳于他们。

其次,曹操看到刘璋派这等丑陋的人来出访自己,顿时感到刘璋在羞辱自己,轻视自己,一个偌大的益州竟然没人了,这让曹操心中很是愤怒。觉得自己脸上没光,因此在会谈中,一直都是正面回避张松的。

《后汉书》:十三年,曹操自将征荆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

所以说,从上面的概述看,这次张松的出访没成功,一是和他的样貌有关联,二是因为曹操觉的自己被轻视了,被羞辱了,所以他才会全程冷落张松。

<strong>

张松的形象使他的这次出使,大大折扣。


第三,张松恃才傲物,人丑不说,情商还低,言语上与曹操发生冲突,令曹操内心不悦,至此,张松出使,事必不成。

首先,张松能够作为刘璋的别驾,必定是一个有本事的人物,但是张松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处境,自己作为刘璋派来的一个说客,他的任务是说服曹操,能够和刘璋和平共处,而不是来激化矛盾的,但他情商低的缺点,在这件事情上,被无限放大了,曹操因为他的样貌丑的问题上,多少会在言语和形态上表现出厌恶,但张松却没有很好的处理,而是争锋相对,致使大家都很下不来台。

其次,曹操这个人一直讨厌恃才傲物的人物,杨修,许攸这些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身死曹操之手,而张松相对于杨修这些人来说,还是一个外人,曹操内部的人,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受曹操待见,你一个外来人还在曹操面前,玩恃才傲物的这一套,不是自寻死路吗?曹操没杀他,就是算烧高香了。

所以从上面的阐述来说,张松恃才傲物,情商低,也是他这次出使失败的一个原因。

张松言语刺激曹操这件事,使的张松恃才傲物,情商低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见(上图)。曹操听完张松,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下图)


第四,曹操喜欢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这是曹操的一贯伎俩,比起让对方投诚,曹操更喜欢用战胜对方的方式来让对方投降。

首先,曹操这个人,是个热爱战争的狂热分子,这并不是因为他喜欢杀戮,而是他喜欢征服别人后心中的那种快感,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大大的战役和战争基本都是曹操发动起来的,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尤其他在击败袁绍后,问鼎中原后,那种内心的愉悦达到了顶峰,这也是他为什么后面要强势当魏王的原因,他喜欢众人对他的膜拜。

其次,曹操是个权利上瘾的人物,他享受膜拜的感觉,不管是对自己人,还是敌人,曹操在击败吕布后,吕布作为一个曾经的诸侯,向曹操求饶,曹操顿时,感到内心愉悦,要接受吕布的投降了,可这个时候,刘备跳了出来,悉数吕布的过往,说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场,曹操才派人杀了吕布,本身曹操还在享受吕布对他的跪拜之中,但是因为刘备的劝诫,才动了杀心,杀掉了吕布。

《三国志》布与其麾下登白门楼。兵围急,乃下降。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而东汉的另一件事情,则更说明曹操喜欢降服对手,曹操在宛城事件中,纳了张绣的婶娘,使的张绣起兵造反,杀了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后续,曹操对张绣用兵,张绣兵败,张绣被迫向曹操再次投降,本来,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和大将,曹操必定会杀死他来报仇,但曹操却一反常态,接受张绣的投诚,还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曹操这么做,一是理亏,自己先搞了人家的婶娘,理亏在先,二是因为张绣作为封疆大吏,向曹操下跪,投诚,让自己心里很是舒服,愉悦。所以曹操才会对张绣的过失既往不咎。

《三国志》: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绣从贾诩计,复以众降。语在诩传。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

所以说,曹操是个喜欢用战胜别人的方式,来让对方臣服,曹操在对待益州刘璋的问题上,早都做好了规划,他不接受刘璋的投诚,他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让刘璋臣服于自己的脚下,所以说张松来不来,作用不大,曹操对对于张松的态度,也是曹操对刘璋的暗示,自己必定会率兵打益州。请你做好准备。

<strong>

曹操享受用战争击败对方后,对方臣服于自己的快感,(上图)为吕布兵败后,向曹操求饶的场景,(下图)为张绣向曹操投诚。


综上所述:曹操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接受刘璋的投诚,在加上刘璋派了一个不懂规矩,并且样貌丑陋的张松来当使官,使的曹操感到被羞辱了,以此加深了曹操对刘璋用兵的信念。所以说,张松出使荆州,当说客,只是曹操用兵益州的一个小插曲。


