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

l林尔枝


在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把福康安写成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因为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已经超越自己的亲生儿子。

首先,福康安从一出生就被接到宫中教养,其待遇和皇子等同;等他入仕后,一路开挂,每次立下功劳,乾隆都会以顶格标准对他进行赏赐。后来乾隆还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由此他也成为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等到福康安死后,乾隆又不顾群臣反对,执意追封他为王。纵观清朝历史,在乾隆去世之前,除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这三个清初的藩王外,就只有福康安这一位外姓大臣被封王,可见乾隆对他的厚爱。

也正因为此,很多人觉得乾隆不可能对一个外姓大臣这么好,所以怀疑他们两个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的关系。那么,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的儿子呢?



根据史书上记载,福康安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这傅恒就是那位富察皇后的弟弟。从这层意义上说,福康安和乾隆的关系,就是侄子与姑丈的关系。但问题是,有民间传言说,当年福康安的母亲进宫请安时,被乾隆皇帝看上,两个人私通后剩下了福康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按照清朝的传统,对于有功且深受皇帝信任的大臣,皇帝一般都会与其联姻,要么将公主嫁给这位大臣,要么让公主嫁给这位大臣的儿子。比如,乾隆最宠爱的两个大臣,傅恒和和珅,都先后与乾隆结为姻亲关系。

当时福康安和乾隆女儿的年龄都差不多,按理说对于这样一个备受宠信的青年才俊,乾隆理应的与其联姻,要知道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当了驸马,其中福灵安娶了乾隆侄女,福隆安娶了乾隆四公主。

但问题是,最受宠信的福康安,反而没有娶公主为妻,这不免让人怀疑,乾隆可能是为了避免近亲通婚,才故意不将公主指婚给福康安。也正是综合上述几点原因,许多人才认为福康安就是乾隆的私生子。



但问题是,从另一方说,乾隆已经有一个侄女和一个女儿嫁给了富察家,实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公主都嫁到他们,福康安没有当上驸马,也属合理。更重要的是,上面所说的,福康安的母亲进宫请安时被乾隆皇帝看上而生下福康安,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福康安的母亲作为外姓大臣的妻子,并没有资格单独进宫来面见皇帝,皇帝也不会特意去召见这些外姓大臣的妻子,除非是妻子跟着丈夫一同进宫参加宴会等大型活动,但此时她们都和丈夫在一起,晚上也不会在皇宫过夜,所以很难与皇帝发生私情。

也有人说,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富察皇后的亲弟弟,傅恒的妻子也许和富察皇后关系比较好,所以有可能会经常进宫拜见富察皇后,因而被乾隆给看上。这种话说不无道理,但问题是,福康安是在乾隆十九年出生,而富察皇后在乾隆十三年就已经去世,傅恒的妻子又如何进宫去拜见富察皇后呢?

从这层意义上说,福康安就不可能是乾隆的私生子。事实上,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富察皇后的缘故,乾隆比较照顾富察家族,而傅恒又过早去世,所以乾隆就特别照顾他的四个儿子,由此傅恒的四个儿子都被受到前所未有的优待。

另一方面,福康安自身的才能也非常杰出,在福康安的一生中,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等,为巩固大清的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才被乾隆不断破格提拨。


我是赵帅锅


福康安本是大学士傅恒的第三子,可是民间却一直传闻他是乾隆的儿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事是真的吗?

(福康安剧照 )

说起来,福康安还真是特别得乾隆的恩宠。

他不光在年幼时,就被乾隆带入内廷亲自教养,还享有和其他皇子在上书房读书的资格,就连他的名字也是在他满月时,乾隆亲赐的。

福康安成年后,乾隆对他多次委以重任,并不断给他加官晋职,封赏更是层出不穷,所以他年纪轻轻,已经是朝中权势显赫的重臣了。

如此,乾隆还嫌不够,一心想封他为王,苦于清廷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制,再加上朝中大臣阻挠,所以只好先封为贝子,就这也已经是清朝宗室之外,活着受封显爵的第一例了。

结果,福康安无福,没能等到封王就病逝了。

乾隆非常悲痛,不顾众臣反对,将他追封为嘉勇郡王,并让他配享太庙。

可见,乾隆对福康安的确是特别偏爱。

除此外,乾隆和福康安之间还有颇多不能让人理解的地方。

比如,傅恒病逝后,乾隆亲自到傅恒府中吊唁,事后他曾写下一首吊唁诗,其中有一句:“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这里的“汝子吾儿”指的正是福康安。

