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被喊去加班当场辞职,是年轻人太任性了吗?

艾華戀萌



办公室那点小事


看到这个新闻,想起自己刚毕业的时候,好像也是如此,那时候一直在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师,一到节假日就要请假出去玩,每次请假都是抱着不让请假就辞职的想法。

所以我觉得也不是年轻人任性,而是他们才从学校踏入社会,还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更不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毕竟不用养家糊口。而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你看中年人对节假日加班的态度就理性多了,因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要还车贷房贷,不是愿意加班而是不敢不加班


小猫漫步人生路


首先,国庆假期,与春节假期都属于长假,作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长假机会,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回家探亲或者出游,毕竟机会难得,年轻人更不会放弃这种休息的机会,毕竟机会难得,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这都会在此时间有假期,当然也会有很多生产企业,职能单位还要加班,这就要看自己所属的单位性质和实际情况了。

其次,年轻人精力旺盛,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娱乐的时间普遍还是很重要的,有些年轻人或许工作当中很出色,生活当中也是需要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做规划,节假日出行,周末聚会等,可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规划。

然后,要看,假期加班的具体计划在哪里,为什么加班,是自己没有完成,还是单位事情较多,需要临时加班,原因很多,年轻人加班,也要看实际情况,都在加班,还是部分加班。


小三皮


十一假期被喊去加班当场辞职,是年轻人太任性了吗?


首先,所谓假期,难道不是大家休息的自由时间?现在这一代人,各种压力已经够大了,好不容易有个休息时间放松下,被喊回去加班肯定不乐意。

其次,十一假期,算是一年中除了年假最长的假期了,大家伙儿一般都会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好如何度过这难得的假日。喊回去加班意味着所有计划全部泡汤。即使有些人只是想呆在家里睡个三五天,那也是属于自己的合理合法的安排。

再来,平常加班加点想必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会忍受。十一假期还得加班,如果公司提出合理补偿,相互沟通之后达成一致认可,那是双方自发自愿的结果,并无任何异议。而既然他会当场辞职,说明这加班是公司提出的无理的要求,是一种剥削。

身处如此文化氛围的公司,个人来说,如果在该公司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忍耐不失为一种选择;然而,如果可选性较多,为何要委曲求全?

当场辞职,可能也有任性的成分,但这更可能是他表现愤怒的一种方式。


幼幼本幼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本来公司就经常加班加点不给加班费,还有各种形式主义,十一前刚好找到工作,公司还要压榨最后一点空间那就果断辞职正好办理离职手续。

2本来就经常加班加点,工资与付出不成正比好不容易有时间去休息,结果来了一个假期加班不加钱,瞬间觉得这是赤裸裸的剥削,辞职。

3本来就是兼职临时工,假期加班也不多给钱,辞职也无所谓,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4跟上级,领导有很深的矛盾,刚好趁着这个机会辞职

总之,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简单,时代变了,年轻人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指尖翱翔


其实,年轻人爱换工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显示,现在的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随着年龄递减。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更是仅仅在职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工作不开心,走; 公司要加班,走; 感觉不太适合,走…… 似乎,年轻人离职已经和任性这个词挂上了钩。 但是,频繁跳槽,就是不稳定? 分析年轻人频繁跳槽的原因,未必都是冲动。


(1)回报匹配不上努力 作为老板,不可避免地想让员工能够加油干,甚至拼命干,但既想马儿跑又不给吃草,当回报远远超过付出和努力,员工的心注定要凉。 多少次,老板曾拍着你的肩膀说:“好好干,下次升职加薪肯定有你的份儿” 刚进职场的新人还能信以为真,时间久了,才会发现“老板的嘴,骗人的鬼”,同样的话不知道对小张小李说过多少次了。 对于这类老板,90后惹不起只能躲了。

(2)三观不合 工作这几年感受很明显,三观不合的工作,比工资少还可怕。老板的三观,其实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其实很主观,有些人觉得公司就要往前冲,赚钱要快。有人觉得慢工出细活,要做精品项目。 如果这些基本共识,员工和老板无法一致,赚再多钱也会觉得很烦。

