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嘉学派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成就?

用户7222177930425


从三个方面介绍下乾嘉学派,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如何产生的?乾嘉学派的学术成就

什么是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一考据为中心的学派。因为其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又有“汉学”之称。此学派的特点是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探索,所以又有“考据学”之称。

乾嘉学派分为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吴派”学风是以“汉”为尊,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特点是从音韵、文字学入手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涵。

乾嘉学派是如何产生的?

清代初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生产力极大发展。于是,社会对文史方面的研究又多了起来。但是,此时期又大兴“文字狱”,尤其是乾隆时期,屡次禁毁书籍,导致当时的文人学士不仅不能抒发己见议论时政,而且即使有一文一言的疏失也要遭致杀身之祸。于是学者们将时间和精力用于整理古籍上,寻章摘句,逃避现实。而这样的行为也得到了当时的清政府的鼓励和提倡。

考据作为治学的一个专门方法,其实各代都存在。但乾嘉学派专门从事考据,将学术整体纳入考据的轨道,将考据和学问本身划等号,虽然一定程度上是无奈之举,但也可说是放弃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初衷。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好发论言之无物的弊病,走上从书本寻找答案的务实主义道路。所以,他们在思想发展史上建树不大,但在学术研究方面却有独到的贡献。

乾嘉学派的学术成就

第一,乾嘉学派将中国古代考据学推向高峰,形成独具特点的考据学派。

第二,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赖以保存,并为后人阅读、利用和整理提供了方便,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上,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而且还开近代实证学风之先河。乾嘉学派强调认真读书,重视实证,力戒空谈,这为中国日后的学术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物质文化史


序言:

乾嘉学派是清朝中后期一股重要的学术力量。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学术文化的发展。乾嘉学派所提倡的就是考据之学。乾嘉学派主张通过考据, 来实现学术文化的发展。乾嘉考据协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一)产生背景

  1. 在明末清初,顾炎武就开始提倡经世致用。他主张把研究学术和考据结合起来,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命里。

  2. 在清朝乾隆和嘉庆时期,有很多人标榜汉学,主张考据注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考据学的发展。形成了考据的学术风尚。
  3. 在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很多人逐渐放弃了经世致用而转向单纯的文字考据。这对于前加考据学的发展和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4. 而且在乾隆和嘉庆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商品经济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南方经济的发展为前加考据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二)派别

在明清时期主要的派别就是吴派和皖派,无派是以会动为主,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周易》和《礼记》。相比来说,吴派研究的比较深入,而且开始的比较早。皖派的代表人物是戴振、王念孙和纪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周礼》

(三)方法

前加考据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考据,辨识字音字义,通过考据来发现文章中的主要内容,通过阐释文章内容来获取文章的大意。总体来说它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四)成就

乾嘉学派在史学上的成就还是非常高的,乾嘉学派通过研究史学文本考证纠正文字和文学。而且有很多内容是已经丢失了得,通过乾嘉学派的研究,有很多已经没有了的内容又再一次出现了,这对我国古代诗书的保留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结束语:考据之学虽然有一些重要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小。

受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影响,乾嘉考据学所专注的领域就是学术考据,而且不关注社会的发展动态,数珠点击刻板繁琐,缺乏对社会的思考,也不能把握住天下的发展大势和社会发展的脉搏,难以解决社会实际的需要。


唯史为大


乾嘉学派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学术流派,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该学派以考据为治学,也称考据学、考证学、汉学、古学,又因其朴实无华而被称为朴学,这是就该学派的学术特色而言的,这一学派不仅主宰了清代学术界一百多年的时间,而且对此后中国学术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一、产生的背景

1.政治:清代康雍乾时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此时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上得到确立和巩固,形成了政治上近百年相对安定的局面,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2.经济: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有长足的发展,经济上的发展和繁荣,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和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乾嘉学派之所以能蓬蓬勃勃兴盛发展,正依赖于康乾盛世所奠定经济基础。

3.文化:清初统治者比较重视和提倡封建学术文化,大力倡导和编纂各种典籍。从康熙到乾隆,几乎对所有儒家经典都重新进行了疏解、汇编和刻印。同时,又以巨大的人力、财力编纂各种大型图书,诸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这些大型图书的编纂,既使当时许多著名的汉学家如纪昀、戴震等学者的学术思想得以施展和发挥,又为更多的人提供了读书治学的资料、工具书等便利条件。

清初兴起了批判理学的思潮,这一思潮成为乾嘉汉学的先导。而清朝统治者由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使清初形成的批判理学思潮逐渐抛弃了其经世致用的宗旨,只保留了朴实的考经证史的一面。这就为尔后乾嘉学派的形成,在理论思维上提供了内在的逻辑和依据。

二、在史学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乾嘉学派是个统称,其中可分出“吴派”和“皖派”两大学派。

1.吴派

吴派以惠栋为代表,他们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它的特点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主要著述尚有《后汉书补注》、《九经古义》、《明堂大道录》、《松文钞》等。

2.皖派

皖派以戴震为代表,他们比较注重思想性。因此他们学术研究不限于整理考订,在思想界也有一定影响。皖派则重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此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他们在文字、音韵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乾嘉学派集历代特别是明末清初考据之大成,把中国古代考据学推向高峰,形成独具特点的考据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总结,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赖以保存,并为后人阅读、利用和整理提供了方便,奠定了基础。乾嘉学派中有许多严肃的学者,在治学态度与治学方法上,严谨踏实,一丝不苟,而且还开近代实证学风之先河。但是,乾嘉学派考据学也存在脱离现实,埋头于故纸堆中,为考据而考据的问题。将考据与学术划等号,出现思想界的空洞沉寂而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的畸形现象。