乾隆是天子,他怎么会称福康安为“吾儿”呢?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野史中就有了这样一个传说。

在《满清外史》中,有过这样一个记载:“乾隆渔色甚至。傅恒之妻,孝贤皇后嫂也。以淑房戚,得出入宫掖。弘历趁间逼幸之,傅恒妻不敢拒,遂有娠。未几,生一男,即福康安也。”

(傅恒剧照)

说起来,傅恒的家世非常显贵,祖上一直是朝中重臣。他的姐姐富察氏早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便被雍正一眼相中,并指婚给乾隆为嫡福晋。而生性贤良的富察氏深得乾隆宠爱,因此在他继位后,富察氏顺理成章被封为皇后。而富察氏的娘家也跟着飞黄腾达。

傅恒本就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乾隆对他非常器重,再加上又有富察皇后美言,因此他在25岁时,便被提拔为军机大臣,可谓前途无限。

傅恒的妻子瓜尔佳氏,逢年过节便要入宫向太后请安,同时也陪富察皇后说说话。

结果,乾隆见瓜尔佳氏美貌动人,便找机会宠幸了她,不久后,瓜尔佳氏生下一子,正是福康安。

因此还有人附会说,富察皇后的死,正是因为她发现乾隆和瓜尔佳氏的私情后,羞愤之下,再加上丧子之痛,才命丧黄泉的。

其实,这则野史漏洞百出,比如福康安是乾隆十七年生,而富察皇后则死于乾隆十三年,隔了好几年呢。

另外,乾隆身为天子,傅恒是朝中重臣,且才因平定金川土司之乱,因功得封一等忠勇公。

乾隆正是用人之际,要的是忠臣勇将,而傅恒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因此他犯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和傅恒之间起龌龊。

(瓜尔佳氏剧照)

那么,乾隆为何独独对福康安青眼相待呢?

乾隆和富察皇后曾生育过两个皇子,他们分别是皇次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这两个皇子出生后,乾隆都曾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传位密诏中,结果他们都夭折了。

因此,乾隆颇为感伤。当福康安满月时,乾隆看到他,便想到他和富察氏所生的这两个早夭的皇子。所以,他便将福康安带到内廷抚养,以慰藉多年来的丧子之痛。

对于福康安来说,乾隆对他视如己出,在文武上对他多有教导。而他也没有辜负乾隆对他的期待,不光通晓军事,很有才略,在处理政务时,他还有着成熟稳重,办事老道的作派,因此深得乾隆器重。

福康安15岁时便承袭了云骑尉,并被授予三等侍卫。先在乾清宫行走,后来便做了御前侍卫。到他18岁时已经累迁为户部右侍郎,兼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了。

其实,在乾隆晚年,清王朝并非太平盛世。

先是大小金川再次发动叛乱,由于阿桂等武将迟迟不能平定,乾隆一怒之下,派福康安前往督战。

福康安虽说出身贵胄,但他在军事上很有才略,并能与将士同甘共同,因此士气大涨,在他的指挥下,大小金川叛乱得以平定。

一向重视武功的乾隆自然也因此愈发器重福康安,官职一升再升,封赏也极为丰厚。

(乾隆剧照)

福康安成了乾隆的消防员。但凡有民变起义等,乾隆便派他率兵前往平定。

回民民变、剿匪、台湾林爽文起义、越南滋扰广西问题、廓尔喀战役……无不活跃着他的身影,而他也从未让乾隆失望过。

到乾隆六十年,福康安再次剿灭以吴八月为首的苗疆叛乱,并生擒苗王吴八月。

此时,福康安早就加官进爵,各种恩宠不断。乾隆认为,只有封他为王,才算得上是最好的嘉奖。然而,他这个想法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于是他只好退一步,封福康安为贝子,想以后等福康安再立些军功后,再封他为王。

谁知,由于长年在外征战,福康安积劳成疾,竟病逝于军营中。

这一消息让乾隆悲痛不已,追封他为嘉勇郡王,并配享太庙。如此尚觉不够,又为他建立祠堂,专门让人来祭奠他。

由此可见,乾隆之所以对福康安圣宠不断,一方面的确他和福康安在感情上形如父子;另一方面也是福康安凭能力所得。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应该是无稽之谈。

(参考史料:《清史稿》《满清外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答:从好几个地方看,福康安极其可能是乾隆的私生子。

