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會不會伴隨一生?

秋天的雨sw


抑鬱症會不會伴隨一生?

先看一組數字吧:

  • 全球約有3.5億抑鬱障礙患者,在17個國家進行的精神衛生健康調查發現,平均20個人中就有1個曾經患過或者是目前正在罹患抑鬱障礙的人。

  • 抑鬱障礙的年患病率為1.5%,終身患病率為3.1%。

(數據來自世界衛組織2012年的統計結果)。

所以,抑鬱症會不會伴隨一生?

答案是有這種可能。比如癌症,有些人手術過後就好了,而有的人手術過後會復發;比如腳氣,有些人治療過一次就徹底好了,而有些人卻是反覆發作,痛苦不堪。

抑鬱症,一直以來都帶有一定的汙名,患上抑鬱症就是可恥的,就是矯情的,就是需要被遠離的,這種觀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佔據著很多人的思想。

當然也要客觀地說,抑鬱症給人們帶來的恐慌、反感或是偏見,也不是全無道理。它的複發率是很高的,並且復發後的治療將更為困難。

發作一次的患者,複發率為50%;發作兩次的患者,複發率為75%;而如果是發作三次以上的患者,其複發率會高達90%。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講,與其去擔心疾病會不會伴隨自己一生,莫不如去想辦法預防復發,儘早識別出復發的徵兆並及時干預,畢竟,它相對高的複發率確實讓人頭疼。


在預防復發前,我們要先搞清楚,抑鬱症復發的可能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藥停了

藥不能停,這四個字不只是在開玩笑,是真的不能停。抑鬱症的成因其實很複雜,現在的研究表明,患者除了情緒出現問題之外,生理上也會產生變化,體內的某些神經遞質分泌減少,重度抑鬱甚至腦部會有變化等等的。而這些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心理和生理之間相互影響,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結果。

既然疾病不是一下子形成的,那治療自然也不能一蹴而就。治療抑鬱症一定要有耐心,而且不能急功近利,該吃藥就吃藥,該遵醫囑就遵醫囑,而不是症狀有所緩解就私自停藥。停藥後的反彈很厲害,反彈之後的治療難度會更大。

我身邊就有個活生生的例子,我一個同事的媽媽患了抑鬱症,用藥一段時間後覺得挺好啦,先自己停藥吧。結果,停了一週之後,反彈的極其嚴重,現在已經給到了最大藥量,但仍然收效甚微。出去抑鬱症本身可能存在的難治因素之外,私自停藥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請遵醫囑,怕復發,就請你聽醫生的。

2、在心理上,那些錯誤的認知並沒有被解決掉。

通常來講,焦慮、強迫、衝動等特質較為明顯的個體容易發生抑鬱障礙。

我們來看看這三種人格特質:

焦慮型人格:以持續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感、自卑為特點。

強迫型人格:以過分的謹小慎微和追求完美無缺為特點。

衝動型人格:以陣發性情緒暴怒並出現攻擊性行為為主要特點,遇事情容易難以自我控制且不計後果,事後感到懊悔但並不能防止以後再次出現衝動行為。

往深了說,這是人格層面的問題,而人格問題會直接在行為上表現出來,與行為對應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不合理認知。

譬如,焦慮型人格總是有深深的自卑感,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或是經常缺失安全感;強迫型人格,會實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一旦不完美就會自責;衝動型人格經常在衝動的行為和因為衝動而帶來的懊悔情緒中過山車,總是認為自己不應該這樣,但又控制不住。這些不合理的認知如果不經過調整,人格上不進行完善,那復發的幾率自然就會大很多。

所以治療抑鬱障礙除了用藥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以心理治療作為輔助。認知行為療法(CBT)就被廣泛應用於抑鬱障礙的心理治療,並且被證實為有效。

