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篮球运动员协会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们先谈一下司马懿

司马懿

司马懿的成长过程蛮有意思的,司马懿的父亲曾是汉献帝手下的重臣,但是因为曹操的强势,司马家少了那几分血性,但是司马懿却以为曹操出身“赘阉遗丑”,所以司马懿总有点看不起曹操,所以司马懿前期总有点对曹操爱搭不理,但是待曹操任丞相后,逼着给司马懿官做,久而久之,司马懿对曹操改观,开始支持曹操称帝,但是曹操可算聪明,只是称王,但是却积极的筹备让儿子称帝,后在来世子争夺战当中,和曹丕配合有加,干掉了曹植,顺利让曹丕立为了储君,后曹丕也是顺利的当上了皇帝,是为魏文帝,但是曹丕命薄,在死前立司马懿、曹真等为辅政大臣,曹睿又是个短命鬼,曹睿死前,又让司马懿和曹爽为幼帝曹芳为托孤大臣。

我们再看诸葛亮

诸葛亮

自从刘备三兄弟三顾茅庐从山里请出来之后,便一直追随着刘备,刘备对诸葛亮不薄,而诸葛亮又经常对天下大势做以分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战略高手,我们从关羽荆襄之战当中就能看出来,不过这场战争输掉了,否则的话,估计历史就改变了,其次是诸葛亮对蛮族孟获的七擒七纵,要知道蛮族是吃软不吃硬的,为了收买人心,诸葛亮做到了,我们返回头来再看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你以为真的是想光复中原吗?其实这是诸葛亮的一个幌子,以当时东吴和蜀国的实力还真不是曹魏的对手,尤其是蜀汉,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诸葛亮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看到了未来,蜀国必亡在蜀汉的手中,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将曹魏消耗疲惫,顺便占领几个战略要地,在自己死后为蜀汉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峙当中,司马懿却一直任你骂,任你调戏我就守着城不战的战术,就能够看出,司马懿的战术更高明一些,诸葛亮的战略更高上一筹,只不过二人背后国家的实力不同,诸葛亮始终是凡人,挽救不了蜀汉。


北派说书人


你好,我是论史大能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差距,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

1、军事方面

首先我们知道诸葛亮在蜀汉是军政一把抓的,既要搞内政、人事,又要带兵打仗。而司马懿呢,至少在对抗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是主管军事的。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四年,迁大将军,加大都督。”——《晋书》

其次,蜀国和魏国对抗,蜀国人少兵少资源少,魏国人多兵多资源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第一次,因为马谡失街亭,蜀军退兵。

第二次,出兵陈仓,久攻不下,魏国援军赶到,蜀军退兵,途中击杀魏将王双。

第三次,进攻并占据武都、阴平,并防守反击来犯魏军,迫使曹真撤军。

第四次,因曹真病重,司马懿出任统帅。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严防死守,不与汉军对峙,不与交战,后蜀军粮尽退兵。

第五次,诸葛亮自斜谷出兵,扎营于渭水南岸的五丈原。而司马懿认为“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因此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汉军自行撤退。

期间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司马懿坚决不肯出击。

后来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经殒没,率军追击,姜维击鼓整军,做出击状,司马懿不敢进攻,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

由此可见,只有最后两次北伐是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直接对话,但并没有的正面对抗的战例,司马懿在两次占据兵力、后勤的优势下,都是依托天险、龟缩防守的策略。在这样不对等条件下,这样的战绩,能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不分伯仲、旗鼓相当?如果蜀汉也有内臣专门治理内政,诸葛亮专门搞军事行动,相信司马懿必然会被打出原型。这方面说诸葛亮略胜应该没毛病吧。

2、人品方面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托孤大臣,一般来说托孤大臣都是独揽大权、架空皇帝,然后众人依附、势力膨胀、皇帝忌惮,最后不是清算皇帝就是被皇帝清算。

司马懿在曹操时期装孙子,曹丕时期继续装孙子,曹叡时期还是装孙子,一直到曹家第4代曹芳时期才露出利爪与尖牙,欺负孤儿寡母,发动高平陵之变,独揽大权,而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结局就是被灭三族。

而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看一下诸葛亮和李严,这二位也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之间也不是没有矛盾。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而且说的一段话有理有据,李严也是“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详情可以参见《三国志-李严传》。

