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配享太庙”是清朝一项最高的殊荣,一般是皇上的专属,当然有功的臣子以及宗室,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得到这个待遇,但这个功乃是社稷之功才有机会。

太庙是什么地方呢?太庙是古代皇帝的宗庙,就像是现在的“祠堂”一般,是供奉历代皇帝先祖的地方,属于一个朝代的祭祀场所。

一旦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最低都是按照郡王的待遇厚葬,属于为臣者一生的追求,就像是死后的”谥号“一般。

“张廷玉”作为清朝唯一死后配享太庙的汉人,三朝元老,在康熙晚年“出道”;雍正“八王议政”时期达到巅峰;惹恼乾隆的”落寞收场“,不得不说这一位的官场人生真是大起大落。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张廷玉从小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为大学士张英的次子,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想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毕竟父亲张英是文华殿的大学士还兼任礼部尚书,自然就受到熏陶。从小张廷玉就奋发向上,对于读书有一种天然的领悟力,在没有父亲的官场疏通之下,凭自己的本事在二十九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官场生涯。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晚年”康熙九子夺嫡“,张廷玉的官场智慧

晚年的康熙,心力渐渐下降,作为皇帝,已经没有了官场军中一手抓的能耐,只能无奈的放权,先是纵容各位皇子相互争夺,造成就九子夺嫡的局面,然后自己在一旁”坐山观虎斗“,看了一出好戏后前来收场。

张廷玉可以说是少数没有被波及的臣子了,当时各位皇子相互拉帮结派,想要提前在这场大乱之中胜出,纷纷前来笼络这一位如日中天的刑部左侍郎。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康熙

张廷玉知道康熙最不喜欢结党营私,更不喜欢拉帮结派,因为康熙帝本质是很自负的,张廷玉知道自己不可以参与这场乱斗,故而选择了明哲保身。

面临着各位皇子抛出的“橄榄枝”,张廷玉选择视而不见,一心一意跟随着康熙帝的步伐,“只要皇上没有确定你们谁是最后的继承人,我是绝对不会表态的。”

在各位皇子开出各种“筹码”的情况下,张廷玉不是装傻,就是闭门不见,或者是疾病缠身等等,一个意思就是:“别来找我了,你们该干嘛干嘛,我不会参与的。”

后获雍正评其:

和平端正,学问优长,自简任机务,夙夜匪懈赞朕之不逮,正资倚任。

各位皇子知道没戏了,知道这位像是“茅坑边上的石头,又臭又硬及其难嚼”,所以想着先放下,也就没有了下文,张廷玉因此逃过一劫之余也在后面得到了重用。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九子夺嫡胜利者

不是谁都能够顶得住诱惑,为官者谁不想要一步登天,只要张廷玉这一下押注对了,未必不能够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社稷功臣,但他忍住了,也正因为忍住了,所以有了接下来的巅峰高光。

张廷玉的低调为官,并且在官场上聪明抉择,实在让人振聋发聩,大多数为官者就是守不住这最后底线,落得个凄凉局面。

看《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张廷玉“高光时刻”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之中,八王议政可谓是剧情的巅峰时刻,张廷玉的表现,足可以称之为社稷功臣,让差点被逼下位的雍正,稳住了皇帝的位置。

看过这部电视剧的知道,雍正与老八的斗争险象环生,雍正势单力薄,只有王文昭以及张廷玉在竭力帮助雍正,但是王文昭被气晕过去了,只剩下张廷玉。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雍正王朝》剧照

面对来势汹汹的”八王“,张廷玉此时最好的做法应该是投向八爷那边,毕竟雍正实在是势单力薄,除去王文昭以及张廷玉,只有十三爷支持雍正,然而十三爷还病倒了,没有来。

孤身的张廷玉没有倒向八爷,而是继续支持雍正,因为张英是雍正的老师,雍正又是张廷玉的伯乐,这就导致张廷玉不会放任雍正不管,这也为后续的高潮剧情埋下伏笔。

在八爷派系所有人就要恢复“八王议政”的时候,张廷玉站出来了,这一站就代表着张廷玉彻底没有了回头路,只能一心跟随雍正,在这个时候,真的比雪中送炭还要来的暖心。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张廷玉上来先是对着八爷派系说到:“九爷、十爷,今天是朝会,你们刚刚说了这么多,我作为先帝的老臣,并且站在这里,总不能让我不说话吧?”直接就给了下马威,意思很明确,就是“我作为老臣子,跟随你们父亲过来的,你不让我说话,你不怕先皇的棺材板压不住?”