比如说,福康安自小是在宫中长大的——要知道,在清朝,在宫中生长的只能是皇子。其他的一律免谈。即使皇孙,也只能生长在藩王府里,没有批准,都不许入宫觐见皇帝。想当年,康熙曾破例把未成年的乾隆带回紫禁城小住,这就成为了乾隆吹牛吹一辈子的资本。而福康安不但在宫中长大,而且是在乾隆身边长大的,这是亲儿子才有的待遇啊。甚至,《清高宗纯皇帝实录》里,还记载有乾隆亲口说过的话:“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看到了吧?“经朕多年训诲”,乾隆培养好些亲儿子都没这么用心。

还有,福康安的大哥福灵安是多罗额驸,迎娶了宗室郡王之女为妻;二哥福隆安为和硕额驸,迎娶了乾隆皇帝的第四位皇女和硕和嘉公主为妻。如果福康安不是乾隆的儿子话,那么,按照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他娶一个皇女来做额驸,那是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诸位可不要说乾隆没有女儿适合配给福康安。乾隆最宠爱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就比福康安小两岁,许配给福康安,刚刚好。但乾隆却装作没看见,甚至连亲王、郡王的格格都不赏给一个福安康。明摆着,福康安就是爱新觉罗氏的种。

另外,清代除了在入关之初册封吴三桂、尚可喜等“三藩”以示拉拢外,后来一直贯彻“异姓不可封王”政策,即只要不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无论立下何等功勋,都不能封王。但福康安却被追封为王爵——嘉勇郡王。乾隆甚至还考虑给予他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说起来,乾隆性格古板,一生遵奉祖制。对于福康安,他却“违例”这么做,就说明,福康安本质就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即封福康安为王爵,是不会被祖宗在天之灵责怪的。因为,祖宗之灵在天,对这事儿拎得门儿清。

有趣的是,嘉庆上台后,手脚非常麻利地褫夺了乾隆给予福康安家族的各项殊宠,将其福康安后人的爵位一降再降,最后发配新疆伊犁了事。这也说明了在嘉庆帝眼中,福康安一脉,就是见不得阳光的“野种”,应该把他扫得远远的去,眼不见为净。

“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也并不是后来才有。在乾隆朝,民间就已经悄悄流传开了。

不过,乾隆不介意。

嘉庆很介意。

在嘉庆朝,有一首诗流传很广,里面有“龙种无端降下方”之语,嘉庆帝偶然读到,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那首诗,后来被收入《清朝野史大观·清宫词》。

《清史演义》也根据那首诗,演绎出一则乾隆与皇后之嫂傅恒夫人私通的故事。

说的是,皇后过千秋节,傅恒夫人入宫祝寿,把酒联诗,最后“两家并作一家春”。

现在有人否定“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主要是从挑这个故事的漏洞入手,比如说,孝贤皇后不是傅恒的妹妹,而是傅恒的姐姐;又或者说,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在乾隆十三年去世的,而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时间对不上,等等。

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故事是假的,只能代表乾隆与傅恒夫人勾搭上的经过不是故事里说的那个样子,并不能代表“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之说不成立嘛。

当然,您如果要问,既然“乾隆与傅恒夫人勾搭上的经过不是故事里说的那个样子”,那它应该是怎么个样子的?

对不起,史无记载,无可奉告。

本来嘛,宫闱秘闻,讳莫如深。

不过,最后还是补一句,持“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否定论的人,他们解释乾隆为什么对福康安恩宠有加时,主要是说福康安能力超群,值得乾隆深爱。

是的,福康安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加过第二次金川之战,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保卫西藏的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基本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确厉害。

但不能解释福康安为何自小就被养在宫中,以及十三岁做三等侍卫,十六岁做一等侍卫等事。

有人说,是乾隆看福康安长得像他早逝的两个儿子,这个解释很勉强。


覃仕勇说史


向敬之

先不论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儿子,而先结合福康安出生时间看他受孕时的历史背景。

福康安生于乾隆十九年,也就是说其生母在十八年怀孕。此时,其父傅恒正是乾隆最为倚信的重臣,为保和殿大学士,被明确为内阁首揆,且兼军机处领班大臣,爵封一等忠勇公,赏宝石顶、四团龙补服,享受亲王的待遇。