3、患者的生活環境及社會支持系統並沒有什麼變化。

抑鬱障礙是心靈上的感冒,而這種感冒又會使身體上產生變化。吃藥解決的是身體的問題,心理治療解決的是情緒問題。

但抑鬱障礙患者如果經常處在一個對他有負面影響的環境中,比如家庭不和睦、比如一直處於一個困難的生活水平上、抑或是持續處在一個緊張的工作環境中無法放鬆,這些都會增加復發的風險。

所以,如果患病之後他的這些社會心理因素沒有變化的話,復發的風險自然也還會很高。

再舉回開頭的例子,一個不幸罹患癌症的人,好不容易治癒了,但是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仍然沒有變化,熬夜、抽菸喝酒等等的,那可不就容易復發麼。


以上就是我個人覺得抑鬱障礙復發的主要原因,那知道了原因,自然我們就可以有針對的預防了:

首先,遵醫囑,遵醫囑,遵醫囑,別私自停藥,醫生說停再停。在這真的要說一聲,不要總是認為醫生在坑誰,他們真的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愛好;

其次,服藥的基礎上最好找一位靠譜的心理治療師或是心理諮詢師,做認知上的調整,去改變那些頭腦中的不合理信念,這會對自己有很大的益處;

第三,家裡如果有抑鬱障礙的患者,請改變一下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多關注一下患者,陪伴對於他們來說相當重要。


當然,也許你都做到了,但還是復發了,畢竟複發率在那擺著呢。

就像你注意各種可能引發腳氣復發的原因,去規避,最後還是復發了,那就治療唄。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不是麼?


鴕鳥說話


不會,醫生基本會跟你講要吃一輩子藥。我自己曾經就是一個雙向情感障礙患者,醫生說這個基本不會斷根,一輩子要吃藥。機緣巧合之下,我覺得不能這樣過一輩子,然後不停的到處尋醫,當然避開了權威的什麼精神醫院。我從吃了幾年的氯硝安定加巴德金加啟維,到現在換了只有三分之二的奧沙西泮只花了三個多月時間。看了心理學的書,中醫,按摩穴位,艾灸,美容院泡澡,自己泡腳還有很多食療,運動等等,我準備花一兩個月全部斷根。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真正的抑鬱患者,只要自己有強烈的慾望,不要被醫生一兩句框定了就覺得好不了。只有自己對自己身體最瞭解,不過我看了很多書的,在調理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好轉反應,如果沒有有經驗的人教,或者書中理論做基礎,很容易對這些反應產生懷疑的,還好我熬過來了。吃的好睡得香,不糾結不埋怨,一切都是最好的,感恩!!!


養生於生活中


抑鬱症會不會伴隨一生?

大家好,我是5分鐘心理,我的回答是:抑鬱症,從理論上是會伴隨一生的,但是現實中是否能夠伴隨你一生,就要看你如何認識抑鬱症,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去應對抑鬱症症狀的發生。

抑鬱症,是情感性精神疾病,也是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屬於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在臨床上以心境持續低落,興趣減少和快樂感缺失為主要特徵。但是抑鬱症的病理發病機制現在並不明確。

我會用心去回答每一個問題,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感謝您閱讀,歡迎您關注。

01,為什麼從理論上抑鬱症會伴隨一生。

雖然抑鬱症的病理發病機制並不明確,但是從抑鬱症的研究和臨床上發現,導致抑鬱症發病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基因

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發生與家庭遺傳基因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家族史上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的親屬,其家庭內的成員同病率遠高於一般人群,並且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而這種遺傳基因是無法規避的。

2,人格因素

在人格特徵中,具有很明顯的焦慮,強迫,恐懼,衝動,易怒,焦躁等特質的個體,及內向,孤僻人員,是抑鬱症的易患人群。

3,心理因素

心理的健康狀況及承受能力,在發生某種事件以後,特別是重大突發的事件,在持續時間2~4個月以上的負面性生活事件,對抑鬱症的發生構成重要的影響,重大或突發複姓的生活事件如失戀,失業,挫折,失敗,離婚,失去親人等情況,也是導致抑鬱症的直接因素。

