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項羽平分天下後各諸侯還要群起反對,主要還是項羽決策的失誤。其實項羽的分封天下等於是告訴天下諸侯,秦國不該滅國,應該恢復到以前的戰國七雄時代。也就是說,項羽的分封天下就是讓諸侯們原來是哪裡人,還是佔哪裡的地,這樣的做法就是又回到了周武王分封諸侯那個戰國七雄18國的時代。但項羽和周武王的分封卻有核心上的嚴重差異。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周武王姬發分封的是姬姓子孫和功臣為列國諸侯,等級為:公、候、伯、子、男,另外等級不到五等的為附庸,一共71國。而其中姬姓子孫就封了53國。

周武王分封有別於項羽: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周王室佔據了天下中心,關中和洛邑,佔據這裡的好處就是容易控制天下,當時的關中是天下政治和商業及文化中心。周姓王室加起來一共有14個師軍隊,大概有10萬人。而諸侯國的軍隊被控制到只能有一個師或最多兩個師,這樣的情況下週王室有絕對的武力權威性。天下諸侯中姬姓諸侯國最多,而這些諸侯國在拱衛天子附近,天子監督全國,諸侯則互相監督。在這樣的環境下,諸侯必須無條件服從周王室,並且一旦發生任何戰事,諸侯們必須隨王室作戰,保衛王室。項羽效仿周武王分封制,但卻存在許多的問題:

項羽在分封天下後把楚地作為領地,但他沒有意識到楚地面積雖大,可跟別的諸侯相比並沒有優勢。前面講過,天下的政治、商業、文化中心在洛陽,而西楚是戰亂之,並不適合作為修生養息發展文化的根據地。

項羽其實對劉邦一直存在疑心,而古人對於禮制卻非常的看中,而因為義帝有約在先,先入關者為王,他只能遵守禮制分封劉邦一塊土地。但恰恰這塊土地給了劉邦壯大自己,對抗項羽的能力。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項羽一個很大的決策錯誤就是對巴蜀之地的瞭解不夠,當他把偏遠的巴蜀分給劉邦,以為那是一塊貧瘠之地,卻不知巴蜀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更有後來“天府之國”的美稱。之後劉邦賄賂項伯,希望讓他在項羽面前美言,分一部分關中土地,而項羽也竟然答應了。在得到巴蜀和一部分關中土地後,劉邦徹底就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秦始皇是一代雄主,在他統一六國後意識到武王的分封制是因為生產力不發達,天子無法直接的管控太多領土,因此把土地分給諸侯讓他們自己去發展和生產,為天子的權力中心效力。而到了秦始皇時代,已經統一了國家,權力中心可以有效的管理全國領土,所以出現了郡縣制。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所以,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是項羽應該學習秦始皇的郡縣制,而不是重新復原分封制而出現戰國七雄的局面,與自己爭奪天下。

事實也證明了項羽決策的錯誤。

在他分封不到一年,原來的齊國、趙國就發生了衝突,每個諸侯因為都在自己的領土發展,擁有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本,於是所有人開始蠢蠢欲動,而劉邦也暗中起兵。

分封的缺陷在短時間內就立刻提現了出來,劉邦起兵後,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的領地合起來也抵不上劉邦那片領地。於是劉邦在沒有花多少精力下就成功偷襲了漢中,佔領關中,而函谷關、虎牢關這些極為重要的軍事要地也是不戰而降。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在兩者對比中,擁有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在蕭何的努力下,為前線提供了大量的糧草、兵力及裝備。相反,西楚作為戰亂之地的存在,百姓生存本就困難,經濟上一直低迷,在兩軍對峙時,項羽軍隊的物資供應不及,還一直被彭越、英布的騷擾,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樣的絕境下,垓下之戰中劉邦贏了項羽,獲得了天下。雖然在兩方對峙中都受到陰謀、戰術、物資的影響,但其主要的原因還是項羽的分封制出現的問題。


劉邦奪了天下,是因為項羽犯了致命錯誤,讓各諸侯群起反抗

如果項羽不採用分封制而是學習秦始皇的郡縣制,讓天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裡,那麼劉邦從開始就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念頭。從一開始,項羽就應該把天下諸侯的野心扼制在襁褓中,或許這樣歷史就會改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