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高曉鬆解讀共識與Token

音樂人高曉鬆解讀共識與Token

高曉松 2019 年的第一期《曉說》,在母校清華大學做了以一場沒有 " 詩和遠方 " 全是苟且的演講:《5G 與區塊鏈:文創產業的重要賽道》。他認為,5G 與區塊鏈是文創 / 內容產業在未來最重要的兩個賽道。

等等,這個原來寫《同桌的你》的傢伙,什麼時候也能大談特談共識和 Token 了?他講給清華學生的區塊鏈究竟會是什麼水準——是媒體老師,李笑來水平?還是姚班學霸,區塊鏈核心開發者級別?

有關區塊鏈是文創 / 內容產業的最重要賽道,高曉松究竟是怎樣講的?他對區塊鏈的這些理解到底對不對?是清晰準確還是有待商榷?我們不妨將他所講的的核心觀點一一整理出來,並逐個分析一下:

老規矩,首先奉上視頻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k5Mzk3MjI4OA==.html

(區塊鏈部分從 38 分 28 秒開始)

內容的確權和分發

高曉松:

文創賽道還有一個利器,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它可以提供分散版權的自動分發的技術。

5G 只能做分散場景,當渠道分散之後,場景分散之後,你不需要籤大唱片公司,所以未來大唱片公司可能會消解掉。區塊鏈可以做到在非常分散的情況下,不由中心化來確權,而由分散的節點在區塊鏈上來確權和分發,在未來當你做 Contentoperator (內容運營商)的時候,是很需要這個(技術支撐的)。

(內容運營商)能分發內容到比如說 1000 個不同的場景去,你們需要的話就把內容都上傳過來,但是,是不是你寫的,有沒有人證明,(作品)播放一次給你分多少錢,怎麼在不同的場景下授予(你)不同的權力等等,全部由智能合約去完成。

如果在分散的情況下,如果人工籤合約,那麼公司要僱一萬人,所以區塊鏈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去推動 to B 的那一塊。

探討:

高曉松在這一部分講的是區塊鏈能夠實現內容的確權和分發。

關於確權,區塊鏈其實是無法保證“是不是你寫的”這件事情的,因為這涉及到數據的上鍊問題。區塊鏈只能保證上鍊後的數據是難以篡改的,不能保證上鍊的數據是真實有效的,這一部分需要藉助於 Oracle,而 Oracle 實現起來是有相當難度的。

關於分發,區塊鏈是可以依靠智能合約實現分發的自動化的,包括雙方權益和權力的確定等等。除了高曉松提到的減少工作量,智能合約帶來的更大的好處是透明,也就是說比如你的歌曲被播放了 5 萬次,那麼你就能收到 5 萬次的費用,而不是內容運營商告訴你的那個播放次數。

如果更進一步去探討這個問題,區塊鏈帶來的好處還包括作為內容提供者,他們面向的將不再是某個壟斷的中心化運營商,而是無數個分散的面向場景的智能合約,由分散的運營商提供,這將讓內容提供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獲得更公平的地位和更好的回報。

碎片化實現弱價值支付

高曉松:

to C 這一塊也是我覺得到今天為止區塊鏈技術最打動我的地方,當然區塊鏈還不能幹很多事,但是乾的最多的事就叫 transaction,就是交換。

區塊鏈的另一個功能叫 fragmentation (碎片化),打成多散它都能交換,這一功能是非常有用的。為什麼?文娛產業有一個金字塔——實際上只有 20% 的粉絲能花錢,我們管這叫強價值,過去的移動互聯網粗淺的中心數據就可以處理(強價值)的問題,但是那些弱價值在中心化平臺的下只能以非常粗淺的方式去做,比如 CPM (千次展示成本)的方式。

但是區塊鏈可以做到衡量非常弱的價值,比如同樣一首歌,你也發了一條微博去推廣,我也發了一條微博,咱倆發微博的能量是不一樣的,我有 4200 萬粉絲,你有 42 個,4200 萬和 42 個的價值差過去中心平臺也能判斷,但是如果你有 39 個粉絲他有 42 個粉絲,這在過去就沒辦法弄了。

但是區塊鏈可以做到把非常弱的價值(衡量出來),因為 Token 就是整個區塊鏈下價值交換的一個介質,可以細分到無數個細小領域,比如你 39 個粉絲,他 42 個粉絲,你可能獲得 0.39 個 Token,他獲得的是 0.42 個,那麼這個東西是能夠交換的,能夠交換一張票,或者一個票補。

探討:

高曉松在這一部分講的是區塊鏈依靠 Token 實現弱價值支付的問題。

Token 在實現對碎片化行為或內容的支付方面確實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傳統的中心化平臺真的無法判斷並支付弱價值嗎?並不是。每一個粉絲、每一次點擊都是可以統計的,能統計就能計算。弱價值支付的關鍵點不在於能不能支付,而在於需不需要支付、願不願意支付、有沒有動力去支付。

不難發現當一箇中心化平臺處於擴張勢力的階段時,它願意為任何一個微小的弱價值付費,甚至補貼,但隨著平臺的發展和壟斷地位的確立,其對用戶和第三方的權力便會日益增長,平臺將不再重視弱價值,它甚至侵佔本該屬於用戶和第三方的權益。