跨越三八线的重逢


大家好,我是鱼尾。

导语:清朝前期,有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很大的学术流派,名为“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一改宋明时期学术界抽象思辨的风格,重拾千年前汉代儒生考据学风气,大兴训诂、考订的研究之法。在当时清初思想管控、言论高压的历史环境下,清代儒生们纷纷转入书斋,去古籍的字里行间中探究学问,考据前人各种杂说,最终完成了一次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大总结。

乾嘉学派的产生(一):清初高压的思想言论环境

清朝初年,随着八旗入关、席卷宇内,满清王朝迅速平定了天下,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统治。作为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清朝入关,势必会遭到广大汉人或明或暗的抵抗。再加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恶性事件,清朝统治者引起的关内士子百姓反抗情绪就变得更加激烈。在这一大背景下,清朝统治者被迫长期保持思想言论的高压态势,大兴文字狱。

例如,当时有读书人写下一句写景抒情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在讥讽自己没文化,而把作者抓起来杀了。再比如,明末清初在黄宗羲及其后学者等人的推动下,朴素的启蒙思想、限制君权等理论纷纷出现。而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对清朝意图建立稳固统治的极大威胁。从多尔衮到康熙到雍正,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权力越发集中于皇帝一人。人们思考讨论的自由在这种绝对君主专制统治下势必遭到不断打压。

在这种大环境下,历来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纷纷选择明哲保身,不敢讨论时事。于是,他们纷纷回到书斋,寄情于古籍之中,想以此忘掉外界的环境高压。

乾嘉学派的产生(二):探寻宋明亡于异族的原因,认为宋明儒学变味了

北宋亡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古,大明亡于满洲,宋明以来,汉人天下接二连三亡于异族之手。这引得当时一些读书人纷纷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宋明儒学是不是出了问题、变了味。于是,他们把目标转向了更古老的汉代儒学。

宋明两代理学大盛,儒学由对外在功业的追求转变为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存天理、灭人欲。人欲与儒学追求出现了严重对立。这一现象引得当时一些读书人都提出疑问:儒学是不是走入了死胡同。与汉代儒生追求到异域去建功立业、帮助皇帝改革天下弊病相比,宋明两代的儒生显得更保守,不敢求新求变,也没有建功异域的勇气。儒学渐渐变成了一潭死水。

此时,重拾汉代儒学精神就成了清初一些读书人的迫切追去。到古籍中去整理汉唐兴盛的原因、探寻宋明灭亡的原因,也就成了乾嘉学派训诂考据之学的一大内容。

乾嘉学派的成就(一):总结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思想

乾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顾炎武、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当时大儒。在这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们研究下,乾嘉学派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文化思想得到保存和总结。这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提供了诸多便利。

乾嘉学派大儒们考订了成百上千种古代书籍、辨别其中真伪,整理其中学术思想。例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出经部432种,史部8种,子部152种。

这一时期,在史学领域,考订出了《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在地理学领域,考据出了《读史方舆纪要》《四书释地》;在考古、金石、天文、算术等领域,乾嘉学派也考订总结出了诸多学术成果。

可以说,乾嘉学派,为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成就的总结和保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乾嘉学派的成就(二):严谨的治学风气

这一点不用多说,能在浩如烟海的古籍资料中整理出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严谨的治学风气是做不到的。

为写出《天下郡国利病群书》而走遍四海的顾炎武,为写出《读史方舆纪要》而遍览古代史地著作的顾祖禹……严谨的治学风气是乾嘉学派的一大突出特点。

这一严谨的治学风气,也成为继总结保存古代文化思想之后,乾嘉学派留给后世的又一宝贵财富。

结语:乾嘉学派产生于清初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在该学派的推动下,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近古科学巨著一样,文化思想领域也迎来一波大总结的浪潮。乾嘉学派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之作用。他们,既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进行整理总结,更为后世研究过去、发展新学奠定学术思想基础。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关注三连哦!我是鱼尾,历史永不停。


鱼尾煮酒


乾嘉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乾隆嘉庆时期的学术流派,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考据学、方志学、谱牒学以及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等等,各个领域几乎没有他们不涉猎的。

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儒生、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有所不同,所以有“”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之称。

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其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阎若璩、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乾嘉学者搜集钩沉,辑佚许多亡佚的文献典籍,例如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出经部432种,史部8种,子部152种。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点是避免涉及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嘉庆朝以后,面临内忧外患,对于思想学术等的高压统治则不得不放缓,之后的学者于是放弃了只致经典不问世事的姿态,乾嘉学派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虽然学派有一定的压抑新思维和脱离社会的缺点,但是由于百余年间一大批饱学之士刻苦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研究、总结、保存传统典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乾嘉学派的内部学派主要是“吴”“皖”两派,是按照代表人物的地域划分,具体名称是后来的章太炎跟梁启超起的,吴派代表人物是惠栋,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元和(吴县),书香门第,祖孙三代都是有名的研究《易》的大家。惠栋的学说承自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风格很保守,大多都是秉着汉学家的态度对宋学进行诘问,惠栋相对来说是吴派中最为客观的一个了。吴派整个风气都比较“右”,大部分人都觉得只要是宋学就都是错的,成就自然没有多少,可能相对研究价值较低。

拿梁先生的话说就是“学术广博,笃守古训,凡古必真,凡汉必好,因此崇古而泥古不化”。

皖派代表是戴震,字东原,安徽屯溪人,经学、音韵学大师江永的弟子,功底深厚,不仅是考据、文字音韵的大师级,而且天文地理无一不通,跟吴派一样也是“崇汉批宋”,但是原则明确,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成就相对来说高一些。然后惠栋下来是王鸣盛,他在史学比较纯粹,就“求实”,还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等等,学生多,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都是他的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