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苡居Ync66290


狙击手是战场上非常特殊的一个兵种,狙击手一般都是隐藏起来,伺机击杀对方的重要目标的神枪手。能够成为狙击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隐身能力,不过隐身能力再好的狙击手也很难在一个地方连续开两枪以上,而在战场上狙击手在选择目标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定的顺序。毕竟狙击手开完一枪之后,想要开第二枪并不会那么容易,所以第一枪一定要击中最重要的那个目标。

那么狙击手在击杀目标的时候,真正的选择顺序是什么呢?

一些人会认为是军官,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是完全错误,如果是对方的重要官员,确实是要首先击杀。因为击杀一个优秀的军官,比整建制的消灭一支部队的意义可能还要巨大。但是在战场上,这种级别的军官根本不会站出来让狙击手杀,他们都非常的谨慎,并且有很多人保护,你想杀也杀不到。二战中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多狙击手,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名将被狙击手击毙,这也说明了一点,狙击手根本接触不到这样的大目标。


所以在战场上狙击手看到的军官都是一些无所谓的小指挥官,杀了一个还有千千万万的人可以顶替他们。如果这样的话,击杀这种军官的意义就不大了。而且击杀军官并不会让部队真正的混乱,比如说对面是一个师,真正暴露给你的可能只是连长或者排长。击杀了他们不仅不能取得战略效果,反而会让对方谨慎起来,甚至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而聪明的狙击手都是朝着对方的技术兵开枪,技术兵是一个部队重要的保障,而且专业知识比较强,所以很难快速得到补充。比如说攻击对方的炮兵,或者攻击对方的通信兵,这两个兵种都是需要一定的培训才能上岗的,一旦击杀很难能够快速补充。

如果是小规模部队,狙击手并不会先杀死他们的指挥官,因为杀了军官会让他们的部队出现溃散。这时候狙击手一般都会先把一个暴露的敌人放倒,但是不打死他,然后吸引对方来救,这样狙击手就能够趁着对方混乱的时候快速击杀目标。在二战的时候,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就是喜欢用这种方式,以至于后来苏联部队都冷漠到坐在篝火旁等待着死亡,也不愿意去看自己的战友。

在越战中,狙击手最大的敌人就是敌方的狙击手,只有消灭了敌方狙击手,才能尽可能的攻击敌人。越战中的白羽毛就曾经击穿敌方的瞄准镜然后击毙了敌方狙击手。如果不是先击杀了敌方狙击手,那么想要击杀敌方士兵或者军官都是有极大地风险的,毕竟狙击手更了解狙击手。在现代战争中,狙击手的作用更多的是有条件的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因为现代狙击枪打的比较远,可以千米之外狙杀目标,并且装有消声器,不用太担忧暴露目标的问题。


在战争中只要是发现了敌人,现代狙击手都是不挑食的,直接一枪干掉,然后继续等待下一个目标。


欢迎关注历史小小咖,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历史航线


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的正确击杀顺序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打军官是最傻的?

狙击兵是一种很特殊的兵,他们通常在两军对战时不会直接出现在交战的战场,而是隐藏在旁边,伺机击杀掉敌人。如果狙击手不行动的话,很少有人能发现他的位置。但是一旦他开过一枪,那么位置就会暴露。不管他隐藏得多么好,他打出的那一枪都会告诉敌人他的位置,而后他想要再开第二枪就是很难的事情。因此狙击手开出的第一枪至关重要,必须要打中一些特殊的人,才能使得战场局面发生变化。



有人就在想,既然如此,那么狙击手最应该狙中的第1个人就是敌军中的高官。这种想法是没错的,但是操作起来却发现不可行。敌人也不傻,怎么可能将最重要的指挥级别的人物放在危险的地方,从而让狙击手来击杀他们呢?所以,狙击手们很想杀这些高层人物,却没有下手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将目光放在其他地方。在战争的规模不同的时候,战争场地不同的时候,他们需要狙击的对象是不同的。