作为托孤大臣,诸葛亮的表现就是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人品方面,政治家诸葛亮可以说是完胜阴谋家司马懿。

3、关于后代教育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虽然能力有限,兵败身死于邓艾之手,但勇气与忠诚不容怀疑。诸葛亮之孙诸葛尚与其父血战绵竹,共赴国难,同样令后世敬仰。

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呢,一个擅行废立,另一个弑君夺权,再往后司马衷更是专宠贾南风,引发的“八王之乱”直接给中原带来了“五胡乱华”这个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两相比较之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诸葛亮和司马懿在家庭教育方面,更是天壤之别。

因此,综合各方面来讲,无论军政还是德行,司马懿是远不如诸葛亮的。

历史,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请关注论史大能猫,一同发掘历史的宝库。


论史大能猫


一天一地的差距,司马懿是严重被吹高的一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阴谋家,而诸葛亮虽然也有所神化,但他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司马氏家族是中原重要的士族大家,是曹操统治中原必不可少的力量,我之所以说司马懿被严重吹高,也并不是否定司马懿确实有才华,不然他也不会奠定晋朝,留名史册,但他这个才华,对比诸葛亮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就是一个普通当官的,凭借与曹丕之间的关系,在曹丕继位后得到了曹丕的信任,但并无兵权,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凭借资历和关系,获得了辅政大臣的地位,开始进入曹魏中央权力核心,但就是如此,在曹魏众臣中依然不算是出类拔萃,随后让大家觉得司马懿大放异彩的就是抵御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但在真实历史当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前四次,是人家大都督曹真在雍凉御敌,两胜一平一败,和司马懿何干?诸葛亮第五次出祁山,曹真病重返回洛阳,这才有了司马懿抵御诸葛亮的军事行动,然而上来就几经惨败,车骑将军张颌还阵亡了,第六次直接就采用龟缩战术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胜利了?结果还搞了一出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故事,就这军事能力能和诸葛亮想比吗?

在搞政治和文学上,司马懿比诸葛亮低了不知道多少个档次,司马懿为政的功绩并不突出,在文学创作上几乎为零,而诸葛亮对蜀汉的发展贡献了杰出的功劳,文学创作上又留下了很多经典文章。

要说司马懿比诸葛亮强的地方,那就是比诸葛亮会阴,阴是了曹魏宗亲和众多文武大臣。


曹老师xixi


司马懿只是一个人,而诸葛亮是神!

前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收割他人胜利果实,谋人、谋势。后者以一己之力改变东汉末年版图,三分天下。

虽然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没有骂过‘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从而气死王朗,也未曾摆过“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就连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与“草船借箭”也属于罗贯中杜撰,但丝毫不影响诸葛亮三国谋士榜第一位的排名。

战略家诸葛亮

纵观三国智囊谋士多如牛毛,十之八九都是些足智多谋之辈,只是能够称为战略家的大概仅有最早劝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毛玠、《榻上策》的鲁肃以及《隆中对》的诸葛亮等寥寥数人。

战略家需要拥有超强的宏观意识与长远的战略目光,着眼整个战局,制定长远的战略方针政策,从而获得整体利益。

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隆中对》,没有《隆中对》就没有三国!在战略制定这一项上,司马懿望尘莫及。

说客诸葛亮

赤壁之战时,为了坚定孙权抗魏的决心,诸葛亮面见孙权,直接了当告诉孙权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联刘抗曹要么俯首称臣。

并断言曹军远来疲弊,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且北方人不善水战,曹操必败。

发明家诸葛亮

孔明灯、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均出自诸葛亮之手。

无法传递信息,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运输无法保障,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士兵人数劣势,诸葛亮发明了诸葛连弩(一发十箭)

这些划时代的发明仅次于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诸葛亮的智慧如果能潜心于发明创造,我相信我国可以提前数百年进入现代化社会。

交手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再来看看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手。

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相遇,此战蜀军斩首3000级、缴获玄铠5000领、角弩3000张,斩魏将张郃。

之后,再遇诸葛亮,即使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以示羞辱,司马懿仍选择坚守不出。

以致司马懿被人嘲讽:“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司马懿心想:我那是畏蜀吗?我明明只是畏惧诸葛亮……

人品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羸弱的蜀国抗在肩膀上一步步前行。

同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用改旗易帜来报答曹操。(当然,这一点曹操其实也不冤)

形势

有人说诸葛亮五次北伐,穷兵黩武,加速了蜀国的败亡。

实际上,诸葛亮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诸葛亮要的不是偏安一隅,而是复兴汉朝,或许老去的诸葛亮预见到这一天永远不可能到来,于是诸葛亮逆天而为,拼死一搏,报刘备知遇之恩,安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我愿意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那就不是我的智慧能够预见的了。

大丈生于乱世,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岂能蝇营狗苟,苟活于世!

