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美国相匹敌的一流经济强国阿根廷为何掉队了?

爱笑的洁宝

首先,无论什么时候阿根廷都跟美国没得比,不过曾经的阿根廷,的确是美洲乃至整个西半球前景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国土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是其人口仅仅4000多万,人均耕地是美国的两倍,拥有数量惊人的白银、石油、森林、铜矿与海洋资源,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与美国不相上下,当时流行这么一句话:“他就像个阿根廷人一样富有。”



当时的阿根廷,经济总量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一,被称作“世界的肉库与粮仓”,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称作“南美洲的巴黎”。然而如今,美国的人均GDP大约5万美金,而阿根廷却从发达国家堕落成了发展中国家。

阿根廷衰落的原因,不外乎两个:

第一,过于单一的经济结构与过度的经济保护;

第二,频繁的政权更迭与政局不稳。


阿根廷资源丰富而且土地肥沃辽阔,当年的阿根廷凭借农牧业就可以过的非常好,非常富有。然而与很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一样,阿根廷也陷入了一种“资源诅咒”。近现代工业化与科技革命时代到来以后,阿根廷的“不思进取”终究还是带来了代价。当全球进行经济产业转移的时候,阿根廷的工业体系仍旧残缺不全而且非常落后,几乎没有竞争力。

另一方面,阿根廷从独立以后,就出现了频繁的政权更迭。其国内屡屡发生政变与军政府夺权,政局经常动荡不安,这非常严重的干扰了阿根廷的经济。

二战以后,阿根廷国内动荡不安,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体系被严重破坏,上世纪晚期发生的“马岛战争”更是严重摧残了阿根廷的经济。


澹奕

阿根廷可从来没达到跟美帝相提并论的级别,之所以调出发达国家的队伍,关键原因还是自己太能作

(阿根廷地理位置)

自从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来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就那么固定的几个:西欧、美国、日本。

在二战后,也只有少数的几个西方文化圈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进化成发达国家。不过,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是例外。这四个国家和地区利用上世纪70年西方向亚洲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通过强力的政府效率和庞大的国际市场也一举跻身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行列。

当然,在二战后新晋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国家毕竟少数。更多的国家都是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后就徘徊不前,经济发展陷入了死胡同,没能继续向发达国家迈进。

(世界银行认定的发达国家及地区)

而于此相对的是,更有一个国家原本是发达国家,结果到了现在却倒退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阿根廷

可以说阿根廷是唯一从发达国家阵营里掉队的国家

一战前,阿根廷的生活水平确实居于世界前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阿根廷的粮食和肉类产量十分丰富,大量的农产品出口为本国积累了不少财富。1908年,阿根廷人均收入超越德国、加拿大和荷兰,全球排名第七。

到二十世纪30年代之前,阿根廷的发展还算是顺利。1930年,何塞·费利克斯·乌里武鲁在军事政变中推翻了对大萧条束手无策的伊里戈延,标志着阿根廷跟诗和远方彻底说拜拜了,到那时到现在,阿根廷的生活里只剩苟且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阿根廷国内政治极不稳定,左翼、右翼、军人轮番把持政权。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也是朝令夕改。

特别是强人庇隆上台之后,他推行的“庇隆主义”将阿根廷推进“内战”的深渊,国内的混乱局面让阿根廷经济从此止步不前。

(庇隆,曾担任阿根廷第29任和第40任总统)

阿根廷的整治乱局一直持续到阿英马岛战争,这场战争阿根廷惨败给了英国,执政的军政府威严扫地,国家就此向民主法治过渡。

如今的阿根廷在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倒退之后,已经慢慢地开始走向复苏,但是想要再度恢复到曾经的辉煌,恐怕很难了。


千佛山车神

沃特(此处黑人问号脸)?经济强国阿根廷匹敌美国经济?你没搞错吧?没错,阿根廷的经济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确是有一段时间的腾飞,即就如此,彼时的阿根廷也根本无法和美国经济匹敌,如果你非要说人均,那我也没话说,现在人均比美国收入多的国家也多了去了。比如IMF版(2017.10.10)发布的2016年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依次是:卢森堡、瑞士、挪威、中国澳门、爱尔兰、冰岛、卡塔尔、美国……美国只排第8。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说这些国家的经济就堪与美国匹敌吧?为什么呢?因为还有2个重要的经济指标:GDP总量和经济内在质量(制造业和科技)。

GDP总量美国在二战时期都已经是NO1了。那时的美国还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强国,世界上唯二的科技强国。直到现在美国的工业门类也还是比较齐全的,除了低端的不想造外,其他都算顶尖水平,这就是美国的经济实力。阿根廷有过一个叫得上名字的巨无霸企业和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吗?阿根廷拿什么和美国匹敌?

更何况美国还拥有世界货币——美元,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美军,高科技技术也一直都是美国引领。这些都不考虑吗?

顶多,阿根廷曾经见识过美国一骑绝尘的领先身影,匹敌是万万不能的。

不错,阿根廷是有过一段辉煌期,但阿根廷同样未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错,阿根廷国土面积尚可,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人均国土面积是美国的三倍,又在“世界的尽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远离主流国家间的纷争,完美的避过了二战的摧残……等等,曾经的人均GDP也到达过10000美元。但是,终究未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在本世纪初跌入深渊,一蹶不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阿根廷经济的腾飞是什么原因,才能知道后来的问题出在哪了。上面说了阿根廷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没有了安全顾虑,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稳定的政治环境,剩下的就是一门心思搞经济了,所以阿根廷的经济顺利启航。但是有一个大背景,大家别忘了,那就是美国的因素。美国自上世纪20年代变成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强国后,就开始实施“门罗主义”,明确了“美洲是美洲国家的美洲”这一思想,为嘛?巩固自己的实力,排挤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强国——大不列颠英国。但是,美国的行事也很低调,直到二战结束,欧洲因为二战被打了个稀巴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终因二战一蹶不振,甚至连战后的家园建设都没钱。此时的美国才走上领导席,而这时的美国俨然成了第一经济大国,第一制造业强国,第一军事强国,总之是有了很多个第一,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领导者。毕竟欧洲人和美国人同文同种,关系上还是表兄弟,所以就有了“马歇尔计划”(另一背景就是扶持欧洲国家对抗苏联),美国借贷美元给欧洲,美元和黄金挂钩,这就是有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于是美元就成为了世界货币。后来的美元因为偷偷摸摸印刷(此事另说)导致美元贬值,后来废除布雷顿协议,于上世纪70年代美元又与石油挂钩,才有了现在的石油美元。废除了布雷顿协议后,美元可以更加大胆的印刷了,这就是美元贬值,许多美元就流向了拉美,毕竟拉美是美国的后院嘛。在这一背景下,才有了拉美国家的黄金期,阿根廷是代表。

而后的美国又采取加息政策,引导美元回流,导致了拉美国家的美元短缺,拉美国家的蜜月结束了,经济陷入困境,工人失业等等问题一起出现,不得已,阿根廷求助于世界银行和IMF,世界银行和IMF以要求阿根廷改革为由,要求阿根廷政府无条件的开放本国市场,大规模推行市场化,以实行所谓的经济自由化。自此,阿根廷经济彻底自由了,可阿根廷人的收入却江河日下了,现在还没回过神来。上面的这些桥段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吃过亏的国家排成行: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等,甚至包括前苏联。


布衣闲人8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