傅恒最初被起用,源于他是乾隆元后孝贤皇后的亲弟,但傅恒自身颇有能耐,文武双全。乾隆十一年,金川叛乱,川陕总督张广泗、保和殿大学士讷亲平叛失利,是傅恒临危受命,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理川陕总督,经略军务,历时两年彻底平定金川之乱,对稳定西北战局厥功至伟。

福康安生母怀孕时,傅恒正在京城。西北回疆问题并未彻底稳定,乾隆急需傅恒这样的名将为之征战,故而给其和其家族顶级礼遇恩赏,使之帮助平准噶尔。傅恒对乾隆极其重要,乾隆断然不敢染指其妻妾,给他戴一顶绿帽子,使之受辱分心。

更何况,此时的乾隆正与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在蜜月期,身边还有一位柔嘉可人的令妃,自然无暇偷腥。继皇后后来能够因为乾隆晋升令妃,而以剪发以对,又怎会容许乾隆光顾内弟媳妇。

乾隆宠爱内侄福康安,格外重用,生前破例封爵贝子,死后追封郡王,无非是因其父子都是征战主将,功劳卓著罢了。

故而说,福康安为乾隆私生子,纯为野史杜撰,如同盛传乾隆为汉人子一般荒唐。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与《雪山飞狐》,津津乐道,那是一种艺术创作需要而已。


以礼观书


民间确实有种说法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理由是乾隆太喜欢福康安了,他受宠的程度超过了乾隆的儿子,这在当时看来很不正常。

福康安是乾隆大舅子傅恒的儿子,傅恒是乾隆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哥哥。按辈分福康安叫乾隆姑父。

乾隆帝很好色。傅恒之妻、孝贤皇后的嫂嫂瓜尔佳氏是满洲第一美女,乾隆对其美色垂涎欲滴,乘一次进宫时,乾隆帝找机会宠幸了她。



傅恒的妻子不敢抗拒,遂怀了孕,不多久生下福康安。

傅恒其他三个儿子虽都身为额附,但都不如福康安受宠。乾隆帝十分疼爱福康安,多次想封他为王,使他和皇子一样,但碍于家法,没如愿。于是打算让他在得军功之后,封他为王。

因此常派得力干将陪同福康安出兵作战,比如和珅的弟弟和琳就是福康安最后的陪伴者。这些将领心领神会,后来福康安终于晋封为贝勒,但是还未来得及封王就死了,当时和琳接替了他的军权。


由于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些说法都是民间传闻,具体情况谁也说不清。




秉烛读春秋


很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把福康安描述为乾隆的私生子,因为乾隆对他实在太好了,年纪轻轻就位极人臣。可从各种史料证据看,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福康安是谁呢?他的父亲是傅恒,是乾隆最爱的富察皇后的弟弟。也就是说,乾隆是福康安的姑父。

野史中说富察皇后生病期间,福康安的母亲进宫探望被乾隆给看到了,乾隆对福康安的母亲一见钟情,就发生了关系,于是有了福康安。还说富察皇后的死,也是因为撞破了乾隆与她妹妹的好事,一气之下生病死的。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个说法中的漏洞。

首先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宫中妃子的娘家人是不能随便进宫探望的,只能在规定的日子,规定的场合入宫。而且这个场合皇帝是不能出面的,所以乾隆在宫中遇到福康安母亲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其次,福康安是富察皇后死了六年以后才出生的,富察皇后都死了那么久了,福康安的母亲也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进宫。所以上面那个说法不管这么看都是说不通的。

而且按照清朝皇室当时的规定,同族之间是不允许通婚的。

福康安几名后代后来都与皇室进行了通婚,如果他真是乾隆的私生子的话,乾隆也不会眼看着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所以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传言,可信度很低。