在大部队作战时,狙击手首先会击中的是一些技术兵。比如打炮的炮兵,发通讯消息的通讯兵等等。这些兵在任职之前,都会先提前做培训,若他们一出事,想要再补充这类人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情。这样一来,敌方的局势就会暂时被打破,这对他们来说就会形成有利条件。而在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时,他们就会随意打中一个最先出现在他们视线中的人。但是打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打中他的要害,不能让他直接死亡。当看到队伍中的战友受伤,后面的人就会赶忙上前将他带下来治疗,这就会有更多的人暴露在狙击手的视线范围内。他就能趁着这一场混乱,多打死一些敌人。



而在越战当中,狙击手最需要注意的敌人就是敌军中的狙击手。因为在这样空旷的地带当中,高层很难找到隐藏的地方,如此一来,他们就暴露在了敌方的狙击手视线里面,安全性就没有办法控制。只有赶紧找出敌方的狙击手,然后快速的将其消灭,这样才能对高层的指挥官的安全有保障。所以在这样的战争中,其实可以说是狙击手和狙击手的对战,就看谁先找到对方消灭掉。

综上来看,在战争中狙击手的重要性很强,他们发出的第一枪也至关重要。但至于这第一枪应该打在谁的身上,要根据作战性质,作战场地来区别对待。


紫禁公子


很多人认为在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应该第一个狙杀对面的军官,而且还列出从总统到军队基层军官的优先级,实际上这种看法有些太想当然了,也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首先,在真正的战场上,敌方的高级指挥官一般都会在指挥所里,如果狙击手能够在狙击镜中发现敌方高级指挥官,那说明己方已经推进到对面的指挥核心区域了,也就没必要狙杀了,直接让一队步兵冲上去解决战斗就可以了。

在我的印象中,被狙击手干掉的倒霉蛋好像只有一个,就是因为头盔反光被杀的日本军官饭冢国五郎,还是死后被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他也算不上被狙杀,只是他带着反光头盔摆pose太嚣张了,然后被我军老兵顺手干掉了。

就算是有级别高点的军官来到战场前线,他也不会暴露出自己的身份。比如在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作为主角的军医道斯刚刚来到冲绳岛前线,手臂上还绑着标志着军医身份的红十字袖章,结果立即被经历过数场战事的老军医摘掉了,因为日本的狙击手专门打军医。所以在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和将领都会让自己变得普通再普通,不会标新立异给对面狙击手机会。

同时我们从日本狙击手专门打军医的这一信息来看,战场上的狙击手应该是重点杀伤有着特殊作用的士兵,比如背着治疗包的军医,机枪手和背着电台的通讯兵。这些士兵都非常容易辨认,而且他们的狙杀价值要远远高于普通士兵。至于狙击手在战场上要第一个优先狙杀的人,我想应该还是对面的狙击手。

得多人应该都听说过白色死神西蒙·海耶,他算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狙击手了,一共狙杀了542人,是世界最高狙杀记录的保持者。而西蒙·海耶之所以在1940年之后再也没拿起狙击枪,是因为他在1940年的时候被一颗达姆弹击中下颚。达姆弹在二战的时候就已经被禁止步兵使用了,只有少数狙击手才会使用。所以对于狙击手而言,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敌方的狙击手才是第一个优先被狙杀的对象,其次是各种有特殊作用的士兵。当然如果对方指挥官要是脑袋秀逗了出来找死,狙击手也不会放过他的。

问题中还说到了为何狙击手第一个杀敌方军官太傻了,我想应该是敌方的军官被狙杀,会立即引起敌方狙击手的注意,确定你的位置,从而给自己带来危险,就算是狙击手运气爆棚干掉了一个将官,马上就会被随之而来炮火覆盖消灭掉。当然,这也是假设,狙击手也不太可能在战场上遇到一个级别较高的军官。一般在战场上死亡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是被炮弹炸死或者陪舰艇一起沉海的,乱枪打死的都很少。