(3)行业或者公司不景气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变快,行业变化也逐渐加剧,曾经的铁饭碗再也不全意味着稳定、高薪,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杂事,以及一眼望到头的出路。 对于敢于追求的90后而言,不会有太多顾虑,死守着那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 他们只想找个顺心的地方上班,而不是每天都丧得像是去上坟。他们对工作,也像对爱情一样,越来越不想将就了。 通常,我们认为频繁跳槽是大忌,甚至会以在一家公司待几年为标准来衡量员工的忠诚度。 职场初期,如果发现工作不适合自己,还一味相信坚持就能有所成,无异于增加机会成本。这时,跳槽反倒是开辟一条新路。 在我看来,跳槽至少有这么几个好处:

(1)看清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活了20多年,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屈指可数。在家,有父母;学校,有老师;到了公司,还有你的上级同事。 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只会一味的随大流,在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中得过且过。 但如果你想改变,跳槽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它能让你去遵从自己的心,尝试新的选择,从而找到一份能够点燃你的激情的工作。 (2)升职加薪 招聘顾问公司华德士2019年中国薪资调查中预计,转职跳槽的人资薪涨幅可以达到15%-20%,而留在原地的资薪涨幅只是稳定在6%-8%之间。 公司内部确定工资的规则,和你找工作时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已经入职,那么你工资的增长,和外面劳动力市场就不再同步。 网上有句话形容得很准确,“找工作时是市场经济,入职之后是计划经济”。 因为同一家公司升职的机会是有限的,那么同等优秀的人就可以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的上涨。 (3)找到那群对的人 对于90后来说,有时工作本身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否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去做点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就更需要不断地尝试,才能发现所在团队的各种风格,从而找到那个适合自己的团队,这样的团队匹配度较高,工作的效率会更高。 如何找到那群对的人,也是可以通过跳槽来实现的。 相较于70后、80后,90后的跳槽行为更多,因为他们敢于止损,并且相信好工作并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出击,跳槽就是这样一个主动选择的过程。 辞职之前,你应该考虑的几件事。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只有数十年,并不是真的一言不合就跳槽,如果你最近有跳槽的打算,接下来的三点可以作为你的参考。 (1)你的主要困扰,辞职能否解决? 每个人的职场都会出现问题,每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同。跳槽前最该想清楚的是,你的工作不开心,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 更直白点,你可以把跳槽分为:被动式跳槽和主动式跳槽。 被动式跳槽就是别人的问题。比如同事不省心,工作不配合;领导不给力,为团队争取不到好的资源;老板总是画大饼,却不给你和能力匹配的工资。 这些问题都会给现有的工作产生阻力,导致员工无法全心投入到工作的状态中,只能力不从心的裹挟向前,久而久之,就会想要“逃离”。 而主动型跳槽,则是出于自身原因。 比如能力不够,无法胜任工作; 待在公司学不到新的技能,现有的培训和晋升机制满足不了自身发展; 或者干脆就是不想加班,希望工作之余,拥有自己的生活……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先要问问自己:只有跳槽才能解决问题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如果是环境问题,那么就要分析,你能不能在下一份工作找到所谓的理想环境,还是只要状况稍有改善,就能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是自身问题,那更要认真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份不加班的工作,又能不能在这样一份工作里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2)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辞职后你要怎么发展? 辞职之前还需要考虑:如何做一份合适的职业规划? 第一,是分析自己。 人格特质理论讲到,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分析自己则能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找到擅长的事物,持续发力,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了解行业。 不同行业享受的国家政策利好程度不一样,有些是夕阳产业,有些是朝阳产业。要如何辨别行业发展状况?可以通过关注新闻里的政策导向,来发现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部署规划。

(3)不打无准备的仗 当确定自己的方向过后,不要直接提辞职,你要为下一份工作早做打算,毕竟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宁向东教授曾经说过: 今天这个时代,不会有公司愿意耐心培养你,等你长大,它在意的是你有没有“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能力,也就是“即战力”。 而想要拥有“即战力”,除了需要你在平时拥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还要提前做准备,这样才会让你更加有底气去面对下一份工作,对新工作也能快速上手。 其实,年轻人并不是懒,也不是逃避现实,只是向往“努力工作,也努力玩”的生活。他们既果敢又充满活力,既想拼命工作也想获得片刻属于自己的自由。他们更愿意通过工作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前提是他们碰到能够让他们值得付出的工作。 所以,每个老板都应该学习理解他们,而不是在用过去那一套活到老,干到老的思想去控制他们。 年轻人真的不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