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个人乙肝病人,大家也都在一起吃饭,餐具也没分,这样会传染吗?

会飞的雪兔子


先声明一下!不要谈乙肝色变!乙肝传播途径只有三种!血!母婴!性!一起吃饭!握手!拥抱!都不会被传染!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如果你家人是携带者!携带者跟正常人一样一样的!不需要分餐具的!就算是乙肝发病期间!你家人传染给成年人几率微乎其微!成年人免疫力健全!一般是不会感染慢性乙肝的!被传染也是急性的!急性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治愈后自身会产生乙肝抗体!除非被传染的人免疫力极其低下!才会感染成慢性乙肝!但是他能传染给小孩!小孩免疫力没有发育完整会被传染!前提是你家人跟小孩过于亲密 而且是在发病期间!所以如果你家里有小孩!最好分餐具使用!小孩被传染基本就是终身携带了!也就是慢性乙肝!如果是携带者就没事!携带者身体里的病毒量都检测不到!想传染都传染不了!就算在发病期间!只要你的家庭成员没有做过大手术在恢复期!或者别的疾病造成免疫力低下的!都不会被传染!


琵琶虾跟我走


让我这个资深感染科专业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乙肝是什么传播并感染的。现在研究认为,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么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但是,如果说这三个传播途径都是要经过伤口或其他途径进入血液而感染,也就是说,本质上都是通过进入血液感染,是不是要更容易理解一些?包括母婴传播和性传播都是需要在有破损存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感染的。

性传播是病毒通过性器官之间的摩擦造成的破损而进入;母婴传播是在孕期和生产的时候,病毒突破胎盘屏障和新生儿的皮肤粘膜破损进入。在日常生活中,普通的生活接触,在没有血液暴露和伤口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是不会被感染的。

家人相处,包括一起吃饭、住在同一个地方、坐同一条凳子、共用公用的东西如碗筷、共用马桶和水龙头、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等方式,不构成感染的条件。

另外,担心的话,全家人都可以去查一下乙肝两对半。有抗体的,说明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不会被感染;没有抗体的,可以去注射乙肝疫苗来获得抗体,从而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这叫预防为本。

总之,家人之间如果没有皮肤破损、伤口存在,或者有伤口采用了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是不会被感染的,不要有任何的嫌隙。这样,一家人才能其乐融融。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这样的问题到处都有人问,说明大家对乙肝的传播途径还是不了解。中国14亿人口,始终有大量对乙肝不了解的人群存在。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血液、性传播,就是说妈妈怀孩子、生孩子的时候容易传播给孩子,输血或者微量血液传播也会导致乙肝传播,男女之间发生性生活如果一边有乙肝另一边没有保护抗体那么就有可能被传染到乙肝。这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

消化道是不是传播途径呢?目前可以肯定的说,不会,不是。消化道不传播乙肝病毒,也就是说,一个乙肝病人跟你一起吃饭,共用餐具,假设乙肝病人口里面有乙肝病毒沾染到了筷子,筷子夹菜,菜里面污染了乙肝病毒,然后你夹菜,刚好夹到了乙肝病毒,从而吃进去你的肚子里面去,会不会感染?一般不会。因为这么点的乙肝病毒,进入的消化道后能起到什么作用?消化道要有明显的破口流血时,进入大量的乙肝病毒,那是有可能的,但这种可能性不大。

更重要的是,现在小孩子一出生都有注射乙肝疫苗了,几乎小孩子都会有乙肝保护抗体,如果没有,学校还会要求再注射疫苗,直到产生抗体为止,只要小孩有保护抗体,就不怕。大人更加不用担心,大人即便没有注射过疫苗,没有保护抗体,也不怕,因为90%的大人在接收到乙肝病毒感染时都能成功地杀灭乙肝病毒,而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怕什么呢?