漂浮菌


福康安,是出生在1754年的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的名将,是傅恒的第三个儿子。对付福康安的生父是很有争议的,有的人说傅恒并不是福康安的亲生父亲,乾隆才是,不过至今为止也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谁的亲生儿子,在历史记载中只有傅恒。福康安从一出生就被接到宫中教养,对待他就跟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到了1767年,福康安就成为了云骑尉,是三等侍卫,还可以在乾清门行走。到了1769年继续提拔,到了1770年已经成为了一等侍卫,到了1771年就成为了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等职位,职位是升的非常快,也非常得皇上的喜欢,随之福康安也开始建功立业。在1771年金川开始叛乱,福康安寿命前去平叛。1773年福康安领兵作战,击退土司的进攻,受到乾隆皇帝的嘉奖,接着又把敌人袭击,还把其雕垒给打掉了,再次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到1775年,福康安成为了内大臣,还被奖赏了嘉勇巴图鲁号。在平定金川之后,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奖赏不是一般的多,对他进行了三等嘉奖,在福康安回来之后乾隆还亲自去迎接,并且赐给福康安御用的马,除此之外还赏赐了白银,锦缎,还把福康安位列在五十名功臣之中,之后,成为了镶白旗蒙古都统,还可以戴双眼花翎,紧接着正白旗满洲都统,还可以在紫禁城骑马。到了1780年,福康安成为了封疆大吏,1781年任命为四川总督,1782年成为了御前大臣,太子太保,到了1784年就成为了兵部尚书,内务府大臣。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宠爱是非常高的,而福康安也不让皇上失望,甘肃的回族事件福康安平定民变,台湾又爆发了林爽文起义之后,福康安又去了台湾进行战斗,最后成功俘虏林爽文,将台湾的农民军全部镇压了下去,到了1788年又开始驱廓保藏,由此还获得了驻藏大臣的职位以及权力。在1795年,福康安镇压起义军成功,乾隆破格把福康安封为了贝子,能够得此爵位还是第一位,毕竟福康安还是一个宗室之外的人,最后福康安在行军作战的长途跋涉中病倒,1796年病逝。乾隆皇帝知道后悲痛万分,十分伤心,还追封了福康安为嘉勇郡王。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态度,不是一般人可以企及的高度,正是因为乾隆皇帝对福康安的宠信,已经超乎平常的恩宠,所以也就有了福康安是皇帝的私生子的流言,毕竟与他一起进宫的福长安都没有收到这样的恩宠。到了后期的嘉庆皇帝,对待福康安的态度是反转的,多次谴责,并且还把福康安的儿子世袭贝勒降为了贝子,不由得感慨两者对待的态度,不禁又多疑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问题。不管是不是私生子,福康安的丰功伟绩在那里,也是凭借了自己的实力。


梦想家Alee


福康安绝非乾隆的私生子,但的确是乾隆身边的红人,是乾隆时期朝廷的一员福将、良将!福康安的父亲是乾隆朝的大学士傅恒,乾隆的孝贤皇后是福康安的亲姑妈。由于福康安从小长相英俊、唇红齿白,相貌与乾隆的两个早夭的爱子永琏、永琮相像,又头脑灵活、口齿伶俐,深德乾隆喜爱。乾隆就把年幼的福康安接到身边,对他言传身教,视之如同己出,以弥补失子之痛。

野史上说,傅恒的福晋入宫给孝贤皇后做寿,被乾隆看到了,见她貌美如花,便宠幸了她,才诞下福康安。此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乾隆都与傅恒的福晋保持着不明不白的关系,而且傅恒也心知肚明但也无可奈何。直到被孝贤皇后撞破,自己的丈夫与弟媳通奸~这是家丑!孝贤被活活地气死了。我认为实属无稽之谈。

1.福康安诞生时,他的姑妈孝贤皇后已去世6年多了,这“做寿偷情说”在时间上不吻合。

2.清廷规距多, 皇后过生日的话,来做寿的男女宾客是分开安排进行活动的,乾隆没有机会跟内弟媳碰面。

乾隆一直想福康安建功立业,很早就鼓励他在外统兵打仗,积累军功后再封他为王。于是福康安19岁就开始了军旅生活。每次出征前,乾隆都为他挑选精兵良将,以保证他每战必胜。而 福康安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他爱兵如子、治军有方、作战勇敢、军功卓著!

尤其是在平定大小金川、击退廓尔喀入侵的重大战役表现抢眼。由此他出任多地的总督,也曾显赫一时。43岁时,福康安率军讨伐黔湘地区的苗民暴动。由于长途跋涉、频繁作战和不服水土等原因染瘴卧病,但仍不妄职责,强撑病体,继续督战,终死于军中。

福康安不长的人生中,戎马生活长达二十多年,他身经百战,在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得英勇顽强,是不折不扣的中华英雄人物。关于其身世,我们要正本清源,不能听凭后世某些人把他丑化成一个风流成性的私生子~信口雌黄,说他受乾隆的遗传,接乾隆的代,有乾隆的风流个性等。


希望星晨58298869


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帝的儿子,这在没有法医学意义上的亲子鉴定之前确实无从径直确定,但这不代表没有其他逻辑推演的可能性。