呵笔寻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狙击手》传令兵》炊事员》军官

狙击手第一目标,当然是敌人狙击手。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二战著名狙击手,基本伤亡在3种东西下:火炮、地雷和敌人狙击手。

火炮和地雷,狙击手无法对付,但敌人狙击手则不同。

最著名的芬兰白色死神西蒙.海耶斯,就是被苏军1名狙击手一枪打穿了头部,差点死去。

西蒙尚且如此,别的狙击手就更别说了。

所以,第一目标是狙击手。

第二是传令兵。

当然,这是90年代之前,传令兵还大量存在的时代。

当时通讯设备落后,经常出现故障,因此传令兵就非常重要。

因为他们是传递重要信息的士兵,一旦被杀就会导致军事作战出现严重的阻碍。

在一战、二战时期,狙击手全力狙击通讯兵、传令兵。

希特勒曾经得过两枚铁十字勋章。如果不是第二枚一级铁十字勋章,那么二级铁十字也没有稀奇。

为啥?

希特勒是传令兵,是战场最危险的兵种,穿越前线时随时可能被狙击送命。

只要能够活到战后,最低程度会有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

第三是炊事兵。

想不到吧。

其实大家看看德国电影《斯大林格勒》就知道。

当时苏德两军阵地犬牙交错,后方每天只能送一次饭。

就是这一次饭,也需要炊事兵勇于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摸到前线。

如果炊事兵被击毙,后方就必须再安排别人送。

连续2个炊事兵死了,后方往往会中止当天运送食物。

那么,前线的士兵就得饿肚子和缺乏饮水。

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士兵士气大减,有的甚至因缺乏饮用水和食物放弃阵地。

美军曾经规定,如果一线官兵长期无法得到必要的补给,比如食物和水,在无法坚持情况下可以投降。

第四是军官。

狙击手很少对军官射击!

基层军官比如排长、连长之内,射死了意义不大,无非让副手接任而已。

军队中都有大量副职军官,随时可以接替正职的工作。

而营长以上军官,狙击手一般很难捕捉到,更别说射击了。

当然,如果有机会射杀敌人的将军,那会大大鼓舞士气,只是这种情况极少而已。


萨沙


别瞎猜乱想了。狙击手的主要任务是:

以破物资为主,击毙敌方人员为辅;具备强大物资破坏能力者称为反器材步枪;其部署以战术为主,但是能够发生战略性效用;亦即击毙敌方指挥人员得以阻却敌方行动;若击毙敌方交通载具操作人员得以干扰或退却敌方行动;若击毙敌方通讯人员、自动武器操作人员或重型武器操作人员得大幅降低敌方战力;或者击毙敌方狙击手以提升部队士气加强区域安全性。



天马行空的老兵


因为被不懂军事常识却又喜欢胡编乱造的自媒体人给带到沟里了,如果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你会发现即使点开一万篇相关文章无一例外都是说狙击手为了保命只会遵照先狙杀对方的狙击手,再狙杀对方的技术兵种,最后才是军官的所谓“顺序”,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名军官和一名通讯兵出现在射击范围内时狙击手应该先射杀那名通讯兵,而不是军官。而事实上如果狙击手在战场上发现敌方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时会毫不犹豫地冒着暴露的危险将其击毙!军官对于一支部队而言是首脑,是带领部队发挥作战能力、打胜仗的核心人物,你能想象一支群龙无首的军队会把仗打成什么样吗?恐怕连撤退这样的命令都会执行得像溃败,就更别提进攻了。正因如此,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才会将军衔设计为远距离低可辨度,目的就是减少军官因军衔而暴露行踪惨遭狙杀。不仅是现在,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场上甚至不允许士兵向军官敬礼,因为一旦军官行踪暴露,敌方会不惜一切代价、使用一切手段来展开针对军官的攻击,因此狙击手放过敌方军官而选择狙杀其他目标的行为才是真的傻。下图为影视剧中体现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形象的截图,真正的战场上狙击手不会为了狙杀低价值目标而暴露行踪,当敌方军官出现时无论如何都是要将其击毙的。