4,性別因素

從流行病學資料即臨床診斷上來看,女性與男性相比更容易患有抑鬱症,女性在遭受抑鬱病症困惑的危險性是男性的兩倍,這與女性的生理結構及思維方式,也有一定的連帶關係。

5,物質因素

臨床診斷上發現長期飲酒者有50%或以上的個體患有抑鬱症,另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如片類物質,和抑鬱症的關係也與酒精相似。長期沉迷在網絡遊戲之中,脫離現實生活,拒絕與外界接觸的人員,也是抑鬱症或精神類疾病的高發人群。

6,社會因素,

對社會有不滿的情緒或不利的社會因素,工作上發生的問題,家庭的穩定性,經濟收入比較低,在社會中形成矛盾,而遲遲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是發生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7,疾病因素

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者其他慢性軀體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皮膚性疾病等,由於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不斷增加的病痛,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是發生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8,其他因素

環境因素,藥物因素,成長因素,人為因素,生產因素等,都是造成抑鬱症的誘發因素。

以上是已知和發現的抑鬱症又發的因素,當然還有未知和沒發現的因素存在,但是我們堅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會有更多的發現和治療手段。

通過以上因素我們不難看出在人的一生當中,我們是離不開這些因素環節的,所以在抑鬱症患者的治療也離不開隨時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這也是抑鬱症治癒後又不斷復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02,結語

理論上之所以論證抑鬱症會伴隨終身,是有著他理論上的支持,確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離開,我們生存的環境裡所有的產生抑鬱症的因素,正是這樣,要想真正的治癒抑鬱症困難確實很大,特別是現在抗抑鬱的藥物,多以安慰劑為主要成分,真正的作用只能起到減少或延緩病症的症狀發生,達不到根治的效果,這也是抑鬱症患者複發率在80%左右的原因之一。

那如何擺脫抑鬱症伴隨我們一生,這真的主要就靠我們個人的意志,藥物能夠幫助我們控制和減緩症狀的發生和減少,那麼如果我們每一位抑鬱症患者,都能夠真正的認識到了抑鬱症,知道了抑鬱症的發病誘因是什麼?我們就可以很好的針對性的去調控我們的情緒和狀態,特別是心理的反應,不斷通過自我的行為,來增加和強化興趣性和生活性的樂趣及滿意度,調整自我,學會改變導致抑鬱行為和思維方法,阻止在人際交往中導致抑鬱的行為方式和體現,這樣我們能夠達到真正的自我調控來修正自我行為逐步的消除抑鬱症對自我的直接影響和控制,迴避能夠影響心情的環境和事件的發生,通過藥物和心理同時治療,就一定能夠減少和控制抑鬱症狀的發生,而戰勝抑鬱症,回到你幸福快樂的人生。

我是5分鐘心理,非常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的分享和關注

5分鐘心理


抑鬱症就如同醫學上面的糖尿病一樣,不能絕根,只能維護。你平時注意,就一直沒問題。你不注意,那可能就會復發。


01

【抑鬱症是因為心態不好而逐步升級的】

抑鬱症的形成,不是一天兩日的。不會是昨天還是個心理很健康的人,今天就得抑鬱症了。那麼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自我的焦慮心態。焦慮形成的因素特別多。可能是過往經歷的不如意、現實生活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恐懼等,都會引起自我潛意識裡面焦慮的形成。

二、焦慮升級,就是抑鬱。當自我焦慮逐步加多的時候,情緒就會經常發生低落、暴躁,坐立不安,或者夜裡睡眠狀況不好。那就是抑鬱了。

三、長時間的抑鬱陪伴。當自我的情緒處在抑鬱、興趣降低、飲食異常、失眠等症狀持續出現,超過兩週以上,就形成了抑鬱症了。

所以,抑鬱症是心理障礙不及時調整,一步一步逐漸發展而成的。

02

【解鈴還須繫鈴人,心病得需心藥醫】

既然,抑鬱是因為心理對某些事情的過度在意、焦慮為逐步星辰的,那麼想要解決抑鬱症的問題,除了必要的藥物控制,調理意外,還需要心理康復訓練。

從認知上讓患者明白,他所擔心的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或者,用替代的思維來讓對方走出心理上的困境。