所以,家庭里面一个人有乙肝,大家要做的事就是检查其他人有没有抗体或者也有乙肝,如果大家都有保护抗体,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该吃吃该喝喝。如果大人没有乙肝抗体,刚刚不是说了么,90%以上的大人都不会有事。


李鸿政医生


有一定的感染几率,不过极小,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几种,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除了这几种途径之外,一般的握手、拥抱、同住都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

乙肝病毒存在于乙肝患者的尿液、唾液、血液、乳汁中,而共餐即使是把乙肝病毒吃进肚子里,也不会被消化道吸收而感染,因为消化道没有可供传染的受体。

但是在就餐的过程中,万一双方的口腔破损,乙肝病毒就容易通过破损皮肤,进入血液中,此时,被感染的概率就会提升,需要注意。

家里有乙肝病人,家属最好去做个乙肝五项检查,一是看自己是否感染了乙肝,二是可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降低感染率。

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 HBV 可达到 95%,但需注意的是,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只有3-5年,超过这个时间需加强注射,当抗体滴度降低到保护值(10mIU/m1)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肝病医生许玉华


能理解楼主的紧张,毕竟还没有医疗手段可以根治乙肝,只能是抑制和预防。

但是,不是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具有传染性。

乙肝常规检测手段是乙肝五项,可以判断是否有感染乙肝病毒,常说的大三阳、小三阳也是根据这五项指标判断的。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具有传染性,还有另一项定量的指标,乙肝DNA检测,用来判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和可传染性 ,只有这项指标超出标准时,才具备传染性。

所以,如果您说的乙肝病人,只是检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具备传染性的话,完全不用担心,不会传染的 ,当然还需要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防复发,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肝脏,比如不要饮酒,少熬夜,多运动提高抵抗力。

如果的确是具备传染性的,那么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预防,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确保有抗体,而且,要定期复查乙肝5项,如果抗体变弱或消失,需要及时补种。只要其他家人都有抗体,是不会被传染的。

如果是乙肝患者是母亲 ,那么怀孕前要先咨询医生,医院有方法可以预防母体传染给孩子。

回到楼主的问题,乙肝患者的唾液、血液、体液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但要传染需要进入对方的循环系统,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母婴、性。一家人一起吃饭传染的可能性是极低极低的,因为乙肝病毒是存在患者的唾液里,共同夹菜的时候可能会沾上患者的唾液而有病毒,只有对方正好口腔或消化道有伤口,病毒才可能会通过伤口进入身体血液循环系统,然后被传染。否则是不会的。


康愉子




想想也是这个理,所以有以上这些想法和做法也很正常,但主要还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乙肝是如何传染给人不是太了解,以至于有以上这些想法和做法,大多数人只知道乙肝会传染给人,所以会认为和乙肝患者接触或者是乙肝患者的唾液就有可能会传染疾病。

乙肝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

①血液传播:需要输血的患者输入了被乙肝感染的红细胞、血浆等血制品,或者如吸毒的共用注射器传播,也包括私人诊所或者医院共用注射器传播等等

②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以及性生活混乱的人

③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宫内感染或者产道感染

④医源性传播:常见的有补牙、修面,主要是使用的器械如口腔器械、内镜被乙肝病毒污染后处理不当或者消毒不彻底造成的

⑤大家一起生活密切接触而传播:

密切长期接触血液、唾液、尿液胆汁以及乳汁均可污染生活用具和物品,主要经破损的皮肤粘膜而不知不觉被感染:如共用碗筷、茶杯、牙刷、毛巾等等均有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可能,但一般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乙肝病毒含量很低,通常很快被消灭,所以此类传播不多见.

皮肤粘膜破损后生活上密切接触而传播,所以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和吃饭一般不会被乙肝病毒感染,除非皮肤破损。有乙肝抗体的一般是不会轻易感染乙肝的,如若家人没有乙肝抗体的话,建议还是分开碗筷,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并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由于乙肝危害极大,建议定期体检.而对于已被感染乙肝的患者,也要定期检查 ,选择正规权威有保障的医院,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应对,不要有病乱投医或者私自用药,因为此举会导致乙肝病毒变异或者加重病情.同时适当锻炼,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

从以上可以看出,乙肝虽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传染病,但科学技术发达今天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熟悉并真正掌握乙肝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知识,认认真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风险降到最低.

