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在不懂粤语的人眼里是怎样的存在?

刺猬七七


现代粤语保留大量古代汉语的特色。一些词语,尽管全国各地方言几乎都有,但粤语却保留了古义,如“走”在古代汉语中并不指“步行”,而是“跑”的意思,粤语依然保留了这个意义,根据这个意义还衍生出了其他词汇,如“走佬”指“逃跑”,“走鬼”指流动小贩。这些词在人们喜欢看的粤语电影里频繁出没。 粤语的“古色古香”更体现在语音方面。现代广州年轻人所讲的粤语,依然存在九调,如“诗”“时”“史”“市”“试”“是”六个字,声母与韵母完全一样,但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六种声调,因此广州人一听就知道是六个不同的字。这可以比喻为字音在五线谱上的舞蹈,不通此道的人则很难感受其中的美感。 巧妙的还有韵尾,很多看似同音的字,实际要用不同的韵尾加以区分,如果不能理解,很容易闹出笑话,比如把“闲书”听成“咸书(黄色读物)”,前者为-n韵尾,后者则为-m韵尾;又如把“八”听成“百”,前者为-t韵尾,后者则为-k韵尾,这些特点普通话里没有,但与古代汉语接近。

所以粤语是有很悠久的历史,而且词汇丰富无比,又很接地气。千年来,从百越、中原汉地、西方舶来到网络语言,粤语兼容并蓄,总能够将其他词汇,形象、动感又有趣地会编入自己的体系当中去。证明粤语在古代时期就已经是很重要的语言了。

我就拿香港电影或者电视剧来说,用普通话播放和用粤语来播放,完全是两个不同感觉,普通话就很难表达出粤语当中特有的那种氛围感和粤语语调所营造的观感体验感受,所以我身边很多北方的朋友,在看香港电影或电视剧时,即使听不懂粤语,但也会选择用粤语来播放观看,他们说如果听普通话配音的就像是看好莱坞大片时,大片是用普通话的配音,简直没法看,太别扭了。就算再高分的电影,都会因为这个配音而减分。

还有歌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用了普通话来再翻唱,完全就变成了两首歌的感觉,实在没法听。

因为自己的广西人,大部分粤语都会说,只是没广东那边说的那么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在北方工作,因为我的口音问题,他们就知道我是两广这边的,所以在与客户他们交流时,能带来很多便利和加分,他们非常的乐意能接触到懂粤语的人。觉得很好听,他们告诉我这与他们接触到的香港电影和粤语歌曲有关,他们觉得以前的香港电影和歌曲太经典太好听了,所以他们听到我会说粤语,进而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怀念情绪吧。

虽说自己的地地道道的广西人,会说粤语的人,但由于工作原因,一直工作在北方,现在不是北方但也离南方很远。已经很少有机会说了,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说上。还是蛮遗憾的,这个粤语真的很温和优美,但现在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了,希望不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消失掉啊。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彭彭彭先生


从汉朝到明朝的古汉人的史料都有记载南方风土人情百越部落,史料为证。

  • 西汉《南州物志》中关于百越的记载称其为“贼“:我朝番禺,去国都万里,境辖群蛮,此蛮贼北据五岭,南抵大海,地方数千里,贼有数种,中州人皆曰其百越。
  •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

  • 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 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

  •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

  •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 ……


鸟言夷面


第一:在八九十年代,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将粤语文化推向了全中国,甚至于全世界。得益于香港电影和音乐的流行,在不是主要说粤语的省份,人们多多少少都会一星半句粤语;在两广谋生的外地人为了融入当地,也会边看电视剧边听粤语歌曲学习粤语。
第二: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当我听到外省方言的时候,我是觉得既新鲜同时也感概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样当我说粤语的时候(大学里一个武汉,一个山东,一个新疆的),他们也是充满了好奇的。每次去K的时候,他们都会点一些经典的港台粤语歌曲,让我去演唱。

以上是我的两点小小感受吧。


沉默小石匠


关于“粤语在不懂粤语的人眼里是怎样存在”这个问题,应该站在分时代、分阶层、分区域等不同的维度解释。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港澳电视剧,歌曲风行一时,粤语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尤其是当时的年轻一代向往香港、深圳特区的生活方式,竞相模仿成为时髦。其实站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角度,语言不同、交流困难、风俗各异是再正常不过的。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深度交融,科技手段的日新月异,语言障碍逐渐缩小,冷不丁的冒上几句粤语或南腔北调的方言,也正日益飞进寻常百姓家。


行进在希望的春天


任何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身份认同的因素,上海和广州对方言有优越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本土的文化认同度高。当然,语言有嫌贫爱富的特征,发达地方的语言相对来说学的人就多,而不发达地区则努力摆脱自己的一切,甚至语言。为什么英语能够如此普遍?也就是因为英美国家的发达,尤其是美国。新加坡百分之七十是华人,但是为什么大家都以说英语为傲呢?也是这个原因。

话说话来,每种方言背后都有文化的负载,方言的丢失会给文化的传承留下大的缺憾。身为一个地方土生土长的居民,我觉得会说方言是基本的要求


虞都之家笑哈哈


我是四川人。粤语在我的眼里一直都是很洋气,很好听的代表性语言。



用户CN810512


很苏,好多粤语歌真的好听,换了国语就没那个味了

很搞笑,念普通话的时候eg.大家好,我是渣渣辉。[我想静静]



侃娱乐赏影视


粵语,用我淮南话:鸟语。决无不敬之意[祈祷],真心一句不懂[捂脸]。

在全国八大语系中,粤语独成一派,源远流长。据说是现存最留古义、最取古音的语言,历属百越。唉,反正我听不懂!

最早接触是港片流行时期:狼奔、狼勇。

后 羡慕 其经济科技及高楼亮瓦。

但直到今天,粤语依然听得云里雾里,翘 舌卷嘴,特别扭。

我这人笨,尤其嘴笨,粵语?算了吧!!

捂母鸡啦![流泪][流泪][流泪]


长淮474


岭南边陲百越的口音,从古到今没人能听的懂。

现代网络发达后,百越后裔们扛着键盘极力“粤吹粤响”的边陲口音。


MR杜wy


我不懂粤语,但在广东生活多年,从一句粤语也听不懂,到听懂几句,深有感触的!

一、粤语是一种完备而古老的语言,表达的精确而优美!

二、粤语是古老的,但其生命力很旺盛,在新的社会生活中的适应与创新能力乃很强大!

三、粤语与古诗词、古民歌、新歌曲的联系非常密切,有些方面甚至超越普通话,难能可贵!

四、粤语在世界各地的华人中有相当的使用人群,不仅仅是在香港澳门占主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