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過年在家哪都不去,是個好選擇嗎?為什麼?

看看雲南


我認為是個好選擇,我們拿著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別人不願意生活的地方,遭受堵車,擁擠,甚至被導遊宰的可能,等錢花完了,最後一路疲憊,滿腦子都是人和車,耳根子迴響著喧鬧的聲音,又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笑對人生方圓


我過年都是在老家。

正月初一,一家人吃好早飯收拾完後,我和老婆開始挨家挨戶拜年,見到鄉里鄉親很是熱情,互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祝小朋友學習天天進步。

莊上得高望重的也就數我的叔叔,到他家看到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櫃上掌上了紅紅臘燭,香爐是煙霧繚繞,叔叔見我們去拜年很高興,吩咐家人又是泡茶又是拿煙,叫我們吃水果和瓜子。

記得前幾年拜年,不少地方還是泥路,特別是下雨,鞋子上沾滿了泥,現在終於不見了。

莊上這幾年變化太大,不少人城裡買了房子,家裡又花幾十萬按標準要求新建了住房,戶和戶之間全部澆好水泥,留好的空地栽上了風景樹和草坪,到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色。

其實,過年熱鬧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再累也就幾天,不必要把自己封閉在家裡,有時候走親訪友,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過了初一,初二就要去岳父母家拜年,然後親戚朋友相互拜年。

春節不要搞得太累,注意休息和身體健康。


南通海安金兔建材老吳


這個問題我和我老公已經討論過了,過年去哪?就說說我們家吧!老公兄弟三個,我家最小的那個,我們和老公二哥在宿州,大哥在外地打工,公婆就在老家住大哥家給他們看家。每到過年我們要回去就得去大哥家,因為公婆在那,去別人家自己覺得不方便,人家也是一年到過年才回來,我們自己也覺麻煩人家!心裡是不想去別人家的,但是公婆在那,不去不合適,所以還得去,帶上禮物,少過一天。有父母就得回去!


宿州曉敏隨拍


我覺得可能是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年,對我們來說已經沒有那麼多的期待了!

小時候總是盼望著過年穿漂亮的新衣服和小朋友們一起放炮溜冰,吃好吃的拿紅包。現在這些都是隨手可得的,一個月買一套衣服,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過年也就是長了一歲罷了!

還有就是各種壓力,忙的不可開交,想過年時候趁著這個時候好好歇歇,於是就選擇哪裡也不去了,自己在家充電!


順其自然LCD


春節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無論身在國內國外的華人,都很重視過年。我認為過年在家哪都不去不是好的選擇,在家哪都不去,這樣與親戚朋友互不往來,久而久之就會疏遠了,感情也會慢慢地淡忘了,真的遇事需要親戚朋友們幫忙援助時,也就難以開口了。也許有人會說,如今的人們都很自私功利,既使開了口也未必有人會幫你。這種可能也是有的,但我堅持認為,人和人之間需要不斷聯糸勾通,你來我往,幫忙互助,真誠待人,這樣才能不斷鞏固擴大關糸。春節尤其是你來我往,走親訪友的大好時機,切莫輕易錯過。過年時大家都閉門謝客,互不來往,只會越來越孤單,脫離群眾,缺少溫暖。關糸都是在求助別人幫助和幫助別人中不斷加深的,大家更不應該放棄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加強聯糸,增進感情的機會。這樣過年既是熱鬧溫暖,又會心情舒暢快樂。此外,利用過年的假期,外出旅遊,觀光賞景,在遊山玩水時糸統地總結回顧一下一年的成功失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我不贊成過年在家哪都不去的選擇。


渝龍寶99611585070


你認為過年在家哪都不去,是個好選擇嗎?為什麼?

終於長大了,懂事了。我來說說心裡話。

二十年前,我會找出一萬個理由,去老李家轉,到老張家瞧,和童年時候的夥伴整日嗨喝,慶賀新春的快樂,述說分別的思念。不醉不歸,扒在父親背上:送我回去,我和二牛瓶對瓶吹,我喝不醉,我是酒仙我怕誰?

這幾年痛改前非,大門一關,煙通朝天。友人來約,好言謝絕。父親年歲己大,俺再成了死狗,父親己無力背俺回家。請你海涵。

父母快到八十,我也四十有八。不再貪玩,只想過年這段時間,依靠在爸媽懷中,回憶小屁孩時的快樂童年,衣食無憂,打架逃學,偷瓜摸棗,和對門家的小花成了兩口子,尿尿活坭,哄著布娃娃睡覺。

父母己老,陪伴父母的時間很少,只有過年才停留幾日,如今回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是不懂人情事故,就是想多陪伴父母。順者為孝,哪都不去最好!


