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裡過年有什麼習俗?有沒有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

二三的五


春節是一家一年到頭團聚的日子,節前準備年貨,節後走親訪友具體到實際臘月二十三是小年,炸豆腐,炸餎盒,蒸饅頭、煮肘子,蒸五花肉,掃房,移床,挪桌,洗窗簾被單。直到三十晚上換春聯貼喜字,守歲放鞭炮吃午夜迎春飯餃子。初一拜年給晚輩(未婚未上班)壓歲錢紅包。還正月十五逛廟會直到二十才正式幹農活。


守矩老農


後來來瀋陽上學,工作,現在的過年的感覺,就是一個正常的休息了。



MQwang194143529


小時候過年早早的就買新衣服藏到除夕穿,提前買年貨什麼的,有壓歲錢5塊10塊就特高興,有鞭炮🧨有煙火🎆,有過年的氣氛,現在年貨都是夠了就行不夠到時候再去超市唄,壓歲錢100起底但也不高興,沒有鞭炮🧨沒有煙火🎆,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


董小姐105891116


其實我也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沒長大後卻越來越害怕過年

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然後就開始給長輩和親戚們磕頭拜年,拜年時間長達半個月,從初一到十五,親朋好友都要走到;蘭州有小年大十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到十五收盤子年才算正式過完。

蘭州人初一有逛城隍廟的習俗,這天城隍廟人山人海的,人們在這裡上香、聽秦腔、泡茶館、淘古玩、吃小吃,有的什麼也做,就是看熱鬧。

到初五以後周邊鄉村的社火隊、高蹺隊就進城了,在白塔山下的金城關廣場、五泉山等蘭州市著名景點和公園進行表演,特別是永登縣的高蹺和皋蘭縣的太平鼓,都是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下來的傳統民俗表演,作為民俗採風、攝影是大有看頭的。


你好甘肅


以前過年吃餃子,貼對聯,放鞭炮,老街坊串門拜年,給孩子壓歲錢,祭祖等習俗。

現在條件好了,啥時候想吃餃子就吃,反而味道沒有以前香了。為了保護環境政府倡議不放炮,老百姓積極響應,炮不放了。有了智能手機不出家門,親朋好友微信拜年成為當今時尚,卻少了年味,人情味…總感覺現在年味淡了許多,更擔心中國年的傳統文化,會逐漸消失。


梅的小詩園


1、臘月裡殺年豬,請殺豬匠殺豬、鄰居出男人幫忙,殺完豬要請殺豬匠和鄰居吃一頓肉,然後燻臘肉、醃香腸、炸酥肉;

2、製作麥芽糖;

3、製作米花糖;

4、寫福紙,一張紙摺疊後包起來封面上用毛筆寫上對祖先祭祀的話語;

5、上墳掛紙;

6、煮豬頭肉;

5、燒福紙分年夜飯;

7、放開門炮;

6、吃湯圓。

現在年味越來越淡了,傳統的這些風俗承襲的越來越少了,儀式感越來越淡了。現在老家不準養豬,就沒有殺年豬的興奮感了;隨著工業的發展,手工製作麥芽糖和米花糖就成了記憶,大家都選擇直接購買,省時省力;說到福紙,年輕人會寫毛筆字的越來越少了,懂得福紙格式規範的越來越少了,都找其他老人代寫。

傳統風俗和手藝的沒有很好的傳承,百姓生活條件的改善,精神生活的追求層次更高了,所以傳統的年味就變淡了。我爺爺以前是專門做米花糖的匠人,我自己也準備以後找父母把這麼手藝再接下來,不為做生意,只為了過年自己能做個米花糖,也準備好好研究福紙的做法和寫法,以後還是得自己寫自己做。把這些風俗手藝接下去。


書影人生百惑


座標粵西湛江,我們這裡過年太隆重了。舞獅遊神做年例,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幾百年傳統,現在人們越來越有錢,就搞得越大


肖先生呀


現在全國過年都是差不多了,北方都是包餃子,正月初一拜大年,我說一下我們這裡有個習俗,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在我們這用俗語稱為“請家堂”,原本年三十下午各家準備好祭奠的東西去各自祖先墳墓去祭奠,如果請家堂的話,就是幾大家族一塊,把逝去的祖先,按照輩份依次寫在白布做成的大族譜上,統一進行祭祀,年三十把祖先們“請回來”,進行各種儀式,等年初一再把祖先們“送走”,過程其實挺複雜的,但由於咱沒具體見過操作的過程,只能簡單的描述一下,這就是我們這裡我感覺最傳統的一種過年習俗!


小坦克是個兵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多次了,首先改變一下自己過年的心情吧,然後再用一雙美的眼睛,去發現和欣賞過年期間身邊許多美好事物,細細的品味,就像吃橄欖一樣,越嚼越甜、越嚼越回味無窮。

有一句成語叫愛屋及烏,也就是說你喜歡的一個人的時候,連這個人家裡一切,在你的眼睛裡都覺得賞心悅目。過年時,你見到家鄉親人的歌聲、笑聲、讚美聲、喝彩生,一定會讓你感到耳目一新和流連忘返,年味就會油然而生。


求圓4


老風俗不談了,太長!

新風俗是逃離這座城市。

平時找不到停車位的小區裡,只有三、五輛車,也沒人走動,怕汙染又不敢放炮,感覺這年也是冰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