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遊戲,謎語來源自中國民間的口謎,後經文人加工成謎。在宋代出現了燈謎。人們將謎條繫於五彩花燈之上,供人猜測。明清時期,猜燈謎在中國民間十分流行。小編在這裡也準備了幾個燈謎供大家小試。(答案在評論區公佈)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元宵節即是親人相聚的日子,亦是古時才子佳人相識相約相戀的美好節日。元宵節有很多傳統習俗,你瞭解多少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元宵節的頭號習俗當屬吃元宵了。“元宵”取團團圓圓之意,是對家人團圓,和諧幸福的美好祝願。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雖然外表都是圓滾滾的,做法卻不同,南方是包湯圓,北方是滾元宵,一般皆以糯米為皮,內餡根據各自喜好可葷可素、可甜可鹹,吃的時候也是可炸可煮,是每戶人家當之無愧的“C位”食品。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賞燈,是元宵節重要部分,所以元宵節又稱燈節。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描述的便是當時元宵佳節滿城花燈遊人,通宵歌舞的熱鬧景象。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花燈,又名“彩燈”或“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所以人們又稱之為“祈福燈”或“平安燈”。中國自漢代開始即在元宵燃燈,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天燈上寫滿了心裡的各種祈願,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放煙花是中國民間古老的節日民俗活動。以火藥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起初,是專供貴族豪富爭雄鬥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煙火製作技術有了新的發展,逐漸成為節日的禮品。每逢春節、元宵節以及其它重大活動,都要施放煙火助興。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的習俗除了賞燈猜謎吃元宵這些稍“文雅”的,還有劃旱船、舞獅子等熱鬧的民俗活動,體現出一個“鬧”字,才有喜慶氣氛。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月十五“勿”出門,“宅”家團聚過元宵

注:疫情當前,共克時艱,眾志成城“易”起行。在此元宵佳節到來之際不!可思易團隊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希望大家都能“宅”在家,齊過節,多多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