其预防措施如下:

1、控制感染源:加强管理,必要时对乙肝患者治疗和隔离,密切观察接触者和严格筛查献血者

2、阻断传播途径

①推行健康宣教

②加强血源管理,提倡并推行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对医疗器械严格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等等

③防止水平传播:注意个人以及饮食卫生

④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3、保护易感人群

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乙肝主动免疫,即注射乙肝疫苗,体内抗体滴度只要达到10国际单位/毫升基本上就可以有效预防,在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以及密切接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作为商业用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用药的依据,不能代替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建议,如有身体不舒服,请及时就医。)


佳园道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也就是母亲直接传给胎儿或者在分娩时候传染胎儿,和输血,手术,针刺,公用注射器牙刷等传染给他人。

一起吃饭,虽然没有分开餐具,但是并没有存在消化液的交换,比如说你俩一双筷子,乙肝患者用了你再用,而且特别凑巧的是,你俩同时都有口腔溃疡,而且有刚好有病毒进入伤口,这样的传染概率,真的是超级超级低了!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人都会传染,只有大三阳,或者乙肝病毒正在大量复制的时候有传染力。如果病人并非处在传染时期,那么一起吃饭是安全的。

其实在目前的绝大部分人中,都会接种过乙肝疫苗,身体里面已经产生了抗体。所以在日常的普通接触中,一般是不会感染乙肝的,不需要过度紧张。也可以进行体检,看看体内要是没有了抗体,可以及时进行补种。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乙肝是传染病中的一种,乙肝患者是被许多人觉得恐怖的存在。其实接触乙肝患者并没有这么可怕。

我们都知道,传染病的三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不是所有的乙肝患者都有传染性!我们现在判定是否患有乙肝主要依据乙肝五项和乙肝病毒DNA的测定。乙肝五项监测中,只有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和HBsAg、HBeAg阳性时才有较强的传染性,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较弱的传染性,其余的均没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测量中HBV-DNA定量分析大于1000cps/ml,说明患者体内有乙肝病毒,有较强的传染性。HBV-DNA定量分析的值越大,体内病毒数量越多,病毒复制活跃。我们接触的乙肝患者如果没有传染性的话,我们接触肯定没有问题。

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消化道不是它的传播途径。一般的日常接触和一起吃饭不是传染,当然要是你们一起出现了口腔溃破的话,还是有一定概率感染的。

乙肝的易感人群主要是儿童、老人、孕妇以及一些不注意卫生或者体质偏弱的人。当然随着人工主动免疫实施,也就是提前打乙肝疫苗预防感染。被动免疫是对HBsAg、HBe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这些措施都能很好的避免乙肝的感染。

只要及时使用疫苗,产生抗体;或者避免自己口腔窥破,至少不能和乙肝患者一起溃破;或者确定患者是不是有传染性。如果我们做到了上面的一点或者全部,一起生活是不需要给自己压力的!!


糖尿病联盟


判断一个疾病会不会传染给身边的人,首先要了解这个病原体的传播方式。

所谓乙肝就是有乙肝病毒感染,病毒主要侵害肝脏,但是有相当长的潜伏期,而且病毒在体内可能进入静止状态。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免疫学的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乙肝,感染乙肝的人主要表现为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或者是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

这几个指标里面,表面抗体是保护性抗体,是表示体内存在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是一个好抗体。


(盛行一时的乙肝歧视!)

重点来了,敲黑板!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不包括消化道传播途径!所以即使有乙肝,也完全不需要和其他人进行餐具隔离!

为妇产科医生,再唠叨一下关于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滞。

规范产检的孕妇在孕期都会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如果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医生会登记在册,而且在分娩后新生儿会可以及时免费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

另外,没有证据表明经阴道分娩会增加母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率,因此乙肝病毒感染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乙肝产妇完全可以尝试经阴道分娩。


妇产科小超人


一般情况下,和乙肝病人/携带者一起吃饭是不会被传染的,但作为家庭成员,属于密切接触者,有被传染的风险,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只感染人类和猩猩,归属嗜肝DNA病毒科哺乳动物嗜肝DNA病毒属。体液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感染。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有家庭聚集性和种族倾向性两个显著特点。

乙型肝炎不是肠胃道传染病,所以题主的家庭成员一起吃饭、共用食具一般不会传染乙肝。但作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如果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还是有被传染的风险。如自己口腔粘膜有破损的、刮须刀、牙刷和盥洗用品公用的等情况均有传播乙肝病毒的风险。特别是夫妻之间过性生活可以传染乙肝。如果家庭成员有乙肝的,其他成员要想有效预防乙肝,特别是夫妻之间,应该先检查乙肝五项,如果乙肝抗体是阴性的,可接种乙肝疫苗。当然,成年人即使被乙肝患者感染,只有约10%变成慢性乙肝患者,危害一般也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