外界環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一個人因為工作壓力大,而逐步形成了抑鬱症。那麼再從事高強度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只能從簡單的工作做起,恢復自我的認可度。

通過一系列的認知訓練,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保持樂觀的心態,與抑鬱症說再見。

03

【康復以後的注意事項】

抑鬱症患者康復以後,只要不再重複受到之前同樣的環境或者心理刺激,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復發的狀態。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幾項。

一、積極的生活圈子。結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更多的看到人間的真、善、美,減輕心理不良情緒的壓力。

二、接納自我的認知引導。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不同時期的各種失敗,從認知上接納自己的失敗,它也是自身存在的一部分。

三、活在當下的心態。未來的歲月裡,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是難以避免的,財富並不是永恆的主題。今天的快樂,才是組成快樂生活的基石。


良好的心態,是抑鬱症患者康復前後的最好的一劑藥引子,再好的藥物也不能完全治療抑鬱症。


我是木林,心理領域創作者。喜歡我的老鐵們,歡迎點贊、轉發、評論,能給個關注那就更好啦,期待每一位朋友的認可。

木林談心理


原則上,得過抑鬱症的人確實比正常人容易再次陷入抑鬱情緒,畢竟正常人也不會一直是心態健康快樂的。抑鬱症不對任何人免疫,正常人都會在任何一個時間段得上抑鬱,那麼已經得過抑鬱的人在事件的刺激下重新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不能稱之為持續一生。

不過,實在沒有必要灰心喪氣,放棄希望。像很多老人去世時被發現身上有很大的癌腫瘤,但是依然活到了70多歲。“帶癌高壽”同樣可以鼓舞抑鬱症患者。接受抑鬱的自己,感謝抑鬱,讓我沒有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讓我不得不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從來沒有的深度;感謝抑鬱,讓我最終比正常人更瞭解了人性和心理的奧秘。感謝抑鬱,讓我認得出最愛我的人,在我不犯病的時候我的幸福感遠比以前簡單,我不再追求物質和奢侈,在家人面前就深深的滿足。

抑鬱確實是個愛欺負人的傢伙,我強大它就遠走,我放縱它就回來,把它當成討厭的一個親戚,做好它會探望我一生的準備又如何。在心底說一句:你來啦,這次待幾天?又何妨。


半生春花半生雪


首先要說的是,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問題,按現在流行說法:這是個偽命題。


因為人生下來就具有抑鬱的情緒因子,它和每個人都有癌症因子是一樣的,這是生生死死,都不能消除的人類所具有的情緒。


如是說是“症”,就是抑鬱情緒的升級版,那麼它沒有什麼一生的說法,而是看你是不是經常有刺激源,來讓情緒升級,從而達到“抑鬱症”的病理狀態。同時這裡還存在一個因子,就是我們再做心理諮詢與疏導工作時,經常提到的“心結”。


“心結”越多的人,情緒升級到“抑鬱症”的時間越多,而隨著心結在心理疏導過程中,逐步打開後,情緒得到良好的自我控制,那麼得“抑鬱症”的時間就會越低,所以這一切都由自己控制。



抑鬱症的病發,由:家庭因素、個人成長因素、社會因素、藥物因素、身體因素(DNA譜異變,或久病不愈影響情緒)、突然的天災人禍等原因,誘發抑鬱情緒升級為抑鬱症。


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所接待的抑鬱問題的來訪者,從他們的個案工作總結來說,普通抑鬱情緒,只要自己通過自學或看書,找到自我產生抑鬱問題的根源問題,進行自我疏解,有一部分就能自愈,有一部分無法疏解,需要通過專業心理疏導,進行自我情緒恢復。