伺人不备,突然袭击——战争中军官是狙击手难得的狙杀目标

狙击手是藏匿于隐蔽且开阔场所使用精准的轻武器对特殊目标或者重要人物进行远距离摧毁和暗杀的一种职业。现在人们常常把经过特殊训练,掌握精确射击、伪装和侦察技能的射手称为狙击手。狙击手已经成为今天特种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狙击手常常是特种战斗行动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狙击手在孤独而漫长的潜伏中就是为了等待敌方重要装备和人物的出现并将其摧毁或射杀,其中“重要人物”指的就是敌方的军官,比如二战时期德军著名狙击手马蒂亚斯·海岑诺尔(射杀记录为345人)所总结的经验: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如果能击毙敌军军官,往往能够挫败敌人的正在展开的军事行动,甚至能影响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狙击手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城附近因放过一名美国军官而改变了历史:当时弗格森在125码(114.3米)距离上瞄准了一名美军军官,由于这名军官转身离去,弗格森可能是因为绅士风度而没有向他后背开枪。而被他放过的这名军官正是领导美国独立的乔治·华盛顿。与此相反的是,1777年10月7日,北美大陆军肯塔基步枪队中的一名狙击手墨菲在萨拉托加战役中击毙了率队侦察的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弗雷瑟的死直接影响了战局,导致英军将领约翰·伯格因的突围计划破产,萨拉托加战役由此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狙击手墨菲射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分量的一颗子弹,如果当时狙击手墨菲遵照了所谓“狙杀顺续”而放过了英军将领西蒙·弗雷瑟将军~~~后面的事作者都不敢往下想象了。下图为错失狙杀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机会的英军狙击手帕特里克·弗格森上校,他使用的狙击步枪为普通的前装燧发枪。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正确理解狙击手“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的警世名言

我想传言中产生“狙杀顺序”的源头应该是来自于“同行是冤家,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这句话。这确实是世界各国的狙击手都会谨记警世名言,但是这并不是原则,更不是规则,因为以“消灭敌方狙击手”为优先的狙杀只会出现在势均力敌的战场环境。当敌我双方都在战场上拥有潜伏的狙击手时,狙击手的首要任务确实是展开反狙击战,因为在我方狙击手对敌方重要人物和装备产生严重威胁的同时,敌方狙击手对我方同样具备相同的威胁,一旦出现上方狙击手对峙的情况时军官和重要装备是不会轻易出现的,因此更不会发生“狙杀顺序”这样的可笑现象。如果在险象环生的狙击战中仍有军官冒险出现,那说明派出军官的一方即将针对对峙局势展开战术调整,此时这位冒险出现的军官极有可能改变战斗局势,最终影响这场战斗结果,因此他的价值超过战场上任何一个目标。此时另一方的狙击手会不惜冒着暴露和被狙杀的危险将这名军官击毙,得手后迅速转移隐蔽。倘若遵照了可笑的“狙杀顺序”而放过对方军官,那么当对方成功调整部署后,随之而来的必将是对己方毁灭性攻击,最后可能导致战败。或许放过军官的行为暂时保住了自己性命,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因此“消灭敌方的狙击手,是自己的首要目标”这句话更像是狙击手在狙击战中的的行动指南,当射击范围内出现敌方重要目标时没有不狙杀的道理。下图为北非战场上正在与通讯兵分享咖啡的德军陆军元帅隆美尔,如果这一幕出现在狙击手的瞄准镜里,狙击手为了表现自己不傻,是不是应该遵照“狙杀顺序”放过元帅转而射杀负责电台通讯的技术士官呢?