音樂人高曉鬆解讀共識與Token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也許更應該討論的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以及因去中心化而起的平臺對弱價值的支付動力。

區塊鏈在架構上是去中心化的,在權力上也是追求去中心化的,未來在這樣的一個網絡中,用戶可以像比特幣的交易廣播一樣完全開放的去廣播自己的需求,這個廣播可能通過若干條開放的路徑到達很多服務節點,而不像傳統互聯網只能由某個平臺的中心化服務器提供服務,這時候用戶擁有更多的自主權,他們可以選擇願意支付弱價值的服務節點。

與其說是 Token 的碎片化解決了弱價值的支付問題,不如說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讓弱價值被重視、被支付。但另一方面,Token 在支付上確實有其獨特的優勢,不光是碎片化這一點,還包括它讓網絡本身有了存儲價值、使用價值的能力等等,Token 的支付場景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和挖掘。

音樂人高曉鬆解讀共識與Token

沉澱價值鏈,持幣即持股

高曉松:

過去票補是被遊客拿走的,只把價值沉澱下來了,因為多一個人買票,這部電影的排片可能提高,但是(這種方式)沒有把價值鏈沉澱下來。區塊鏈因為用 Token 去交換所有的價值,所以它就把這個價值鏈沉澱下來了。

價值鏈還分成了一個產品線(的價值鏈)或者產業鏈的價值鏈,比如說你沒錢買演出票,於是你就去幹兩件事,一個就是天天都去推廣這些事,去掙這個 Token;還有一個是當你還沒有掙夠的時候,就去二級市場,然後自然形成了一個價值交換。

這個價值交換不但能衡量所有的弱價值,而且它通過不停地交換成為驅動整個行業向前的一個動力。比如說,我用 Token 還可以幹什麼?可以給我的偶像,讓他做張唱片。當有這些真心真意的需求的時候,實際上是逐漸能夠做到減短產業鏈。

更重要的向前一步,如果大家跟我一起來做這個事,我願意把這首歌的 20% 的未來收益分給所有 Token 持有者,大家用龐大的弱價值交換了一個強價值,而且大家更願意幫你推廣,因為他們成了你的股東了。

就比如說特簡單,原來 20%(收益)給誰了?給經紀人。為什麼不把這 20% 直接給到粉絲呢?因為你不給,他們也在做這個事情(幫你推廣)。當你把這個價值交換成這樣的話,就會改變業態。你只需要好好表現,讓更多的人拿 Token 投給你,去背書你。

所以在整個過程中,5G 在上面打散了所有的場景,然後區塊鏈從底層開始把所有的弱價值收集起來,甚至以成為股東的方式。那時候可能一首歌有 15 萬個股東,區塊鏈能做到瞬間(把收益)分給這 15 萬人。

探討:

高曉松在這一部分講的通過 Token 沉澱價值鏈,持幣即持股。

“通過 Token 沉澱價值鏈”這一部分的描述如果換成區塊鏈常用的詞彙,比較接近於“行為即挖礦”,這是區塊鏈的一個重要創新。

Token 給數字空間增加了經濟學維度,從而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立體空間。在區塊鏈下,用戶在平臺 / 網絡的行為將被納入某種經濟模型,將被獎勵 Token,參與行為越多或質量越高,被分配的 Token 越多,用戶可以獲得 Token 收益,也可以利用 Token 參與價值交換,還可以因持有 Token 而分享平臺 / 公司因自己的行為而實現的價值的增長。

持幣即持股比較好理解,相較於傳統股權,Token 帶來的好處是它可以以更靈活、更分散的形式存在。此外,持幣即持股也是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社區治理模式的一種體現,持幣代表的不僅是某種收益權,它可能也代表著治理權,社區 / 公司建設是通過持幣者的投票和行為來實現的,而每一個持幣者也會因利益關係而有動力加入到社區 / 公司的建設中來。

如果更進一步去探討 Token 為什麼能承載和傳遞價值,從而實現上邊討論的這些好處,會發現這一切都取決於區塊鏈的“無需信任”(trustless)的特質。一個分佈式的網絡,通過大量獨立參與者形成的代表來實現,智能合約獨立且具有自主性,去中心化的計算推動應用正確運行,無需依賴任何主體的信任。

5G 和區塊鏈打散場景,帶來最好的創業機會

高曉松:

所以,我覺得(一個是)區塊鏈不可塗改的技術導致分散版權的確權,為未來的 Contentoperator 做技術的支撐,再一個就是弱價值的交換,可以(利用) Token 把它演變成改掉整個產業鏈的一個重要的東西。

未來從底層開始,有大量的碎片化創業機會,正好 5G 又把場景打散了。最好的創業機會是上下游都打散的時候,當上遊只有 9 家公司,6 家電影公司 3 家唱片公司,而下游只有 4 個電視網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人有創業機會的。

探討:

關於區塊鏈是什麼、好處是什麼、能帶來什麼,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而且可能全部都是正確的答案。這是一片新的大陸,等待著被髮掘,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學識所帶來的不同視角和能力,將指引他們在這片大陸找到不一樣的寶藏。

而關於區塊鏈能不能帶來如高曉松所說的機會,我們期待著,併為之努力。


音樂人高曉鬆解讀共識與Toke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