一杯仙


過年在家(或父母家)宅住,團聚過年無疑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多留點時間與家人團聚增加了生活情趣。深觸了家的感覺,調諧了往日精神壓力,調和了家庭關係,享受了大家庭溫暖,增強了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春節回家的日子裡,請多留點時間陪伴父母。與兒女們溝通交流,是父母最香的“心靈雞湯”。與晚輩們“話療”,是老人最好的精神慰藉。他們喜歡看我們聆聽他們的樣子。春節和爸媽聊天嘮嗑,認真傾聽他們的煩惱和趣事。他們喜歡聽我們描述自己的世界。別隻顧看手機、電視、電腦,與父母多分享外面的世界。春節回家,帶著父母還可以去外面走走,哪怕是晚上去散散步都是好事情。讓父母心裡有個慰籍,最好的孝心。

用感恩珍惜的心態面對每次親人相聚的機會。年輕人少點上網玩手機的時間,我們的父母用他們一輩子的時間來參與我們的人生,我們為什麼不能利用那麼一點心思和時間來陪伴他們,在他們走向衰老的這段時光中,給予我們能簡單做到,他們卻視若珍寶的陪伴,才是最平凡而溫暖的,父母是最容易“滿足”的。幫著父母收拾屋子、洗刷碗筷、細心講解電器功能和使用方法,聊天時不做“低頭族”魂不守舍……這些細節就足以讓父母寬慰良多。而年輕人陪父母嘮嘮嗑、與爸媽多吃幾頓飯,聽聽長輩的甜蜜與憂傷、聊聊自己的歡喜與惆悵,愁腸百結也能就此化開。家也才能真正成為每個人出發與歸宿的溫暖屬地。

如果父母身體允許外出旅遊,可以領著父母帶著孩子外出,喜安靜的可以到風景區去。喜熱鬧的可以到市區,走走看看體驗一下現代生活。還可以去民族風情濃厚的地方,比如:雲南貴州廣西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北方的冬天太冷,戶外活動也不能如常開展,南方則相對溫暖,重點放在感受地方風俗人情,或者有民俗表演的景區景點,能讓過年長假過得更愉快舒心,世界是多樣的,不出去看看,還以為生活就只有眼皮底下的這麼一點點。感受外面的世界,也可促進父母的身心健康。榮發家庭的溫暖,十全十美的過節方法。

過節就在家過。外出也是領著孩子和父母一起過,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還有什麼比在家過年的事情重要嗎?一生能有幾度輪迴。


夕陽族生活


過年在家哪都不去不是什麼好選擇,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中,過年相互拜年問候已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尤其是年輕人,少年兒童都要在過年的時候挨門逐戶去為長者拜年,其中也包括居住較遠的親戚。而如今這種年味己徹底的變了,推動這種變化的原因不僅是生活條件好了,而且也有意識形態上的變化,比如小孩甚至是青年人去給長輩拜年,要發紅包,不發紅包長輩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而往往來拜年的小孩青年又不少,這樣受拜年的長輩老人又在經濟上承受不起,於是他們不願意有人來拜年,言行上就透漏出對來拜年者的不待見。而前去拜年的,有相當部分拜年也是處於一種禮節,並非為紅包而去,尤其是青年人其實不願意接紅包,小孩則是家長要他們去給長輩拜年,為的是延續習俗,但如果因為紅包而不受人待見,逐漸也就不會再去拜年。因此在當今社會風氣裡,過年在家哪都不去,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總的年味變味,其實都是金錢惹的禍,如果民族社會摒棄金錢至上親情重歸,不要讓金錢左右人們的行為,在過年這個重大節日裡,走親戚串鄰居,給長輩們拜個年,既增加了節日氣氛又拉近了人際關係。


老百姓寧


長年累月在外面打工,難得過年回家一次,回來後哪裡也不去,窩在家裡好好休息一下,是一個好選擇。

但是正因為常年不在家,家裡的“三朋四友”也很長時間沒見面,正好藉此機會走親訪友。

總之宅在家裡也好,串門會友也好只要自己喜歡就是好的選擇。


中國更好


建議過年在家 也辛苦一年了 安靜的在家待著 多陪陪自己和家人 越來越覺得 能好好陪陪自己 陪陪家人 這樣的日子就是日子本來的模樣 很美好 應該拿好好好享受

這段時間也拿來喝茶 看電影和電視 看看書 寫寫文章 去年大年初一和十五去了雍和宮 初八去了白雲觀 吉祥之地 祈福天下平安 盼望新年順遂 安頓過去一年的所有 送走了一年就又迎來了新的一年 生活還是需要儀式感的

好幾年了都是大年初一一早起來就去雍和宮 體驗到了很不一樣的初一的北京 原來是路不熟悉 走著特累 現在是路熟悉了 走著越來越歡喜 尤其到了裡面 人多但是場的能量很大 特別歡喜 這個變化是過年在家帶來的

其實怎麼過年就看個人感受 怎麼開心怎麼來 祝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成長 [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