结论

先天不足的蜀国正是有了诸葛亮才有和魏国一战的能力,换成其他人蜀国早亡了。

至于司马懿能笑到最后,无非是熬死了其他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罢了。

如果曹操活着,司马懿根本翻不了天。

如果仅谋略论,魏国顶级谋士之中郭嘉、贾诩、荀彧、荀攸哪一个不比司马懿强?

假如关羽未失荆州,假如诸葛亮能多活个30年,假如猪队友孙吴能有个孙坚、孙策、周瑜一样的主事人,或许三国会更精彩。

我是三国拾趣,感谢题主让我一吐为快。


三国拾趣


从水平上来说,两个人都没有办法灭掉对方的话,那么在水平能力方面是不相伯仲的。

的的确确,司马懿是看穿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嗯,为了保留司马家的实力啊,故意放了他一马的。

而在上方谷,诸葛亮,是真正起了杀心,但老天爷又放了司马懿一马。

但是,人是不可能仅仅只看专业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

其实水镜先生没有推荐司马懿给刘备,没有把自己的这个亲戚推荐给刘氏集团。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的。

可以说,诸葛亮是为事业为主公而活,而司马懿喂自己为家族而活,最终的结果,诸葛先生最后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家也篡了位,而恰恰由于司马家不注重德行,再后来引起了五胡乱华的恶劣后果,其实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他一个家族的悲剧,而是整个汉民族的悲剧。

所以人和人的对比,不仅仅只是要比技术,也要比操守。


胡和之


不是司马懿差诸葛亮多少,而是诸葛亮差司马懿太多,不要被三国演义的小说里面的描写所迷惑。


  • 1,司马懿是权臣,诸葛亮难道不是吗,但司马懿坏就坏的明显彻底,坏在明里,名人不做暗事儿,人所共见。我就是个真奸臣,真小人,谁能把我怎样。
  • 而诸葛亮坏的隐蔽,表面看光鲜亮丽,是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际是把握朝权,排除异己,扶持自己势力。是伪君子真小人。在那个三国大乱权力纷争的年代。谁不是在为手中的权力而奋斗。
  • 政治上,诸葛亮以能治理天下,俨然一个蜀国贤君,百姓知丞相贤,而不知蜀主恩,把皇帝刘禅又置于何地。蜀主刘禅曾无奈表白:政事咸决于亮,孤止祭祀尔。
  • 明知蜀国国力不济低于曹魏,却穷兵黩武,不自量力,劳民伤财,不断用兵曹魏,螳臂挡车,徒耗国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此为不智也。
  • 打压异己势力,用老将李严押运粮草,因运送不到位,罢了李严的官,贬为庶民,成功排除了与己对立的李严。成了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的相父。
  • 临终时用计杀了于己对立的蜀中第一大将魏延,使蜀国缺少了一位正面抗曹的大将。无异于帮了曹魏大忙,此更为不智也。
  • 2,司马懿善忍,古之成大事者,必能屈能伸,坚韧不拨,曹操掌权时,数次要司马懿进仕,司马懿坚辞不授。曹操在,没机会,不敢妄动,所以不举仕。
  • 及至后来成为曹丕的辅政大臣,也競競业业,因为那时司马懿没军权,不敢造次,所以就潜牙伏爪,伺候曹丕。时候未到,不宜妄动,此乃老谋深算,猎人般的气质,猎物不出现,伏在那里静静的一动不动。
  • 及至熬死曹家四代,时机已到,才一朝发难,249年,发动,夺取权力,诛杀曹爽。登上了权臣之位。一朝发动,必要成功,猎人看到了猎物,进入了圈套,再下手一击而中,既能忍又能择机而动,此为谋略高手也。
  • 北伐之战中,只因诸葛亮粮草运送困难,司马懿坚守不出,使用消耗战。诸葛亮派人送来了妇女的穿戴,来刺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终竟忍气吞声。此为非常人也。最后诸葛亮因,粮草不济,自己重疾,被司马懿拖死累死,北伐失败。这一点上是不是应该佩服司马懿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性格呢。
  • 司马懿的后代司马氏统一了三国,开创了晋朝,成就了帝王霸业,司马懿成了晋朝的开国皇帝,

