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瑞德为什么能在最后说出那么激烈的话后依然得到假释?

lei4977258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想要知道瑞德为何那样说还能获得假释的原因,就得从多方面去分析了,个人觉得原因如下。



首先分析原因前,我们得先来了解一般监狱假释的前提和基本条件:1.犯人服刑达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时间(在那个时候的美国,达到刑期的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请假释了,好比刑期是30年,服刑10犯人就可以申请。)2.犯人监狱遵守监狱规则。3.通过一些审核被认定为的确有一些悔改表现,且不会再给社会带来危害。这就是假释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下面分析瑞德之所以获得假设的原因。

一.假释审问官通过最后一次假设审核与瑞德前两次假释时所谓的悔改表现对比,觉得其是真有悔改。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知道,前两次瑞德被假释审问官叫去时,瑞德一个劲儿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说其如何真实的悔改和知错了,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他明眼人都看得出他对自由的渴望,想要迎合审核人员想要听的说辞,以至于其所谓的悔过自新表达的非常官方和千篇一律。

绝大多数想要通过假释的人说的都会是他那一套说辞,在当时经验丰富的假释审问官看来,像瑞德这一类人所谓的知道悔改不过是为了能得到自由而刻意说的话而已,毕竟能这么快这么迫不及待认错悔改的人其内心是不可能真的悔改了的。


而在第三次假释审核人员到来时,对面的老瑞德,从老友安迪事件中对自由和希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因为他此刻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所谓的改过自新无非就是一套自欺欺人的说辞而已,因为改过自新就是弥补自己曾经放下的错误。而他已经不可能去弥补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他的错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被关在监狱这么多年,他已然从一个稚嫩的年轻人到如今的垂垂老矣的老人,这种遗憾是他已经永远无法弥补的了,所以他何谈改过自新?因为他永远无法再改过自新了,这是一种思想的改变,是瑞德对自身所犯错误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改变。这是前两次假释审核人员没有从瑞德身上看到的,而这也正是审核人员想看到的,因为只有这样的表现才证明了瑞德是真的有改过自新了。

二.因为老布和安迪的事儿,瑞德对自由已经不再那么渴望,还有其对自己所犯下错误的愧疚,他甚至认为自己就该待在监狱里。


因为老布出狱不久适应不了新世界的生活而痛苦直至最后自杀,当时的瑞德就说到过这种体制问题:“起初你讨厌他,然后逐渐的习惯了他,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当我们习惯于一种制度的时候,我们就成为这种制度的牺牲品。”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瑞德的感同深受。


在面对假释审问官的提问时瑞德回答:“后悔?事实上我没有哪一天不后悔,我后悔不是因为我在,监狱服役,也不是因为你们我应该觉得后悔……赶紧把你的章盖上去吧老弟,别在浪费我的时间了,说句实话,我根本就不在乎。”事实上瑞德认为他就应该待在监狱,应该接受惩罚,这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后悔的标志,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能否在走出监狱已经不在乎了。对于瑞德来说,后悔曾经犯下的错,继续在肖申克监狱服刑就是自己的救赎。
在假释审问官看来,一个人越是能坦然面对自己接受惩罚的现实,就代表他改过自新的越好,你越不想出去,就代表你已经在悔改在反省在救赎,所以那一刻,假释审问官才毫不犹豫的盖上了章同意假释。


阳阳Vivian聊电影


这个问题可以分别从对比三次假释过程和对电影名的意义展开解说:

三次假释过程瑞德眼神的对比

第一次,瑞德被监禁二十年后得到假释机会,他说自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得到了教训,但看似诚恳的话语中却比不了眼神中所传递的信息:我心中还有愧疚


第二次,是在瑞德入狱三十年后,得到假释机会,此时从他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一丝希望,这希望是安迪带给他的,所以看起来比较详和

第三次,在前两次假释都被驳回的情况下,又过了十年,这期间安迪逃离了监狱,在这次审核中,瑞德觉得所谓的审核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已,想靠这种方式出狱根本不可能,所以他把内心的愤怒表达了出来。


就是那句“我他妈的不在乎”,震惊了审核官,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是:时间已经完全洗刷掉了这个人身上的罪过,所以这次假释给了通过

电影名字的意义

把《肖申克的救赎》拆成肖申克和救赎两部分,肖申克代表了监狱、囚禁自由;救赎代表着出狱、重获自由。

瑞德四十年的救赎足以弥补他之前所犯下的罪行,这时他在审核上的言行举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内心已经真正明白了自我救赎的意义,肖申克已经不能再限制他思想上的自由了,所以他根本不在乎这老朽之躯,在未来的岁月里将在哪里度过。


没头脑and不高兴


激烈,反而更能体现出情感,有情感的表达才更能体现出真实。

《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多次假释面试,每一次他都说着差不多的话。

大概意思是自己已经知道错了,已经悔改了,已经改过自新了。

然而,这样好的态度并没有让他通过面试,总是失败。

电影中瑞德最后一次假释的面试,瑞德的情绪,需要都比较激烈,甚至还骂了假释的面试官。

瑞德已经完全放弃了,可他反而得到了假释的机会。

这是为什么呢?