最后张廷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大概是说“你们根本就不懂八王议政是什么,根本就不了解八王议政,你们说的不是八王议政,是要让皇上下台,历史上的八王议政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最后八爷故意刁难张廷玉,道:“你说了这么多,是怕恢复了八王议政,会让你失去军机要臣的位置吧?”张廷玉反口道:“八爷,我们同时不做官,归隐山林如何?我再说一句,只怕是我张廷玉肯走,你八爷也不舍得自己的位置吧?”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反逼宫

张廷玉的最大的智慧体现在反逼宫,你不是要逼宫吗,让你师出无名,接下来就轮到我了。最后张廷玉说要带着八爷一起罢官,张廷玉是优势的,他知道就算他暂时退居幕后,但只要雍正赢了,一定会再次重用他,但是八爷的手下一定会被清洗。

张廷玉的聪明之处在于,为官者在绝境中逢生,不在绝境中左右摇摆,找到关键的切入点,就能够得到最后的胜利。

最后十三爷登朝收官,八爷的“闹剧”就此结束,八王议政落下最后的帷幕,八爷为首的势力彻底失势,后引来雍正大清洗。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雍正

张廷玉赌对了,后被雍正重用,不仅仅掌管军机,还有吏部以及户部等等要职,俨然成为了雍正最重视的臣子。雍正病危之际,特意将张廷玉提为“顾命大臣”,并且留下遗诏要后代皇帝在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

雍正遗诏:

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命他日配享太庙。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赢得生前名,逃不过身后名。乾隆即位下的张廷玉,凄凉收场

随着雍正的逝世,张廷玉来到了乾隆的时代,一直信奉“万言当言,不如一默”的张廷玉,终究还是逃不过功名利禄,还是“破功”了,这一破就是凄凉的局面。

乾隆上位后,一些雍正的老臣子,就准许告老还乡了,其中就有张廷玉,张廷玉已经侍奉了乾隆爷爷以及父亲,就想着让其回家颐养天年,但这一次张廷玉犯糊涂了。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乾隆

张廷玉在乾隆让其退休的举动下,以为乾隆要“卸磨杀驴”,所以上了一封奏折,大概是想要让乾隆做承诺,会尊守雍正的遗诏,死后让自己配享太庙。

恐身后不得蒙荣,外间亦有此议论。免冠叩首,请上一辞以为券。--张廷玉奏折

乾隆看到张廷玉的奏折勃然大怒,”历来只有皇帝给不给的道理,整个大清都是朕的,你凭什么要朕做出承诺,还倚老卖老的上奏要书面承诺,哪来的胆子?“

乾隆忍住了,还是颁布了御旨:”先皇遗诏惟钦此,去国余恩或过之“。乾隆就这样让张廷玉安心养老,告诉其会给配享太庙,不要担心。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张廷玉又犯错了,他得到了承诺之后没有自己去谢恩,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张若澄去谢恩,这就真的惹恼了乾隆,乾隆称:”朕待群臣,事事推心置腹,而伊转不能信,忍为要挟之求。”

这个事情上,乾隆捏住了张廷玉的以下犯上,所以削去张廷玉的爵位,但仍是准许死后配享太庙,毕竟如果这一层都剥夺了,容易导致汉臣心寒。

张廷玉一生都是跟着皇帝,每次在官场都赢得赞誉,从来没受到过这么大的打击,所以成了惊弓之鸟,只想着早点告老还乡。因为想早点告老还乡,导致时机不对,使得乾隆这一次真的将张廷玉配享太庙资格都给摘了。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风云突变,踩错点的张廷玉,惨淡收场

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皇长子永璜去世,沉浸在丧子之痛的乾隆又被张廷玉惹怒了,这一次是完全没有给机会。

张廷玉在乾隆失去皇长子不久之后再次申请告老还乡,乾隆看到张廷玉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还来“伤口上撒盐”,直接破口大骂道:“汝曾侍朕讲读,又曾做过定亲王的师傅,如此漠然无情,还有人心吗?”

这一次乾隆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个”该死的三朝元老“,直接将配享太庙的资格给提出来,还当众批评张廷玉:”当官这么多年,毫无建树,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还当自己是社稷功臣。“

三朝元老张廷玉,官场风光下的凄凉结局,为官者的启示录


张廷玉

乾隆这一次搬出了先皇,道:”假如父皇还活着,看到张廷玉你现在的行为,也不会给你配享太庙的。你张廷玉不仅仅是得罪了我,你更是得罪了我的父皇,你愧对先帝。“

张廷玉全场默然,嘴唇微动几次都没有说出反驳的话,因为确实没有算好时间,撞枪口上了。

张廷玉被削去配享太庙资格,准许其告老还乡,张廷玉在回乡五年之后,也就是乾隆二十年逝世,在死的最后一刻也没有等来乾隆皇帝的圣旨。

结局:

张廷玉死后,乾隆内心还是有愧疚的,知晓这么剥夺一个人的最高追求有点过分,毕竟张廷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在其死后下圣旨,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

不知道泉下有知的张廷玉,能否得到心安,一辈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劳碌,整个官场就像是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死前的遗憾,死后的补足,不得不说官场的云谲波诡,变化之多。

结语:

仔细观张廷玉一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恳工作,其中的功劳是可以被肯定的,不说功劳,苦劳亦是无穷大,但是为帝王家卖命,帝王心术的变化,却也让人防不胜防。

虽然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是一个拥有极其优秀的政治家,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宰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