总结:

而诸葛亮一辈子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前知500年后知500年,到最后却落得个身死五丈原,只弄的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虚名而已。

子孙也寂寂无名,一个连儿女教育都未成功的人,怎能称为贤才,诸葛亮的贤名只不过后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政权,而夸大其忠君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君思想。诸葛亮的光辉形象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而夸大的。

司马懿表面上是篡党夺权的奸臣,被后人不齿。但终其一生也曾风光,做过实实在在的权臣,说一不二,令群臣仰止,活的潇潇洒洒。死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一个皇帝与一个丞相怎能放在一起对比。

不在一个级别,高低立判,诸葛亮输的老惨了!


火煮水壶84501


前言: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东汉末年出现的佼佼者,其智谋可谓棋逢对手,在多次交手后,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之后的司马懿似乎是失去对手的落寞,对外的行动也开始慢慢沉寂下去,专心辅政。在高平陵之变后,就鲜有活跃朝廷的记录,那么熬死了众多对手的司马懿,相比较与诸葛亮,他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知名度

在刘备问计于水镜先生之时,对方给他推荐的人选其实是四个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这卧龙便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有了草庐畅谈天下事,定计三分天下!而远在河南温县的司马懿,似乎在当时的知名度方面远远弱于诸葛亮,这个是靠猜吗?没有水镜先生的举荐就是一文不名?那就先看看这水镜先生是何许人也?他叫司马徽,他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马懿是哪人啊?也是河南人!如果真有大才,他会不知道?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司马懿在此之前未有大的才学,水镜先生也就无从知晓了。所以知名度这一块,诸葛亮要优于司马懿。

徒弟能耐

诸葛亮比较欣赏的弟子马谡,一位纸上谈兵的蜀国将军,在守街亭之事上有重大失误,导致诸葛亮北伐计划付诸东流,不得已的情况下诸葛亮只能挥泪斩马谡,还有一位就是姜维,在多次北伐的战斗中姜维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司马懿的徒弟呢?一个是钟会,一个是邓艾。邓艾与钟会共同伐蜀,邓艾先攻破蜀国,而钟会却是最大收益者,不过司马懿的这两位徒弟却不是省油的主,在攻克西蜀后又自立为王的打算,最后邓艾全家被杀,而钟会则比邓艾幸运的多,在曹奂五年借郭太后遗命之际,想借矫诏除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却被自己部下所杀,也是能耐大没地方发挥了,连自己老师的儿子都想谋害,其野心可见一斑。

忠诚度

诸葛亮在受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一直以北伐兴汉室为己任,殚精竭虑,事必躬亲。在与司马懿对阵五丈原后,不幸离世,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他的儿子也在践行着诸葛亮的遗志,可惜的少了诸葛亮的谋略,忠心有余,才能不足。最后落得兵败生死的结果,也算是精忠报国了;而司马懿呢,在曹丕死后,其野心一直在压制着,只到高平陵之变,其野心才得以完整展现出来,其后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都陆续进入曹魏政权的核心部门,之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迫曹魏的当家人曹奂禅位,已晋代魏,可以说司马懿及其子孙都是窃取曹魏政权的“贼”,这点而言,毫无忠诚度可言。

总结: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拔尖的人物,其实要对比的方面很多,就最为显眼的几点做个比较而言,司马懿要弱于诸葛亮。当然了,如果要比谁的寿命长,谁的子孙多,那么诸葛亮也只能甘拜下风了。


农夫说历史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政治手腕上

我认为两人可以比肩,水平差不多。

《隆中对》就已经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后来先主去世,诸葛亮一个人撑起了蜀国的天下,治理国家大事小事凡事亲力亲为,所有事情都被整理得紧紧有条,这一点让君王和臣子都心服口服。

司马懿就比较难了,但是他面对皇帝的猜疑和权贵的打压,仍然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五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使得任何人都没办法动他。直到后来夺权之后,也是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