最初的好态度,并不一定是内心真实的想法

瑞德入狱比较早,在狱中是属于混得很开的人。海报,香烟等等,通过瑞德都能买到。

遇见监狱里有些活动,比如出去干活的那些,总是瑞德的朋友可以被选上。

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是瑞德用烟或者其他物品去换取的。

这样一个在狱中还能做点生意,体现自己重要性的人,在每一次假释面谈的时候,自然也知道面对假释官的时候,态度应该很端正。

每一次,瑞德都说自己悔过了,改邪归正,然而每一次假释官都拒绝了他的假释。

因为,态度的端正,还有那些语言,跟例行公事一样,并没有情感的波动。

所以,大概面试官们也会通过犯人们的眼神,状态,语气和表达来综合判断他们是否已经真的悔过了。

念口号式的悔过,当然是过不了的。

最后一次态度激烈,反而是更加真实的表达

最后一次假释的面试,瑞德的语言情感波动很大。

从开始回忆那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深沉的眼神,如果可以他愿意和那个少年谈谈。

语气沉重,意味深长,他是真的后悔了,如果可以重来,瑞德一定不会让自己犯错。

在讲述的过程中,瑞德是真诚的在忏悔,但他已经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任性的所有心性。

当他用激烈的口吻告诉那些面试官别再浪费他的时间时,甚至有些愤怒。

瑞德以为结果一样,可是他们却同意他假释了。

一个真正忏悔的人,不是念叨着那些无味的语句,而是联系自己的人生,有情感的波动和表达。

岁月无情,早已经磨灭了瑞德一切性子

瑞德从一个年轻小伙子入狱,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

岁月无情,几十年的体制化的生活,早已经磨灭了瑞德所有的棱角。

没有了希望,没有了脾气,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尤其是老布的死,对瑞德的影响极大。

一个早就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在监狱或者不在监狱中,其实意义不大。因为早已经没有办法融入社会的变化。

在监狱,好歹还能体现一点自己的重要性,出去以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会。

关键是别人不会认为你已经改过自新了!

瑞德深知这些道理,也明白自己出去以后得处境,所以才会后悔自己年少无知所做出的一切。

正是如此,瑞德才会有那样激烈的语气。面试官们也因为这些综合因素,同意了瑞德的假释。

假释以后的瑞德,如果没有安迪的指引,估计也会选择和看布同样的结局吧!

所以说,人在表达的时候,情绪激烈更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内心所想的一种直观的表达。

瑞德最后一次表达,最为真实,时间也那么久了,所以通过了假释面试。


无心浪味仙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老瑞德在第三次假释时可谓言辞激烈说话不留情面,可就是这样反而能获得了假释通过得到了自由。



首先我们了解一般监狱假释的基本条件:

1.犯人服刑达到原有刑期的一定时间(在那个时候的美国,达到刑期的三分之一就可以申请假释了。)

2.犯人监狱遵守监狱规则。

3.通过一些审核被认定为的确有一些悔改表现,且不会再给社会带来危害。

前两次瑞德被假释审问官叫去时,瑞德一个劲儿的迫不及待的表现说其如何真实的悔改和知错了,经验丰富的假释审问官看来,像瑞德这一类人所谓的知道悔改不过是为了能得到自由而刻意说的话而已。



而在第三次假释审核人员到来时,对面的老瑞德,从老友安迪事件中对自由和希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因为他此刻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所谓的改过自新无非就是一套自欺欺人的说辞而已,因为改过自新就是弥补自己曾经放下的错误。而他已经不可能去弥补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因为他的错误伤害了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在面对假释审问官的提问时瑞德回答:“后悔?事实上我没有哪一天不后悔,我后悔不是因为我在监狱服役,也不是因为你们我应该觉得后悔……赶紧把你的章盖上去吧老弟,别在浪费我的时间了,说句实话,我根本就不在乎。”事实上瑞德认为他就应该待在监狱,应该接受惩罚,这才是一个人内心真正后悔的标志,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能否在走出监狱已经不在乎了。能坦然面对自己接受惩罚的现实,就代表他改过自新的越好,你越不想出去,就代表你已经在悔改在反省在救赎,所以那一刻,假释审问官才毫不犹豫的盖上了章同意假释。