综上所述,狙击手在作战时是不存在所谓“狙杀顺序”的,战争并不像游戏中那样的单打独斗和斗勇斗狠,而是一种有组织的高效杀戮行为,只有将敌方的重要目标成功狙杀才能提高战争效率。如果真的遵循了“狙杀顺序”,不将出现的军官狙杀,而是选择了军官身边的炮兵、通讯兵作为狙杀目标,那将是比丢了西瓜捡起芝麻还傻的事。炮兵死了,火炮可能会失去威力;通讯兵死了,可能会造成通讯不畅。但是军官死了,可能诸兵种都会因此失去战斗力。就好比抗战时期被八路军击毙指挥官(即阿部规秀)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了遏制该部的混乱局面和被八路军全歼的危险,日军高层甚至不惜冒险将毫无跳伞经验的新指挥官用飞机空投到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来接替指挥。可见军官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试想,如果当时八路军击毙的不是阿部规秀,而是一名拉电话线的通讯兵,还会不会对侵华日军高层乃至全日本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下图为阿部规秀被击毙后连续三天进行头版报道的日本《朝日新闻》报纸。


兵器知识谱


狙击手是非常“势利”的,他们开枪专挑官大的主儿,总司令他也敢KO,狙击手之所以很少击毙敌方高级官员,是因为高级官员的都待在大后方!

狙击手其实在冷兵器时代就出现了,当时狙击手的武器就是弓箭。弓箭是古代最重要的远程兵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极为重视使用弓箭,但是各国都非常重视对神射手的培养。


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变法家李悝就曾颁布过“习射令”,他下令如果遇到模棱两可的案件,涉案双方谁的射箭技术更高,案子就判谁赢。此法令一出,魏国人争相练习射箭。

而在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中,魏国大将庞涓也可以说是死在了齐军的乱箭之下。

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齐国军师孙膑的减灶计,轻敌冒进,一直追击齐军来到马陵的一处山谷中。

此时,早已在此设伏的孙膑令人在山谷中的路中央横放一根枯树干,上面刻有““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字,然后又挑选了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周围。

按照孙膑的设想,等到庞涓追击到此地时应该已经是晚上了。魏军发现有一颗刻有文字的大树横卧在路上必定会通报给庞涓,庞涓也肯定会去查看。在夜间要看清树干上的字就要使用火把,所以只要看见山下有火光,就下令万箭齐发,必能射死庞涓。

之后事情的发展基本上都符合孙膑的设想,只不过在实际造作过程中,齐军并没有射死庞涓,但庞涓眼见无力突围,最后也是拔剑自杀了。当然,在有些文献中,庞涓就是被射死的。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虽然没有专门的狙击手,但是各国军队还是比较重视挖掘射箭技术高超的射手。而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军队中,射箭更是重中之重。匈奴人的神射手被称之为“射雕者”,意思就是能够射落雄鹰的人。当年李广就曾碰到三个匈奴射雕者,但这三人都被李广给办了。

不过在欧洲各国刚刚进入热兵器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火绳枪和燧发枪精度偏低,那时的火绳枪在150米外打中人的几率比打中月球的几率高不到哪去,大家打仗都是靠“排队枪毙”,因此根本就不存在狙击这个概念了。

狙击手再度被重视是到了二战时期,在二战中德军、苏军以及芬兰军队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狙击手。这些狙击手神出鬼没,给敌军的心理上造成了极大恐惧。

战后,各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狙击课程,狙击手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兵种。

(西蒙·海耶,芬兰著名狙击手,他在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射杀了542名苏军,其整个军旅生涯中总狙杀705人,是世界上杀敌最多的狙击手,被誉为“狙击之王”)

相比于以前,今天狙击手的装备更加精良。除了狙击手本人以外, 现在还会配备一名观察员,为狙击手提供保护,已经测量距离、风俗、温度等现场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狙击手,帮助狙击手及时调整。(狙击手和观察员)