向日葵爱历史


曹操冷落张松,发生在建安十三年。

这一年,曹操统一了北方,战胜了袁绍,开始挥师南下,目标直指荆州。

荆州牧刘琮惧怕曹操的实力,开城投降,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荆州。

而刘备和刘琦退守江陵城,因不忍心夺取刘琮的荆州,被曹操大军所破。

和荆州相邻的益州牧刘璋,听到荆州刘琮投降的消息后,非常担忧自己的命运。

加上曹操虎视眈眈,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让刘璋寝食难安。

于是,刘璋询问手下建议,大家都同意主动投降,可以和刘琮那样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他派别驾张松出使许昌,献出益州的地图,以表示投降的诚意。

曹操对刘璋投降已经是默许的,当然曹操也不害怕刘璋反悔,因为即使用武力他也能拿下益州。

那么,这个别驾张松和曹操接下来的会面,成为益州命运的转折。

张松这个人长相丑陋,第一印象就减了不少分。

加上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干,让曹操下不了台。

所以,曹操最后把张松用棍棒打出了门。

在曹操看来,刘璋除了投降自己别无选择,即使怠慢了这个张松,也不会影响双方达成的共识。

可这个举动惹恼了张松,他连夜向益州返回,途中被刘备截胡。

刘备对张松是一天一延,夜夜笙歌,让张松觉得受到了礼遇和尊重。

张松见刘备有诚意,加上刘璋性格软弱,他决定劝告刘璋不投靠曹操,等待时机,暗中却和刘备私下联系。

他不仅献出了益州的地图,还作为内应引刘备入蜀。

后来张松和刘备暗通被发现,全家都死于刘璋之手。

刘备趁势和刘璋翻脸,最终占领益州,成为一方霸主。

张松这个人其实很有才干,如果不死对刘备有更大的帮助。

就连罗贯中都有一点惋惜张松,他说道。

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在笔者看来,张松并非卖主求荣的奸臣,而是他代表的益州本土系,急需要一位有远见卓识,能够和曹操平分秋色的人物,来维持他们的既得利益。

刘璋的父亲刘焉做到了,所以他们拥护刘焉。

而刘璋连张鲁都害怕,也没有向外扩张的实力,所以张松和法正选择换掉他,让刘备接替刘璋,重新维持益州本土派的利益。

曹操虽然是一位最佳选择,但他没有和张松搞好关系,也就得罪了整个益州派系的人。

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捡到了一个益州,从而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

—End—



冷月钩沉


《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云: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臣松之案:魏台访「物故」之义,高堂隆答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复所能於事也。」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曹操大军南下,刘璋急于向曹操示好

建安十三年7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攻取荆州,汉中张鲁受朝廷招安多年,且一直与刘璋有嫌隙,刘表是长江之南实力最强的诸侯

《三国志刘表传》这样记载刘表“带甲十万,地数千里”

曹操南下是必然的趋势,刘璋担心曹操在荆州受阻后,会改从汉中南下攻取益州,因此,刘璋急忙派使者向曹操示好,曹操为了安抚刘璋,以朝廷之名封刘璋为振威将军。随后,刘璋又派张肃给曹操送去三百叟兵,象征性的对曹操攻打荆州提供帮助,表示自己是听从朝廷号令,是和曹操一心的。

其实300兵卒根本入不了曹操的眼,但为了安抚刘璋,曹操依然善待使者,封张肃为广汉太守。

刘璋接连两次向曹操示好,都收到曹操的回应,这让刘璋自我感觉和曹操达到蜜月期,于是,又派出了使者张松。

刘璋几次派使者向曹操示好,无非是为了自保而已,因为他知道自己实力不济,虽有天险可守,但如果东面和北面一直有敌人虎视眈眈,终归睡不踏实。

第三次派使者张松向曹操示好时,时局已经大变。

建安十三年8月,刘表病亡,其子刘宗接人荆州牧,荆州人士见曹操势大,劝说刘宗投降。曹操没有想到,原本应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却没费一兵一卒就收入囊中,此时曹操不但拥有雄霸天下的虎豹骑,更是接管了荆州水军,可谓强及一时。