有一部分抑鬱症,在情緒自我無法控制的狀態下,就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疏導與療愈,更嚴重的產生幻覺幻聽等現象,或是有自殺傾向的,就需要進行【精神類藥物控制情緒+專業的心理疏導與療愈】,更有甚者,需要做整個家庭的心理療愈。


當然也有小某部抑鬱症者,因為遭遇某些重大事情,或是自制比較強的,可能通過自我調整能自愈,

但同時這個過程也是極具艱辛與危險,稍不慎,就容易出現“劍走偏鋒”的行為。



這裡說明一下: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有過抑鬱症史的人,即使治癒後,以後再次碰到刺激源時,95%的人依然還會復發,這和感冒是一樣的,免疫的能力,只可能出現在特別少有的人群中。


總之,青少年出現抑鬱傾向時,家長要及早與孩子溝通,進行恰當的處理,以免越壓抑越嚴重;成年人出現抑鬱傾向時,及早通過書籍、課程等方式,找到問題根源,儘快化解,釋放抑鬱情緒,嚴重的,需要及早找到匹配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疏導,因為它不能拖,越拖越嚴重,問題會越積越多,心理承受能力會越來越低,心情會越來越失控。


歡迎點贊轉發評論。加油,願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願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strong>

我是宏姐,專職心理諮詢師,擅長分析並療愈各類心理問題,願成為你心路上的良人。

<strong>


宏姐說心理


抑鬱症是一種頑固性的精神疾病,常易反覆。抑鬱症的康復與環境和自身有很大的關係。抑鬱會不會伴隨一生眾說紛紜!個人觀點:抑鬱能不能根愈取決於兩個主體因素。

★自身因素

抑鬱的成因及症狀這裡不多做介紹。《網頁搜索抑鬱症》為什麼說抑鬱能不能根愈取決於患者自身呢?抑鬱症多偏愛於個體性格而延續。個性多愁善感、猶豫不決,心思縝密、愛憎分明、不苟言笑、爭強好勝是抑鬱的高發群體。古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性格不改變抑鬱無法根愈,反反覆覆伴隨一生。江山都能改變秉性的改變,卻讓人感嘆其難。誠然一個抑鬱患者能否根愈?大部因素存在於自身,外力只是暫時緩解。抑鬱雖不是絕症,但其痛苦程度不亞於絕症。從生命中徹底刪掉抑鬱,從改變自我個性開始,只有打破自我性格的禁錮,抑鬱才能永遠離開你。

★★環境因素

環境是誘發抑鬱的第二因素。抑鬱患者一地久居的情況非常普遍,也就是環境固化。周圍人、物、景對患者思維形成印象壓力,也就是進入那個環境抑鬱壓力就會衝表。無緣無故的煩躁油然而生無法控制。俗稱“看哪都不順眼”。有專家說了:旅遊啊!走出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良方。但我們不能總是旅遊吧?那要多麼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支撐啊。好了!旅遊結束了,回到原點。幾天的為續期印象壓力 重進大腦。思維紊亂情緒難控,抑鬱又回來了。改變環境對抑鬱的根愈大有脾益。離開當下環境擇新地重新開始。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在陌生環境中刪除所有的印象系統重裝一個嶄新的你。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就慢慢忘記了抑鬱。

還是那句話抑鬱症會不會伴隨一生?最關鍵的一點取決於自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別人能給的只是稍許的安慰,戰勝自我才是真理。撬動自我本性做嶄新的自己,一切煩惱將隨風飄去,此生無鬱!