各国之所以看重狙击手,主要就是相中了狙击手的高性价比。狙击手可以用极小的代价,让敌人付出惨痛的伤亡,并给敌人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惧,因为敌人根本看不到子弹是从哪来的,这种未知的恐惧会极大地迟滞敌人的进攻。

目前世界上最远的狙击记录是由澳大利亚第二特种突击团的两位狙击手于2012年在阿富汗的乌鲁兹甘省创造的,当时澳大利亚狙击手使用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射杀了2815米外的一名塔利班指挥官。

(在阿富汗的美军狙击手)

对于狙击手而言,射杀这种高级军官的意义要更大,毕竟擒贼先擒王,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没有哪个狙击手会将精力浪费在一些没有价值的普通目标上,这不是狙击手该干的的活。狙击手的作用是消灭敌人的高级指挥官,瘫痪敌人的指挥枢纽,打掉敌人的火力点,这才是军方花大价钱培养狙击手的目的。

当然,大家也很少听到狙击手射杀级别特别高的敌方将领。这并不是狙击手不敢或者不愿意射杀敌方高级将领,而是级别越高的将领,其周围的安全保卫措施越高,越不容易射杀,而且高级将领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最前线的。


千佛山车神


这个是不对的,一般来说,狙杀有价值目标是狙击手的使命,如果当前某个军官具备被射杀的价值,那么狙击手就应该去打。



如果把整个狙击行为看做是打什么傻打什么不傻的排列,这才叫搞笑,这已经把战争与CS游戏混为一谈了,简直是儿戏。

一般来说,狙击手分为“前线狙击手”和“任务狙击手”,前线狙击手我们也可以叫“神枪手”、“班排狙击手”等等,他们是战场上为步兵部队设置的精确射手。具体的任务可以大致分为狙击压制、火力点拔除、远距离杀伤、心理造势、阻击掩护等,主要围绕班排战术活动,不会离开这个框架。




二战时的诺曼底,德国人布置了相当多的这种前线狙击手,他们经过狙击手学校的短期培训,拥有带倍镜的枪械,战场上目的只有一个——远距离精确杀手,管你是士兵还是军官,我只打最好打的,杀伤数就是唯一目的。

至于“任务狙击手”也可以称之为“特种狙击手”,他们的职级往往更高一些,接受到任务也与普通的战斗有区别,多以有目的的射击为主,没有必要根本不会随意开枪。他们的具体作战行为受特种作战任务限制,所以得看部队需要你去打什么,哪怕让你杀敌军一条狗,那你也得执行命令。

巴基斯坦在冲突中就曾经拍出过一些特种狙击手来狙杀普通印军,为对方制造压力。



在前线狙击手的步兵班排级活动中,射杀对方有生目标是天经地义的,除非有具体的战术要求,否则射杀对方一个军官是妥妥的战功。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这些前线狙击手的行为影响,造成了军队的制度改革,比如前线不敬礼、官兵服装一致、军衔被淡化隐藏等等。不杀军官?第一个要打的就是军官!不打才是傻!

有些人可能以为军队有顺位制度,所以打军官没啥用,实际说这话的人恰恰没有经历过军营生活。一个发号施令的军官,对部队的士气和指挥有很大的影响。


上图,印巴冲突中被狙击手射杀的印度军官

基层军官被狙杀会造成行动的阻滞和中断,顺位过去的继任者不一定能维持整个行动的顺畅,他要么进行调整要么维持局面,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这属于被狙击手进行了一次大的伤害打击,时间、行动、士气、心理都会遭到影响。

高级军官那就更不必说了,如果有个狙击手在威胁你而你对面有个对方高级军官,作为军人你要做的不是保自己的命去反那个狙击手,而是想办法做掉那个高级军官。



谁敢说高级军官可以随便顺延的?北非一开始杀了隆美尔会怎样?或者突然弄死蒙哥马利?山本五十六被打死对日本海军影响有多大不用说吧?这与狙击手是一个道理,也许改变历史就在你一念之间。