因而在政治上,两人水平相当。

在军事才能上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其实都不是以军事才能上见长的,但是历史还是把他们推到了战场上。

事实证明二人在军事上的表现也非常卓越。虽说司马懿最后熬死了诸葛亮,但是在军事能力上是不如诸葛亮的。毕竟“火烧上方谷”、“空城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也不是子虚乌有的。

因而在军事水平上,诸葛亮的能力比司马懿优秀。

个人品德上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为人所折服,虽然权倾朝野,但却丝毫没有图谋权利的野心。杜甫的诗中都是如此说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丞相的做人品格,非常令人敬佩,无论是敌人、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

评判司马懿,不能从他单单夺取了曹魏政权就去恶意批判他。但是他夺取了政权之后,诛杀了曹家三千多人,这就是自私了吧。同样是权臣的身份,司马懿虽然有无奈的地方,但是确实做得非常不地道,比不了诸葛丞相。

在后世人心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司马懿却一直背负着“叛臣”的恶名。这就是历史的审判吧!

综上所述,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政治上差不多,在军事才能上诸葛亮略高于司马懿,但是在个人品德上诸葛亮比司马懿高很多!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采纳!


海贼说历史


你好,“二弟聊历史”个人观点回答问题

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历史舞台中起着据总轻重的作用。

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俩谁更有才能?

如果从纯功利的角度讲, 司马懿的才能是要远远大于诸葛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可以从当年二人在渭水前线打的一仗看出来。 我们都知道, 在战场上没有什么公理法则, 不管用什么办法, 只要最终打败了敌人, 就是胜利者, 而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

当年诸葛亮伐曹操受到司马懿的阻击后, 一筹莫展, 无计可施, 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是黔驴技穷了。 而反观司马懿, 却处之泰然,游刃有余。 诸葛亮被司马懿拖一个半死, 实在没有办法, 竟然想到要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来刺激他, 这也太小儿科了, 古今中外哪有这么用兵的? 而从战争的结局来看, 二人的高下就更加明显了。 诸葛亮打不过司马懿, 气得不行, 于是秋风五丈原, 连翻盘的本钱都丢掉了。 而司马懿呢, 回到魏朝后一门心思地开创了大晋王朝, 成了“晋史” 的主角。

政治方面两人差距也很大

上面说的是军事才能, 而政治才能诸葛亮就更差了。 且不说司马懿老谋深算, 活活把一个曹魏王朝拿了下来, 就是司马懿欲擒故纵活捉曹爽那一下子, 也是诸葛亮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而反观诸葛亮, 他虽然也把持着蜀汉政权, 但却玩得力不从心, 险些将自己累死。 最后,蜀汉还是因为人才缺乏而最先灭亡了。

俩军交手过吗? 谁赢了?

这个问题其实上面已经回答了 , 当然是司马懿打败了 诸葛亮, 诸葛亮还把一条姓命搭了进去。 后世的人们神化诸葛亮, 〈三国演义〉 写得二人交战经常是诸葛亮打得司马懿落花流水,但那都是后人的杜撰, 当不得真。


综上所述,“二弟”个人认为:司马懿比诸葛亮强。

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二弟聊历史


我们现在人提到司马懿往往会提起同时代的另一个人,诸葛亮。这两人是三国末期最一流的谋士。但是这两个人想比起来,后人对司司马懿的评价却是大大低于诸葛武侯的。按理来说这二人,其实都是国家的中流砥柱,都属于时代顶尖的人物,但是为何差距这么大?

 

司马懿

首先,很多人先入为主。因为司马懿的人品就很不好。他和诸葛亮同样经历过托孤,都是先帝亲任的顾命大臣。那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刘备是明确在临死前说过,“若刘禅能辅佐,就辅佐。如果实在不能辅佐,君可自取。”孔明哭得那就一个悲痛欲绝啊。他此后对刘禅是相当的尽心尽力,哪怕这烂泥再扶不上墙,但依旧强行给蜀汉续了数十年的命,丝毫不敢有不臣之心。他当时的心情其实在《出师表》中表达得很清楚,就是想将先帝的知遇之恩报答给刘禅。为了实现刘皇叔的遗愿,不惜夙夜忧叹、舍己为大汉,最终秋风五丈原。但是诸葛亮的一生是高尚的,他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蜀汉。

 