(《延禧攻略》中的尔晴,以傅恒妻子也就是福康安母亲为原型)

后人猜疑福康安是乾隆帝私生子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福康安未尚主(与公主结婚),二是福康安破例异姓封王。

传说傅恒的另一个儿子福隆安是乾隆帝的女婿,但是当傅恒为福康安请婚时,乾隆帝笑而不答,无言婉拒了。对于这个问题,

反驳者有人认为乾隆帝女儿中没有与福康安年岁相当者,因此无从结亲,让我们看看是不是如此——乾隆帝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1745—1767),乾隆二十五年三月下嫁傅恒之子福隆安,福隆安生于1746年,与和硕和嘉公主年岁相当。那么,乾隆帝的女儿中有没有和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年岁相当的公主呢?回答是有的。

乾隆帝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1756—1775)、皇八女(1757—1767)、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1758—1780)都和福康安年岁相当,除了皇八女幼殇未封之外,皇七女、皇九女都和福康安年岁相当,乾隆帝将福康安排除在额驸的候选名单外,有启人疑窦的地方不足为怪。

然而,这里不排除乾隆帝的招婿有平衡各派政治力量的成分,不让富察家一家独大也不失为一个理由。事实上,固伦和静公主是和蒙古王公(策凌之孙)结亲而和硕和恪公主嫁给了满洲贵族乌雅氏(兆惠之子),乾隆帝与祖父父亲的联姻对象亲上加亲的帝王心术,也是一种解释。

(乔振宇饰演的福康安)

福康安生平被十三异数,其中最破例的就是生膺贝子,死封郡王。这在宗室以外前所未有,确实非常奇怪,但另一方面,

虽然福康安的军功可以说是乾隆帝有条件要给、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给所堆砌起来的,他本人在军中也生活奢靡浮华谈不上吃苦,但是<strong>福康安终究是因长期征战跋涉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福康安所获酬庸或许过高,但乾隆帝毕竟舍得让其亲冒矢石,如此也可以思过半矣。

最重要的一点是,福康安唯一的儿子德麟的妻子是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之子奉恩辅国公弘曧之女;另外两女,一女嫁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的后裔和硕郑亲王乌尔恭阿;一女嫁追赠和硕怡亲王的多罗贝勒绵誉(康熙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的曾孙),这些婚配从时间上推算都是在乾隆帝在世时进行的,如果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这些就都是被满洲旧俗和大清法律认为是“禽兽之行”的同姓同族婚姻,通常意义上,乾隆帝对外对臣下可以掩饰欺瞒,但不敢欺天欺祖,因此这是一个比较坚实的反证。

<strong>

<strong>



<strong>


谈古论金


如果有人把电视剧当着正史来看待的话,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是可以百分百符合历史的,而现在的历史剧可以说绝大多数都严重不符合历史,《延禧攻略》则可以说有部分内容还是符合历史的。

至于福康安到底是不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正规的史料肯定是不会记载的,但是确实有许多野史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而野史虽然大部分都荒诞不经,但是也有部分是符合历史史实的真实内容,因此正常来说福康安应该是傅恒的儿子,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真的是乾隆私生子的可能,所以唯一可以终结疑问的就是给他们验DNA了。
影视剧里的福康安

至于福康安为什么会被野史传为乾隆皇帝的私生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福康安倍受乾隆皇帝宠爱不仅年幼时被养在皇宫而且死后还被追封为可以继承的嘉勇郡王,二是富康安的其他三兄弟都娶了公主可是战功赫赫的福康安却没有娶上公主,于是有人就传傅恒美貌的妻子瓜尔佳氏一次入宫时被乾隆看上霸王硬上弓因此生下了福康安。


延禧攻略里的瓜尔佳氏

所以对于福康安到底是傅恒之子还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确实存在疑点,但是个人认为福康安是傅恒之子的可能性还是更大,要知道傅恒死后也被封为郡王而且他一家都备受尊荣,只不过他的这个郡王不能像福康安那样可以降爵世袭下去,而福康安不娶公主也有可能是有了自己中意的对象。
身着戎装


的乾隆皇帝

所以乾隆皇帝之所以格外宠信福安康也许并不是因为其是自己的私生子,有可能是因为其战功赫赫和长的比较像自己和富察皇后两个儿子中的一个,但是对于这个历史疑案我们也只能进行一些推测而已,具体真相我们也只有给他们验DNA才能最终盖棺定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