前线狙击手所做的说白了就是普通的步兵作战,地位与机枪、火箭筒类似。对方军官肯定是优先打击对象,哪有什么一二三四?稍纵即逝的战机不抓是傻蛋,电影看多了才觉得有什么不得了的次序。

执行特种任务的高级任务狙击手就不一样了,他们一般不会被投放到正面战场上当消耗品,打的都是特种作战和隐秘任务,具体怎么打,完全看任务布置。很多特种任务的战术部署非常严密,狙击手直接被规定了攻击位置、攻击方式、攻击目标和攻击时机,根本不存在什么先打谁后打谁的做法。



战术布置狙击手作为专家和团队一员,当然可以提意见和参与布置,这个时候怎么打都已经被定下来了。基于特种作战的特殊性,狙击枪不一定会响太多声,但肯定都是与任务息息相关的。



所以说,狙击战这个事物因为影视作品的过度渲染,造成了许多错误认知,不少人都把狙击手代入成战场上那个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技术控场者”,认为他可以进行一场有选择性的酷炫打击,殊不知真实的战场狙击手并不是一只“孤狼”,他也只是整个部队团体的一颗螺丝钉而已。

一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靠合理的战术,不靠麻木的脑袋。


王司徒军武百科


“狙击手”是随着“热兵器”出现而出现的一个词儿。可以看作是“冷兵器”时代的神箭手。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大侠杨过,他能用箭射下千米高空之上的大雕,如果杨过用步枪当武器,那么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狙击手”意思是指用步枪窥伺敌方,远距离伏杀对手的专业士兵。





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手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当时德军挑选了一些护林人员和猎人组成了一支特种小分队,这些人经常猎取野兽,有高超的射击本领。因此对英、法、俄盟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在战争末期,英军看到了狙击手的威力,开始专门招收和训练这种人才,随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

到了二战期间,狙击手成了人们眼中神秘的“冷血杀手”,战场上的指挥官祈祷自己不要成为这些死神的目标,反应抗战题材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剧中王宝强饰演的角色就是狙击手。

由于狙击手专业性很强,这就好比古代会射箭的人不少,但能达到“神雕侠”杨过的水平实属凤毛麟角。

狙击手执行的任务都属于特殊任务,他不以杀死普通士兵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破坏整个战局的程度来衡量。

比如一个狙击手杀死一个高级指挥官就有可能影响一个战役的成败。当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不就是派出了大批的狙击手去射杀时任伊拉克的总统萨达姆吗?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的道理。




教科书上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在战场上,狙击手第一射杀目标就是敌军高级军官,这无可置疑。

但问题来了,敌军高级军官不会轻易出现在前沿阵地上。况且在战场上也有一些特殊规定,那就是士兵不许向军官敬礼,高级军官也不会佩戴自己的军衔,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成为狙击手的目标。

假如狙击手目标中没有高级军官的出现,对于连、排长之类的小军官他根本不屑于顾,因为射杀这些军官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杀一个很快有副手代替。

此时通讯兵、医护兵等技术类的人成了第二射杀目标。亲们想一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失去了通讯兵,失去了和后方的联系,阵地上的指挥官就成了聋子和瞎子,会对战局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护兵也是这样的道理,伤员得不到救治,战斗力得不到及时补充,也会影响整个战局。



狙击手的第三个选择目标就是一些汽车运输线,油罐车以及军需供应后勤兵。尤其对运兵车最感兴趣,这直接影响兵员的补充。这和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样的道理,吃不饱,穿不暖,士兵如何打仗?

总而言之,狙击手是一个特种身份的士兵,是有一技之长的士兵,能练就“百分百中”并非一日之功。

既然如此,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指挥官会根据战场上的形式及时调整狙击手的任务。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击杀顺序,也没有射杀军官是最傻之说。如果能用一个阻击手的生命去消灭一个高级军官,我认为这是一个阻击手最大的荣耀,死又何惜?