娱乐分享范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开场,就见到了已经关押了20年的瑞德,在被询问时多么诚恳多么热切希望审核人员能放他出狱,但审核人员轻易的盖上了驳回。是瑞德不够真心忏悔?刚开始看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剧情慢慢的展开


我们可能忘了那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监狱,既然被判终生监禁就别想能提早被放出来,监狱长肯定会无限压榨囚犯们的剩余价
值,除非你老的干不动了,没有利用价值了,不想走也得被踢出去,监狱不会让你吃闲饭的。这一点老瑞德在经过漫长的监狱生涯深谙其道。

影片中的这个老人家就是前车之鉴,他以为他终究获得了自由,出来却发现这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再也不是他所认知的世界,他连车都没见过。看似自由之身却无用武之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他选择了自杀。不知该说悲惨还是无奈。

自由是高墙外那场大雨,但是得在年轻时适用。老瑞德明白了这一切,当自己老了将要被放出去时,他知道的,于是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很多话,不出所料,审核人员不假思索的就盖上了通过。有一个人在等待老瑞德的前往!


星途守望者


首先我觉得最后不应该用“激烈”一词,从影片开始瑞德第一次假释会面说的话 如果换作是我,我也许也会那样说,因为瑞德在监狱里几乎能搞到所有生活必需品,这样神通广大的人,难免自负,直到安迪的出现,用我们中国古语说,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让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安迪凭借自己的毅力与能力,改变了监狱里的气氛,大家都在夸赞安迪,打心里佩服,瑞德也在此中获得很多感受,心像是找到可以停泊的港湾。安迪走后,瑞德沉默寡言,这或许就是一个男人开始成熟的标志,让他放下了心里的束缚,让得他“平静”的说出那番话,却也是心里的话。


偶然想学英语


我认为瑞德能获得假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心自由了!

以前他身在牢笼,心也在牢笼之内。

所以以前他在假释的时候一直在证明自己已经悔改,希望能得到假释的机会,让自己获得自由,他以为只要离开监狱,他的心也能从牢狱中挣脱出来。

但是,一个人越想证明什么,往往取得的效果都差强人意。

无一例外,他的两次假释都失败了。

而经过好友安迪越狱事件之后,瑞德真的看开了!他放下了!他放下了想要出去执念。

这就像你苦苦追求的东西得不到,而当你真正放下它的时候,它又主动找上了你!

最后让我们来回味一下瑞德的精彩回答。


上天的松鼠


老瑞德经历了好几次假释,却到最后一次才成功,应该是有几个原因:

1、老瑞德前几次假释都抱着希望而去的,他努力的讨好审查官,或者说,他努力的粉饰自己,希望能得到假释,但却没有。事不过三,多次的尝试不成,让他不包有信心,所以最后一次干脆放开胆子说。这样反而说的很诚恳,很真挚,反而让他有了假释的机会。

2、老瑞德在狱中经历了大半辈子,很多的事情让他感触很深,让他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就像一杯酒,越久越香醇。而他,也到了香醇的时候了

3、安迪的越狱对于他还是有影响的。本来老瑞德已经被体制化了(你可以从他出狱后做收银员看出来,连上个厕所都要向负责任报告)。但是安迪的到来和越狱前跟他说的话让他对生活重新燃起了信心,他想出去走走看看,重新过上正常人的日子





张益达的Snake


生活就是这样,你拼了命想得到,别人就是不想给你……但你不在乎了,却又容易得到。 生活就是这么操蛋———人和事都一样


释怀1665955


有两个原因:1.假释官对犯人是不信任的,这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一样。所以,犯人越是表示自己的确悔过了,越是急于出狱,假释官就认为犯人的目的越不纯,自然会拒绝假释。这是对基于谎言的逆分析法。2.就瑞德个人而言,的确是悔过了,但他不了解执法者的心态,只想让人家了解真实的自己。直到一次次的拒绝之后,瑞德彻底绝望,无欲无求时可以说出自己抱怨和不在乎,反而击中了假释官的逆反心理:你不想出去,我偏要让你出去!于是,瑞德获得了有限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