祝健康 頭條@慕三子



慕三子


大家好,我是曉愈解心。

抑鬱症是由長期的情緒低落髮展而來的心理疾病。

抑鬱症的前期為抑鬱情緒,如果情緒得不到及時舒解,就可能患上抑鬱症。

抑鬱症並非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確診抑鬱症不代表患者會抑鬱一輩子。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已經有很多藥物能治療抑鬱症。患者只要接受規範化的抗抑鬱治療,最終有完全康復的那一天。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輔導為副。

我們要重視抑鬱症,據研究表明,與影響人類的其他任何一個疾病相比,抑鬱症帶給人更大的痛苦。在美國,診斷患者進入精神病院的疾病中,抑鬱症位列第二,僅次於精神分裂症。

所以我們要及時發現抑鬱症,並積極地去治療它。雖然抑鬱症的治療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我們要堅持,這樣才不至於讓它糾纏我們一生。

一、抑鬱症嚴重的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三、飲食上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穀類,魚類,綠色蔬菜,蛋類等,這些物質能促進產生神經遞質(特別是5-羥色胺)。

四、抑鬱症要學會自我心理疏導:

1、找個興趣讓自己去投入進去——抑鬱症者可能會對很多事失去興趣,但還是要找一個,雖然開始很難,堅持。

2、不要因為抑鬱而放棄與他人的交流,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抑鬱症有幫助。

3、減少一些內歸因的想法,即不要把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也適當地尋找一下客觀的原因。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有用。


曉愈情感心理


我的回答是,絕對不會!

我們的人生就像大海,縱然是美麗壯闊,卻也暗流湧動。"抑鬱"只是我們漫長人生中,情緒裡的一條小河,而且,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條情緒的小河,它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它可以是長的,也可以是短的;它可以是深的,也可以是淺的;也可以是混濁的,也可以是清澈的……在我們人生中,也許會被情緒的小河阻擋、纏繞,但一切都只會是暫時的,因為小河是終將要流入大海的。

誰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直處於低谷的,情緒也是一樣,相信自己!我們如果經歷了黑夜的暴風驟雨,就一定可以見到明天的彩虹!


GD土豆


這個不一定。許多患者積極就醫、治療、調理,並且自己也不斷總結知識、經驗、教訓,心理疾病是可以被戰勝的!平時適當戶外活動、運動,深呼吸,散散步,打打球,練練太極拳……多與他人交流、談心,傾吐壓力、不快,或者一起解決問題。平時,要以樂觀、豁達的心態看問題,讀點勵志好書,擅於看到事物積極、有益的一面,有長遠眼光,而不要斤斤計較於一時的煩惱、得失。

最好還是要到心理醫生那裡就醫。如果只去逃避,那麼以後可能將伴隨一生,最初可能只是由單純的心理問題引起,但情緒一旦積累到一個界點就會變成生理問題,無法抗拒,難以自救,在抑鬱症病發期間還伴有狂躁症,記憶力減退,反應力遲鈍,行動力遲滯,以及焦慮,幻想和妄想等症狀,繼而會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但如果能控制住病發期間的情況,慢慢調養,抑鬱症是有轉機的,抑鬱症並不是無時無刻都在發作,但也非常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抑鬱症的痊癒少不了一個讓病人安定的環境,另外,患上抑鬱症的人一定不要與社會脫節,要保持良好的社交關係,多去外界和別人交流,培養更好的交際能力,還可以多有幾個業餘愛好,作為病人的家人或者朋友一定要多去幫助病人樹立信心,持續關注病人的情緒,不要嘗試反駁病人,而是要讓病人朝積極樂觀的方面疏導,還有應保持規律的作息,一定不要熬夜!一定不要熬夜!一定不要熬夜!熬夜對抑鬱症病人的傷害特別大,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一定要按時吃藥,病情嚴重的話藥物停止後果也很危險,但家人一定要管理好藥物,不能讓病人自己管理藥物,還要始終關注病人是否有自殺傾向,及時疏導病人的情緒才能讓抑鬱症發作的可能性降低,與病人始終要保持聯繫,每天都需要關注病人,這樣慢慢調養,抑鬱症一定能有所好轉,加油,朋友們,大家都是一家人!不要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