秉烛读春秋


狙击手真正作用:监视和精确射击高价值目标 职位越高、名声越高就越是狙击手优先射杀的目标

如1945年冲绳岛战役时被日本兵用炮击炸死的美军指挥官巴克纳将军这样的敌军主帅,就是狙击手最优先的射杀目标。

狙击手不是射击一般的士兵,而是高价值目标,这是狙击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要给狙击手列一个击杀顺序,绝对是:

敌国总统——总理——国防部长——总参谋——作战部长——领军将军——领军参谋——军队中级军官等。

在阿拉伯的美国狙击小队,他们使用的狙击枪是M24 SWS,10月19日2006年

战场上狙击手的优先击杀顺序

战场上的狙击手,目的在于降低敌方的战力,因此其优先击杀顺序是:

敌方狙击手(先保护自己和己方部队高价值目标)——中高级军官——多人武器操作手(如炮手或机枪手)——通讯设备操作员(切断通信)——佩戴有武器的医护人员。

美英原本的狙击手是3人一组:狙击手、观测员、见证人兼警戒人。后形成2人狙击小组,只有狙击手和观测员(观测员同时担任见证和警戒职责)。

战场上的狙击手典型的任务包括:掩护、侦查、监视、追踪、击杀敌方高价值目标、射击随机目标、反物资反器材(即摧毁对方有价值的物资和器材)等。

现在美国军队经常用狙击手来作为FAC前线空中引导来主持空袭人物,和炮兵部队的观察员。

创出目前最长长程狙击世界记录的TAC-50原枪


警察中的狙击手

警察中的狙击手主要作用是监控现场和最后击杀罪犯。由于射击距离一般为100米,加上出于制服目的,警察狙击手一旦射击,都是当场射杀嫌犯,从不击伤。

原因有两点:

1、嫌犯受伤后仍有机会伤害人质;

2、嫌犯受伤后可以射杀近距离的狙击手。

为了自己和人质的安全,因此警察狙击手一般都是当场直接射杀。

20世纪著名狙击手之一沈比利

著名狙击手

1、加里波利刺客沈比利(Billy Sing),澳洲籍华裔军人,在1915年5月到9月的加里波利战役中,经证实的射杀为150名土耳其官兵,如包括未经证实的人数则是201名,奥斯曼帝国近卫军最优秀的狙击手也被其击杀;

2、法兰斯·皮克汉格顿(Francis Pegahmagabow),在一战中狙杀378名德国官兵;

拿着“荣誉步枪”的白色死神席摩·海赫

3、白色死神席摩·海赫,在二战的芬兰和苏联的冬季战争中,用莫辛-纳甘之芬兰制Model 28步枪和其传统瞄具狙杀542名苏联士兵;

4、电影《兵临城下》主角瓦西里·柴契夫,狙杀400名德国官兵;

瓦西里在基辅军人公墓的英雄纪念碑

5、马豪斯·海茨瑙亚,二战德国狙杀排名第一的狙杀之王,经证实击杀345人;创下1100米确认击杀记录;

6、死亡之女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经证实狙杀309人的苏联女狙击手;

7、卡罗斯·海斯卡克,越战中狙杀93人,创下2250米狙杀纪录;

8、罗布·佛龙,加拿大人,2002年创下2430米经证实击杀记录;

9、克雷格·哈里森,英国人,2009年创下2475米经证实击杀2人记录;

10、电影《美国狙击手》主角克里斯·凯尔,美国海豹狙击手,美军驻伊拉克狙击人数最多记录,官方记录是160人,个人宣称是255人,2013年被退伍同袍枪杀;

11、加拿大第2联合特战部队的一名神枪手(姓名还在保密中)创下3540米经证实狙杀IS分子,创下至今最远狙击距离的世界纪录,子弹在空中飞了10秒钟——牛逼!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