此时的曹操,正是自信心爆棚的时候。被他视为“天下英雄为使君与操尔”的刘备,被他打的抱头鼠窜,汉中张鲁心无大志,刘璋软弱无能,孙权势弱,天下局势都在自己掌控之中。

此时,张松再次带着刘璋的善意来到曹操面前,曹操的态度自然而然会有所转变。前两次使者来的时候,曹操认为马上要在荆州有一场大战,因此需要安抚刘璋,拉拢刘璋,即便刘璋不能帮自己的忙,也不能把刘璋推向刘表。

而现在,荆州已经是自己的了,不但没有损失兵力,反而平添了荆州十万兵士,在曹操看来,现在的益州,就是一块肥肉,是顺势统一天下的好机会。再与刘璋虚情假意,就显得多余了。

张松在曹操面前,不但没有受到向前两次使者一样的封赏,反而受到冷落,就是曹操的一种态度。

只是曹操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赤壁大败,败得体无完肤。

张松很有可能私自向曹操提出了某些条件

在《三国志蜀书法正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

张松从曹操处回来后,因为曹操的冷落,劝刘璋断绝与曹操的交往,去结交刘备。刘璋又听从了张松的建议,但不知道派谁去,张松推荐法正前去,法正回来后,便与张松密谋如何暗中协助归降刘备。

这一点描述很有意思。当时应该是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的时候。此时刘璋依然稳坐益州之主的位置,益州一直没有受到中原战祸的干扰,军安民乐。作为张松和法正,也一直受到刘璋的重用,本应该忠心耿耿,却在此时密谋要归顺刘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二人并不是忠义之辈。

那张松在去见曹操的过程中,会不会私自向曹操提出什么条件呢?

当时曹操刚刚拿下荆州,实力最强,势头正劲,连自己的主子刘璋都向曹操低头示好,作为张松,极有可能借着面见曹操的机会,暗示或者明示曹操,自己可以为曹操入川效犬马之劳(就像献蜀川图给刘备一样),换取某些利益或者好处。只不过当时曹操把一切都想得太过美好,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在赤壁大败,因此,他没有接受张松的条件,并十分看不起张松卖主求荣的行为,所以才对张松格外冷落。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能包容在自己面前挖苦自己,出言不逊的祢衡,却没有容下张松的原因。同时,这也是张松为什么从曹操处回来,就急忙让刘璋切断与曹操的联系,因为一旦刘璋知道自己在面见曹操的时候做出对不起刘璋的事,自己就身败名裂了。


始终先生


小背景:张松求见曹操,曹操拒不相见。在程昱的再三劝说下,曹操终于同意接见张松。丞相府内,曹操再三羞辱张松。翌日,曹操又令军队操演来震慑张松,张松气愤而走。

个人觉得,曹操之所以冷落气走张松,主要基于这几点考虑:

1·曹操已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不宜开战

曹操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然而此战也极大消耗了曹操的兵力和实力。

平凉州之后,曹操确立了休养生息的三大政策,以求积蓄力量、徐图霸业,暂时不宜开战。

2.曹操觉得得不到大的实惠,不想掺和

张鲁与刘璋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多次交战,都有赢又输,互相之间谁也灭不了对方。

曹操心里很清楚,帮助刘璋攻打张鲁,得不到大的实惠,张鲁这边没法一口吃下,刘璋那边也是一反复之人,只是在利用自己而已,不会真心实意将益州拱手想让。

曹操的策略就是谁也不帮,让张鲁与刘璋一直打下去,互相消耗实力,待到时机成熟了,一举歼灭之。



3.曹操推测张松来是求救,没想到还有献图

张松过来拜见曹操,曹操推测是过来求救的,想利用自己去攻打张鲁,牵制张鲁的兵力,缓解刘璋的军事防御压力。

曹操不想见也不想帮,只能用计把张松气走。张松受到冷落,心里很不爽,根本就不打算再献图了,若曹操知道张松手上有益州军事布局图,肯定会改变做法,先把图骗到再说。



4.张松面相丑陋,说话刻薄,曹操不太喜欢

曹操不太喜欢这个张松,心里也不够重视。首先,身份不对等,曹操高居丞相之位,张松一区区益州别驾,还没啥名气;其次,张松面相丑陋,曹操看着就不太爽,觉得刘璋求人办事还派这么丑的人,这明显做事考虑不周全;再次,张松与曹操后,与曹操聊天过程中,曹操讥讽张松,张松正面硬怼回去,惹得曹操很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