诸葛亮

司马懿呢?曹操早就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所以很忌惮用他。之后,而等曹操和曹丕死后,基本就没有谁压得住他。最后,曹叡临终前跟他说不要忘了曹芳抱你!这意思就是说司马懿,曹芳还小,你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呀!这种慕孺之情,还是出自帝王之口,听者落泪啊。结果呢,司马懿反手就在主少国疑的时候,窃取了老曹家几代人辛苦打下来的胜利果实。要是你窃取之后好好干也行,怎么说也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嘛,但是你司马家尽开历史倒车,之后建立的晋朝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之耻辱。就在为人臣这一方面,司马狼顾是百分之百的奸臣,毫无臣子的忠贞可言。诸葛亮完胜司马懿。

 

 

 

1、战争

作为谋士,打仗当然是他的本职工作。诸葛亮自然不必说,自从出山战赤壁、多荆州、进汉中、平南蛮……各种经典战役数不胜数。反观司马懿的战绩也就是北平辽东、南抄孟达。但其实,这些真要细细算来,这些人本来实力就不咋地,而且司马狼顾战胜他们还都是靠出色的政治能力。司马懿最光辉的战绩好像就是耗死了诸葛亮。没错,是耗死,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太劳心劳神,短命了。司马懿怎么可以贪天之功。

 

 

 

2、司马懿狼顾之相

而且真要士司马懿说阻挡了诸葛亮的北伐,那真的是司马懿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要论国力,魏国是坐拥整个北方,而诸葛亮仅仅依靠着西蜀巴掌大点的地方。所以综合国力是碾压蜀国的。而司马懿又在内线作战,有着兵力、兵源、兵种等大优势。简直就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和以及一大堆的优势。但是就是这么巨大的优势局面下,司马懿仅仅是抵挡住了诸葛亮的入侵。而且还是很无赖的龟缩,因为司马懿要是跟诸葛亮正儿八经排兵布阵打得话是完全被吊打的。所以就凭着曹家底子就是比你厚,耗得起。跟诸葛亮很不要脸地玩起了乌龟战术。哪怕诸葛亮那女人衣服羞辱他,狼顾也是施施然接受了。所以论军事能力,司马狼顾也是完败诸葛公的。

 

3、北伐中原

但是既然司马狼顾和诸葛亮一比,如此不堪。那魏皇怎么不降罪于他。其实那也是无奈之举。虽说当时蜀国人才凋零,但魏国也没好到哪去。朝堂之上,举目望去,除了司马懿还真没有谁能抵挡住诸葛亮。司马懿虽说带着魏国损兵又折将,但是好歹也没让诸葛亮占多大便宜,所以魏国这边也是能接受的。什么,你说张郃死了。那是因为狼顾兄让他死的,不然不好开展他之后的行动呀。而且之后他不也是打下了街亭嘛,让诸葛亮的北伐再次流产。这不就功过相抵了嘛。 所以从这方面看来,司马懿也是很聪明的,人家虽然犯错但是会控制好,不让这个错误成为别人的把柄。不愧是长期搞政治工作的,厚黑学功力果然深厚。魏皇找不到把柄就不好降罪。

 

4、司马懿在魏国真的是属于一流人了。而且人家资历高,能压得住手下人。统军出征,能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手下人去服你。否则将帅不和,往往会误大事的。而司马懿可是三朝元老了,门生故吏遍布全军。包括钟会和邓艾这两位三国后期极其优秀的将领都是出自司马懿的门下。由此可见,司马懿在军中的威望是极高的。即使魏皇因为司马懿在前线作战不利想要降罪于他,但也要不得不考虑他在朝廷的朋党门生。此时司马懿的势力足以和宗亲势力对抗。如果贸然降罪必然引起司马氏的不满,万一处理不好,司马氏集团反扑,魏国将会有巨大内耗。而这样的局面恰巧是孙刘最愿意看到的,给了孙刘极好的机会去反曹,此时魏国想要抵抗住孙刘的北伐难度将更大。所以,对司马懿是不敢降罪的。

 

5、也因为司马懿的厚黑功力深厚,而且身居高位,权势滔天。导致等司马懿耗死诸葛亮之后就面临着无功可封的局面,那怎么办呢?只好为他的儿子封功。于是司马氏开始长期把持朝政,埋下了司马氏篡权的恶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